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战火屠城》
释义

§ 剧情介绍

描述纽约时报驻柬埔寨的战地记者Sydney Schanberg与当地翻译Dith Pran的友情血泪故事。美国自柬埔寨撤军后,当地情势更为险恶,Sydney仍坚守在那,而多亏在当地人Dith Pran的帮忙,才能多次化险为夷度过鬼门关卡。没想到就在一次美国人士必须全面撤离柬埔寨的关键,Sydney的错估情势,让本来可以逃亡的Pran被红色高棉掳走,开始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 演员介绍

《战火屠城》约翰·马尔科维奇生长在煤矿业发达的美国小镇本顿。他的家族在当地很有名,不仅旗下经营着一份报纸,而且他的父亲还是一本环境杂志的主编。有人将这个家族称作是“小镇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约翰·马尔科维奇注定是要在这个家族里诞生的。70年代的时候,马尔科维奇考入了伊利诺伊大学戏剧系。1976年,马尔科维奇毕业后就加入了Steppenwolf剧团,从此就被戏剧的魔力深深地吸引了。时好时坏的剧团生活大约持续了6年,1982年的一天,马尔科维奇与剧团带着新作《真实的西部》来到纽约,这一次演出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真实的西部》赢得一座欧比奖,他接下来的重要作品则是于1984年在纽约与金奖影帝达斯汀霍夫曼合演的《推销员之死》经典名剧。该剧于一年后被拍成电视电影,麦尔科维奇也以该片赢得一座艾美奖。同年他则和金奖影后莎莉菲尔德演出银幕处女作《我心深处》 ,他并以该片入围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奖,同年他也演出金奖名片《杀戮战场》 。他最为人知的作品应该是《危险关系》 ,1993年他则以《火线大行动》一片入围奥斯卡奖及金球奖。1990年, 《遮蔽的天空》让马尔科维奇体会到了双重生活的含义。 一方面,这部由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的文艺片让他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同样是因为文艺片,它所吸引到的观众寥寥无几。从那以后,马尔科维奇就变得很低调,极少扮演主角,并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一部美国电影中,直到加入《傀儡人生》剧组,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马尔科维奇要在片中扮演他自己。毫无疑问,演而优则导是好莱坞一条不成文的规律。作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在数十部影片中塑造了众多神采各异的角色。如今,这位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演员从台前步入幕后,成为了一名导演。 《楼上的舞者》是他执导的处女作,他一上来就野心尽现。在他的处理下,影片没有多少硬伤,而且气氛的营造和细节的刻画也足以吸引观众,影片出现了很多亮点。

§ 幕后制作

电影中,最让人令人不寒而栗,头皮发麻的一幕是,DithPran试图逃跑,经过“人骨河”,不小心掉进河中,抓着一具具的人骨才爬上岸!更触目惊心的那些在PolPot(波尔布特)统治下,幼小孩子思想被洗脑后,那些凶恶的眼神,看不到一丝善良,是那种比冰更冷的眼神。他们/她们举枪、挥刀杀人,毫不手软。该影片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奖(1985)。DithPran的扮演者是华裔医生吴汉。吴汉原是柬埔寨红色高棉恐怖统治时代的华侨医生,他逃过赤棉的血腥大屠杀,辗转流亡美国。一九八四年好莱坞拍摄电影《杀戮战场》,吴汉因缘际会在片中轧上一角,饰演为美国媒体工作的柬埔寨摄影记者,由于角色诠释刻画入微,一炮而红,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战火屠城》

§ 花絮

·男配角斯波尔丁·格雷写了一场独角戏,是关于他在拍摄这部电影的经历,随后根据这个拍成了另一部电影Swimming to Cambodia(1987)。

·吴汉(Haing S. Ngor)成为第一位东南亚(也是第一位佛教教徒)获得奥斯卡奖的演员。

·电影中的可口可乐工厂原来设想的是一家百事可乐工厂,后来百事拒绝了出现在影片中。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当吴汉(Haing S. Ngor)赢得最佳男配角奖的时候,他在十五岁侄女的陪伴下走上领奖台。就在这个时候,约翰·马尔克维奇开玩笑地大笑起来,对他说了一些柬埔寨语,令他的侄女大吃一惊,吴汉也笑了起来。约翰喊道:"这个奖项属于我的,屁股!"在吴汉的自传中,他说约翰·马尔克维奇学习柬埔寨骂人的脏话,兴趣十分浓厚。

《战火屠城》

§ 穿帮镜头

·连贯性:当辛迪在他的房间和迪斯•普瑞说话的时候,不同镜头之间他的发型变化了。先是从整齐地分开梳着变成垂下来在前额上,又回到整齐分开梳着。

§ 相关评论

《战火屠城》:适度的悬疑,大胆的创新

本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两位记者所经历的红色高棉攻克首都前后的相互救助。第二部分则令人惊奇地完全以Pran的逃亡经历作为主线。为什么要惊奇?因为记忆中的西方,特别是英美电影,在表现本国人士参与到异域文化和历史事件中时,很少给予该国的本土演员以更多的关注。 《黑水仙》中对英国嬷嬷们的心理产生影响的男人并不是静坐于古松下的印度智者而是她们的同胞;《永远的园丁》中,虽然故事是揭露西方对于非洲的掠夺但是核心角色依然是一对白人夫妇。即使在表现社会批判和民族和解的主题时,西方人也很难克制骨子里的优越感。但本片有了重大突破。一个柬埔寨演员扮演的柬埔寨人,在这部长达140多分钟影片整个后半部中成为了绝对的主角。仅因这一点就值得为导演拍两下巴掌。

《战火屠城》

很多传统的优秀的英国电影的特色之一就是,无论故事如何宏大主题如何深刻,总是力求借助相对轻松幽默或者惊悚悬疑的故事情节抓住观众,避免过于沉重的主题思想使其产生敬畏感。例如表现追求人性升华和神圣传统的鲍威尔的《坎特伯雷的故事》的中引子是往女孩头上泼胶的连环案件;而表现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的《绿色奇案》更是直接以侦破一起杀人命案贯穿始终。本片的英国导演罗兰·约菲很好的继承了前辈们的传统。各种悬疑手法在整部影片中俯拾即是,而且表现的适时适度,很少喧宾夺主地破坏残酷写实的叙事主体。一开始,纽约时代记者Schanberg为他的柬埔寨同事Dith Pran联系美国军方飞机转移其家属。结果眼看飞机要起飞,Pran一家人却还不见踪迹。后面,当西方记者被红色高棉武装扣押情况下并危在旦夕时,是Pran冒着风险在武装头目前替他们说情。必须承认,这段情节给本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一般来说涉及非英语国家题材的英语电影,在对白上都会遇到相当的难题。如果让外国人说英语,故事必定失去真实感,而说原声同时下面出字幕又破坏的观众(美国观众一般比较懒)的观影兴致。但在此处,本片导演却巧妙的利用了柬埔寨语这个叙事上的大“包袱”制造了极为强烈的悬疑效果:镜头中Pran始终焦虑的同游击队头子说情。但是没有字幕,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也就无从判断情况向哪个方向上发展。而穿插出现的高棉战士残忍枪杀俘虏的血腥镜头,更增加了茫然无知的观众对于Schanberg等人命运的担忧。之后众人受困于法国大使馆。当红色高棉要求法国人交出馆内所有柬埔寨人时,Pran的西方同事们开始忙着为Pran伪造护照。这段情节也出色调动了观众紧张情绪:先是Pran行李被没收没有照片,然后寻找到设备却又屡次曝光失败。最终好不容易做成了护照,可就在包括观众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大功告时,照片被撕下,Pran还得被交出去。

相对而言,后半段Pran的逃亡过程戏剧性更强一些。虽然导演有意的加入了河畔万骨枯的震撼画面,以及搭救Pran的父子二人相继丧命的情节加以平衡,却总感觉多少还是参杂一些人为的操纵感。缺少前半部分那种悬疑与叙事的水乳交融的和谐。不过,就像上面说的,由于导演大胆的让一个柬埔寨人成为故事的绝对核心,所以对上述这些缺憾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脱险的西方记者都回到了美国,所以孤身一人Pran 逃亡段落中所涉及到语言对白的部分再一次成为导演要克服的叙事难点。但这次,他似乎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而只能照搬“外国人独处的时候反而说英语”的俗套。同样俗套的还有结尾前,凭借对柬埔寨的战地新闻报道而领取普利策奖的Schanberg和同事在洗手间的争吵。对白听上去都很发人深思,但只是此类西方式的反战、反思电影所惯用的类型化手法而已。好在这些东西并不是此片要表现的重点。

§ 精彩剧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