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我们曾是战士》
释义

§ 基本信息

《我们曾是战士》

电影名称:《我们曾是战士》

适合人群:高级学者

片长: 138分钟/ 阿根廷:140 分钟 / 德国:126 分钟 (剪辑版) /西班牙:143 分钟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SDDS Dolby Digital EX DTS-ES

制作成本: $75,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 2001年3月5日 - 2001年7月13日

摄制格式:35 mm (Kodak Vision 800T 5289)

洗印格式:35 mm (Eastman Kodak)

胶片长度:3466 m (Germany)

评级: Rated R for sustained sequences of graphic war violence, and for language.

级别:Singapore:PG Australia:M Norway:15 Sweden:15 UK:15 Peru:14 USA:R Canada:PA Canada:13+ Australia:MA France:-12 Hong Kong:IIB Spain:18 Germany:18 Canada:14 Canada:18 Netherlands:16 Argentina:16 Canada:AA Canada:18A New Zealand:R16 South Korea:15 Canada:14A Finland:K-15 Philippines:PG-13 Switzerland:14

摄影机:Panavision Cameras, C and E-Series Anamorphic Lenses

§ 剧情简介

《我们曾是战士》

《我们曾是战士》取材自退役美军少将哈若德·摩尔(Harold G. Moore)和约瑟芬·盖尔威所着的自传体畅销小说:《我们曾是年轻的战士--Ia Drang河谷--一场改变越战的战役》片中讲述的是1965年越战初期,美军入侵越南中部高地Ia Drang河谷时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的450名战士,在盲目的指挥下,竟毫不知情、毫无准备地降落在北越军队集结的中心区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点周围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营的战士不得不面对近5倍于自己的敌人。尽管他们背后拥有强大的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毕竟众寡悬殊,一营的官兵不得不展开一场异常惨重的生存保命战。

所幸,北越部队的情报有限,指挥也十分谨慎,没有抓住乘虚而入一举歼灭整个营地的机会。经过两天伤亡逾百人的战斗之后,第一营终于可以脱离战场,与前来解围的第二营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于第二营营长缺乏经验,竟然只为了审讯两名战俘,而命令丛林中已拖至500码长的纵队停止前进。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军,在激战中一营几乎被一扫而空。

当时的第一营营长、指挥官哈若德·摩尔和记者约瑟芬·盖尔威亲身经历并记录了这场战役。这也是美军在越南战场第一次重大伤亡,对美军日后对越战态度的改变起了极重大的影响。不过本片并没有着力突出对越战大环境背景的描写,而是从一名名官兵的眼睛里,透视出美国军人经历战争时表现出来的勇气与精神。这是导演兼编剧兰道尔·华莱士和主角梅尔·吉布森所擅长表现的英雄主义风格。直面死神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可歌可泣的军营友情,将成为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越战影片的主题。

《我们曾是战士》

“你们正在向一个死亡之谷前进,在那你们将只能看到你身旁人的背影,他看你时也一样。你不要去管他是什么肤色的,他叫什么名字。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些骁勇而且顽固的敌人。我不能承诺将活着带你们回家。但是我发誓,开战以后,我将是第一个走进战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战场的人。我不会留下任何一个同胞,不管是已经牺牲的还是仍然活着的。我们所有的人将一起回家”。在带领士兵们进入战场的前一天,哈尔-穆尔(Hal Moore,梅尔-吉布森饰,Mel Gibson)中校向他的士兵们和家人们说了上述这些话。

在穆尔的面前是一帮对战争一无所知年轻人,以及一些早已经受过战争考验、带着伤疤和战争的荣耀的老兵们。哈尔-穆尔中校的妻子朱莉也坐在人群中间听着他丈夫的训话。朱莉常常看到他的丈夫伏案至深夜,研读各种各样关于战争的史书,为他的士兵们制订最佳的作战方案。哈尔-穆尔所率领的是第七骑兵团第一营,与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将军带领的是同一支队伍。

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上午10时48分,哈尔-穆尔中校和他年轻的士兵们在Ia Drang山谷的X登陆区着陆,这个地方是越南着名的“死亡之谷”。作为言而有信的人,穆尔中校第一个踏上了战场,结果却发现他和他所率领的400名士兵被大约2000名北越部队士兵所包围。接下来的战斗是美国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战斗,也是美军和北越部队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火。《我们是士兵》这部影片描述了战火之中的这些士兵勇猛的场面,揭示了他们对国家、对战友的忠诚,以及家里和海外男男女女们之间的英勇主义和他们所作出的无法想像的牺牲。[1]

§ 幕后制作

《我们曾是战士》

本片改编自退役美军少将哈罗德·摩尔和摄影记者约瑟夫·加罗威的同名传记,书的全名是《我们曾经是战士,曾经年轻》。《我们曾经是战士,而且年轻》的序言中写道:“我们的一些同胞憎恨那场战争,但憎恶越战的人们无法区分战争和战士。我们知道越南是什么样子,我们见到的、做过的、谈论的和嗅到的一切在美国国内无法感知。好莱坞一直在错误的塑造,用政治的利刃向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兄弟们身上捅刀子。当战争结束,死去的人无法再站起来,而奇迹般幸存的人将终生无法抚平伤痛,早已同初上战场时的年轻人判若两人。我们用这个故事向在那场战斗中死在我们枪口之下的北越士兵表达敬意,他们很英勇,他们是可敬的敌人。我们为他们能魂归故土、光荣下葬而祈祷。”

兰德尔·华莱士于1993年在机场的书店中发现了这本书,是书名吸引了他。华莱士在航班上读完了这本书,激动的心情无法平息,决定尝试拍成电影。他立即同经济人取得了联系,要求寻找享有拍摄权的人,他希望改编成剧本。情况很快明了,虽然还没有人取得这本畅销书的拍摄权,但作者对电影不感兴趣。《我们曾是战士》

不过,华莱士并没打算放弃,他直接找到了两位作者,并给两人都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瞧,我说的一切都会让我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好莱坞的说客,所以我不打算多费口舌,你们不认识我,从未听说过我和我的作品。不过,我愿意将我写过的两个剧本寄给你们,请你们看一下,如果你们喜欢,那么给我电话,我们谈一下这部电影。”在华莱士交给摩尔和加罗威的两个剧本中,就包括经典之作《勇敢的心》 。两位作者不久便致电给华莱士,同意商谈。

凭借着诚实的人品,华莱士终于赢得了两位作者的信任。加罗威回忆说:“我们都曾想过,也许直到我们离开人世,这本书才会被改编成电影。于是当华莱士找到我,我用一个问题来决定是否有继续交谈的必要,我问他是否相信英雄,他的回答很肯定,并告诉我刚刚完成《勇敢的心》。我看了剧本,认为他是唯一的人选。”

其实客观的说,加罗威、摩尔和华莱士三人都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另类。加罗威最终决定告别自己战地记者的生涯;摩尔在战斗中多次拒绝被空运至安全地带;而华莱士毕业于神学院,却是空手道黑带。

华莱士用自己的钱买下了拍摄权,而他身后没有制片公司,也没有签约演员。后来,这部影片成为了华莱士自己组建的制片公司的第一部电影。

§ 演员介绍

梅尔·吉布森

汤姆·汉克斯曾经为了拍摄《荒岛余生》 ,蓄发及减肥18公斤,以使身材符合剧中流放者身份。无独有偶,这次在《我们曾是战士》的拍摄中,需要扮演稳重指挥官的梅尔·吉布森也不再使用特技化妆,而是猛食刻意增加近30磅体重,以便贴近剧本。如此牺牲猛男造型,对于一向以动作片为生的梅尔·吉布森可不寻常。

梅尔·吉布森也出演过类似《男人百分百》 这样的轻喜剧片并受到一些好评。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动作明星要向演技派转型,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正如布鲁斯·威利斯从《终极警探》 开始,经过了《低俗小说》的锤炼再到《灵异第六感》 ,起伏跌宕了11年才获得观众们对他演技的真正承认。动作明星要跳出自身形象的囿圄、追求艺术上的成就,必然要付出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的代价。扮演《我们曾是战士》的指挥官,这样一个非常有发挥余地的领导者角色,是一个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灵魂表现力上的契机。梅尔·吉布森如此刻意增肥,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对此片的重视。确实,没有几个动作明星,真正甘愿只作“动作”明星。

格雷戈·金尼尔,生于印第安纳州,于1985年取得广播学士学位。其后赴洛杉矶,任帝国娱乐公司的市场助理,从而广泛接触娱乐界,不久,出任有线电影台Movietime的采访记者,其后又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演出一些小角色。1992年成为E!娱乐频道脱口秀节目“Talk Soup”的主持人,自此大受欢迎。1994年更成为NBC夜间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节目还以他的名字挂帅。后在《新龙凤配》中当第二男主角。但直至以《爱你在心口难开》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才在好莱坞闯出名堂。

§ 拍摄花絮

《我们曾是战士》

兼任本片军事技术顾问和临时演员的科尼·托马斯(Keni Thomas)曾参加1993年在摩加迪沙的军事行动。

影片最初完成的胶片长达150个小时,剪辑部门整整看了6天6夜。

片头的法国号手是由编导兰德尔·华莱士的儿子扮演的。

片尾曲《Mansions of The Lord》成为非官方的军方哀乐,里根的葬礼上就曾响起这段乐曲。

片中A-6“入侵者”攻击机的画面最初是为1991年的《捍卫入侵者》拍摄的,在本片开拍的几年前,A-6“入侵者”已经退役,于是无法拍摄这种战机。

片中第一骑兵师的幸存者曾有幸在本片公映之前观看本片,其中大部分人都在影片开始后30分钟内退场,因为影片相当真实,他们不想重温噩梦。

§ 穿帮镜头

《我们曾是战士》

摩尔向孩子们道晚安时,上铺的孩子戴着现在款式的棒球头盔。

当摩尔差点被刺中时,敌方士兵被子弹击中前额,但后来的画面中他的头部没有伤口。

§ 影片评价

《我们曾是战士》

高成本制作,又是一部好莱坞越战大片,但与以前好莱坞越战片不同的是,本片冒着很大的风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越南战争,越共们不再是凶神恶煞、残忍无比的刽子手,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美国士兵们也不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的神话,在片尾时,他们道出了战争的真谛:参加战争,只是服从国家命令。在战场上,他们不是为国而战,不是为国旗而战,而是为了彼此奋战。以前看到越战片,把越共们描写的像恐怖分子,心中就很是不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越共们也很无奈。战争总是残酷的,战场上永远没有胜利者。这部电影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战争场面,因为真实,所以好看。

§ 上映日期

《我们曾是战士》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细节)

美国  2002年2月25日

美国 2002年3月1日

菲律宾 2002年3月6日

希腊 2002年3月8日

英国  2002年3月8日

台湾 2002年3月22日

香港  2002年3月28日

冰岛 2002年3月29日

《我们曾是战士》

菲律宾 2002年4月10日

丹麦 2002年4月12日

比利时 2002年4月17日

法国 2002年4月17日

荷兰 2002年4月18日

芬兰 2002年4月19日

埃及 2002年4月24日

澳大利亚 2002年4月25日

新西兰 2002年4月25日

《我们曾是战士》

挪威  2002年5月3日

韩国  2002年5月3日

土耳其 2002年5月10日

以色列 2002年5月30日

瑞典 2002年5月31日

南非 2002年6月14日

日本  2002年6月22日

科威特  2002年6月25日

爱沙尼亚 2002年6月28日

西班牙 2002年6月28日

德国 2002年7月4日

瑞士 2002年7月4日

奥地利  2002年7月5日

波兰  2002年7月12日

立陶宛 2002年7月19日

墨西哥 2002年7月19日

捷克 2002年8月15日

俄罗斯 2002年8月22日

意大利 2002年8月23日

阿根廷 2002年9月19日

秘鲁 2002年11月28日

印度尼西亚 2005年2月16日[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