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髎 |
释义 | § 概述 下髎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名解】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下髎。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名称 下髎 (BL 34) § 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下髎 (BL 34) §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竖脊肌。浅层布有臀中皮神经。深层布有臀上、下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和臀下神经,第四骶神经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 § 主治 1.小腹痛,腰骶痛。 2.小便不利,带下,便秘。 § 配穴 苍汁阴痛:中髎、下髎、太冲、独阴。 § 操作 直刺1~1.5寸 § 注意 上、次、中、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穴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 § 现代研究 胎盘组织液与庆大霉素下髎穴封闭治疗急慢性盆腔炎 1 临床资料 1. 1 对象 选择2003 年4 月—2004 年9 月230 例的急慢性盆腔炎,年龄20 岁~45 岁。其中急性盆腔炎110 例,慢性盆腔炎 120 例。均有人工流产、诊刮史或上环史,宫内上环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5 年。1. 2 诊断标准 1. 2. 1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1 周内有发热、腹痛并伴有坠胀感、阴道分泌增多,内诊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宫颈触痛,宫体略大于正常,压痛明显,宫旁组织增厚,有触痛,阴道分泌物呈黄色并混有血性味臭,体温均为升高,细菌培养40 %为大肠杆菌生长(未做厌氧菌培养) ,血象增高。 1. 2. 2 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有或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发病时间难以推测,多以腰腹酸痛,经前期加重,白带增多,就诊体检,体温多为正常,下腹部有微压痛,宫颈肥大或糜烂Ⅱ度~ Ⅲ度,宫体正常略增大,有压痛,活动度差,宫旁组织增厚,呈索条状或能触及不规则的包块,阴道分泌物呈黄色,稠状,味臭量多,血象正常或偏高。 1. 3 操作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取穴位第四骶骨后孔中双侧,碘伏局部消毒,取胎盘组织液2 mL 或庆大霉素4 ×104 U 直刺,缓慢注射液,病人无特殊不适,施术后定期复查尿常规,如发现尿常规有改变立即停药。本方法需在月经干净3 d 后治疗,每日1 次,两种药交替注 射,10 d 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可间隔10 d。1 个或2 个疗程即可痊愈。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 常,宫颈、宫体压痛消失,宫旁组织增厚及炎性包块消失,阴道分 泌物正常,菌培养转阴性。好转:主要症状消失,炎性包块明显 缩小。无效:宫旁组织包块无明显缩小,并有压痛。 2 结果 本组所收治的230 例急慢性盆腔炎经下 穴封闭2 个疗程,213 例痊愈,好转15 例,无效2 例。 在慢性盆腔炎中2 例无效者通过B 超检查属盆腔有实质性包块,考虑不是单纯性慢性盆腔炎。[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