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曲苑杂坛》 |
释义 | § 简单介绍 《曲苑杂坛》栏目开创于1991年。现在每隔三周播出一期,每期50分钟。栏目宗旨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显民族艺术瑰宝”。主要节目为: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等,同时也介绍外国精彩的杂技、马戏和滑稽等节目。观众和演员们的热情支持下,已形成雅俗共赏、轻松愉快、不拘一格、推陈出新的鲜明特色。 为了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欣赏需求,该栏目力求在“新、奇、特”上做文章,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推出了系列节目《洛桑学艺》、《聪明的剧务》、《新疆妹》、《马虎与周到》、《放驴小 《曲苑杂坛》子》、《木瓜打擂》等一大批观众认可的精品节目。而2000年正月正晚会中播出的《五朵金花》,让五位反串的婆婆,各亮看家本领、绝活中,把东北二人转、流行歌曲、广东粤剧、硬功、芭蕾,以及“土得掉渣”的二人台等揉进节目中,也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曲苑杂坛》全体同仁就是凭着这种精神,不辞劳苦、精益求精,将东、西方优秀的精神食粮送进了千家万户。难怪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认为:“追求个性、铸造精品、不断创新,是《曲苑杂坛》成功的秘诀,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总结和研究。在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栏目中,《曲苑杂坛》是资格最老的栏目之一,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个老牌文艺栏目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中收视率始终名列前茅。显然,《曲苑杂坛》长盛不衰的经验十分值得我们研究与剖析,尤其是这个栏目鲜明的个性意识、自学的精品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与推广”。 《曲苑杂坛》栏目包含以下近二十个版块——《曲苑杂坛》1、中国杂技金牌榜 2、四不像 3、笑不笑由你 4、快活林 5、神州精武 6、惊险奇观 7、中外魔术集锦 8、新人俱乐部 9、玉振金声 10、滑稽与幽默 11、碧游宫 12、杨柳新枝 13、老骥伏枥 14、影偶玉幻 15、欢乐谷 16、锦绣中华不夜城 17、小品小品 栏目宗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显民族艺术瑰宝,追求个性,铸造精品。 节目形式:包括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等。同时,也介绍外国精彩的杂技、马戏和 《曲苑杂坛》滑稽等节目。 播出时间:每周五CCTV—1,22:38 节目时长:45分钟。 电子信箱:xeh3258@vip.sina.com xeh3258@126.com 栏目传真:010—68508361 § 栏目特色 1、拒绝商业炒作,树立节目正气 过度强调商业运作、为经济利益牺牲艺术,是电视艺术发展的一大误区。《曲苑杂坛》没有利用中国覆盖面最大的电视台、黄金时段、高收视率等优越条件,去追求经济效益,而是以奉献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为本,坚持 《曲苑杂坛》按艺术规律办事,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作节目,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 2、拓展舞台空间,强化艺术效果 《曲苑杂坛》为求改变以往曲艺、杂技类节目布景单调、表现为平淡的弱点,借于电视特技手段和高科技声、光、电效果,节目现场流光溢彩、气氛热烈、效果火爆,使民族艺术不同凡响、富于新时代特色,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满足不同的欣赏。 3、艺术种类繁多,节目丰富多彩 《曲苑杂坛》在满足观众对相声、小品、滑稽等艺术表现形式偏好的同时,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尽力将祖国各地有代表性、欣赏性、娱乐性的艺术形式展现于观众面前,说演弹唱各领风骚,天南地北别有风情,充分体现《曲苑杂坛》宏扬祖国中华艺术、尽显民族艺术瑰宝的节目宗旨。 § 创意特点 1、以轻松为基调,以欢乐为主旨《曲苑杂坛》《曲苑杂坛》播出时间为周六晚20:06的黄金时间,正是人们结束一周紧张忙碌的工作、尽情放松的时间。《曲苑杂坛》将宏扬民族曲艺、杂技与轻松幽默、欢乐休闲的栏目风格紧密结合,迎合了观众愉悦身心、欢度闲暇的心理。 2、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为了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喜闻乐见、“众口可调”,《曲苑杂坛》创作人员勇于创新,将多种艺术形式巧妙结合,如将口技与手影、相声与魔术、相声与杂技、大鼓与现代舞等相结合,使各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在大胆突破原有艺术表现手段的同时,也使节目更富于新鲜感和时代感。 3、推陈出新,新人新作蔚然成风 《曲苑杂坛》自创办以来,在不断挖掘传统优秀作品、展示前辈艺术家风采的同时,着力发掘新人新作、为大批曲坛和杂坛新锐提供一显身手的广阔天地。系列节目《聪明的剧务》、《洛桑学艺》、《安专业与莫业余》、《新疆妹买买提》、《马虎与周到》、《乌力打工》等,无不以新作为本、新人担纲,为艺坛吹来阵阵清风 § 节目定位 《曲苑杂坛》的定位就十分具有个性,始终把曲艺和杂技作为自己的天地。或许有人认为,一个电视栏目将自己的范围定得太窄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似乎栏目内容应当越宽越好。事实恰恰相反,当今大众传媒的发展趋势表 《曲苑杂坛》明,窄播正在代替广播,小众正在取代大众,频道专业代、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曲苑杂坛》十多年来,始终坚持这样的定位,已经为自己培养起了一批忠实的观众群体,并且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潜在观众群。应当看到,曲艺和杂技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结晶,是最具有民间色彩、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的艺术样式,轻松活泼、雅俗共赏,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年喜闻乐见。尤其是曲艺品种繁多,目前全国约有400个左右的曲种,既有以说为主的,如相声、评书、快板等;也有以唱为主的,如单弦、琴书等;还有说唱皆备的,如大鼓、弹词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曲艺形式,受到全国各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为《曲苑杂坛》奠定了坚实的观众 《曲苑杂坛》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将“新、奇、特”作为栏目的艺术追求。《曲苑杂坛》首先在内容上创新,在《洛桑学艺》之后,又相继推出了《聪明的剧务》、《新疆妹》、《放驴小子》等等系列节目,本着推新人、推新作、出精品的原则,全力以赴地推出一茬又一茬的新人与新作。例如,《放驴小子——于小飞专辑》是2003年7月18日《曲苑杂坛》的主打节目,这位风趣幽默、多才多艺的“放驴小子”于小飞自从在《曲苑杂坛》亮相以来,已经开始逐渐受到观众的注意与欢迎,于是,剧作组便不失时机地制作了一期专辑,将这个系列节目的精彩部分集中起来展现给观众,既满足了观众的收视愿望,又有利于促进新人的快速成长。此外,针对青少年观众的兴趣,《曲苑杂坛》又及时引入了国际著名的魔术表演、马戏表演、驯兽表演等新的样式与类型,大大开拓了原有节目的内容与范围,使观众既能欣赏到传统艺术,又能欣赏得到现代艺术,既能欣赏得到民族民间艺术,又能欣赏得到外国优秀艺术。《曲苑杂坛》还重视形式创新,例如,将民间技艺的手影戏,与影片《列宁在1918》结合起来,使观众耳目一新。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视效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 获得奖项 《曲苑杂坛》是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文艺部的一个大型综艺栏目。该栏目荟萃古今中外文化艺术,努力做到雅俗共赏、轻松愉快、不拘一格、推陈出新,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十四个年头的主打栏目。2004年3月,该栏目组再次凭借高质量、高品位、高收视率,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在中央电视台各级领导的关心培养下,在社会各界老师和朋友们帮助下,《曲苑杂坛》取得了一些成绩,曾获“全国十佳摄制组”,多次获全国优秀节目一等奖、优秀栏目奖。 § 主持人 汪文华。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制片人;广电总局、中直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主持人大赛“金话筒”奖获得者;艺术界“德艺双馨”的代表;2003年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获得者之一。《曲苑杂坛》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省 出生地:河北省保定市 性格:真诚、坦荡、执着 家庭成员:公公、婆婆、丈夫、女儿 最难忘的事:在我最困难时,帮我做过的事 业余爱好:健身、做饭、打扫房间、和家人在一起 工作简历 197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担任话剧演员和报幕员。后又考入空军政治部文工团。 1982年开始涉足电视,主持地方台每年一度的春节幽默晚会和其他文艺晚会。从部队转业后,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做纪检工作。 1991年调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曲苑杂坛》并任《电视书场》栏目导演。同时,还主持过各类文艺晚会,并连续六年在香港主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大型文艺晚会。 1995年被评为主任播音员,1998年被评为高级编导。《曲苑杂坛》现任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文艺部“曲艺杂技组”组长,《曲苑杂坛》制片人、导演、主持人。 汪文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导演兼主持人。由她创办的《曲苑杂坛》露面机会不多,而收视率在文艺栏目中仍名列前茅,在国际频道所有栏目包括新闻在内的收视率大排行中高居榜首,在海外销售的文艺节目中深受欢迎的,足见在海内外均有广大观众。 曾经走上荧屏的《曲苑杂坛》被观众赞为“大有生气”,揉进MTV手法的弹词开篇、场景极美的琵琶弹唱,传统的艺术精华和现代的表演方式令观众开怀而笑,称奇不已。这些节目之所以叫得响,除了精妙的创意外,还靠了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多年来,《曲苑杂坛》推出一批又一批“新面孔”,这些“新面孔”很快就被观众认可并为社会吸纳。所谓“灵芝在山,珍珠在海”,汪文华等为寻找新人、新节目遍访各地。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独具艺术的慧眼,给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栏目赋予了时代的动感和青春的活力。 § 栏目评论 作为一档老牌的综艺娱乐节目,<曲苑杂坛>有一个很难清晰界定的身份:说它是曲艺节目,它还包含着杂技、小品; 《曲苑杂坛》说它是游戏节目,它又没有惯常的观众参与和大奖刺激;说它是相声、评书,它又包含魔术、杂耍或者绝活;说它是中国本土特色的民间文化形式,它又时常引入世界各民族民间文艺的艺术品种。在央视网站上,它是这样介绍的:"<曲苑杂坛>是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文艺部的一个大型综艺栏目。该栏目荟萃古今中外文化艺术,努力做到雅俗共赏、轻松愉快、不拘一格、推陈出新,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14个年头的主打栏目。为适应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欣赏需求,该栏目力求在‘新、奇、特'上做文章,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栏目宗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显民族艺术瑰宝,追求个性,铸造精品。节目形式:包括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等,同时也介绍国外精彩的杂技、马戏和滑稽等节目。"可以说,在央视众多综艺节目中,<曲苑杂坛>之"杂",无出其右。这正是该栏目能够在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一个"杂"字,道出了<曲苑杂坛>独一无二的特色和优势。 汪文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导演兼主持人。由她创办的《曲苑杂坛》露面机会不多,而收视率在文娱栏目中仍名列前茅,在国际频道所有栏目包括新闻在内的收视率大排行中高居榜首,在海外销售的文艺节目中深受欢迎的,足见在海内外均有广大观众。 曾经走上萤屏的《曲苑杂坛》被观众赞为“大有生气”,揉进MTV手法的弹词开篇、场景极美的琵琶弹唱,传统 《曲苑杂坛》的艺术精华和现代的表演方式令观众开怀而笑,称奇不已。这些节目之所以叫得响,除了精妙的创意外,还靠了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多年来,《曲苑杂坛》推出一批又一批“新面孔”,这些“新面孔”很快就被观众认可并为社会吸纳。所谓“灵芝在山,珍珠在海”,汪文华等为寻找新人、新节目遍访各地,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独具艺术的慧眼,给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栏目赋予了时代的动感和青春的活力。 《曲苑杂坛》绝对是一档老栏目了,自从创办以来估计也得有20年左右了。节目主持人汪文华也是眼睁睁的变老了。但是中央台并没有把这个节目拿下,这是为什么呢?汪文华总是那么一幅老面孔,十几年也不曾改变,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喜欢这种做作的笑容。 我想中央台之所以还保留这么一个老节目是因为它还是有一定的观众的,它的主要观众正是那些一直关注它的中老年观众,但是这个节目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现状的话,它的观众肯定是越来越少,而新生力量才是维持节目生存的主要力量! § 走进日本 近日,《曲苑杂坛》摄制组特地赴东京,拍摄“相聚日本”专辑。该专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热烈。观众纷纷来电来函称赞节目精彩,肯定栏目组为促进中日友好所做的贡献。 节目以绚丽的日本外景拉开序幕。主持人汪文华动情地解说了日本风俗、礼仪及天皇的皇宫、浅草、石桥等特色 《曲苑杂坛》建筑,让观众可以更立体地感受别样的日本风情。在接下来的演出中,中国演员表演的杂技《晃管》,其扎实的功底和技巧,尤其是层出不穷的精彩动作,赢得阵阵掌声,将现场的气氛推上了高潮。来自日本的《和大鼓》,其活力澎湃的年轻鼓手,神采飞扬的鼓乐,沁人心脾的节拍,让人感受到日本文化艺术的强烈动感,体验日本和大鼓表演中刚柔并济的魅力所在。钻地圈、柔术、顶碗等表演让现场的观众赞不绝口。 节目播出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纷纷致函致电《曲苑杂坛》栏目组,表达对该特别节目的喜爱。一位山东的观众在来信中提到:《曲苑杂坛》走进日本,丰富了节目内容,让我们观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表演形式,很感谢创作人员的精心和创意。一位曾经驻日的官员在来电中说:《曲苑杂坛》走进日本,给日本国民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使他们更真切地欣赏到华夏古老文明和现代精湛艺术的魅力。为该节目在中日两国友好上所做的贡献而感动! 在谈到本次节目的策划时,《曲苑杂坛》负责人汪文华说,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在日本成长着一支由我们中国的演员组成的杂技团。他们长期生活在日本,为传播中国的民族文化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杂技团的许多演出都是公益性的。他们经常为弱势群体服务。早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杂技团就到灾区义务演出,为灾难中失去亲人的灾民带去了欢笑和希望。演出前,许多日本观众不辞辛劳,早早地等候在场外,期待看他们的演出。演出中,现场的观众叫好声不断。看到这些,我们无比欣慰,既为这支有着高尚品质的杂技团,也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好明天。此外,作为一名电视人,希望自己能为中日两国的友谊贡献绵薄之力。 § 参考资料 1.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zgds200504013 2.http://www.tvhuo.com/program/tv/64/index.html 3.http://www.cctv.com/tvguide/anchors/wangwenhua/wangwenhua.html 4.http://www.cctv.com.cn/entertainment/quyuancatan/lanmu.html 5.http://www.ezhun.com/p/90532.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