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齐故城
释义

§ 简介

位于淄博市临淄区辛店镇北7.5公里处,东依淄河,西临系水,为周代齐国的都城,西汉时又为齐王国都治,历时千余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故城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元年)都治临淄。至战国时,临淄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都市之一,《国策·齐策》描写齐宣王时(战国中期)此城的情况是:“临淄之中七万户,……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至秦灭齐,临淄城一直是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形制

故城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南北近4.5公里,东西约3.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角,其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两城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周长约21公里。

§ 城墙

故城的城墙多数已湮没地下,少数因挖土及河水冲刷而无痕迹,现仅存一些断垣残迹。经文物部门钻探考证,城墙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春秋、战国、西汉时又多次修补。城墙系夯土而成,依地势而建,多不取直线形,有24处拐角,现有14处保存完整。小城周长7275米,墙基宽20~30米,最宽处达67米;大城周长14158米,墙基宽多在20米以上,最宽处达43米。

§ 城门及道路

据《齐记》载,齐城有门13座。见于史书的有雍门、申门、扬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但未记确切方位,故后人各执一说,比较肯定的西门有申门、雍门;东门有广门。现已探明11座城门,其中小城5座,大城6座。门道跨度均在8.2米以上,最宽者达20.5米。

城内的交通干道很规整,已探明10条干道,其中小城内3条,一般宽6~8米,最宽17米;大城内7条,宽10~20米不等。这些道路多与城门相通。

§ 排水设施

故城内的排水系统设计合理,它利用淄河、系水作为东、西天然屏障和自然护城河,又在大、小城南、北墙挖护城壕沟,与淄水、系水东西沟通,并根据南高北低的地势开多处沟渠,在城垣施工中设有精巧的排水道口,以此将城内、外的河流与壕沟紧密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网。城内共有3大排水系统(小城1处,大城2处),4处城墙排水道口。

1980年,考古工作者已发掘清理出大城西墙的排水道口,它东西长43 米,南北宽7米,深3米,用巨石垒砌而成,水口分上中下3层,每层有5个方形水孔,孔内石块交错排列,水经孔内间隙流出而人却不能通过。这样既能排水又能御敌,实为古城排水系统建筑史上所仅见。现已在排水道口周围建起院墙,加以保护。

§ 内部结构

齐故城小城是国君居住的地方,又名宫城。在其西北部存有一夯土台基,当地传称“桓公台”,是齐国的宫室建筑台基,现存高14米,地下夯土台基呈长方形,南北86米,东西70米。在“桓公台”周围又钻探出大片夯土台基,估计是当时的宫殿遗址。这片遗址几乎占了小城的一半面积,在此出土了方形铺地花纹砖、屋脊花纹砖和瓦当。在小城南部(今安和村地)是手工业区,发现有铸币“齐法化”遗址1处、冶铁遗址2处、炼铜作坊遗址1处。

大城是官吏、平民及商人的居住区,又名廓城。大量的手工作坊就分布于此,现已在大城内发现冶铁遗址4处、炼铜遗址1处、铸币遗址1处、制骨遗址4处,是当时齐国最主要的手工业区。在大城的地面上,还存有多处建筑台基,是当年齐王建筑的离宫别墅,主要有“雪宫台”、“梧台”、“遄台”。大城内有两处墓地,一处在大城东北部(今河崖头村一带),是当年齐国贵族的墓地,已发现大、中型墓葬20余座,在其中的5号墓周围,发现了大规模的殉马坑。另外在大城南(今刘家寨韶院村南)亦有1处墓地,是东周时期的墓葬。

§ 其他遗迹

在大城内还存有“韩信岭”、“孔子闻韶处”、“晏婴冢”、“稷下学宫”等遗址。“韩信岭”在大城东北部,传说是韩信至齐时筑宫于此。现存遗址基本呈正方形,高出地面4米,四面有3层台阶。经钻探,文化层厚3~4米,包容自西周晚期至汉代的文化堆积4~5层。并有居住、冶铁、炼铜、制骨等遗迹,是齐故城内文化堆积最早、最厚、最复杂之处。关于稷下学宫建筑现已无存,其地理位置说法不一,《临淄县志》说稷门为齐城西南门;《齐乘》曰稷门为齐城西门,《刘向别录》云:“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宣王立学所也,故称为稷下之学”。1946年曾在大城西墙外的邵家圈村挖得石碑一方,上书“稷下”,后碑无下落。[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