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修本草》
释义

§ 概述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又名《英公本草》,唐显庆二年(657)苏敬奏请编修本草,唐政府乃诏苏敬等23人撰修,显庆四年(659)正月十七完成了全部编撰任务。全书共54卷,分为三部分。《正文》即通称《新修本草》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该书修成之后,由唐政府颁行全国,以为药用之根据,流传400余年。

书中《药图》7卷北宋时就已亡佚无存。《图经》部分也已久佚,但部分内容收载于《蜀本草》佚文及《千金翼方》二书中,《正文》部分原书虽佚,但文字通过历代本草引录收载基本得到保留,近年来国内及日本学者作了许多辑佚、考证工作。较完整辑本有日本冈西为人《重辑新修本草》。尚志钧《唐·新修本草》辑本于1981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新修本草》正文部分包括序例和850种药,比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药物114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有名无用等九类。介绍药物味、性、良毒、主治、用法、别名、产地等,下以小字略述形态。对古书未载之内容加以补充,内容有误者,重加修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药图》是根据各地绘制的生药彩图编集的,这是中国唐代以前卷帙最多,药物来源最丰富的彩色药物图谱。《图经》是《药图》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药物形态、产地、采药等,以辨异同。《新修本草》以较多的药物考证和丰富的药学知识赢得了中外医药者的尊崇,并对后世药物学发展有深刻影响。[1]

§ 成书经过

《新修本草》

由于《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对峙的时代,虽然尽了个人最大的努力,难免存在着片面性和错误。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敬提议修订新本草,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的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书之用。修订时,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为过去的医药经典所局限,于公元659年撰成《新修本草》颁行。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最早的一部药典。

唐显庆三年(公元657年),在右监门府任长史的苏敬向高宗李汾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以修改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的一些缪误并增加新的内容。《本草经集注》经历了100多年,有一些新的论述需要更改和修订。同时,随着医生临证经验的不断增加和中外医药交流的进展,在中药谱上,又增加了许多新药和外来药,需要对于药物学的书籍进行一定的补充。另外,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对峙的南方,对北方的药物无法全面的了解,难免会有遗漏。因此,重新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于是,苏敬的这个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

参加编书的有掌管文史书籍的人员,也有管理药物的官员,还有太医令等,共20余人,都是很有权威的人。编写时,也几乎动员了全中国的力量,朝廷下令,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药材的标本,并按标本绘制药图,编写图经。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以“图经”的方式撰写本草书。因此,正如序言所讲的“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稽之必正。”也就是说,以前在《本经》中未记载的药物,只要有肯定的效果,就一定要记录。《名医别录》中有记载的那些药物中若没有实际效果,也必予改正。这表明了编撰者实事求是,不泥古,不附应的敬业精神。

《新修本草》作为国家颁布的“药典“,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也成了医家必读的药物学版本。它分为药解、图经、本草三部分,共54卷。本草部分记载了药物的性味特点、产地、采集要点、治疗功效等;图经部分根据药物的实际形态描绘出图样,药解是对药物的文字说明。书中共收载了844种药物,其中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的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

这部书到了宋代就佚失了药解和图经两个部分,本草部分也只留下了一些抄本,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手抄本的《唐本草》,也在帝国主义侵略时被抢走了。2008年仅存一两个片断存放在大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2008年的《新修本草》是依据流传到日本的抄本影印发表的,亦非全本。[2]

§ 内容

《新修本草》分三部分文献记载,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据多数文献记载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录》一卷、《药图》二十五卷、《药图目录》一卷、《图经》七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本草》部分是讲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内容,《药图》是描绘药物的形态,《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在编纂体裁上有所创新,为了便于采药和用药时的正确辩认,除传统用文字记述的《本草》外,还首创详细绘画《药图》,且以《图经》加以说明的方式,后者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书中记载的药物

《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其中考正过去本草经籍所载有差错的药物400余种,增补新药百余种,并详细记述了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及主治的疾病。该书颁行后,很快流行全中国,在统一用药方面起了很大作用。2008年存仅有残卷的影刻、影印本,但在后世本草和方书中保存了该书部分内容。由于书中收录有各地动植物的标本图录,全书图文并茂,有图经25卷,因此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而且是一部动植物形态学著作,在生物学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原书是卷子本,计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共收集药品859种,并注意药物实际形态。唐代曾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画成图形,另外还加有说明的图经。《新修本草》的药图和图经的篇幅繁富,超过正文的内容。

书中最能反映唐代药物调查成果的《药图》和《图经》成书不久即失传,但它征求资料、编绘药图的经验直接给此后宋代政府编修《本草图经》以启发。2008年存《新修本草》,即其正文20卷。基本上保留了《本草经集注》原有内容和体例,并予以扩充和补正。此书较《本草经集注》分类更详细,内容亦大大扩充。增补药品114种,使全书药物总数达到850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为此书增添了不少外来药(如龙脑、安息香、胡椒、郁金、诃子等)。在苏敬等新增加的药物注文中,对药物品种等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考订,纠正了《本草经集注》中的许多错误。

§ 贡献

《新修本草》书页在内容方面,《新修本草》也很突出。由于当时正处于唐朝全盛时期,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有不少外来药品通过贸易进入我国,如安息香、龙脑、胡椒、诃子、郁金、茴香、阿魏等。鸦片一物就是由波斯地区当贵重药物运进中原的。由于《新修本草》内容丰富,所以一经问世,立刻四散传播,最早由当时来中国求法的日本僧徒传过去,对日本医学界影响很大,不久又传到朝鲜等国。其中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的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

§ 影响

《新修本草》是一部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巨大著作。此书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药物学更向前发展。 《新修本草》

本书不仅流传广泛,而且流传时间也久。自公元659年开始,直至公元10世纪的中叶(宋代),这300多年中,日本和中国的医家都把它列为必读之课本。

它传入日本最迟应在日本天平三年(731),并很快被作为日本医学生的必修课。唐代陈藏器以此书为对象进行补遗解纷,编成了《本草拾遗》(739)。此后五代后蜀及宋代诸官修本草,均以此书为蓝本进行补订。2008年有日本江户末期古抄本残卷10卷,自从2000年以来多次影印出版。另敦煌发现此书古抄残篇3种(见敦煌医学文献),流落海外。根据以上残卷及2008年保存在《证类本草》、《千金翼方》诸书中的该书内容,日人冈西为人及中国人尚志钧分别辑复了《新修本草》。冈西为人《重辑新修本草》先后由台湾中国医药研究所(1964)及日本学术图书刊行会(1973)影印。尚志钧《唐·新修本草》于1981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