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齐观山
释义

§ 简介

齐观山

齐观山(1925--1969),摄影家。直隶(今河北)平山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画报》、《冀热辽画报》、《东北画报》记者。

建国后,历任新闻部署新闻摄影局记者,新华通讯社摄影部记者、采访科科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二届理事。曾拍摄大量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照片。作品有《斗地主》、《宋庆龄接受斯大林国际和平奖》、《毛主席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投票》等。

§ 生平经历

16岁开始成为战地记者

齐观山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子。作品:冀东八路军战士吃炒米、野菜坚持抗日(1944年)

齐观山读过书,参加八路军后,当过排字工人和宣传员。1941年,齐观山16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晋察冀军区开办的摄影训练班,受教于著名摄影家沙飞。训练班结束后,他成了晋察冀画报的一名战地记者。

1942年,齐观山受组织派遣,到冀热辽根据地参加创办冀热辽画报。齐观山曾冒着生命危险采访过“无人区”。到“无人区”采访任务艰巨,只能一个人去,能否回得来都难说。一次,齐观山在采访时,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突袭。由于老乡的掩护,他才躲过了这一劫。其所拍的图片是现今中国照片档案馆仅有的反映“无人区”的作品。

1945年,齐观山随大部队开赴东北。在东北期间,他参与了《东北画报》的筹建,并担任首席摄影记者,负责东北战场的主要报道工作。这一时期,齐观山参加过几乎所有东北地区的重大战役。他在“四平保卫战”和“锦州战役“中两次负伤。

1948年11月9日,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随即挥师入关,向华北挺进。齐观山也旋即赶往华北战扬,投入“平津战役”的采访。其间曾两度历险。

新中国首位负责中央新闻的专职摄影记者

1952年,中央决定将新闻摄影局的新闻摄影处和记者室划归新华社,正式成立新华社摄影部,齐观山担任了新华社摄影部中央记者组组长。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伊始,齐观山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负责报道党中央和毛泽东重大国事活动的专职记者。中央和领袖的重大国事活动桩桩件件都是顶级重要的事,绝对不能出一丝差错。然而,那时摄影器材笨重不易操作,散叶胶片、闪光灯泡都是拍一张换一次。重大历史的关键时刻稍纵即逝,快门只能按一次,很难有机会再拍第二张。齐观山以其在战争期间锻炼出的沉着作风和高超技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次次成功,从未失误过。他的工作日夜兼程,饮食起居无定时,使他患上了严重的气管炎。

然而,齐观山以其坚强的毅力、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深厚的功底出色地完成了中央新闻的报道任务,拍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们栩栩如生、亲切感人的形象,为开国年代的中央新闻报道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代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开辟“新战场”,重在长征路

经过多年采访中央新闻,齐观山认为应该让更多的记者参加这一重要工作,积累经验。1956年,他毅然申请走出“红墙”,另辟“新战场”。

齐观山离开中央新闻岗位后,他的足迹更是遍及全国各地。

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反映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十年的变化,由国务院外办组织编撰《中国》画册。齐观山接受任务后,带领一名年轻记者到西南地区采访。

这次远行,时间紧,任务重,只有3个月的采访时间。齐观山根据中央的要求迅速选定采访路线和拍摄重点。启程后,从北京到到四川,采访了几十个城市和乡村。当时西南地区交通不发达,生活很艰苦,主要的采访地点又多在偏远的山区,但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不幸的是,齐观山在这次采访中感染了严重的肝炎,从此大病未愈。[1]

§ 采访四平攻坚战

齐观山作品

《东北画报》是当年解放区内最好的画报,齐观山任该画报社摄影科科长,上面还有陈正青等老同志。齐观山年纪轻,精力旺盛,任何大的战役都不肯错过,所以,东北战场成了他磨炼胆量和提高摄影技艺的大学校。

转眼到了1947年6月,东北正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战争风暴。以林彪为司令员的东北民主联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已经打到了最为紧张的时刻。

四平是东北中心的战略要地,是沈长铁路、四梅铁路和四洮铁路的交汇处。蒋介石亲笔写信给四平守军将领——国民党第71军军长陈明仁:“四平乃东北要地,如失守则东北难保矣!斯时为吾弟成功成仁之际,望砥砺三军,严行防御。”几句话就可以看出蒋介石对这座城市是如何重视;而对于民主联军来说,若攻下四平不但可以将根据地连成一片,还可以切断沈阳和长春的联系,使长春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成为“瓮中之鳖”。但东北民主联军攻打大城市的作战经验不足,司令员林彪虽然发誓要拔下这个硬钉子,可仍有些忧心,连着几天都没睡好。

当地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平,四平,非“平”四回不行。而国共两军恰恰在这里打了四仗,这一年夏天的四平攻坚战是“第三平”,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次。四平的防御工事修得固若金汤,城墙一丈多高,护城河五米之宽,城墙下有钢板式碉堡群,护城河里布有梅花桩、绊马索、地雷、铁丝网等,城内则以屋为堡,一街一巷都派兵固守,攻城之难之险可以想象。开战之前,陈明仁扬言:“共军一无大炮,二无飞机,三无坦克,对于四平铜墙铁壁般的城市必将一筹莫展。”说这话时他显得胸有成竹。

齐观山随着前卫团进到了四平市里采访,他和一名年轻记者王纯德一起行动。当时,国民党军在封锁线上埋了许多地雷,只要地雷一响,机关枪马上就会扫射过来,非常危险。为了保护王纯德的安全,齐观山便说:“我先过。”

齐观山走在前面,让王纯德跟着他,顺着他走过的路线走。结果王纯德一着急,绊到了一个地雷,地雷爆炸了。齐观山转过头来大喊:“趴下!趴下!”这时,国民党军机关枪开始朝这边扫射,王纯德赶紧趴在了地上。两三分钟后,齐观山冲他喊:“快跑!”然后带着他,一口气跑过了封锁线。过了封锁线后一看,齐观山的背包上已经被打了十几个弹洞,真是有惊无险。

第二天,他们在铁路附近采访时,被民主联军的一位团长发现了。这位团长又急又怒,说这里太危险了,叫他们不要乱跑,并派人将齐观山和王纯德送到了附近的地堡里。

齐观山一进地堡,就看到好几名记者都在这儿,全是被强行送回来的。这时,一个记者问他们:“去过前线了?”齐观山点了点头。那个记者以低沉的语气说:“真是惨烈,尸体就像‘秋天的稻谷捆’一样。”齐观山没有说话,他都亲眼看到了。战士们在巷战中贴身肉搏,从早上四点开始,战斗就没停下来过,几乎每一平方米就落下一枚炮弹,街区里燃起了熊熊大火。以前采访战斗,虽然部队干部也怕记者们受伤,但从没像这次一样集体强制行动,可见战斗激烈到了什么程度。民主联军在城中寸土必争,硬是将国民党第71军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了街区。[2]

§ 伟人情结

新中国建国伊始,齐观山成为第一位负责中央新闻的专职摄影记者。6年间,他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许多栩栩如生、亲切感人的形象。他善于总结经验,对摄影细节问题研究入傲,值得敬佩。一次,同事为朱德总司令拍照,洗出照片后发现朱老总的眼睛是闭上的。齐观山看到后建议说"中自朱老总要在他说‘同志们'的同时按快门,他的眼睛是睁开的。" 在拍摄毛泽东主席的活动中,他也总结出一系列拍好照片的快窍。例如,给毛主席拍照时通常有三次好机会:一是毛主席与对方谈话时,只有在双方话题相互对应成趣的时候才会露出笑容,二是毛主席与人握手时眼睛总爱看座位,而等他坐下时拍摄的机会就比较好的是毛主席总是在门口接送客人,神情也很好。齐观山就是这样非常注意摄影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因此,很多照片才拍得非常精彩。

1966年,齐观山拍摄了《毛泽东身着军装在天安门上}) ,这张照片在当年被印制成数以亿计的招贴画在全国发行,这张照片特有的红色的时代记忆,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里。

§ 英年早逝

1959 年到1969年,齐观山与病魔搏斗了10年。他不能远行,就在北京钻研风光摄影。《公园里》、《北海白塔》、《北海之冬》、《鸭》都是那时的代表作品。

在齐观山的身上透着军人气概。一息尚存,奋斗不止。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自知不治的情况下,毅然放弃了治疗,全天候地投入了工作。1966年重病中他拍摄了《毛泽东身穿军装在天安门上》。这张照片在当年被印制成招贴画在全国发行。1969年他逝世前两个月,竟然还值过两个通夜班。

1969年8月15日,齐观山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终年44岁。

§ 主要作品

《行进在古长城烽火台下》(1943年,坚持塞外斗争的冀东子弟兵)1954年2月4日,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图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李维汉秘书长在开幕式上(齐观山 摄)。

《在热河深山坚持抗战的八路军》(1943年)

《冀东子弟兵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1943年冬)

《在深谷丛林中狙击敌寇》(1943年)

《战斗在长城线上的八路军吃炒米野菜坚持抗日斗争》(1943年)

《地方干部在"无人区"坚持工作》(1943年摄于冀东长城外青龙县境内)

《人间地狱》(1944年,塞外"无人区"与"人圈"生活惨状组照6幅)

《逃出"人圈"投八路》(1944年,不堪日寇蹂晌的热河青年,从"人圈"里逃出来参加八路军)

《誓死不进"人圈"的热辽同胞》(日寇在长城外的热东、辽西广大地区集家并村建"人圈",制造大片无人区,许多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逃入深山野林,宁愿艰难度日,誓死不进"人圈"受奴役,有的被抓回惨遭毒打或被杀害,仍不屈服。八路军打来,他们才获得新生)

《矿工》(1945年)

《东北农民乐翻身》(1946年,土改中分得了土地的翻身农民欢乐情景)

《占领四平机场》(1947年)

《爆破英雄李广正》(1947年干四平战斗)

《钻出水塔投降》(1947年6月于四平战斗)

《东北野战军首长在辽沈战役前线》(1948年10月)

《古都北平展开历史新页》(1949年2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摄影纪实9幅: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炮兵、骑兵、摩托化部队、装甲部队驶入东交民巷,清华大学师生街头宣传迎亲人.北平万众欢腾,欢迎入城解放军)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49年9月21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

《斗地主》(1950年春于北京东郊)

§ 主要贡献

齐观山同志从事摄影工作二十八年,用照相机记录了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及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量史实。

冀热辽军区军民的抗日战争;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辽西战役;北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入城式;北京郊区的土地改革;1951年至1954年几届国庆盛典及“五一”节的检阅仪式;党和国家的主要国事与外事活动;政协会议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等。

1956年他离开中央新闻组,前去福建前线采访。拍摄过农村风貌;并踏着红军的足迹,拍摄过长征路上各个名胜的风光美景;还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访过。在摄影采访上,他一贯注意调查研究,深入现场。在战争年代,曾因深入前线而两次负伤。进城以后,工作与生活条件起了变化,但他始终保持朴素和优良传统和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在新闻现场,特别是中央国务活动及万事活动的新闻现场,准确而生动地抓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活动的典型瞬间,而又恰到好处第把这个瞬间安排在令人赏心悦目的照片画面。他拍的《宋庆龄接受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及《毛主席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投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等新闻照片,都是我国新闻摄影的优秀代表作品。

他坚持在新闻摄影纪实性基础上,努力提高摄影的艺术表现力。所拍摄的毛主席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形象,栩栩如生,亲切感人。所拍的《斗地主》,成为反映我国土地改革这一伟大历史运动的典型而不朽的艺术佳作。他为本溪市长期遭受日寇蹂躏和压迫剥削的矿工拍摄的照片,有着震撼人心、使人不敢忘记过去的力量。

齐观山的作风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即时在紧张地抢拍新闻镜头的时候,他也不会做妨碍或损害他人的事。1969年肝癌夺去了他壮年的生命,终年仅四十四岁。[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