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城 |
释义 | § 简介 黑城 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赖库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 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2001年06月25日,黑城遗址作为夏至元时期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归入居延遗址项中。 § 地理位置 黑城遗址 黑城位于额济纳旗达赖库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围约1600米,最高达10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巍然耸立地表。 § 历史发掘 城原建在额济纳河下游的绿洲上,由于河水改道北流,城郭废弃后被风沙所吞噬,濒临巴丹吉林大沙漠,气候极度干燥,地下埋藏物经历数百年后出土仍保存如新。传说元朝灭亡后,有一位黑将军仍驻守此危城,曾将无数珍宝埋藏城内井中。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分子据此传说,数次在城中肆意盗掘,虽未获得埋藏珍宝,但盗走不少文书、唐卡(卷轴佛画)和其他文书,如著名的西夏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即其中一种重要典籍。1982—1983年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组成联合考古队,正式发掘了黑城,弄清了地层关系和城市布局情况,发现了大量文书和其他文物,文书中有汉文、西夏文、蒙古文、藏文、古阿拉伯文等各种民族文字,总计编号有3000余号,现已将汉文文书中主要部分整理编成《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已公开出版发行,为研究此城以及元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黑城的传说 黑城遗址 在额济纳旗境内的鄂木讷河东岸,距今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35公里的戈壁,有一座西夏,元代古城的遗址。每当人们慕名来此游览,行至距古城10余里时就能望见高耸在古城西北角上的那座著名的白塔,在缥渺的浮云中时隐时现,神秘莫测。在当地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中,至今流传着有关这座古城的一个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哈日巴特尔(直译为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哈日巴特尔为黑将军,此城便称为黑城。 由于哈日巴特尔骁勇善战,不但晋升为将军,并深得皇帝欢心,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黑将军做哈敦(译意夫人)。 后来,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竟然凯觎皇权,企图一统天下。正当与心腹们密谋怎样篡夺皇位之时,这一阴谋被公主得知。她便将黑将军阴谋篡权的消息报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数万大军进攻黑城,悬赏捉拿哈日巴特尔。但是大军为攻陷黑城打了多次大仗,均无取得根本性胜利,为不使黑将军逃脱,只好把黑城围困起来。 皇帝得知久攻不破的消息后,便请巫师卜卦,卦象说:“黑城地高河低,官军围城在城外打井无水,而城内军民却不见饥渴之象,必有暗道通水,如将水道堵截,则必胜无疑。” 于是,皇帝又增派一万大军赴鄂木讷河上游的咽喉部位,随着巫师们高声诵讼着《护律·夏日毕其格》(意即法律黄书),军士们用头盔盛着沙土,很快地截断了河水,并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 不几日,只见城内人畜饥渴,近城的禾苗枯萎。黑将军便令士兵在城内掘井,在挖掘中每每眼见出水,一会儿又见底了,就这样直挖到八十丈还是不出水。在这饥渴难忍、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黑将军只得下令准备突围。临行前,他把全城的金银财宝投入井中,又对自己的两个儿女说:“你们去做财宝的主人吧!”,并祝愿说:“愿来日有个骑秃头青虻牛的人来将我们财宝取走”。随后,便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活活埋入深井。又令士兵连夜凿通北部城墙,率城内尽数兵马冲出,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围北上了。 传说:在黑城方圆二十里的地方打井都是涸井,是因当时皇帝所派的数万大军堵塞河道时,由巫师念了“法律黄书”所致。在城池内,每当风雨过后所能见到的青、白色的两条长蛇,便是黑将军两个孩子的化身。在黑城附近因无水所死的树木也都是追随黑将军突围出逃的方向而伏。 至今,在久经风蚀沙埋的情况下,在黑城遗址西北角城墙上所开的那个可容骑驼者进出的洞口,相传就是当年黑将军突围的洞口;在城池内偏西北的那个大坑,相传就是当年不曾出水而用来埋藏了全城财宝的那口深井;而被当地人称为“宝格德波日格”的那座高大沙岭,相传就是当年大军截水所筑的大坝;在黑城附近枯木的倒向,便是因长期缺水和本地大都是西北风所致。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