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灵宝毕法》
释义

§ 简介

《灵宝毕法》是钟吕金丹派秘典,其书奠定了宋元以降内丹学的理论功法。与一般内丹书不同,《灵宝毕法》不仅讲具体功法,而且对内丹隐名、术语作出解释,为本书特色。全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钟离授吕公灵宝毕钟离权

法》,传说的作者钟离权为五代隐士,传派为钟离权-吕洞宾-华阳子施肩吾-李竦,而不是后世所说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张伯端。

钟吕丹道虽以性命双修达致“天仙”为目的,但从炼命修性的小成阶段看,其仙道之中也不乏人道的历程,《灵宝毕法》的“安乐延年法”便是人道养生极其宝贵的内炼功法。所讲的养生理论,是从丹道中脱胎而来,与传统中医养生理论作比较,可以说是别具一帜而不假外求的内炼养生体系。

《灵宝经》由汉末钟离权从终南山石壁间发现并注成《灵宝毕法》。《灵宝经》由三部分组成,上部《金诰书》,元始所着。中部《玉书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这是《灵宝毕法》所写的《灵宝经》的来源。从内容上看,《金诰书》内容最全面,三书一脉相承,互为贯通,略有侧重。该经以天地为研究物件,直接探索天地运行之道,以及天地的起源,建立了完整的道、阴阳气和万物的物质体系,用该物质观全面解释了天地周而复始的年运动,以及与天地有机配合的月日运动,构建了完整的独特的天文理论体系,其知识深广度和对中国文明的奠定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钟离权在《灵宝毕法序》中记载:“因于终南山石壁间,获收《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著;中部《玉书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总而为三乘之法,名《灵宝毕法》。”从这段记载看,《灵宝毕法》是从《灵宝经》三十卷删销演化而来的。《灵宝经》三十卷,今不见传。[1]

§ 出现时间

引用丁培仁先生之考证: 《灵宝毕法》“《灵宝毕法》相传为钟离权得之于终南山,授于吕洞宾,故又名《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郑樵于宋高宗绍兴年间撰成的《通志·艺文略》著录。据此可断两宋间此书已流传于世。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则为《钟离真人灵宝毕法》。……此书题“正阳真人钟离云房著,纯阳真人吕洞宾传”,而又自称“正阳真人钟离云房序”,或书真而序伪,亦未可知。但不避宋圣祖赵玄朗讳,则犹是北宋真宗以前所作。……钟吕金丹派的另一名著《钟吕传道集》,题为“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述,纯阳真人嵒吕洞宾集,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传”。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钟吕传道记》,“施肩吾撰”。此书与《灵宝毕法》同一思想体系,而且明明白白是在为《灵宝毕法》作解。在道藏中收于《修真十书》卷十四至十六,而两宋间人曾慥所编《道枢》亦有节要。《道枢》卷三十九《传道上篇》相当于《修真十书》卷十四;卷四十《传道中篇》,相当于《修真十书》卷十五及十六第一篇“论还丹”;卷四十《传道下篇》相当于《修真十书》卷十六“论炼形”。末谓钟离于是择吉日授纯阳子《灵宝毕法》。(可见过去有人认为《钟吕传道集》出南宋光、宁时,是不对的。)考吕洞宾弟子华阳子施肩吾(非唐代栖真子施肩吾)为宋真宗时人,其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在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之前,而他传道于李竦也在此前后。

凡此种种,可以推断《灵宝毕法》制作年代的下限当在宋真宗以前。虽然不能遽定这部丹书就是钟离权亲著,但它属于钟吕金丹派的功法经典还是可以断言的。”[2]

§ 主要内容

玄机奥旨,难以尽形方册,灵宝妙理,可用入圣超凡。总而为三乘之法,名《灵宝毕法》。大道圣言,不敢私入一己,用传洞宾足下。”《佛祖统纪》亦言钟离权“将洞宾入终南山,授《灵宝毕法》十二科”。然序言“灵宝经”三十卷数千言,盖系钟吕金丹派所传秘典,非灵宝派之经书。北宋真宗时人华阳子施肩吾编《钟吕传道集》末有“钟曰:仆有《灵宝毕法》凡十卷一十二科,……实五仙之指趣,乃三成之规式,当择日而授于足下(按指吕洞宾——引者注)”等语;又《钟吕传道集》多据此书为说。则此书至晚已于宋真宗时代以前问世,华阳子施肩吾为其传人。 钟离权

该书原十卷,始见录于《通志·艺文略》道家类修养目。

《遂初堂书目》无卷数。《正统道藏》太清部所收十篇,即原卷数,合为上、中下三卷,题“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著,纯阳真人吕嵓洞宾传”。《道藏精华录》第六集亦三卷。《道枢》卷四十二《灵宝篇》系曾慥节选本,文字多异。重刊《道藏辑要》危集所收,格式同于《正统道藏》,唯不分卷。

《灵宝毕法》卷上为“小乘安乐延命法四门”:匹配阴阳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龙虎第三,烧炼丹药第四。据称,修此小乘法四门,可致人仙。卷中“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肘后飞金晶第五,玉液还丹第六,金液还丹第七。此中乘法三门对应于地仙。

卷下“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朝元第八,内观第九,超脱第十。此大乘法三门对应于天仙。又有“十二科”之说,见于《钟吕传道集》,即玉液、金液二门各分还丹和炼形两项,合十篇十二科。各篇又分“六仪”,即六种编例:“一曰《金诰》,二曰《玉书》,三曰《真原》,四曰《比喻》,五曰《真诀》,六曰《道要》。”《金诰》《玉书》(或《玉书箓》)、《真原》(或《真源义》)托于三清所说。《比喻》系以此物比他物,晓喻内丹之旨。《真诀》和《道要》为实质性的练功诀要,解说功法,提挈要领。

书中首言道生万物,有形而后有名。“天地于道一得之,惟人也,受形于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远。自胎完气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阳,走失真气”。人之患病由于“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当法卦象,养元气。静坐导引,咽液搓面,服气搐外肾,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又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子午比冬夏;谓“肾中生气,气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气。真水、真气乃真龙、真虎也”。并具体讲述“勒阴关而炼丹药”等法。大致相当于后世所说“筑基”功夫。

论中乘三门之法,是此书的主干部分。书中次第详说“肘后飞金晶”、“玉液还丹”、“玉液炼形”、“金液还丹”、“金液炼形”诸法,并提出防止“太过”。据称,行到此处,“内志清高”,“魂神不游”,“阳精成体,神府坚固”;“阴阳变化,人事灾福,神灵而皆能预知”。神通多端,不一而足。

继而论大乘法三门,谓“万物生成在土,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气生也”。“天地有五帝而比人之有五脏也”,“凡春夏秋冬之时不同而心肺肝肾之旺有月”,“真气随天度运”,修炼亦当依时随运。又言:“观乎内而不观乎外,外无不究而内得明;观乎神而不观乎形,形无不备而神得见矣。”

“物物无物,以还本来之象,法法无法,乃全自得之真矣。”认为“道本无也,以言有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言实者非道也。既为无体,则问应俱不能矣,既为无相,则视听俱不能矣。以玄微为道,玄微亦不离问答之累;以希微为道,亦未免为视听之累。希微、玄微尚未为道,则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其释“超脱”,谓“须是前功节节见验”而后可行,以致随意出入身躯,“身外有身”。并声称“神出未熟”,则“无由再入本躯,神魂不知所在,乃释氏之‘坐化’、道流之‘尸解’”。全书要旨,归于明阴阳互含之理,“配合甲庚,方验金丹之有准;抽添卯酉,自然火候之无差。红铅黑铅,彻底不成大药:金液玉液,到头方是还丹。从无入有,常怀征战之心;自下升高,渐入希夷之域。抽铅添汞,致二八之阴消;换骨炼形,使九三之阳长。水源清浊,辨于既济之时;内景真虚,识于坐忘之日”,如此即可“超凡入圣”。书中还对部分内丹隐名作了解释。

此书是钟吕金丹派的基本教典,阐述了钟吕金丹派的教理、哲学观点,奠定了宋元以后内丹学的理论基础。为唐宋内丹学的最高水平,故研习内丹者皆视为必读之要典。

§ 养生理论

一、仙道中的人道养生 《钟吕传道集》

钟离权在《钟吕传道集》中提到“仙有五等、法有三成”。法有三成者,即小成、中成及大成。仙有五等者,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及天仙,由于“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故所谓人仙者,即是极尽天年、健康长寿的人。钟离权解释“人仙”谓:

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互交互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对“人仙”的定义,显然在乎于“形质且固”、“多安少病”的健康状态。要达到这个理想,便是效法天道。虽云道中仅得一法,法中仅得一术,然持而行之,亦不枉此生,极尽天年。

历来中国养生之道都被道教徒视为修真之路的部分内容,而养生以达天年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言之甚详,譬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论养生:调节阴阳

《黄帝内经》论养生的焦点也环绕着“真元之气”的保持。正因如此,形神才得以坚固,从而健康长寿,尽终天年。如果用钟离权的角度看,这便是“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所得之一法便是“法于阴阳”,所得之一术便是“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则是“法阴阳”、“和术数”的具体行为。

钟离权虽把仙界划分为五等,其实只得三等,因为“鬼仙”即是鬼,而“天仙”在炼命层次上与“神仙”别无异处,故从修炼等级上言,仙仅分三等;亦即是“小成”、“中成”及“大成”之三成法。所以钟曰:“人仙不出于小成法,地仙不出于中成法,神仙不出于大成法。”然而,“人仙”的位置,在钟离权处评价不高,他说: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业重福薄,一切魔难而改初心,止于小成,云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

钟离权不以“人仙”为“人道”正统,是因为求得“大道”者,必以“天仙”为终极,“人仙”只不过是“大道”中一法一术的结果,当然距“仙”尚远,而此一法一术的修炼,所成就出来的仅是一个可以安乐延年的“人”。

话虽如此,如果能执持一法一术的修炼,最终可以享尽天年、多安少病的话,亦是养生全身的良方。中医在保命的环节上主要以药饵针灸之法,总要靠外物来调理身体,今钟离权之金丹大道能透过对身体之炼养和改造达致健康长寿的功效,实是传统养生理论所未能及者。

二、天人合一的养生根据

《灵宝毕法》一开始便阐述“大道”,说明宇宙秩序即是人体气液运化秩序。然道生万物,万物中最大者为天地,而人为物中之灵。人同天地,心比天而肾比地,天地间相距八万四千里,而心肾之间亦相距八寸四分。

《灵宝毕法》承传着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的理论,解说大道之运行规律。

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乾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乾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

这里说明了大道运行的机制。这个机制很重要,因为天地间的运行机制,就是《灵宝毕法》用以描述人身小宇宙运化的玄机。上面的一段说话,可以看到作者企图引用老子思想来说明运化由来。道先是老子思想中的“有生于无”的观念。跟着是天地成形以后,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成为大道运行的原因,而达致天地长久。

老子认为大道是“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形、无名这两个概念是道的指谓,由于道是“善数不用筹策”,故无名之道自然就不能存在度数概念。及后“有”从道出,是“有生于无”,再因“有”而有“生”,生之始为天地,是一生二而为两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作为乾,地作为坤。天在上,轻清之气集于上;地在下,重浊之气以成质,两者上下相对,成一覆一载,是阴阳判、天地分的阶段。既然天地已生,那本来无形无名的道就落于形而下的器之上,器之名最先者,便是天地。其后二生三,三生万物便由天地所衍生出来。《灵宝毕法》基于老子思想

《灵宝毕法》的宇宙生成论建基于老子思想,创生以后,其衍生过程也依循老子思想的发展。老子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为孕育万物的原理,《灵宝毕法》则巧妙地说明了这个意思。天本来是乾,地本来是坤。“乾索于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成为坎之象,阳在内而阴在外,故阳负阴;因它本来是阳性,故上升。“坤索于乾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成为离之象,阴在内阳在外,故阴抱阳;因它本来是阴性,故下降。这样便构成天地之间的运动,亦因此运动是升降往复,循环不断,所以天地可以长久。

《灵宝毕法》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主要在气液运化的机制上讲。从上面的宇宙观看,万物在天地之间生成,全赖天地之间冲和之气所发孕而来,而天地间气液升降运动,就成为一切变化的“先机”。由于天地阴阳升降不失其时,而日月魂魄之往来皆合其度,故天地间便衍生寒热温凉,并以一年一交合;日月有晦朔弦望,并以一月一往来。天地有三百六十日,日月有三百六十时,人亦有三百六十度。四季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乃天地之定数,草木如此,人亦如此,万物之生息变化,均同出一源。人的小宇宙也如同大宇宙,以心比天,以肾比地,大宇宙的气液运动比于肾气与心液的升降。如果人的气液运动能够等同于天地间的气液往复,而且这个升降往复也是循环不息的话,那么人就能与天地长久。

三、采补气液以养命延年

为了补充因后天七情六欲及形中生形所带来的损耗,《灵宝毕法》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补法,另一是采法。

补法是把后天已损的气液运化水平提升,回复到正常阶段,有如天地间的气液升降一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采法是当气液运化达到相当水平以后,在气多能生液、液多能生气的情况下,捕捉气中真水,交合液中之真气,称之为“交媾龙虎”。

如果持之有法,采补之功是能够把身体的元阳回复到原初婴孩状态的,十年之损,可以一年用功补之。又曰:“补之过数,止行此法,名曰水火既济,可以延年益寿,乃曰人仙,功验不可备纪。”功夫到此,便是小成丹道的阶段,谓之“人仙”,即是安乐延年,又称“小炼形”,所效验的便是“百骸无病,神光暗中自现,双目时若惊电”等。

《灵宝毕法》的炼功理论是以天地气液运化玄机作根据的,所以采补之功也以年中用月、日中用时的法则行持。《灵宝毕法》认为,天地间的阳气变化是有规律的,冬至是一阳生于地,惟阳气初萌,乃在阴区之中,故阳能胜阴,要坚持九十日即行走四万二千里而天地之半,方入阳区,时当春分之际,之后的旅程便容易得多了,因为阳入阳位,乃得位而升。从春分到夏至,阳气愈积愈多。夏至阴生而下降,阴渐多而阳渐散微,阴降至天地之半,时当秋分之际,阴从阴区易降,但阳气相对地愈是减少,自秋分至冬至一段,是阳气微散而欲绝之时。

身体的气液升降也受着这个变化所影响,若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又一日比一年,日用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节,乾卦比一年,用立冬之节的话,则见阳气在日用艮卦之时,是阳气弱而难升;日用乾卦之际,是阳气散而欲绝。人之所以致病,是阴阳不和,阳微阴多,艮卦阳气难出,是故外邪易入,清晨容易受风寒所侵;而已有病者,每出现当于艮卦体内阳气难出之时病痛明显,动后则舒的现象。同一道理,乾卦阳气衰微之际,病情恶化,自为必然之事。 乾卦

所以,《灵宝毕法》在艮乾二卦作补损之功。因艮卦气微,故艮卦养元气;乾卦气散,故乾卦聚元气。并谓古人朝屯暮蒙,日用二卦,乃得长生在世。艮乾二卦所做的功法大致如下,先看艮卦:

日出当用艮卦之时,以养元气,勿以利名动其心,勿以好恶介其意,当披衣静坐,以养其气,绝念忘情,微作导引,手脚递互伸缩三五下,使四体之气齐生,内保元气上升,以朝于心府,或咽津一二口,搓摩头面三二十次,呵出终夜壅聚恶浊之气,久而色泽充美,肌肤光润。

由于艮卦阳气难出,故功法中主要以导引为主,及其手脚之伸缩和咽津摩面,都是长养元气的具体动作。又再看乾卦之功法:

日入当用乾之时,以聚元气,当入室静坐,咽气搐外肾。咽气者,是纳心火于下,搐外肾者,是收膀胱之气于内。使上下相合肾气之火,三火聚而为一,以补暖下田,无液则聚气生液,有液则炼液生气,名曰聚火,又曰太一含真气也。

乾卦阳气衰微,肾气正于清冷欲绝之时,下田火衰,故要借心火及膀胱之火之力温暖下田,肾气虽微弱,然三火合一,则可聚气,气聚则能生液,液多则能生气,此乃气液运行不息的循环系统。

为要达到更好效果,必须年中用月,日中用时,乾卦相当于年中立冬,故功法以立冬为首,若此阶段能保住阳气不散,则冬至可合并冬至一阳生于坎位那新生之气,届时便能有更高水平的气液运动。行持不过一年,便能保十年之亏损,至于身体上之效验,若见于外者,便是容颜光泽,肌肤充悦;见于内者,则下田温暖,小便减省,四肢轻健,精神清爽,痼疾宿病皆除。

艮乾二卦的用功只是为补亏损,目的是使体内气多能生液,液多能生气,及至气液水平达到相当程度之时,身体自然产生对外抗病袪邪的作用,这是一个促进身体健康的内炼良方。不过,《灵宝毕法》在人仙修炼上,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项目,就是“交媾龙虎”。

“交媾龙虎”是当气多能生液,液多能生气的大前提下完成的,因此,《灵宝毕法》要求先补而后采。龙虎是指真龙真虎。真龙是心液中无形之气,称“正阳之气”;真虎是肾气中无形之液,称“真一之水”。当“真一之水”交合“正阳之气”,便是“交媾龙虎”,也就是采药之时。

为何气中有真水,液中有真气的现象呢?即使有此现象,真水为何要交合真气呢?这两个问题,都在《灵宝毕法》中有所交代。

于气液升降运动的描述中,《灵宝毕法》用了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机制解释,于是阴降阳升,与天地行道,而万物生成。但在阐述阳太极而阴生及阴太极而阳生处,《灵宝毕法》还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上升的阳气及下降的阴液当中,于恍惚杳冥之际,含蕴着无形的真水及无形的真气,也由于水中藏真气及气中藏真水的关系,当夏至由阳太极而变阴时,所以能够阴生,是因为阳气从地中上升整个过程中都含藏着无形的真水,及至阳到而难升,阳太极而作出质变,质变之所以成功,乃其本质已含藏那无形而相反的属性,到夏至时,无形的水变做有形的液,从而继续往返的运动。同样,冬至时,阴太极之所以变阳,乃因为阴液自夏至始已含藏无形的真气于其中,及至冬至阴到地而难入,所以阳生者,是无形的气变成有形的气,再继续其不止不息的运动。

,气液升降运动当中,存在着三个变化玄机,一是“负阴而抱阳”,二是“返者道之动”,三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道性。《灵宝毕法》在讨论第三种道性时,不是狭隘于气液二者之上的;阴中藏真气,阳中藏真水,却是万物的本质。人体内的气液变化固然也同样有气中藏真水,液中藏真气的性质,为要把握真气真水,必依时采取,其法如下: 《灵宝毕法》养生

当离卦肾气到心,神识内定,鼻息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而津满口,勿吐咽下,自然肾气与心气相合,太极生液;及坎卦心液到肾,接着肾水,自然心液与肾气相合,太极生气。以真气恋液,真水恋气,液与真水自相合,故液中有真气,气中有真水,互相交合,相恋而下,名曰交媾龙虎。若以火候无差,而抽添合宜,三百日养就真胎,而成大药,乃炼质焚身,朝元超脱之本也。

识时采取,便是于中午离卦之时,让肾气与心气相合。若年中用月,即以冬至为始,因冬至肾气生,气多能生液,液多能生气。故曰:“以冬至为始,以离卦为期”。

至于真阴何以要交合真阳,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阴阳观念:“阴不得阳不生,阳不得阴不成”,只不过现在不是普通的阴阳,而是“真阴”、“真阳”罢了。故“交媾龙虎”是满足“真阴不得真阳不生,真阳不得真阴不成”的道性。为了更清楚说明,《灵宝毕法》以日月比作真阳,以金玉比作真阴。星辰是积真阳以成神,而土石则是积阴以成形的。而星辰中最大者为日月,土石者最贵者为金玉。日月乃真阳而得真阴以相成,而金玉则是真阴而得真阳以相生。日月金玉也须真阴真阳的交合互补而生成,所以人体中的真水真气也须交合以生成大药。

金玉得真阳而成宝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结果,故曰“气足生宝”,金玉之成宝者,是以气足而进之以阳,在人来说,交媾龙虎而采药后,还须进之以阳,称之为“烧炼丹药”。

何时可作烧炼呢?是乾卦。因为气液将欲还元,真气本以阳气相合而来,阳气弱而真气无所恋,采合必于此时,《灵宝毕法》述说乾卦烧炼丹药之法是:

神识内守,鼻息绵绵,以肚腹微胁,脐肾觉热大甚,微放轻勒,腹脐未热,紧勒。渐热即守常,任意放志,以满乾坤,乃曰勒阳关而炼丹药。使气不上行,以固真水,经脾宫,随呼吸,而搬运于命府黄庭之中。

金玉之宝贵,是因为长年累月地“进火”,致气足以成宝。金玉属阴,人之躯体是形质,也属阴,也如金玉得借真阳进火烧炼以成神,进火有数,自然金丹泛现,脱胎换骨,非俗类等伦。这些都在《灵宝毕法》有关中成及上成丹法中一一描述。

§ 批判争议

后来的金丹派, 陈泥丸(陈楠)如陈泥丸《罗浮翠虚吟》对《灵宝毕法》是持批判的态度。陈泥丸批评的:“有如咽液为灵泉”、“或者默朝高上帝”、“与彼闭息吞津唾,谓之玉液金液丹”、“耸肩缩颈偃脊背,唤作直入玉京山”(肘后飞金晶),都是《灵宝毕法》和《钟吕传道集》中的内容,被陈泥丸批评为“此皆旁门安乐法,拟作天仙岂不难”。又直接批判了《灵宝毕法》,以及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或依《灵宝毕法》行,直勒尾闾咽津液;或参《西山会真记》,终日无言面对壁”。仅仅被看作“如斯皆是养命方”。因此,如果说陈泥丸是“钟吕金丹派”的话,他应该是将《灵宝毕法》视作“伪书”的,或者说他并不重视《灵宝毕法》。而全真教依据《灵宝毕法》等,制造了署名丘处机的《大丹直指》,则很尊重《西山群仙会真记》和《灵宝毕法》等。

《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记》《大丹直指》,这四本书可以说是一个体系。还有署名“陈仆”的《内丹决》等,以及《云笈七签》记载的“内丹”,也和这些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功诀”在唐宋年间是很流行的。对于《悟真篇》中记载的“丹诀”,当是阳春白雪,故张紫阳感叹:“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来,才在成都“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而“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