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蒙面之城》
释义

蒙面之城 特色及评论

纯文学奖首次青睐网络文学,作为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最佳长篇小说,本书在网上连载引起轰动,还未出版就遭遇盗版。作者宁肯更是因此成为网上大受欢迎的作者。作品中有迷雾般的现实生活,有北京、秦岭、西藏、深圳等截然不同的地域生活,又有原始艺术、诗歌、地下音乐,被称为“一部前所未有的网上另类长篇小说”。

蒙面之城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一段漫长而沉思的生命,是一次伟大的历险,有时甚至是一个家族或一个种族经历的顶点,是对于后者悠远而扑朔迷离的过程的答案,带着那些错误、成功、道和罪恶的标志。十七岁的马格以可笑的福尔摩斯的眼光怀疑一切,甚至怀疑父亲是否自己的生父……。

蒙面之城 本书前言

网络小说《蒙面之城》首次获我国权威文学奖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孙丽萍)“17岁的中学生马格踏上了旅途。他从北向南,经过中国最美丽的省区西藏 ,最荒凉的山脉秦岭,最繁华的都市深圳――一切都无可留恋。” 两年前,中国作家宁肯的这篇“流浪汉小说”《蒙面之城》在遭遇了出版社的多次退稿之后,开始在新浪网上连载。一个月后,小说的点击率超过了50万人次。 《蒙面之城》刚刚成为获得中国权威文学奖项的首部网络文学作品。22日,在北京颁发的“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把“优秀长篇小说”的桂冠抛向了这位因网络而成名的新锐作家。同时获得此项殊荣的作家张洁17年前就获得了中国最高级别的文学大奖――茅盾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是北京市文学艺术方面的最高奖励,于2000年6月首次颁奖。 “难以相信我的名字会和老舍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我名不见经传。”年过40的宁肯手捧北京鼓楼造型的奖杯,显得意外又激动。虽然从事写作已经20年,但宁肯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字全部加起来不到10万字。他现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工作。 以往在中国,成为作家的唯一途径是向各种不同级别的文学杂志投稿,发表作品,以获得加入作家协会――一个覆盖全国的半官方文学俱乐部网络――的资格。 《蒙面之城》讲述的是一个都市少年在中国大地上漫游并成长的经历。评论说,作品描述了一种边缘状态的生活,它激起了成千上万年轻人的反响和共鸣。 “我们的时代叫嚣着成功和机会――但马格向我们指出了另一条道路,一连串的拒绝与放弃,通向心灵的自由”,一则网上评论这样说。 参与第二届老舍文学奖评奖的一位评委特意提到《蒙面之城》的点击率,作为这部小说作品获奖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部作品通过纸质媒体问世,读者已经很少给作者写信了,而在网络上你的作品有人读,在发表他们的看法。这给作家带来极大的幸福:有一天你可能在完全无意中看到那些评论,那个时刻非常神奇,”宁肯说。 可以预料,《蒙面之城》的获奖把互联网变成了通向文学桂冠的崭新通道。从1999年一部台湾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把“网络文学”概念引入大陆以来,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网络写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有的甚至是盲人。中国最大的文学网站榕树已经收到170多万篇投稿。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日益普及,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渐渐令传统文学望尘莫及。当下最热门的网上连载小说要数《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迫不及待的网上读者干脆就自己动笔,为它添了数十个真假难辨的故事结尾,全部广为流传。 传统的出版社也在把目光投向充满新鲜活力的网络文学。作家出版社去年出版了宁肯的《蒙面之城》,销量超过5万册,跻身热门图书前十位。另一位网络作家安妮宝贝的作品出版后销量也达到6万册之多。 人们认为,网络文学较之一些传统文学,更加密切地接触现实生活,在文字表现上也富有新意。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习惯网上阅读。 中国网民目前已经达到4600万。而2年前只有890万。 虽然无数网友期待宁肯能把流浪者马格的故事延续下去,但宁肯表示他正在着手写作另一个人物从30岁到40岁的经历,同样将先通过网络发表。“我觉得社会进一步开放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题材也更加宽容了”,他高兴地说。 事实上,中国的文学评奖也正在变得更加开放和宽容。以培养北京作家为创立宗旨的老舍文学奖已经把参评作品的范围扩大到“涉及全国”,在中国的其他省市如上海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形。 来源:新华网 2002年10月25日 :《蒙面之城》--这个蒙面的异数来自何方http://www.sina.com.cn 2001/06/26 14:50 中国青年报

我喜欢马格,我知道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马格,我希望自己血液里的马格在岁月里多一些,而不是少一些。作者是个高人,佩服。

―――网友留言

《蒙面之城》在当下文坛是个异数,一个我们一直期许,当它真的来到,又让我们感到有些意外的异数。

作者的名字是陌生的,不具有天然的炒作价值。但该书的内容却意外地汇集了当下可供流行的一切要素:性、叛逆、调侃、神秘、侦窥、畸恋、荒诞、阴谋、历险、思辩、反朴归真、英雄情结等等。所幸的是,流行并没有使该书堕落。作者在丰富多彩的细节展示中,始终把握着深邃的精神内核。该书是年轻的,又是老熟的,它把流行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与复杂的人物性格和思想主题相衬托,作者把大部分故事安排在距现代生活甚远的原始环境中。这使作品通篇弥漫着浓郁的诗意和梦幻色彩。它令读者大为惊异,我们的现实生存,竟可以同这样恢弘奇妙的空间相通。然而,如果剥去山林、草原、冰川、边缘城镇这些壮观的布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幕赤裸裸的时代自省剧。现代经济与文化以不可逆转的庞大模式惯性地行进着,而植根于人性深处的生命渴望却似乎永远地失去着舒展的可能。作者尖锐地感受到这一变异所牵动的心灵的痛苦,他把这痛苦淋漓尽致地投射到了他的人物身上。马格和成岩恰恰是从两个对立的起点出发,向着自己理念的极至进行探究的主体。

马格与生俱来地置身于某种文化核心,对他和他的家族而言,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够得到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因为他们洞悉那种文化的奥秘,也占据着相关的社会通道要冲。而马格对这种文化以及他的家族的文化使命均无动于衷,他选择了流浪,风餐露宿,随时隐没于大地上劳动生息的人群之中。他是现代文明的反动者,或者是流失着的自然人性的体现者。成岩则相反,他愤怒地从困厄的众生中冲杀出来,他绝不满足宿命的安排,无论他涉身什么领域,他都会去倾心构建文明最精致的高层部分。他要用以往高高在上压抑着他的那些人奉行的规则来战胜他们。他的才智和他的激情使他变成一部效率超绝的奋斗机器。他与马格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对自己的追求毫不怀疑,而且不惜代价,他们的冲突因此异常激烈。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故事的主体在第三章之后才逐渐呈现。但第二章即《岩画》已突兀地崛立起一座高峰。还阳界装卸队长出于对自己钟爱的女人的绝望,自杀性地同那只丑陋的似乎是死神象征的野猪肉搏,伤残后他要求人们把他置于山野,让鹰把自己雕琢成一副纯净的白骨。尽管队长后来再也没有出现,但其行为的惨烈与超拔的英雄性,却寓言般涵盖了马格和成岩,构成全书的纵深背景。像圣母峰的融雪滋润着下游故事的展开。成岩几乎就是装卸队长的翻版,只不过他的山野是水泥和沥青,肉搏的对象是日益冷酷的现代文明,啄他的鹰却是果丹,他最爱的和伤害他最彻底的女人。

果丹是因为偏袒马格而伤害成岩的,在危急时刻,她不惜私下改动命运的择定,把生留给马格,让成岩去承受死亡的威胁;尤其是当成岩昏迷在床时,她竟不顾周围的非议,与马格疯狂热恋。这些都不是她作为成岩的情人应有的举动,连她自己也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实际上,果丹,以及闯荡还阳界的林茵茵,他们喜爱马格的原因是很简单的。作为心智高强的女人,她们对生活不论怎样投入,都脱不开现代文明的立场,她们是生命原知或自然人性的探测者和鉴赏者,马格则是生命本身,他真实、亲切、活跃、阅历丰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本体,没有内涵却又有无限内涵。

作者对马格的偏爱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作者笔下,马格总在做着或调侃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鲜有心理活动,令人感到他是一个缺乏内部声音的人。但是他被放在了同整个现存秩序对峙的位置上,并且很轻易就赢得了那些非凡女性的深爱,他的魅力是不是被夸大和神秘化了呢?尽管他是一个自在的人,一个不按照现存模式思索的人,他就一定不思索吗?是不是作者出于对这个人物的偏爱而使他悬浮在光辉中,忽略了某些方面的刻画?相比之下,成岩的心理脉络就显得清晰一些,他的强悍和脆弱均有迹可寻。果丹的形象,林茵茵、何萍、黄明远的形象也十分鲜明。也许这些人物更多地出自时代的神工鬼斧,而马格则更多地出自作者虚构,毕竟我们这里不是盛产马格这种人的地方。

总的说来,《蒙面之城》是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灵的作品,它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的广度、时代问题的深度以及巨大的空间跨度,都是近年来少见的。

蒙面之城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午门

第二章 岩画

第三章 西藏

第四章 飞地

第五章 冰川

第六章 旧梦

第七章 情人

第八章 音乐

第九章 地下室

第十章 红方

第十一章 时间

第十二章 结局或开始

蒙面之城 文章节选

她的心有些乱,某种力量正在消弭,他给她一种理智,他不容易,那么多风言风语,还要他怎样?难道……她无法再想下去。

她得回到主流,她别无选择。

他们缓和了,或者说她原谅了他。她原谅了他,还是没有?她不知道,但至少看起来是如此。一曲过后,她回到了大家庭中,像是归来。

她回来得很晚。马格已在沙发上睡下。睡得很深。太阳能大功告成,在他手上诞生,日以继夜,为了赶上这次舞会。事情总是在意想不到时出现逆转,在一种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她给了成岩机会,而他抓住了,马格走了。她原本想以一种绝决姿态与马格跳上一曲,她要给所有人以回答:大盗与淑女在舞池旋转,然后昂首而去,她甚至需要这样的情节。但是结果意想不到。这世界除了上帝是惟一的作者,所谓小说家不过都是通过上帝来完成作品的。

那就听凭上帝吧。可是,怎么办?

马格,她能同马格怎么样?不能怎么样,她还没敢多想。事物在白天生长,同样也在夜晚生长,夜晚生长的事物不需要阳光,甚至不能见到阳光。那么每个人的夜晚都在生长什么?面对隐性的生命,我们所能看到的,夜晚不知比白天要多多少;白天天空空无一物,夜晚为什么群星灿烂?“头上的星空,心中的法则”,康德为什么要这样提出问题?这是人类的基本命题?或者也是最难解的命题?康德是宿命的,所有的哲学都是宿命的,她阅读他们的书,但从没像今夜感到先知们的存在。

8

她一夜飘忽,一觉醒来马格已经起来了,已经干上活了。太阳能虽然完工了,但只是简单的完工,还有一些收尾工作,地面墙壁要铺上瓷砖,没有瓷砖浴室无法称其为浴室,厨房也一样。他准备出门去镇上买瓷砖,果丹做早点,要马格吃完了再去。

马格吃着早餐,谈他的装修方案,主要是颜色的选择。

她谈到昨晚的舞会,他像是才想起来。

“怎么样,开心吗?”

“我想请你跳舞的,你为什么走了?”

不得不说的话,不触及也同样存在。

“我不习惯很多人,也挺乏的。”

“我让成岩请你,你不会怪我吧。”

“他向我道歉,请我过去,可以了。”

“他这人其实本质不错。”她为他辩护,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我不会看本质,但我会看相。我吃好了。”

“不用这么急,你休息两天。”

“干活的人是不能休息的。”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