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衲本二十四史(80函,820册,3301卷)》 |
释义 | 百衲本二十四史(80函,820册,3301卷) 特色及评论 本书特色 星移斗转,岁月如流,历史发镜。世纪之初,千年之始,北京古籍出版社牵头发起"世纪抢救工程"将陆 续强力推出一系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具收藏价值且濒临灭失的巨制鸿篇,为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抢救保留下一批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盛世修史、盛世救史、盛世读史、盛世藏史�D�D这是惟我中华民族独有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的代代延续,成就了世界上惟一一部连续修造1800余年、记载4000余年悠久历史的煌煌巨著,中国惟一正史�D�D�D《百衲本二十四史》。 《百衲本二十四史》具有无与伦比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版本价值,在中国史学乃至世界史学上都上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国宝级的珍品。这一巨著仅于1930�D�D1936年间惟一一次出版,历经社会动荡、战乱、天灾,至今已极为罕见。因此,当然被列为"世纪抢救工程"第一个重点项目率先向海内外卫隆重推出。 "世纪抢救工程"的实施,使挥去了历史风尘的《百衲本二十四史》重放异彩! 1、追"本"溯源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近现代国学大师张元济先生主持辑印的。他广泛搜罗汇集了珍贵的宋刻善本史书15种、元刻善本史书6种、明清初刻史书3种,订谬补脱,精心校勘,历时18载方告功成,史学界一致公认为"中国最佳全本正史"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该书1936年出版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重刊,现已芳踪难觅。此次重刊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为原版原大,全套共820册、3301卷、6开版式,64440筒页、约4000万字。全部采用极品手工宣纸精印,分为布函精装和红木箱装两种装帧方式,全球限量编号发行300套。 据悉创下多项纪录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已引起海内外史学家、收藏家的密切关注。 《百衲二十四史》纠正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300年来造成的混乱,澄清了许多长期困扰史学界的错误,为当今及后世学人研究中国历史铺平了道路,其影响将是极为深远和巨大的。北京古籍出版社抢救重刊《百衲二十四史》是中国学人之幸,中国史学之幸,也是世界史学之幸。 从《史记》到《明史》共24种纪传体史书,总称《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明亡以前四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最为宝贵的历史文献。 在《百衲二十四史》问世之前,清乾隆皇帝"钦定"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简称"殿本")是清代和民国两代研究中国历史最为流行的版本。但"殿本"的编纂者多为御用史官。为帝王所左右,史实错讹甚多,加之"殿本"在校勘上的态度不够谨慎,校刻不精,不仅存在大量单个文字的错误,段落颠倒、整段文字脱落丢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缺漏对后世的危害可想而知。 有鉴于"殿本"的种种缺陷,著名国家大师张元济先生产生了"重校正史之愿",发誓要汇集善本,重新校勘辑印一部古本全史,恢复正史原貌。他秉持"续古代文化之命,续民族文化之命"的强烈使命感,广泛搜求各史最佳善本,克服无数困难(其间,社会动荡、战火飞飞、校勘辑印工作多次蒙受严重损失),他字字精心校勘,页页仔细修润(仅他为《百衲本二十四史》做的《衲史校勘记》就多达百数十册),他亲自选定纸张、监督印刷、事事亲力亲为,前后历18个寒暑方告功成,堪称前无古人,劳苦功高。因《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种种底本残缺不全,乃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有如僧人的"百衲衣"故得此名。 《百衲本二十四史》出版后,社会各界佳评如潮,全国各大报章发表大量评价文章,被史学界一致公认为最佳全本正史。《百衲本二十四史》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有着极为尊崇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价值,是中国史学乃至世界史学上一座崇高而伟大的丰碑。 《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书贵初刻"为选择底本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搜访第一流版本,但又不拘泥于宋元旧椠,而是经过反复对勘,择善而从。一旦发现更早更好的本子,便不惜一切代价立即抽换。所以,《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版本,都是最早、最好的本子,而且多数是精心选取几个不同版本配补而成的。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校勘与考证紧密结合,既重视对校(死校),又灵活运用本校、他校、理校(活校),精密考订,精心描润。张元济先生为此写下了洋洋百数十册的《衲史校勘记》,其中总结出的古籍校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至今仍被奉为校勘古籍的圭臬范例。 原北京大学校长祭元培先生评价《百衲本二十四史》:"嘉惠学林……欢喜赞叹得未曾有。"吾哥(指张元济)博观精勤之成绩所以嘉惠学子益无限量。 原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先生评价道:"今早细看,欢喜赞叹,不能自己。此书之出,嘉惠学史者真不可计量!惟先生(指张元济)的校勘,功劳最勤,功用最大,千万不可不早日发刊。" 著名史学家傅增湘先生盛赞:"《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采获者皆前人未见之书,故其定论者多千古未发之覆。" 著名学者顾起潜先生评论:"皇皇巨编,非有高深的学养,难能作出宏大的规划,博访古本、善本、非熟悉中外藏书情况,难以集事,搜罗异书,发扬特点,非有渊博的学问,不克有所发明" 著名史学家刘?先生称之为:"保存宋元以来所刻正史之大结集。" 著名史学家张舜微先生认为:"从此全史出现了最标准的本子,可据以订价补缺,对史学界的贡献为最大。" 著名史学家王绍曾先生称赞"《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宋元以来全史善本的一次大结集,是宋元以后全史最佳的汇印本。搜罗旧本之广,影印之精,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2、抢救国宝 《百衲本二十四史》抢救工程一如张元济先生当年的校勘辑印工作,浩大持久,纷繁复难。重印出版工作委员会多方设法筹集巨资,从全国各地特聘了历史学家、古籍研究、古籍鉴定、古籍整理、古籍装帧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6载耕耘不辍。期间,困难重重,历尽艰辛。 行程万里寻底本,历经战乱、天灾幸存下来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已属凤毛麟角,要发掘出保存完好的底本就更加困难。重印出版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数下南京、上海、杭州、扬州、武汉、长沙等地,探访各地专家、学者、藏书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专家主持精修复 因年深月久,搜集到的版本也瑕疵颇多,不少地方已虫蛀、破损、缺失,只好另觅其它同版《百衲本二十四史》参照修复。且修复工作极为繁复费时,容不得半点差迟,每一个步骤都由专家们亲自完成。 发掘古法攻难关 《百衲本二十四史》印制、装帧工作既要深度发掘古法精髓,又要超越传统工艺。从手工操宣,到签条装裱,共72道工序,每道工序从设置到操作,都由相关专家统筹策划、指导实施、技术难度极大。 此次抢救出版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无论在品质上、规模上、工艺上都堪称建国以来绝无仅有,是21世纪初中国出版界的一项特大重点工程。吹尽狂沙、挥去历史风尘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其独一无二的神奇魅力和难以估量的价值,成为当之无愧的传世盛典!、 3、装帧特色 极品手宣 宣纸为我国独创,有"纸寿千年"之说,为古籍藏书用纸首选,而手工宣纸更是其中的上之品。 《百衲本二十四史》全部选用我国最大的出口宣纸基地�D�D�D浙江富阳生产的极品手工宣纸。这种特供极品宣,具有质地坚韧柔软、着墨吸墨力强、印刷网点精细清晰、色泽洁白均匀、防虫蛀防老化等特点,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定为重点古籍整理出版专用纸。 特级徽墨 徽墨,"坚如玉,纹如犀"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为历代皇宫贡品。《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特种高级徽墨印制,不湮不漫,永不褪色。 传统石印 中国特有的传统石印工艺,对于保存古籍原貌有不可替代之功。《百衲本二十四史》运用传统石印技术,工艺古朴严谨,工序繁复,印刷质量精细考究,印品精美,丝毫毕现。 古法精装 《百衲本二十四史》采用锦丝和牛?等名贵材料,全部手工古式装订,不易破散,坚韧结实耐久,便于翻阅,庄重典雅,尽头"史中之王"神韵。 为彰显《百衲本二十四史》的价值,同时也考虑到收藏的特殊需要,重印出版工作委员会特别订制了由15个书箱组成,可整齐地码放为高2.22米,宽1.82米,厚0.36米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专用红木书柜。 《百衲本二十四史》专用红木书柜,选用产于印度的上等红木,经先进的过热蒸汽干燥技术特殊处理,防潮防虫,耐腐耐磨,永不破裂变形,全部传统手工制作,庄重典雅,古色古香,别具一格,且愈久愈流光溢彩、愈久愈显珍贵,可傍《百衲本二十四史》永远珍藏。 《百衲本二十四史》专用红木专柜为选购藏品 定价:人民币30000.00元 美圆:4000.00 《百衲本二十四史》1930�D�D1936年间问世,当时仅印1000套,60年来,在中国大陆人未曾出版,加之天灾、战乱和其他人为毁损,已极难寻觅。此次绝版制作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将为每一位收藏者益已修身,嘉惠子孙奉献一份极为厚重的惊喜! 为了彰显《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文物价值,使之藏得其所、藏得其值,此次仅精印精装300套,使每一位收藏者切身感受到其非凡价值。 作为珍藏传世的国家级藏品,每一套《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版权页上都印有惟一的绝版编号�D�D这意味着300位《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拥有者同时亦将收藏一份极具历史性的殊荣! 百衲本二十四史(80函,820册,3301卷) 内容简介 盛世修史、盛世救史、盛世读史、盛世藏史�D�D这是惟我中华民族独有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的代代延续,成就了世界上惟一一部连续修造1800余年、记载4000余年悠久历史的煌煌巨著,中国惟一正史�D�D�D《百衲本二十四史》。 《百衲本二十四史》具有无与伦比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版本价值,在中国史学乃至世界史学上都上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国宝级的珍品。这一巨著仅于1930�D�D1936年间惟一一次出版,历经社会动荡、战乱、天灾,至今已极为罕见。 这次北京古籍出版社将其作为"世纪抢救工程"第一个重点项目率先向海内外卫隆重推出,实为史学界、收藏界的一件幸事。 全书完全尊重原书面貌。在有关专家的亲自指导下,采用浙江富阳的极品手工宣纸,特级徽墨,传统石印工艺,手工古式线装,全部工序多达72道,实为书籍装帧之极品。 为突出其收藏价值。这套《百衲本二十四史》还将限量发行300套,每一套的版权页上都印有惟一的绝版编号,这意味着300位《百衲本二十四史》拥有者将同时获得一份极具历史性的殊荣! 百衲本二十四史(80函,820册,3301卷) 文章节选 内容摘录 书 名 版 本 册 数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五代史记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宋庆元黄善夫刻本 宋景�v刻本 宋绍兴刻本原缺五卷半以元复宋本配补 宋绍熙刻本原缺魏志三卷以宋绍兴刻本配补 宋刻本原缺载记三十卷以他宋本配补 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 宋蜀大字本 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 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 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 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 宋蜀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递修本配补 元大德刻本 元大德刻本 元大德刻本 宋绍兴刻本缺卷以明闻人诠复宋本配补 宋嘉�v刻本缺卷以他宋本配补 原辑永乐大典有注本 宋庆元刻本 元至正刻本缺卷以明成化初刻本配补 元至正刻本 元至正刻本缺卷以复元本配补 明洪武刻本 清乾隆武英殿原刻本附王公颂蔚编集考证捃逸 30 32 40 20 24 36 14 14 8 50 12 12 20 20 32 36 40 24 14 136 16 32 60 100 百衲本二十四史(80函,820册,3301卷) 相关资料 编委会成员 王世襄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王戎笙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家 王贵忱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钟翰 中央民族大学终身教授,史学家 田余庆 北京大学教授,史学家 史树青 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曲 仲 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 朱 宪 北京大学图书馆《四库禁毁书业刊》副主编 朱述新 北京出版社社长、编委 朱家晋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朱诚如 故宫博物馆院长、教授、史学家 刑永福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研究员、史学家 任继愈 国家图书馆馆长、教授、哲学家 李文海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史学家 李西宁 山东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李兴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家 李学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家 何兹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学家 何龄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家 周一良 北京大学教授、史学家 金恩辉 吉林省图书馆研究员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会长 侯仁之 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 姜伯勤 中山大学教授,史学家 陈 理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史学家 陈祖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史学家 陈高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家 袁行霈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文学史专家 阴法鲁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史专家 孙恒年 北京出版社编委 陶信成 北京出版社总编辑、编委 夏家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治史专家 徐苹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 启 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长,文学史专家 张玉兴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家 张岱年 北京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张政良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家 张荣芳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 黄俊贵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研究馆员 杨良志 北京出版社副编委,《四库禁毁书业刊》《四库未收书辑刊》责编 杨志玖 南开大学教授,史学家 杨明照 四川大学教授,文学史专家 赵 普 中国书法家协会,英国东文美术家协会会员 赵光贤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学家 蔡美彪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家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学家 潘寅生 甘肃省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冀淑英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版本学家 戴 逸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史学家 罗继祖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史学家、古文献学家 顾 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学家 百衲本二十四史(80函,820册,3301卷) 作者介绍 张元济(1867�D�D1959)字菊生,浙江海盐人,著名国学大师、史学家、出版家,曾主持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民营大型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达数十年之久,是我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先驱。 在张元济先生数十年的出版生涯中,尤为《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校勘辑印耗费心力最多,历时最长。他的这一壮举,造就了中国最佳全本正史�D�D�D《百衲本二十四史》,而《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出版也使张元济先生成为中国近现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中国出版史上的泰山北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