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我的人生》
释义

我的人生 内容简介

浩然,有人说他因为《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而成为中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有人说他是"四人帮"的帮凶,有人说他必须忏悔,有人说该为他骄傲。

一个中国文坛无人不知的名字,伴随着一段令国人辛酸的历史。而时间又常使历史蒙上神秘的面纱。他决定将自己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愧疚与自豪,内心的苦楚与灵魂的叩问,坦白给世人。他要以第一当事人的身份给人们留下真实的证言,让无辜者坚信人间自有正义,给善良者带来生命的慰藉,使负疚者有勇气重新面对自我。

该书讲述他从一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民子弟,成长为中国文坛"奇迹"的艰辛的心路历程。书中首次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文坛内幕,也不乏朴实生动的逸闻趣事,既可作为"历史传奇小说",又具有翔实的史料价值。

我的人生 本书目录

第1章 童年:生活还没给我装上计量悲苦忧愁的磅秤

第2章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

第3章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

第4章 爱情和婚姻:几起几落,终没赞成一生的悔恨

第5章 革命生涯:信念,在一瞬间扎根

第6章 青年时代的作家梦:在为生活奔忙的夹缝中,开垦精神遨的天地

第7章 记者生涯:从农村走进文坛的渡船

第8章 萧永顺:在我昏暗的心里点燃一根蜡烛……

第9章 初到京城:躲过了反右的塌天之祸;洗手洗脸的游戏中,度过不死不活的一关

第10章 在昌乐:留下痛苦、懊恼、惋惜、怨恨以及深深思索的一年。

第11章 《艳阳天》我的三十而"立"

第12章 《金光大道》:这条路是我趟出来的,没有人能比得上我

第13章 "文革"内中滋味,非是几页纸能道明的

第14章 恩师萧也牧:他销声匿迹,我一本又一本地出书

第15章 巴人:我不曾对他说过一个"谢"字

第16章 孩子们:个个合乎我的标准

第17章 "文革"后:我知道了健康与残废、活着与死去只是一纸之隔

我的人生 文章节选

童年:生活还没给我

装计量 悲苦忧愁的磅秤

算卦的瞎子给我批过八字儿,说我生来命硬,克父母。如果父母比我还要命硬,那我就活不长;反过来,父母没我命硬,他们就得一个个地让我活活妨死!这是一项多么惨酷无情、恐怖可怕的判决呀!

父亲性情豪放而豁达,对这种玄奥的占卜和奇特预言,既没说过相信,也没说过不相信,似乎并不怎么往心里放。

母亲却对瞎子的说法信以为真,当成是老天爷和阎王老子早就给注定的,牢牢地记在脑海,心里边结了个解不开的疙瘩。她常常忧心忡忡地在父亲耳边唠叨,看咱这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是一个样儿吗?这么小的人儿,后脑勺这么平,头顶上的旋儿这么正,眉毛这么粗又这么黑,眼睛这么黑又这么亮,槽牙长得这么快,这么齐!……他准不是个平民百姓鬼魂儿脱生到咱家来的!……

对此,母亲特别固执已见。在短短的时间里,她给我拜认了好几个光棍汉和"绝户头"的干佬儿。在她看来,因我"命硬"将给他们带来的灾祸,就好似是一件学生的东西,让别人分担分担,自己身上的负载就小了些,轻了些;分担的人多了之后,或许就可以免除。

她甚至让我给街头上的野狗作揖,给临往屠宰场送的肥猪下跪。说那狗到处挨打,为我减轻苦难折磨,说那猪吃一刀子,就代替我,或者替我的父母经有了死亡。

母亲的娘家很穷,除了耕种坟茔周围的一点点梯田薄地外,外祖父依然得到附近的山村做月工或打短工,外祖母给旱店子或洪水诗的地主当老妈子。他们早出晚归,我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小弟弟看家,也看坟,守护住薄地上长着的豆荚、倭瓜和别的作物果实不被人偷走。

母亲终生念念不忘的是一位在北京念"大书"的"洋学生"。那学生家里是个大财主,家里人不让他干活儿,不让他管事儿,吃饱饭呆着不出门惹事就行了。为了拴住他,给他娶了个也是财主家的、特别俊的媳妇,媳妇还给他生了个胖小子,可他总是不高兴,不肯在家里睡暖床热被、吃鸡鸭鱼肉的守着娇妻爱子吃喝玩乐,连结余罗绸缎的衣裳都不爱穿。他经常到山沟里的乡村串门儿,身上是布衣布裤,脚上是布鞋布袜,只有手上总提着一条亮晶晶的"文明棍儿"。他常到坟地找我的外祖父来聊天,对我的外祖父特别客气,笑模笑样的说话,称"您",还把我外祖父说的那些"颠三倒四"不成句不成文的话,用铅笔记在小本子上。他很喜欢我母亲,管我母亲叫"小妹妹"。我外祖父不在家的时候,他就跟我母亲聊天。那么一个有学问的人,跟小孩子,跟一个穷看坟的小孩子也有说不完的话,他求我母亲教他用高粱秫秸皮儿编蝈蝈笼子,用兰草编蛤蟆、编花篮儿。他答应我母亲:等到冬闲的时节,带我母亲到村里云,跟一群穷人家的闺女学认字儿、写字儿。

过往行人,特别是那位好心肠的"洋学生",在坟地茅屋前的瓜棚豆架下所留下的言谈话语,对于我的母亲,在当时只是一个长在偏僻的山沟里,穷看坟的闺女来说,不仅低消了不少生活的孤寂,填补了头脑中的许多空虚之处。尤其重要的是,使我的母亲受到非同一般的思想熏染和风习影响。她再不肯用长长的布条子裹脚了。外祖母给她缠上,她就偷偷地抖落开。为着这种不遵守传统规矩的行为,她的脑袋经常笤帚疙瘩打得小包刚下去,大包又跟着起来;身上也被拧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总不见彻底消退。结果呢,她人长大了,脚也跟着长大了。那个时代,大脚女人是很难找到好婆家的,何况又是个最贫穷、最低下的看坟的女儿?外祖父为这件事发愁,急得没办法。在万般无奈的情形下,只好委曲求全地给她找到一个傻子做丈夫。她决不屈从,决不肯不舒心地活一辈子。就在要成亲的头天,一个月黑天的三更里,她逃出坟地茅草屋,逃出山沟。

母亲只身一人,逃到将近百里以外举目无亲的陌生地方,本指望着能找到那位姓秦的学生帮助,不想从看门那里得知他被诬为俄国人的同党,杀了头!

看门的老头见我母亲可怜,诚心诚意地劝她,跟他回家。

这老头姓梁,自称是个"命大"之人。就在我母亲到了看门老头家不久,刚刚上炕端起饭碗,偏巧来了一位好几年没有登过这个门口的串门儿的人。

等到串门的侄子一走,老两口就咬起耳朵根子。然后对我母亲说,刚才来串门儿的我那侄子,你看咋样?我估摸着准可你的心。

母亲也觉得"巧"。因为她第一眼见着那个串门儿的人,就觉得顺眼,面貌作派极像那位善良心肠、好性子、有学问的秦先生;听他一阵子热烈谈论,越发觉得相似。她认为,这非同一般的事里,肯定有缘份,应该成为夫妻。

三天之后,母亲被看门人和他的老伴简单地打扮一番,借一辆牛车,送她跟我的父亲拜了天地。

母亲常常无限哀怨地说,我这一辈子,就过了两年的舒心日子;前边和以后,没有舒心过一天!她年说的两年,是指跟父亲新婚后的两年。

那会儿,父亲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显然跟母亲是一致的。否则,凭他那一个大院两间房屋和二十亩土地的庄稼主儿,又是个模样不丑,身体不孬,性格爽直的又汉子,找个"门当户对"符合规矩的闺女为"填房"的妻子,决不会有多大难处。他并不识几个字,却几乎自发地跟京里卫里的一些新派思想遥相呼应,特别好追"时兴"。他也渴求一种感人极富有同情心,尤其对受难的女人。同时,他以渴求一种感情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自由。他的脾气有时候很暴躁。暴躁一阵儿,就像干柴猛烈烧过,立刻声止烟消,剩下的只有给予人的温暖。他深深地爱着我的母亲。要不然,他不会在那种时代和那种环境里做出一件震动全村的事:每当母亲做饭,只要赶上回家,他就要帮着烧火,当母亲生了我的姐姐以后,不仅劳累,而且行动不方便的时候,父亲总是主动早起,替母亲抱柴、舀水、把饭做熟,母亲吃饭,他就帮助带孩子,这件奇闻在村子里传开,"让人笑掉了大牙"。我的爷爷听到之后不相信,掐着做饭的时辰,悄悄溜进南西的小院子里一看,果真瞧见我父亲正"像老娘儿们那样撅着屁股"烧火。

爷爷被气得浑身发抖,抢过火棍要打父亲,不要脸的东西,你还像个男子汉吗?

父亲抓住烧火棍子的另一端,抢白我爷爷,男子汉昨的?男子汉不吃饭行吗?要吃饭,不烧火,能生着吃吗?

爷爷说,烧火做饭,是老娘儿们的事儿呀!

父亲说,您看看,咱家的老娘儿们啥也不干,躺在炕上呆着吗?

爷爷扭头看一眼,瞧见我妈正跨坐在炕沿上,一边奶着我姐姐,一边忙着做针线活。他没话可说,只好一跺脚,松开手,自己给自己下台阶式地骂了几句,故意气扑扑转身走了。

父亲接茬儿做饭,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