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碧海蓝天》
释义

§ 剧情简介

《碧海蓝天》

杰克(让-马克•巴尔 Jean-Marc Barr)在希腊海边长大,虽然小时候眼看着爸爸死于一次潜水事故,却没有削减杰克对大海的热爱。当杰克的朋友恩佐(让·雷诺 Jean Reno饰)找到他,劝说他参加潜水冠军大赛时,杰克答应了,在比赛中成绩突出勇夺冠军,并且得到了乔安娜(罗姗娜•阿奎特 Rosanna Arquette饰)的爱。两人打得火热,杰克却意识到他放不下、离不开大海。

意外发生了。好友恩佐在潜水中不幸丧生,杰克把恩佐的尸首放入大海当中,杰克的心中非常迷乱,他觉得自己不再属于人类社会,只想潜进深海,像海豚一样陪伴大海一生。尽管传来了乔安娜怀孕的消息,杰克深情的看了看爱人,转身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 幕后制作与花絮

《碧海蓝天》

本片遭到主流影评界的排斥(影评人认为水下摄影是惟一值得称道的元素),但在影迷当中却享有较高的地位。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贝松的成名之作,来自童年的记忆和梦想饱含着作者无尽的深情,这种真诚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影片中大量精美的水下摄影,展现了神秘幽深的海底世界,令观众大饱眼福。稍带喜剧性的人物性格描写并没有流于庸俗噱头,而是带着自信与爽朗。其中对于生活在美国、纽约的人们的窘态的奚落,也带着典型的欧洲人的自豪,与开阔明朗的海边景色形成鲜明对比。这部影片是贝松最出色的电影之一。

本片的配乐非常的有名,获得过1989年的恺撒奖,在发烧友当中也备受推崇。在浩如烟海的电影原声音乐中堪称上乘之作。曲作者是Eric Serra(吕克 贝松的御用配乐人)。本片是吕克 贝松和Eric Serra早期合作的作品,所以商业味还不是很浓,除了少量情节化的变奏外,就是大片大片的蓝天碧海和宿命式的梦幻感。据说Serra为作这出配乐,还被吕克贝松每天拉着去潜水,硬是被逼得从旱鸭子变成了潜水好手,也许正因为如此Serra才会写出如大海般湛蓝忧郁的音乐。

花絮

亚瑟救起被困潜水员的那艘船,名叫“奥林匹亚”,至今仍保留在希腊的Amorgos。

电影是虚构的,然而其灵感来源于专业潜水员雅克·梅荷和亚瑟的故事。

电影在法国引起巨大轰动,在电影院持续放映时间超过了一年。

该片是法国80年代获得经济效益最好的一部电影。

穿帮镜头

连续性:雅克脱下他的运动鞋然后又是穿着运动鞋跳进水池里。即使导演切换了镜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换了鞋子。

连续性:在纽约,当乔安娜把她的原始报告递交给老板的时候,她手中的香烟。[1]

§ 精彩对白

碧海蓝天

“Do you know what you are supposed to do to meet a mermaid? You go down to the bottom of the sea where the water is not even blue anymore, and the sky is only a memory, a thought in the silence. And you stay there. Then you decide that you will die for them. Only then do they start coming out. They come and they greet you and they judge the love that you have for them. if it is sincere, if it is pure, they will be with you. take you away forever。 ”

“你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见到美人鱼吗?下到海底。在那,海水甚至已不是蓝色。蓝色也仅成为回忆。在寂静中你漂浮其中。呆着。要下定决心愿为她们而死。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出来。她们才会出来见你,判断你对她们的爱有多深。如果爱为真,爱为纯。她们就会永远和你在一起。带你永远离去。”

“Let’s talk about my world。My world is you。I love you。I want to live with you。I want to have a baby with you。I want to have a house with you。A car with you。A dog with you。You know?Jacques,I think I might be pregnant。”

“go,go and see,my love…… ”——Johana

§ 影片原声音乐

碧海蓝天

专辑的第一首曲目是「THE BIG BLUE OVERTURE」。一开始是宛如海洋般深邃的空间,用沉缓的弦乐带出了主旋律-由GILBERT DALL’ANESE吹奏的SAXOPHONE。SAXOPHONE并不是一下就冲进来,而是渐渐的、有些迟疑的。但进入之后又像是带出了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能让人淡淡的徜徉在这个空间中。可是突然似乎又有了变化,整个音乐几乎停顿了下来,不过之后再由类似鐘音的声音带回了原本的自在......

在这张专辑中,还有其他几首比较有特色的作品。第五首LA RAYA是一首比有民俗风的歌曲。在之中用了一些打击乐,而用两种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同样的旋律,也是颇具特色。第七首在短短的三分零七秒鐘,换了大约换了四个段落,最后用钢琴弹出SAXOPHONE在第一首由吹奏的主旋律。第11首LET THEM TRY是十分好玩的作品。在音乐当中加入了电影当中的对白,很有节奏感的音乐,再加上小喇叭的主旋律,相信看过这部片的人都会对一开始安佐因为救出了一个被困在海底的人,得到了报酬,和他弟弟开车开怀大笑的那一段有蛮深的印象,就是这段配乐!第16首一开始是类似水晶音乐的华丽,但接着却加入了重节奏的鼓,甚至似乎还有爆破的声音,这样软软又硬硬的组合,给人不同的感受。最后一首MY LADY BLUE是唯一有人唱歌的曲子,整个气氛也是十分的未来感。

关于艾瑞克.赛拉(Eric Serra) ,1959年9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自小就看得出拥有敏锐的音乐天分,5岁起便开始玩吉他。赛拉一生受父亲的影响甚大,其父克劳德.赛拉(Claude Serra)乃法国极富盛名的词曲创作者,再加上他7岁丧母,使得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并把全副心力投入在音乐上。 赛拉因有着炉火纯青的吉他演奏技巧而受到乐界的重视。15岁的时候,他的功力足以成为一名专业的摇滚和爵士吉他乐手,于是演唱会伴奏和录音室配唱录音的邀约接踵而来,当时一些走红的艺人如Youssou N’Dour、Mory Kante、Didier Lockwood都曾与赛拉合作,参与录制的作品起码超过30张专辑。1980至1984年间,赛拉成为大牌歌手Jacques Higilin的乐队班底,在所有表演场合中固定弹奏低音吉他,结果这般磨练使他的演奏技巧更上一层楼。

专辑曲目: 碧海蓝天

01. THE BIG BLUE OVERTURE

02. DEEP BLUE DREAM

03. SAILING TO DEATH

04. RESCUE IN A WRECK

05. LA RAYA

06. HUACRACOCHA

07. WATER WORKS

08. BETWEEN THE SKY-SCRAPERS

09. REMEMBERING A HEART BEAT

10. SPAGHETTI DEL MARE

11. LET THEM TRY

12. SYNCHRONISED INSTANT

13. HOMO DELPHINUS

14. THE MONASTERY OF AMORGOS

15. FOR ENZO

16. CRUISE OF THE DOLPHIN TRIBE

17. VIRGIN ISLANDS

18. THE THIRD DIVE

19. LEAVING THE WORLD BEHIND

20. MY LADY BLUE[2]

§ 所获奖项

本片荣获:

1988坎城影展开幕大片

1988凯撒奖〈最佳音乐及最佳摄影〉

1989年法国恺撒奖最佳音响(Best Sound)奖

1989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电影音乐(Best Music Written for a Film)奖

1989年法国恺撒奖最佳海报、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多项提名

§ 导演简介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男, 生于1959年 3月18日 ,法国巴黎 吕克·贝松

星座: 双鱼座

法国导演,兼任制片、编剧、演员、剪辑等。因为屡创票房佳绩,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剧情长片处女作《最后决战》获1983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奖。在此后的十余年间,他又有五部影片问世,且几乎每部都产生了轰动效应,其中一部便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他的第二部影片是1985年执导的《地铁》,获第11届法国电影恺撒奖十三项提名和三项奖;1987年的《碧海蓝天》获第14届恺撒奖八项提名和两项奖;1989年的《尼基塔》获第16届恺撒奖九项提名和一项奖。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多部卖座的商业电影,如想象力四溢的科幻片《第五元素》等。1999年吕克·贝松推出饱受争议的《圣女贞德》,之后沉寂6年,终于重执导筒,完成风格独特的《天使A》。2006年,吕克·贝松结合真人与CGI动画技术制作完成同名电影《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同时吕克·贝松仍然继续着自己的编剧与制片工作,《飓风营救》、《暴力街区13:终极》等片都是为影迷们称道的商业影片。

§ 主演简介

罗姗娜·阿奎特 Rosanna Arquette罗姗娜·阿奎特

女, 生于1959年 8月10日 ,美国纽约

星座: 狮子座

1974年开始在电视剧中集中亮相,1979年踏入影坛,1983年以《少女生涯原是梦》崭露头角,1985年在《不顾一切地寻找苏珊》中更抢尽合演红星麦当娜的光彩,以一种神秘迷人的韵味,赢得万千男性观众的青睐。其后活跃于欧美影坛,主演的影片风格迥异,角色变化多端,且大多比较另类,其中包括《碧海蓝天》、《下班后》、《大都会传奇》、《低俗小说》、《超速性追辑》等名片。

让·雷诺 Jean Reno

男, 生于1948年 7月30日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星座: 狮子座让·雷诺

法国演员,银幕形象深受约翰·韦恩、马龙·白兰度、让·加宾的影响,沉默寡言的性格,高大的外形后有着忧郁的眼神,暴躁但又不失荣誉感。在摩洛哥出生长大,后因时局动荡搬到法国,为了成为法国公民而参军。70年代从事舞台剧和电视演出,1979年初登银幕,开出一条不爱说话的戏路。跟吕克·贝松的搭档使他屡屡创造事业的新高,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角色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悲情杀手。2005年出演《豺狼帝国》。

代表作品:《暗流2:天使启示录》 《暗流》《浪人》 《事先张扬的身后事件》《职业特工队》 《云上的日子》《我们的故事》 《这个杀手不太冷》《爱情的魔力》 《哥斯拉》《闭嘴》《粉红豹》《达芬奇密码》《绿芥刑警》《碧海蓝天》

§ 影片欣赏

碧海蓝天

1988年,吕克·贝松让世界记住了一个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银波粼粼的海面上,男子在与海豚共舞嬉戏。皓月当空,蓝色一望无际。一片片巨大的蓝色铺天盖地,甚至毫无顾忌的随着镜头的远近推移在银幕上展现。让电影里的一切充满了视觉美感。而萨克斯的美妙音调在艾瑞克·赛拉的打造下,显得与影片颇为相得益彰。正因为此,至少单从音画结合的角度看,吕克·贝松的成名秀颇为惊人,且饱含诗意。而除此之外,那些梦想追逐、独特爱恋、光怪陆离都市和海洋情节们,也自此成为了吕克·贝松的个人习惯和擅用细节。在此之后,它们同夜月嬉水的场面一起,被人们反复热议。直到最后,这一切被奉为特殊的经典。

现实中七旬老翁的潜水故事,给当时的年轻导演贝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材与创作空间。与其说这是一部展示梦想力量的故事,倒不如说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雅克的人生传记。

因为对这故事里的一切仔细剖析后不难发现,它们都围绕着雅克的成长所展开的。这漫长的光影流转,都带着吕克·贝松电影此后一直铭刻的特殊印记。首先,影片中的拍摄地点,想当然的体现着“城市们”被强化的特质:不论是希腊海滨的童年时光还是秘鲁冰湖的寒冷逼人;抑或法国城市的纠葛不断;甚至西西里风情的徐徐蔓延。甚至就连纽约,都在出租车司机的习惯性絮叨中,被一一记录却又个性鲜明的充当着故事背景。

回过头,不难发现。实则这故事的一切,都在为让-马克·巴尔扮演的主人公——雅克的成长铺就道路。就拿好友恩佐来说,这个角色的意义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从小到大的玩伴那么简单。他让梅约成年后的潜水故事显得不再孤独。现实世界,潜水的雅克,海洋世界这三者本应是泾渭分明、黑白不相容的个体。而这种界限清晰的存在是被恩佐的出现打破的。同样自小擅于潜水的他,不仅仅是一个比赛时的终极对手,至死都与雅克争夺不止的玩伴。并且除此之外,还是雅克碧海蓝天

这个特例,通过潜水活动可以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看到恩佐在海洋深处缓缓的下沉。雅克心中之悲悯有着兔死狐悲的感同身受。而在游泳池底那个长达数十秒钟长镜头里的即兴式斗气。让人们意外到新奇的同时,更加的体现了两人焦不离孟的拍档特质。也即是说,恩佐相当于痴迷潜水的雅克通往现实世界的最后一扇门。没有恩佐,他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沟通者,更没有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当然对于观众而言,雅克这个人物身上的孤独更令人思索。这种孤独来自不加掩饰便游离于世事之外的诸多细节。他会习惯性的在与人谈话时,就不喜欢的话题沉默。他会在面对恩佐的挑战时无谓的回避谦让。他也会在听到烹煮鱼类的交谈时立即走开。与其说他的人生走向,是被现实中的不适所驱使。倒不如说,他在自始自终都保持着一种特殊的人生规则。父亲溺水的意外,海边的成长经历,孤独无依的人生,都让无边无际的蓝与其彻底相溶交织。从此之后,雅克的一生都无法脱离开海洋的怀抱。

海洋与城市,对于吕克·贝松而言,是乐于展现其特质的景致。而前者在《碧海蓝天》这块大得惊人的蓝里尤为显眼。这部电影的美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出色的视听效果。甚至抛开色彩,就连开篇一段黑白影像的希腊风光,也被雕琢的感觉十足。在着黑白分明的世界里,可以看得出鲜明的“蓝”。而海面的反光效果,让银币之光暗暗闪耀。显然,这意外的景致有着别样洗尽铅华的美好。而当时光巨变,恩佐的小弟一跃而上时。大块的蓝毫无保留的出现在了观者的眼前。影片从此后开始了奇异的旅程。不单单有大部分的空镜头特写。且当回到希腊故地重“游”时。那超越雅克视线的航拍,从海洋掠过直上峭壁之巅激昂得令人无比震撼。只有在静态的景致里体现出鲜活的“动”时,这种美感才会被铭记。在画面结构的设计上,贝松式的黄金分割海天一色频现,天空、海洋、土地的三重写意相辅相成。

比之静态场面蕴藏美感的大手笔,一些水下摄影通过巧妙的用光,在静谧的另类世界,打造出了美轮美奂的意境。当然,詹姆斯•卡梅隆次年的《深渊》。徐克碧海蓝天

老怪20年后的《深海寻人》里,这个神奇的海底世界被再次或写实,或写意的表现出来了。只不过比之他们的别样写实与写意,《碧海蓝天》是最美丽的。这美来自细节。那些冰湖下的近似暗影的小气泡,与海豚嬉戏时清楚可见的水波质感,甚至黑白影像里悸动不已的鱼群,都有着完美的描绘。对于这样的一部电影而言,每当海豚音和萨克斯不失时机的在你耳旁响起,而画面上适时的出现可爱的海豚时,声音与光影便相互合二为一,成为极高的视听享受。当然,别忘记这仍是缺失人类畅游的海洋。当男主角雅克成为海洋一部分与之交融时,这部电影的美感可谓达到了极致。

细细的品味第一场雅克潜水的场面。节奏感强烈的配乐,加之从船舱延伸出的跟拍慢镜,都为气氛的渲染做足了功夫。而下水后,视觉角度从跟拍后拉的移动镜头,变成了俯拍的固定镜头。那种目送雅克远去,潜入深海的无助感开始在暗无边界的海底蔓延。这似乎都在预示着潜水之于雅克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归于海洋的有去无回。

当然,不能忘记那个“水之梦”场景横空出世般的效果。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吕克·贝松作为导演的想象力之体现。这个场面里的特效在今时今日看来依旧不算落伍或是简陋。展现流动感的光影变幻比之多年后的一切亦毫不逊色。甚至在多年后迈克尔·贝让克隆岛成为逃亡地时,那个高科技密布的卧室如果另你毫不意外的话。这个水之梦境中的一切,显然有着极大的功劳。

电影里的雅克·梅约,成为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偏执的人,或者说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却一直活在电影里。但不论是一辈子没有踏上过陆地的1900,还是连海豚和乔安娜都难以分辨的潜水者。人们都盯住了他们身上的一个死穴去准备痛击:那便是普世道德标准下的责任缺失。

或者说,有人认为这种不完美的人对于爱人或朋友而言是灾难。由于自身性格的先天缺失和后天对爱好的沉迷,让他们成为了一个个被不确定因素塞满的定时碧海蓝天

炸弹。其结果是在结尾引爆,将现实世界抛诸脑后玉石俱焚。显然,这不符合这类电影的规律。因为这一类“看上去很美”的电影给人的印象不应该如此。

于是,人们会这样关注着这样的故事。首先,浮光略影般粗看。惊叹于技术、场面、觉得不俗。之后,面对着美好期待的落空的故事结尾忿忿不平。因为大量的良性因素所指,在最后却换回失望结局或者是失败结局。

1900与雅克不是追梦者!他们对海洋的强烈迷恋或是偏执重复。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回到故土,回归原点。重返这个世界的另一端。这另一端。不仅仅是年幼时穿越层层鱼群深海喂食的洞穴。也不仅仅是初次在捞起银币时的快感。更不止是父亲去世时,那刻在心上的潜水与吃饭关联的箴言。而是一生一世的归宿。

他们没有偏执的追梦,他们只是回到了原点。乔安娜的出现,曾给了这个故事最大的希望和可能。而这个连肌肤相亲锦塌欢声之夜都可以跑去与海豚共舞的男人,显然不符合世俗逻辑的轨道。他对海豚送去乔安娜头上所戴的绒线帽。他问擦肩而过的女子我们是否在湖水中见过。他在故地海滨一声不响的从爱人身边消失。他在恩佐的咄咄逼人下没有意义的竞技。他在美人鱼的故事里沉迷。很显然,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他应该回到海洋。

1988年,吕克·贝松的这个故事让生于海洋的广阔大蓝之中的潜水者雅克演绎了另类人生。而很有趣的是,他自己却开始一气掉进了杀手堆里不再爬出来。但是,那另类的爱情都在他的作品中延续着发生。你甚至看不到身份地位相近,或者说看不到来自同样世界的人在亲吻。而美感至上的偏执镜头或者凌厉风格,都在外星故事速递打斗中被演绎。几年后,《亚特拉蒂斯》像个未完成的命题一般随后而至。数十载,让·雷诺成为御用演员。而这一切令人无比悸动的种种记忆碎片,纷纷来自于起点时刻的美。那是难以复制的瑰丽和浩瀚。如果今时今日回忆这一切,那请你回归吕克·贝松的这片蓝。因为,这是他日后震惊世界的一切事件之原点。

而至于雅克·梅约。他的偏执让他充满了不确定的魅力,无处不在的残缺美在蔓延。他本应一生在银海惊涛间嬉戏,哪怕不再醒来,哪怕直到永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