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点石斋画报》
释义

§ 概述

《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石印版印刷的绘画画报。因由申报馆点石斋石印书局出版,《点石斋画报》是1884年5月8日创刊于上海。旬刊逢6出版。每期幅式一律线装本,8页、9图。吴友如主编,绘画者吴友如、周慕桥、何元俊、金蟾香、张志瀛等。内容多是与盗贼、流氓、妓女等有关及与市民生活有关的社会新闻。少部分以朝政、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新闻为题材。对清朝官场的黑暗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有所揭露;但也宣扬了一些封建礼教、迷信思想和社会畸形生活。在中法战争期间,所刊中国军民反抗法国侵略军的绘画,受到广泛欢迎。画用单线白描,有的出自写生,有的临摹照片,有的出于想象。该画报反映了清代末年社会、政治的风貌,改变了当时重情趣、轻内容、不求形似的画风,发展了风俗画,为后世研究近代社会政治历史提供了形象的史料。1896年底停刊,共出版12年半,528册。

§ 历史背景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份新闻画报,也是影响最大的画报。 据研究者统计,自1877年至1919年,全国发行的画报,至少有118种。这些林林总总的画报,不论是总体设计,还是行销策略,都没有超越《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由《申报》馆编印,创刊于1884年5月,终刊于1898年9月。画报为旬刊,逢初六、十六、廿六出版,每册八页九图,16开本,连史纸石印,由《申报》馆申昌画室发售,零售每册银五分。

对《点石斋画报》贡献最大的,有两个人,一是《申报》馆主人美查,一是画师兼主笔吴友如。从这两个人身上,我们大略可以把握《点石斋画报》一纸风行的关键。背靠外资大报《申报》,是《点石斋画报》新闻来源的保证。《申报》不仅保证了画报上新闻的充足,也同时提供了叙事的权威性。《申报》新闻不仅重视外电的翻译(这是突破政府新闻封锁的有效手段),同时力求派访员或通过关系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该报在晚清一度成为“报纸”的代称。依靠大报建立的权威地位,《点石斋画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同凡响。

§ 市场定位

《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相当于《申报》集团的子报纸。它的市场定位,是针对粗识文字的中下层民众以及妇孺之流。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出现了男读《申报》、女看《点石斋》的有趣图景。据包天笑回忆,《点石斋画报》不仅小孩喜欢看,宁愿省下点心钱也要买,大人也喜欢读。一方面,这是由于《点石斋画报》通常被当作一种娱乐读物,而中国“上图下史”的传统,恰恰在绣像说部保留最为完整,因此图文并茂的画报,非常适应大众娱乐的阅读惯性;另一方面,《点石斋画报》热衷于介绍各类“新知”,如火车、飞船、军舰、巨炮等中国内地闻所未闻的物什。在了解新奇事物方面,图像的冲击力远远大于文字,故此鲁迅评《点石斋画报》为“要知道‘时务’的人们的耳目”。《点石斋画报》上“新”的内容,不管是“时事”,还是“新知”,都能赢得研究者的纷纷喝彩,甚至推为“画史”。而那些“奇闻”和“因果报应”的篇章,则往往引得后来学者皱眉,认为既没有创见,又传播愚昧。笔者倒认为,对于偌大中国,尤其是内地各省而言,一份全“新”的读物是难以被普遍接受的———孙宝瑄曾断言,北京比上海的风气,差了足有50年,而内地比北京,又差了50年。《点石斋画报》既然定位为中下层民众,弘扬新知的势头太猛,只会把人全都吓跑。一份读物,多是《聊斋》、《阅微》式的果报奇闻,中间羼杂着洋人的新鲜玩意儿、中外的频仍战事,才能“旧”中出“新”,以“旧”带“新”。

§ 新闻画报

《点石斋画报》早期描述中外战事,一副隔岸观火的悠闲姿态,与《申报》悲愤纠结的笔调形成鲜明对照。晚清的老百姓们,只知有“天下”与“朝廷”,对于“国家”的观念,其实相当淡漠,他们看中法战争之类,跟听老辈讲述“官兵打长毛”并无二致,着眼的是战事的激烈与花絮的精彩。到了甲午前后,《点石斋画报》的姿态自然大不相同,连登载日本天皇的画像,也要说成是让爱国志士认清敌人嘴脸。从《点石斋画报》的姿态变换,颇可看出民族国家的叙事是如何建构和传播的。

吴友如的画风,也是《点石斋画报》广为传布的重要因素。鲁迅从后设的眼光看,当然觉得“对于外国事情,他很不明白”,而“‘老鸨虐妓’‘流氓拆梢’之类,却实在画得很好的”。可是对于读者而言,“外国事情”明白与否,并不打紧,中国人画得像不像,却是他们评判画师水平高下的唯一标准。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写佐杂官吏极为传神,一写到朝廷大员便流于浮泛,但一点不影响此书的流行,反正万千读者中,又有几个见过中堂大人是什么德性?

§ 重要事件

剖割怪胎

中国虽在南朝时传说已有类似今天的剖腹产手术,然已无从考证。倒是清光绪十八年七月初六日(1892年8月27日)出版的《点石斋画报》竹九(309号)“剖腹出儿”,以及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896年1月10日)出版的文二(434号)“剖割怪胎”两篇图文报道,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成功剖腹产和失败的连体婴儿剖腹产的图文报道。由于《点石斋画报》从属于《申报》,每期出版前要在《申报》刊登目录广告,故可从两个媒体报道去印证这一事件。 点石斋画报》的这两则报道,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新闻要素俱全,惟无具体手术时间,却可从期刊出版时间和在《申报》的预告大致推得,而且既有图示,又配发有文字,故极具新闻价值和学术文献价值,是研究中国剖腹产术起源与发展以及研究期刊传播史的珍贵史料。 1892年8月27日《点石斋画报》竹九(309号)“剖腹出儿”全文及图

图文报道

第一则图文报道配文为:“粤垣筑横沙某蛋妇,身怀六甲。至临盆时,腹震动而胎不能下。阅一昼夜,稳婆无能为计,气息奄奄,濒于危矣。或告其夫曰:是宜求西医治之。其夫遂驾舟载妇至博济医院,适女医富氏因事他出。男医关君见某危在旦夕,恻然动念,为之诊视,谓儿已至产门,只因交骨不开,故碍而不下,若剖腹出之,幸则尤可望生,不幸而死,亦自安于命而已。其夫遂侥幸万一计,听其剖视。医士乃施以蒙药,举刀剖腹,穿其肠,出其儿,则女也,呱呱而啼,居然生也。随缝其肠,理而纳之腹中,复缝其腹,敷以药,抚之安卧。数日寻愈,妇乃将儿哺乳以归。如关君者,真神乎其技矣。”

第二则图文报道配文为:“本地人张云彪向操淮南王术,住南市,临码头。娶妻某氏年已三九,迩来珠胎暗结,将近临盆,肚腹膨胀,如五石瓠。前日忽觉腹痛,张邀收生婆至家伺应,不料孩至产门进退两难,甚为棘手,该收生婆以无能为力而去。张惊慌失措,不得已至西门外国医院求救,医生亦无法可施,只得用刀将孩儿头割落,嘱其抬回。张见事不佳,复送至同仁女医院求治。经女医生验得,如欲取出孩胎,非将肚腹割开不可。张至此无法可施,惟有唯唯从命。女医生乃先敷以麻药,继而用刀将肚割开,孩胎始出,视之已毙。但见四手四脚,手若两人对抱者,除前割去一头外,尚有一头,惟身躯仅一耳。医将肚腹缝好,外敷丹药,究以受创过深,气虚而脱死于院,而死孩尚浸以药,储在割剜房内,以备博物院中考验。人皆咄咄称怪云。”

§ 时事画刊

清代的新闻时事画刊《点石斋画报》一则报道,被誉为中国UFO观测史上最出色的一篇生动翔实的UFO目击报告:一幅名为《赤焰腾空》的画,事发地点是1892年秋天的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熠熠火焰。画家如此记载:“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金陵城南,忽见一球形如巨卵,色呈红色,飘荡半空,自西向东,其行甚缓。”由于傍晚天空浮云遮蔽,天色昏暗。这红色球体,看的很是分明。当时围观的百姓不下数百人,大约一顿饭的工夫,红球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有人说这是流星过境,但有人反驳说,流星通常转瞬即逝。而这红色的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持续时间很长,不可能是流星。有的说是儿童放天灯,但是当时的风向是向西北吹的,而此球却是逆风而行,向东飞去,显然不是天灯。人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科幻素材

《点石斋画报》晚清《点石斋画报》中光怪陆离的科学幻想素材,让我们看到启蒙之初,传统与新潮交错杂揉的时代面貌。 在晚清传统与现代交会的启蒙时刻,新观念新词汇大量涌入,德先生赛先生夹带民主与科学而来。严复翻译《天演论》,康有为、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带来大量的西学新知,《申报》成了新起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启蒙运动于焉展开。

然而这样聚焦于一个个观念、主义、口号的启蒙方式,无疑只适用于上层的知识精英。启蒙,意谓“启迪蒙昧”,铁屋里沉沉昏睡的广大人民,光凭抽象概念式的呐喊,是不足的。于是便有《点石斋画报》这种另类启蒙、图像传播,诉诸于新奇有趣,如美国的摩天大楼、埃及的金字塔;或者是怪力乱神如僵尸、怪鱼、双头人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