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的人文观》 |
释义 | 我的人文观 特色及评论 《我的人文观》----这个题目反映了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文化困境以及摆脱这种困境的需要。近30位有影响的学者就此畅谈了自己的观点。他们中有的是著名的科学家,如王选、何祚庥等;有的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文学者,如徐友渔、陈思和、吴国盛等。这实际上也是一次人文与科学的对话,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接续。 我的人文观 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的是中国二十八位“求美”者的风采。这二十八位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界的佼佼者给我们带来的确确实实是吉祥与信心,是美。 书中根据文稿的主要内容将二十八篇文稿分成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上篇共有13篇文稿,作者来自不同学界,有科学界、哲学界、史学界、文学界和宗教学界等,他们都从科学和人文关系角度谈论了“我的人文观”。下篇共有15篇文稿,作者主要从文化、文学、宗教与艺术、史学、文物、书法、法学、教育等某一人文知识角度或某一学术专题出发阐述“我的人文观”。 我的人文观 本书前言 世界是美好的! 科学是美好的! 人文是美好的! 然而,多年来,在不少人眼中,似乎并非完全如此。似乎世界变得丑陋了,科学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可爱了,而人文简直就成了一个疲软乏力的怪物。 如何还世界本来的美,还科学本来的美,还人文本来的美?人们四处苦苦找寻着。外国人如此,中国人也如此。 这里我们要展示的正是中国“求美”者的风采,他们就是《我的人文观》一书的二十八位作者。这二十八位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界的佼佼者给我们带来的确确实实是吉祥与信心,是美。 一般来讲,研究“科学与人文”是一国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进行的。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工业化起步很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现代化取得成绩就更晚。我们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建设如果说真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的话,那都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与此对应的是,相对于西方学术界来讲,中国学术界的“科学与人文”研究要落后得多。这既是指时间上的滞后,也是指研究质量上的落后。虽然在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曾经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的“科玄论战”,但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与人文”研究还是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十几年。理性而客观地讲,20年来,我们的“科学与人文”研究主要是以大量翻译国外发达国家的有关“科学”与“人文”的著作为主的,至于自己的成体系的成系列的研究不能说没有,但似乎还难以形成规模与气候,用“起步”和“零散”来形容它似乎并不为过。毫无疑问,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发展科学技术上,放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上,放在增强综合国力上。因此,“科学与人文”的研究必然会随之越来越成为学术热门,并必将会日益走向繁荣。因为“科学与人文”是否和谐发展,是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建设能否朝着更加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的大问题,是一国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中国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并日益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中国学术界当然不能回避而且理应下大力气密切关注“科学与人文”的话题。本书作者们未雨绸缪,在“科学与人文”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独特的有预见性的研究。显然,这是为中国将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是以积极的姿态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境界。这次结集的正是他们近年来或多年来研究和思考的结果,当然是以“我的人文观”的角度展开的,其学术价格和社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显然,二十八个人,二十八篇文稿,他们撰写的思路和角度不尽相同,有的文章在赞美,有的文章在忧虑,更多的文章在出谋划策、寻找出路。但总的来讲,他们集中向我们展示的是:科学要发展,人文要弘扬,科学与人文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科学才是美好的,人文才是美好的,世界才是美好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将这二十八篇文稿分成了两大部分,即:上篇和下篇。显然,面对这些专家、学者的文稿,作任何形式的编排都不会是很合理的。但是,为了避免让读者在内容和编目上有杂乱之感,我们还是根据文稿的主要内容大致作了归类。由于许多文稿并非只谈一个问题,而是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为了全面掌握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界关于人文问题的思考现状,我们建议读者还是能阅读全书为好。 上篇共有13篇文稿,作者虽然来自不同学界,有科学界(王选、何柞庥)、哲学界(汝信、吴国盛、孟建伟、林德宏、徐友渔)、史学界(葛剑雄、雷颐)、文学界(陈思和、曾繁仁、胡辛)和宗教学界(李申)等,但他们都是不约而同地从科学与人文关系角度谈论了“我的人文观”。应该说,不了解科学与人文关系,是很难真正体会科学的,也是很难深刻了解人文的。显然,这部分内容为读者全面、深刻理解“我的人文观”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下篇共有15篇文稿,作者主要从文化(章开沅)、文学(王泉根)、宗教与艺术(田青)、史学(王学典)、文物(罗哲文)、书法(钟明善)、法学(卓泽渊)、教育(张岂之、杨东平)等某一人文知识角度或某一学术专题出发阐述“我的人文观”,其中值得关注的还有那些直接谈论人、人性、人文精神(张楚廷、刘纲纪、许苏民、李连科、葛荣晋、肖云儒)的文稿。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两个部分基本上构成了“人文”的主要内容,是人文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书作者均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所撰文稿都代表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因此不存在谁主谁次,谁先谁后的问题。在编排上,我们按惯例套用了按姓氏笔画排名的方式。 作为本书的编者,我们还想对“主编”作个说明。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主编”有这样两种解释,即:“负编辑工作的主要责任”;“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实际上这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即:负责主要编辑工作的人。在本书中,我们正是负责编辑工作的人。在整个工作中,我们做的只是策划选题、选择并组织作者撰稿、最后进行文字编辑和加工的工作。二十八位作者才是这台“人文”戏的真正主角。所以,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对关心和支持本书的作者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正因为有了他们的长期思考、深入研究,世界才变得越来越美好,科学才变得越来越美好,人文才变得越来越美好。 编者 我的人文观 本书目录 上篇 关于科学研究的人文思考/王选 科技发展呼唤人文精神/汝信 为科学辩护 为人文正名/李申 科学与人文/吴盛 我的科学观,我的人文观/何祚庥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孟建伟 新世纪的人文与科学漫说/陈思和 科学技术应以人为本/林德宏 科技进步与归真返璞/胡辛 科学价值在中国的命运/徐友渔 我的人文和科学观/葛剑雄 美育----沟通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桥梁/曾繁仁 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科学思潮与人文思潮冲突 ----“科玄论战”透视/雷颐 下篇 历史是怎样被叙述的 ----论历史知识的人文主义属性/王学典 儿童与儿童文学/王泉根 科学・宗教・艺术 ----兼谈人类认识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田青 人性、人道主义与人文精神/许苏民 我对 “人文精神”的看法/刘纲纪 世纪末的检索 ----我的人文观/肖云儒 人文观与人学/李连科 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索/张岂之 回到最基本/张楚廷 中国教育:人文价值的流失和重建/杨东平 法与人・法学与人/卓泽渊 人文物保护谈科学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罗哲文 中国书法文化根性的超越/钟明善 文化危机与人性复苏/章开沅 儒家 “为政以德”的人文精神能为现代管理提供什么/葛荣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