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汇报》 |
释义 | § 介绍 《汇报》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三(1874年6月16日)在上海创刊。日刊。由招商局总办唐景星(廷枢)、上海县知县叶廷眷“捐款首倡”,以官民集资入股形式创立报社,拥有资金银1万两。入股人多为广东籍,广东人邝其照(容阶)主持报务。主笔管才叔,编辑有黄子 ,贾季良等,同年9月1日改名为《汇报》,期数另起,改由英文翻译葛理出面主持报务兼主笔。原主笔管才叔因意见不合去职。清光绪元年(1875年)春夏间停刊。目前所见《汇报》最后一期出版于光绪元年四月初十(1875年5月14日)。 § 基本特征 《汇报》是中国人自筹资金创办的报纸。该报宣称“本局为中华日报,自宜求有益中华之事而言之”。改名《汇报》后又重申:“凡事之有关时务者,上则国计民生,下则日用行习;大则人心风俗,小则事物细微,无不博采旁搜,登诸日报。间取其尤关紧要者为论辩,相与发明。” 该报初期日出2张8版。设三大栏目:“京报全录栏”、“中外近事栏”和“告白栏”。“京报全录栏”转录京报上的主要消息,如谕旨、奏章、硃批、“圣鉴训示”和各督抚辕门抄。“中外近事栏”专事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新闻来源选译海外各国报纸和上海地区出版的外文报纸消息;选录香港与其他地区中文报刊消息,以及报社自行采访的社会新闻与各界人士投寄的稿件。“告白栏”占全报三分之二,约4版或5版,每期约发30条左右广告,内容涉及货物运输、拍卖商品、机器制造、英语教习、寻人启事、房屋出租、招工或招股告白,以及进出口船舶船期和各种商品价格表。改版的后《汇报》取消原设栏目,将专论置于首篇地位,有时甚至一天登出专论二、三篇,以表明报馆立场,而将原置刊首的“京报全录”插在新闻报道中。同时,成倍增加社会新闻和中外新闻的报道容量,将原10条左右新闻增加一倍,广告也有增加。 在言论上,该报主张富国强民,革新自救,支持兴办洋务,振兴教育,鼓吹实业救国,反对殖民主义侵略,批评清政府的软弱外交。如在日本侵占台湾问题上,该报明确提出“台湾是我属地不容听若所为”。在英商怡和洋行修筑吴淞铁路问题上,该报连续发表《辩申报答铁路事》、《论中国开筑火车路》等专论,斥责《申报》支持英商开路是“助西人而敌中国”,认为“中国之开火车路,既无益,恐祸乱自此而生矣”。在派遣幼童出洋留学问题上,该报认为是件利国利民之好事,“幼童回国即可为国出力”。 清光绪元年三月二十五日(1875年4月30日)该报发表署名为沧江老瀛来稿《论新报》一文,是最早评论当时中国报刊出版状况的文献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