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萃》
释义

§ 概述

《文萃》

《文萃》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发行的时事政治性刊物。1945年10月9日在上海创刊。周刊。黎澍、陈子涛先后任主编。初期为文摘性刊物,主要选载重庆、成都、昆明等地报刊上的进步文章,也发表少量特约稿件。在延安《解放日报》(延安)和重庆《新华日报》受国民党阻挠,不能发行到华东各大城市时,该刊以转载上述两报的文章为主要内容。1946年5月起,逐渐改变文摘刊物的性质,自行组稿。作者有郭沫若、茅盾、田汉、马叙伦、宦乡、邓初民、胡绳(公孙求之)、姚溱(厂静)等。辟有“中外文萃”“时事周评”“新闻集萃”“文萃信箱”等栏目,并刊登木刻和漫画, 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行径,反映群众呼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原由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1947年3月起,改由中共中央上海局文委领导。由于国民党当局加紧迫害,从第23期起,以32开本《文萃丛刊》形式秘密发行。1947年7月,丛刊第10期准备发行时,编辑和工作人员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被捕,刊物被迫停刊。上海解放前夕,陈、骆、吴三人殉难,称“文萃三烈士”。

§ 宣传作用

《文萃》

民国36年(1947年)初,中共代表团被迫离沪后,刊物转为秘密出版。自第二卷第二十三期起,由原16开本改为32开本的《文萃丛刊》,封面每期变换,以《论喝倒彩》、《台湾真相》、《新畜生颂》、《人权之歌》、《论纸老虎》等名称加以伪装。它正确地报道战局,宣传人民的胜利;也深入分析政治形势,揭露国民党的政治欺骗,揭露镇压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的暴行,支持上海及各地人民反内战的斗争。尤其重要的是在评论中传达了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观点和对世界矛盾独创性的分析,对于帮助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掌握正确的理论,坚定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 文萃三烈士

民国36年(1947年)7月,《文萃》编辑人员陈子涛、吴承德、骆何民3人被捕,刊物被迫停刊。《文萃丛刊》共出10期。陈、吴、骆三人在狱中坚贞不屈,上海解放前夕殉难,世称“文萃三烈士”。

陈子涛(1920~1948),广西玉林人,原名家禧,民国28年(1939年)冬考取桂林《广西日报》任外勤记者;不久,加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民国33年秋桂林沦陷后到四川,任成都《华西晚报》要闻编辑。抗战胜利后,主编《拒检》周刊,联合成都新闻界,响应重庆杂志界发起了拒绝国民党当局新闻检查制度的斗争。民国35年(1946年)6月《华西晚报》被封后到沪,同年10月参加《文萃》周刊编辑工作;民国36年(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秘密编印的《文萃丛刊》工作,负责约稿、编校。民国36年7月23日被国民党逮捕,民国37年12月27日在南京遇难。

吴承德(1919~1949),笔名吴二南,江苏苏州人。民国27年(1938年)参加音乐家刘良模领导的基督教青年会抗日军人服务部的活动,被派赴新四军军部教导队短期学习,将实地见闻写成通讯寄发《全民抗战》。民国29年春夏期间在桂林国际新闻社担任财会工作,并为《救亡日报》、国际新闻社撰稿。民国35年在沪担任《文萃》周刊社经理。《文萃》被查封后,负责《文萃丛刊》的秘密发行工作。民国36年(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21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49年5月9日在宁波遇难。

骆何民(1914~1948),江苏江都人,民国16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从事革命活动,多次入狱,抗战爆发才恢复自由。民国27年10月到长沙,任《国民日报》编辑;翌年任湖南《开明日报》编辑、总编辑;民国29年(1940年)12月该报被抄,他又一次被捕,第二年越狱逃往桂林,撰写《新闻工作入门》;民国34年(1945年)7月在福州,因羊枣案再次被捕,翌年冬因病保释,来沪入《文萃》周刊社工作,负责创办“友益印刷厂”,秘密印刷《文萃丛刊》。民国36年(1947年)7月23 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民国37年(1948年)12月27日在南京殉难。 [1]

§ 评价

该刊看外像,朴素而单薄,是典型的简朴期刊的代表之一。此刊不因单薄而使内容粗俗,多有大家之文章、时世之重闻。《文萃》更喜常有一些版画、漫画及音乐歌谱类的艺术作品刊登,无形中为其增添了许多丰富的食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对艺术的所喜所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