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论衡》 |
释义 | 《论衡》 § 作者简介 王充 王充,字仲任,生卒年大约为公元27年至公元100年,家住东汉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祖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自幼好学,老师是大学者班彪,约在元和三年(86年)至章和二年(88年)期间,王充被扬州刺史董勤征聘,担任了九江的刺史府治中从事。之后不久,王充便辞官返回故里,以教授学生为生。后来肃宗颁发诏书,任命王充担任公车徵,并派公车前去迎请王充。然而王充无意于仕途,借口体弱多病推辞了任命。永元年间,王充因病去世。王充死后,葬于上虞县西南的乌石山上。 王充一生的主要著作除了《论衡》,还另外包括《讥俗节义》、《政务》和《养性》。但得以流传至今的仅有《论衡》一书。 § 内容特点 浙江名人王充 《论衡》一书,分为30卷,85篇(除《招致》一篇外,其余84篇都保存了下来)。全书共计20余万字。 王充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元气自然论。“元气”的说法是在西汉初期提出的,最早出现在韩非子的《春秋繁露》和刘安等人的《淮南子》中,在这两部书中,“元气”被解释为一种天地由以产生的原始的气。不过真正在中国思想界,最早提出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元气论的思想家还是王充。《论衡·自然》篇反映了王充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王充在《自然》中开篇说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如夫妻合气,子自生矣。”在这里,王充阐述了关于“元气”的基本观点。认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由来,元气和天地万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犹如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一样,有了元气,万物自然而然便产生,万物都是由“气”形成的。庄子认为元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宇宙万物都是由元气组成的实体。元气不同因而各种事物的类别也千差万别。王充还运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点,有力抨击了董仲舒及其著述中所鼓吹的唯心主义观点。王充和儒家所展开的辩论,首先是围绕天是有为还是无为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天故生人”、“故生万物”,意思是天是有意识的天,天特意创造了人,并创造了万物作为人们生存的依赖条件。与之相对立的正是王充的元气自然论。王充否认天的意志,认为万物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天不是有意识地生出五谷丝麻来供人们吃和穿的,这和天出现灾害和异常情况,并不是想用来谴责和警告人们是一个道理。元气的运动和变化是自发的,而非依靠什么天的意志为动力。王充肯定宇宙和自然界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和自然性,从而否定了董仲舒的荒谬而带有神秘主义的思想。 在人与万物的关系问题上,儒家认为人是高于万物的,万物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由天制造出来的,服务和服从于人类。这种观点将人与万物的关系定为从属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强调封建等级观念,董仲舒特意将君王的形象神话,以示皇权是神圣而不可动摇。他的天人感应也是为宣扬君权神授而创造出来的。董仲舒在“天故生人”、“故生万物”的基础上,进而指出皇帝是为了替天行使最高权力而被天创造和安排到人间的。儒家还为君王的诞生也蒙上了一套相应的神话色彩,使得他们区别于普通人,例如讲夏的祖先是其母吃了一种叫做“薏苡”的草生下的,被人们视为吸取天地之精华而生的露水、灵芝等物体,以及人们想象中的吉祥神圣之物龙凤、麒麟等,都被他们用来作为神话帝王降生的道具。不难发现董仲舒等人的意图,即将皇帝的出现和存在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制造“替天行道”的歪理谬论。然而王充却将人和万物摆在同等的地位,人属于万物,同是元气所产生和构成的。在肯定人是动物的基础上,王充又肯定了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即人是动物中最高级的种类,是万物中具有智慧的群体。东汉·陶戏楼 在关于人的形体和精神两者关系的问题上,王充明确地指出了精神是必须依附于形体的。《论死》、《道虚》、《辩崇》等篇章,是王充批判鬼神迷信思想,宣传无神论的重要论文。王充在《论死》一篇中首先纠正了社会上所说的“人死为鬼,有知,能害人”的迷信观点,指出人死之后不能变鬼,没有知觉,不能害人。王充这样说道:从天地开辟、有人类以来,人们有的寿命终结而死去,有的中途夭亡,这些人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比较起来,当前活着的人不如死了的人多,如果(按照)人死后就会变成鬼的观点来推论的话,那么在路上岂不是每走一步就有一个鬼,鬼肯定多得满屋满院,满街满巷。王充依照人们的这种迷信说法,进行了假设推理,从而论证了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观点。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形式,机巧而有力地驳斥了“灵魂不灭”的迷信鬼神之说。 东汉时期,社会科学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非常有限,对于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解释,于是就将这些理解为上天即鬼神的意志和安排。许多人认为人之所以遭遇生病、死亡、刑罚、破产、意志失常等灾祸,都是因为办事时没有挑选合适的时间(即所谓的吉利的时辰),触犯了主管灾祸的鬼神,鬼神便降罪于他们。王充认为这些都是谎话,他认为人在世上,就不能不做事,所谓的好时辰、坏时辰之说,不过是那些从事迷信职业的人故弄玄虚,鼓吹自己法术,借以骗取钱财的伎俩。王充的思想研究,是本着客观求实的原则进行的,他推翻了当时普遍承认的因果报应的观点,指出自然寿命到了尽头,即便品行再优良的人,也不会被延长生命;寿命应该很长的人,品行再恶劣,也不会因此而被折寿。 § 主要思想 东汉铜车马出行仪仗 《论衡》一书中,作者为了驳斥迷信思想和各个学派的谬说,使得本人的论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采用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来澄清事实,并对人生老病死以及对比如云、雾、露、霜、雨、云、雷电和潮汐等自然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做出了符合科学的解释。例如王充在《论死》一文中说道:枯骨在野地里,有时会发出呜呜的呼鸣声,就像在夜里听到的哭声一样,有人说这是死人的声音,这是错误的。接着王充就从人依靠口舌咽喉发声和笙箫靠管孔发声的科学原理,指出了人死后,口舌和咽喉都腐烂了,怎么可能再发出声音呢?王充明确指出了“生无不死”,“有始者,必有终”。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思想,和方士们宣扬的人可长生不老,甚至不死等蛊惑人心的言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如儒家的书籍上记载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大致内容是:淮南王刘安召集了天下所有通晓道学的人帮助自己学道成仙,最后终于得了道,不仅全家都升天成仙,甚至连鸡犬这样的牲畜,也因为吃了剩下的仙药,一起随着淮南王上了天。王充驳斥了这种得道成仙的荒唐谣言,他在《道虚》一文中说道:人是万物中的一种,即便是身份尊贵的王侯也不例外。只要属于万物之列,就没有不会死去消亡的,那么人又怎么能够不死而成仙呢?鸟有翅膀能飞,但也不能升天。人连翅膀都没有,靠什么飞起来呢?这是对神话邪说的反问,更是对其荒谬性的沉重一击。汉·骑兵石刻 王充对儒术的批判和揭露是符合实际的,更是惊世骇俗的。他将锋利的思想匕首直刺儒学的中心——— 孔子及其论述《论语》,震撼了整个封建正统社会。他考察所谓的贤士圣人的言论,发现其中有很多地方上下抵触,他们的文章有不少地方前后矛盾,而后来的学者们对此都没有察觉。王充清楚地看到:“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论衡·问孔》)即认为圣人所说的话,并非都能让人理解,圣人说讲的道理,也未必都是清楚明白的。因此王充又说道:“凡学问之法,不畏无才,难于拒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论衡·问孔》)告诫人们做学问,最让人担心的不是没有才干,而是缺乏保持自己的观点和主见,难得的是抵制老师的错误引导,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听信老师的教导,应该学会分清是非,考察事物本身是否符合道义。王充的思想里具有进步的因素,他批判儒家宣扬的“今不如古”的倒退思想,反对落后的复古主张。为此,王充结合实际,强烈抨击了这种片面的认识。王充的观点认为人们如此推崇孔子的70位得意弟子,但他们的才能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现在的儒生如果有孔子那样的老师,那么他们之中也会出现颜回那样的学生。如果当时没有孔子那样的老师,那么这七十弟子也就与现在的儒生一样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言行制定了一系列繁杂的伦理道德标准,孔子的学生宰予,因为在白天睡觉,被孔子训斥为: “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也。”在王充看来,孔子对宰予的厌恶是毫无道理的,王充在《论衡·问孔》中说道:“昼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毁不可复成之物,大恶也。”认为白天睡觉只能算是小缺点,但孔子却将朽木、粪土这样令人厌恶的东西来形容宰予,试问一个人在白天睡觉,怎么就能败坏品行呢?一个品行败坏的人,即使白天黑夜都不睡觉,难道就可以因此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 王充习书图 当然,《论衡》中也反映出了王充思想上的不足和错误认识。第一,由于受到当时某些流派的影响,王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着一定的神秘主义成分,例如他提出了“五常之气”、“善气”、“恶气”、“仁之气”等概念,并认为这些气是可以左右人的命运的。第二,王充认为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自然的,在这里他并没有排除唯心主义所认为的某些神秘现象,并割断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运动、变化、发展及终结,都完全由自身决定,不需要任何外部条件。 王充的思想及观点,虽然没有彻底地摆脱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但的确有了很高的反神学的觉悟,具备了唯物主义的斗争精神。由于《论衡》一书的言论,极大地触怒了东汉的封建贵族及官僚大地主们,王充因此被诬为“躁人”,人身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论衡》一书更被视为“妖变”。而后人,恰恰从《论衡》一书中,看到了作者可贵的唯物主义斗争精神。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和无神论者范缜、唐朝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王夫之等后世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王充思想及观点的影响。 《论衡》一书,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书写了两汉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篇章。 § 全书目录 卷1 逢遇篇 累害篇 命祿篇 氣壽篇 卷2 幸偶篇 命義篇 無形篇 率性篇 吉驗篇 卷3 偶會篇 骨相篇 初稟篇 本性篇 物勢篇 奇怪篇 卷4 書虛篇 變虛篇 卷5 異虛篇 感虛篇 卷6 福虛篇 禍虛篇 龍虛篇 雷虛篇 卷7 道虚篇 語增篇 卷8 儒增篇 藝增篇 卷9 问孔篇 卷10非韓篇 刺孟篇 卷11談天篇 說日篇 答佞篇 卷12程材篇 量知篇 謝短篇 卷13效力篇 別通篇 超奇篇 卷14狀留篇 寒溫篇 譴告篇 卷15變動篇 招致篇(佚)明雩篇 順鼓篇 卷16亂龍篇 遭虎篇 商虫篇 講瑞篇 卷17指瑞篇 是應篇 治期篇 卷18自然篇 感類篇 齊世篇 卷19 宣漢篇 恢國篇 驗符篇 卷20 須頌篇 佚文篇 論死篇 卷21 死偽篇 卷22 紀妖篇 訂鬼篇 卷23 言毒篇 薄葬篇 四諱篇 訁間時篇 卷24 譏日篇 卜筮篇 辨祟篇 難歲篇 卷25 詰朮篇 解除篇 祀義篇 祭意篇 卷26 实知篇 知实篇 卷27 定贤篇 卷28 正说篇 书解篇 卷29 案書篇 對作篇 卷30 自紀篇 § 历代版本 现存《论衡》有 85 篇(《招致篇》为存目佚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 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 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 85 篇了。王充死后,《论衡》 最初由蔡邕、王朗二人传世,以后辗转流传,篇目有所佚失是完全有可能的。 《论衡》见于著录较晚,《隋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二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三十卷”。二者相差一 卷,可能是从二十九卷中分出《自纪篇》单为一卷的缘故。自此以后,见于 著录的《论衡》多为三十卷。《论衡》在宋代以前无定本。北宋庆历五年(公元 1045 年),进士杨文昌用当时流行的俗本二十七卷与史馆本三十卷对校, “改正涂注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七字”作序刊印,称为善本。百余年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 1167 年),会稽太守洪适又据杨刻本复加校订重刻。这两种宋版《论衡》目前仅存残卷。 现在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本《论衡》,经元、明两代不断修补,是今 存最早刊印的全本。另有《新刊王充论衡》十五卷本八册(旧称“元小字本”), 是明朝初年坊间据宋乾道三年本刻印的,这两种刻本均未流行于世。流行较 广的是明嘉靖十四年(公元 1535 年)吴郡苏献可刻印的“通津草堂”本《论 衡》(《累害篇》缺一页四百字)。以后的版本很多,都是根据这个本子刻 印的,只是有些刻本据宋本补足了缺页。 § 篇目归类 如果把现存《论衡》85 篇大体归类,其基本内容有如下方面: 一、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性命问题的,有 14 篇文章。其中,《物势篇》是性命说所依据的理论;《本性篇》与《率性篇》主要说性;《初禀篇》、《无 形篇》、《偶会篇》、《命禄篇》、《气寿篇》、《命义篇》、《逢遇篇》、《累害篇》、《幸偶篇》、《吉验篇》主要说命;《骨相篇》说性和命在骨体上的表征。 二、论述天人关系的,有 21 篇文章。其中,《自然篇》是天人关系说所依据的理论,表述了王充的自然主义天道观。《寒温篇》、《谴告篇》、《变 动篇》、《招致篇》(佚文)、《感类篇》是评论当时儒家阴阳灾异、天人感应诸说违背了天道自然之义;《明雩篇》、《顺鼓篇》、《乱龙篇》、《遭 虎篇》、《商虫篇》是论述当时的灾异变动的;《治期篇》、《齐世篇》、《讲瑞篇》、《指瑞篇》、《是应篇》、《宣汉篇》、《恢国篇》、《验符 篇》、《须颂篇》、《佚文篇》是论述当时各种瑞应的。 三、论人鬼关系及当时禁忌的,有 16 篇文章,全部贯穿了王充的无神论精神。其中,《论死篇》、《死伪篇》、《纪妖篇》、《订鬼篇》、《言毒 篇》、《薄葬篇》、《祀义篇》、《祭意篇》主要论述的是人鬼关系,反复 阐明人死无知,不能为鬼,不能致人祸福,因而提倡薄葬;《四讳篇》、《? 时篇》、《讥日篇》、《卜筮篇》、《辩祟篇》、《难岁篇》、《诘术篇》、《解除篇》论述的是当时的各种禁忌,说明“吉凶祸福,皆遭适偶然”,所 以不应相信一切禁忌。 四、评论书传中的天人感应说及虚妄之言的,有 24 篇文章,充分表现了 王充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其中,《变虚篇》、《异虚 篇》、《感虚篇》、《福虚篇》、《祸虚篇》、《龙虚篇》、《雷虚篇》主 要是评论书传中的天人感应说;《奇怪篇》、《书虚篇》、《道虚篇》、《语 增篇》、《儒增篇》、《艺增篇》、《问孔篇》、《非韩篇》、《刺孟篇》、《谈天篇》、《说日篇》、《实知篇》、《知实篇》、《定贤篇》、《正说 篇》、《书解篇》、《案书篇》主要是评论书传中的虚妄之言。 五、论述区分贤佞才智和用人制度的,有《答佞篇》、《程材篇》、《量 知篇》、《谢短篇》、《效力篇》、《别通篇》、《超奇篇》、《状留篇》 等 8 篇文章。 六、可以当作自序和自传的有《对作篇》和《自纪篇》两篇文章。 以上仅仅是很粗略的分类,不一定很合理,但要过细区分,既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 § 妙语佳句 天地合气,万物自主,犹如夫妻合气,子自生矣。 有始者,必有终。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