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齐岸青 |
释义 | 齐岸青 - 简介 齐岸青 (1956~)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文学创作一级。[1] 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作协会员。出过书,经过商,当过官。学、商、官,能把古今社会人人称羡的三大主流职业全部经历的人不多,能在同一个行业中跨越这三重境界的人更不多,齐岸青是其中之一。 20多岁成为河南省文联专业作家;30岁下海,参与组建并掌舵中原国际文化公司;40多岁出任郑州市文化局局长。现在他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文化产业航母——河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虽然身份跨越学、商、官,但一直未离文化行业。 齐岸青 齐岸青 - 生平 1985年 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 1975年 参加工作,历任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党委办公室调研员,共青团洛阳市委常委,郑州大学哲学系学生,妇女生活杂志社副总编辑,河南省文联作家,河南省中原国际文化公司总经理,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1980年 开始发表作品; 1988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齐岸青 - 履历 从1988年中原国际文化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到现今郑州市文化局局长、郑州歌舞剧院院长、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近20年中,齐岸青几乎从未离开过文化产业。尤其是2003年担任郑州市文化局局长后,齐岸青更是一直走在郑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沿。 近年来,围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话题的讨论已呈现太多,观察齐岸青浸润文化产业的历程,也许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思考文化产业。 探索的起点 2003年9月,齐岸青调任郑州市文化局局长,到任后,其第一件事即鲜明提出“文化局的工作应该以文化产业为纲,以文化产业为突破点,带动全局”。 “作为一个政府部门,文化局日常的工作很多,全国都一样。但你要找一个突破点,一个提纲挈领的关键。当时,我就认准了文化产业,力图用文化产业的观念、思路来整合所有工作,寻找文化的产业属性。” 视察工作 与众人的想法一样,齐岸青承认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其经营文化企业的“后遗症”。 1988年,齐岸青以作家兼职的身份,到中原国际文化公司任副总经理。就在这一年,齐岸青做了一单较大的交易:引进57集英国电视连续剧《C15行动》。当时全国省级电视台还没有“睡醒”,不知道商业操作。开全国会议时,齐岸青推销片子,所有的电视台都反对,觉得自己播放电视剧都应该交换,忽然有人出来推销电视剧,接受不了———哪有花钱买片子这个理儿? 最终在反对声中,齐岸青成功了,《C15行动》推广到全国各电视台,无一遗漏,就连从来不买电视剧的深圳台也忍不住拨了银子。“可以说,电视译制片的商业运作,我们是全国第一家。”至今齐岸青仍为自己能在1989年市场比较低迷的状态下,做出近乎划时代的创举而骄傲。 当齐岸青以总经理的身份离开中原国际文化公司时,河南市场上90%以上的涉外文化项目与70%的国内文化项目均由该公司运作。这段经历让齐岸青深刻认识到了文化的产业属性,“我们还曾经开一个讨论会,专门研讨文化商品的属性。 ”齐岸青说。 但当时,文化产业的理念显然未成大势,因为即便是中原国际文化公司,也曾被认为是挂羊头卖狗肉,为讨论其是否有保留的必要,河南省相关部门开了整整一天的会。在此时,齐岸青提出如此“独树一帜”的工作思路,背后的争议可想而知。 不过,随后不久文化部制定并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显然为齐岸青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政策的支持与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默许下,齐岸青开始带领文化局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这其中第一个动作就是将文化产业的理念引入公益文化之中。 2004年春节前,经郑州市政府批准,文化局决定:郑州市所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全社会公众开放,这在当时开创了全国绝无仅有的案例。 “传统意义上,包括现在,我们可能都会觉得公益文化部门不具有产业性,但其实我们可以拉长它的服务链,这样其产业性一面也就出来了。”事实也证明,免费开放首先拉近了市民与文化的距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免费开放之后,郑州市城隍庙由过去每天接待20多位游客,增加到每天四五百人。而旺盛的人流既是“商流”与新的商机,同时也是无形的媒介资源,“通过与新闻媒介联姻,吸引企业赞助,就能使得整盘棋皆活。”齐岸青说。 显然,“从经商到为官,齐岸青完全知道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者之间如何转换。”河南省社科院的一位专家告诉《决策》。 此后,郑州市文化局还将过去单纯由政府补贴的“绿色周末”文化活动变为政府扶持,社会、企业、媒体等共同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灵活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策动媒体、企业、观众的三维互动。 “具体做法是:电视、报纸等媒体主动与‘绿色周末’联姻,以广告作为资本投入,把观众对‘绿色周末’的关注,转化为收视率与发行量的提升,形成媒介回报。公司借助媒体的投入,折算成可计算的广告价值,并将剧场设置、宣传品印刷等打包销售给企业,吸引赞助,实现各方共享共赢。”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仇铧告诉《决策》。 “由免费开放公益文化设施为肇端,郑州市文化局开始摸索出了一条创新公益文化运行机制,增强文化事业自身发展动力的新路。”2006年,中央党校在郑州调研之后如此写道。显然,这均得益于文化产业理念的植入。[2] 组建郑州歌舞剧院 除引入文化产业的理念,齐岸青更力图为郑州文化产业树立一个典范。 2004年3月,为组织实施“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郑州历史上第一家歌剧院———郑州歌舞剧院成立,齐岸青兼任歌舞剧院院长。 “尽管郑州歌舞剧院是为实施‘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而成立的,但当时我们还是想给这个歌舞剧院一个全新的体制与机制,让它真正能创新,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齐岸青说。 为此,在郑州市委、市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齐岸青在剧院成立之初就坚持实行市场运营项目制、创作人员委约制、主要演员签约制、演职人员聘用制等运作方法,并实行工资绩效挂钩、医保统筹社会化的公司薪酬制度。 “这些做法全国基本上都相同。”齐岸青在总结这段改革时说。但这些“基本相同的改革措施”却让郑州歌舞剧院创造了惊人之举:半年时间内,从全国11个省3000多人中,精选出55名演员,组织并推出了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 尽管《风中少林》的首演大获成功,但负责其市场推广的中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给出的意见是改版。“如果不改走出去能演10场的话,改编之后再走出,就能演100场。”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当时《风中少林》的相关道具要动用至少 10个14米长的集装箱运载,装台时间最少也要4天,“全国没有几家演出公司与剧场愿意接这样的剧目”。 2004年10月,《风中少林》首演之后不得不进行改版,而这个过程让齐岸青认识到“基本相同的改革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郑州歌舞剧院走市场的问题。“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改版需要花钱,这个钱谁来投?”“郑州歌舞剧院是国有的,如果你要再投入就必须打报告,必须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审批。更何况新版本的篇幅增加了1 /3,修改量达到4/5,编排量更达到200%,所需资金绝非小数。”而即便郑州市政府此次解决了《风中少林》改版的资金,谁又能保证下一个剧目不改版呢? 用齐岸青的话说,“自己虚荣心很强,做事总想做到最精彩,渴望完美与极致,否则总会有缺憾。”这样的局面显然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 2005年4月,改版后的《风中少林》面世,6月,进京演出。“在《风中少林》进京时,齐岸青已经坚定了想法,要对郑州歌舞剧院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一家文化公司,尽管具体的模式或方式在当时尚未完全成型。” 风中少林 2005年7月12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文化产业与文化体制改革开始正式提上河南省决策者的议事日程。同时,就在两个月后,郑州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齐岸青来说,政策利好集中爆发。 而让他决定一搏的还有另一个细节,时任郑州市市长的王文超就文化体制改革说,“对郑州艺术团体的改革,实行一团一策,对歌舞剧院给予重点倾斜扶持”。 “进京演出回来之后,在河南与郑州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齐岸青开始与省内多家企业接触。毕竟文化产业更多的是一个无形资产,大部分有实力的企业都没有涉足过这个行业,所以需要更多高层的支持。” 2005年11月7日,郑州歌舞剧院股份制改革成功,与河南建业集团、宇通集团和新烟集团合资成立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齐岸青任公司董事长,郑州歌舞剧院最终站在了河南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最前锋。 在中远演艺成立的当天,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亲临现场,说:“今天,我领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来到这里,就是进一步学习、总结你们的经验,在全省推广你们的经验。” 而该公司的成立也最终让《风中少林》开始走向市场。在当天,齐岸青即代表中远演艺与美国蓝克娱乐集团签下《风中少林》前往美国演出的协议。而“后来,《风中少林》到北京、台湾等全国各地演出,以及开发相关延伸产品都是在中远演艺的运作下进行的。”[3] 兼职开封 2007年5月,作为实施“郑汴一体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封市正式任命齐岸青在郑州市文化局局长任上兼任开封市市长助理、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这种兼职的情况在国内官场是少有的。而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河南中原城市群建设是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开始城市化和信息化,可谓是“一身三任”。面对如此重任,如果没有文化的加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很难协调发展,并极有可能迷失发展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齐岸青这位极具文化经济思维的文化局局长两地为官,必将成为郑汴两市在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合作中的关键人物。” 事实的确如此。6月初,中远演艺开始与开封市歌舞剧院合作改版另一部“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清明上河图》。“利用我们的市场网络与他们的人员重新改编打造一部更具市场性的《清明上河图》,这其中关键是在实行项目制的基础上,中远演艺作为出资方对这个剧目的改编费用进行投资。”齐岸青告诉《决策》。 而在齐岸青看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剧目合作可以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的剧目更具市场性,在将他们的剧目推销出去时也能给剧院带来一定的生命力。在现有的体制下,这种合作方式最为可行。如果能带动他们进一步的改革当然更好,如果不能,这至少也能为将来进一步的改革打下基础。”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设想就是整合整个河南的歌舞剧院。”也就是复制与开封市歌舞剧院合作的模式,将其他各地市的院团网络到中远演艺的旗下,对整个河南歌舞剧院的资源进行整合。”显然,齐岸青的目光不仅限于开封。 忙碌 性格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远是斗士的他,常常会因为天空下雨、朋友离别或电影中的某些情节默然掉泪。他说自己最大的理想是人与人之间都能特别真诚友善、宽让有礼。最大的快乐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别人。最大的爱好是交流。他很喜欢聊天,也有很多朋友。迎来送往的事常有,但他只喜欢接不喜欢送。他越来越不喜欢喧闹,因为喧闹过后的曲终人散,总会让他十分伤感。做事总要做到最精彩,渴望完美和极致,总会有缺憾。是一个抱着梦幻般理想做事的人。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常常要在几年以后才被接受和认可。同时,他又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眼下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河南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中才得以实现的。 齐岸青 - 商界成就 1989年,将少林武术杂技包装推向海外,促成少林文化的“第一次”商业运作。1990年,将河南的根雕、石画、牡丹花推到香港展览,在河南,也是“第一次”。 十多年间,中原国际文化公司举办过的文化商业活动囊括了钢琴、芭蕾、爵士乐、交响乐、室内乐、魔术、马戏、康康舞、弗拉明戈舞、摇滚……以及大量的国内演出、展览、模特大赛、内衣秀等等,多达数百项。 至2003年,河南市场上90%以上的涉外文化项目和70%的国内文化项目都是中原国际文化公司在做…… 齐岸青是这一切的积极推动者。 2003年以来,郑州市向公众免费开放所有公益性文化场馆,在全国开创首例;舞剧《大梦敦煌》等精品剧目和高雅音乐会开始纷纷登陆郑州,明星版《雷雨》就是在郑州举行绝版演出的;“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大型晚会、“中华黄帝拜祖大典”等大型活动,相继在郑州举办,吸引了数千万华人从世界各地涌向中原热土;一场“既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又极其现代前卫的”大型原创精品舞剧《风中少林》,在“诞生”后的几个月内,就从郑州一直舞到北京、上海等地,至今在国内演出50余场,票房收入达1600余万元,盈余300余万元。现在已接到美、英、法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邀请,演出计划排满2006年…… 每一段精彩过后,人们总能发现,原本“清贫”的文化变得如此不同,竟会在高雅与盈利的完美结合中如此独具魅力。 这诸多精彩的背后,也舞动着齐岸青那一双“推手”。[4] 齐岸青 - 工作态度 “过去我比较喜欢思考问题,做任何事情都想清楚了才去做。现在却未必如此了,很多事情未必会等到想得很清楚才去做,因为我认为文化产业一定要有一些先行者,要有一些倒在前面的悲剧英雄才行。” 认真工作 齐岸青 - 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诱惑》 ; 中篇小说集《荒湖》; 中短篇小说集《疏影》等。[1] 齐岸青 - 成就 《诱惑》获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中篇小说《执火者》获第二届上海文学奖; 《这里过去没有人烟》获首届莽原文学奖。 [1] 齐岸青 - 背后故事 因改革而生动 200年5月18日晚,作为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演出的“大戏”,《风中少林》成为文博会上最精彩的节目之一,中原文化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交易会期间,河南代表、郑州市文化局局长齐岸青代表郑州市歌舞剧院与深圳市演出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代理合作协议。深圳市演出公司从此成为《风中少林》演出的国内总代理和国外一级代理,全权负责该剧的市场推广运作,保证每年国内巡演不少于30场,并不断推向海外市场。 5月2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文化中国创意未来”为主题,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插播了《风中少林》的精彩片段,《风中少林》的价值具有艺术与经济双重性。 其艺术价值体现在:“中国最年轻歌舞剧院”———郑州歌舞剧院耗资1000万元精心打造的第一台大型精品力作;2005—200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全国第五届“荷花奖”金奖剧目。 其商业价值也初步体现:“诞生”后半年时间内,在国内演出35场,票房收入达1600余万元,盈余300余万元。现已接到美、英、法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邀请,演出计划排满2006年。其中,将于今年9月赴美进行的演出时间长达2年,约800场,演出收入将达800万美元;与日本的演出合作已签订意向,日方同时要求共同进行《风中少林》的动漫、游戏软件开发。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评价:“《风中少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大气恢宏的舞台诗意,它对中原文化的现代发掘、创新机制的产业化运作,为实现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产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找准了突破口”。 《风中少林》不只是一部舞剧,这部郑州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代表佳作”,也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郑州市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契机,积极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实施艺术精品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郑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2003年,郑州市抓住机遇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启动了郑州歌舞剧院的组建。剧院以可动产和《风中少林》无形资产评估1200万元入股,与两家企业合资成立了“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并建立了一支具有高素质、强有力的经营班子和艺术团队。 在《风中少林》的生产过程中,郑州歌舞剧院坚持创精品、树品牌和面向国内外市场走产业化道路的创新意识,注重同步开发配套产品,形成链条效应和规模效应。从产品包装、品牌延伸到市场营销,多方面开发广告资源,与媒体、企业、观众形成多维互动,最大程度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同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在实施精品战略的同时,郑州市还积极探索公益性文化运行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拉近了普通人与文化的距离。 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郑州市严格筛选出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城隍庙————文庙————商城遗址三项公益性文化场馆,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开发衍生产品、下游产品,采取各种融资方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文化产业链和文化产业园。这些举措得到了包括附近村民在内的广泛支持,由文化项目带动周边地价实现增值 编排初衷 文化促进城市的发展 创作生产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是我们多年来的梦想和追求,这主要基于对中原地域文化的思索,源于我们始终信守的文化理念和品格。郑州作为全国八大古都之一,有3600多年的古都历史。而在郑州的历史文化品牌中,少林禅武更是蜚声海内外。因此,在中原历史文化的视野里,我们的目光锁定了'武'与'舞'这两个有相通字源的汉字。"齐岸青说,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城市文化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郑州作为拥有3600年历史的文明古都,面对文化的多元化,仅有地方戏曲是不够的,文化的发展必须适应现代都市的要求。 齐岸青说,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同志在广西工作时有过许多以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全面发展的成功之举,当他从民族歌舞之乡来到郑州,接触到深厚的中原文化,感觉更应该从文化上找到切入点,来拉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李克书记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筹划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城市建设有自己成熟的战略谋局:经济建设拉动城市建设的格局,文化建设体现城市品格和品位的灵魂。 艺术定位 不单是一部舞剧 齐岸青说,郑州歌舞剧院的理念是"追求经典,创造美丽"。具体到《风中少林》的定位,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在挖掘中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丰富河南的艺术格局,改变人们惯常的对河南戏剧大省的认识。一个文化大省向一个文化强省迈进,需要有更多为广大观众接受的不受地域限制的艺术形式来支撑,因此他们选择了舞剧这样一个体裁。而在舞蹈与武术的结合上,当初论证时不少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主要就是武术与舞蹈的结合很难,少林的名字注定以武打为主,给舞蹈留下的空间较小。 之所以要迎难而上,就是要在舞和武的对立间寻求完美的结合,这一点和郑州歌舞剧院的理念是相吻合的。《风中少林》的艺术定位不单是一个舞剧的艺术定位,而是河南文化、河南艺术事业的艺术定位,就是要用时尚和美丽,用新颖和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改变河南的艺术氛围,力求形成河南新的艺术格局。 市场战略 市场化手段塑造精品 齐岸青说,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应该是娱乐大众的文化商品。在《风中少林》的生产过程中,把既要创精品、树品牌、获大奖,又要走市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追求的目标。为使舞剧完成后能尽快占领演出市场,他们专门成立了文化公司,一方面跟踪了解舞剧的进展,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舞剧宣传、包装的筹备,一方面研究国内外演出市场,研究配套产品的开发,探索演出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 下一步,将在国内外选择具有实力的演艺机构进行合作,进入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目前《风中少林》已接到了美国、法国、英国以及北欧多个国家20多个演艺机构的邀请。但他们首先想在国内把它走稳,现在正着手商业演出版本的创作,希望通过国内巡演中演出商和观众的需求,逐渐完善。郑州歌舞剧院毕竟是中国最年轻的歌舞剧院,这样做也是对队伍和管理的一种磨合和磨炼。 齐岸青说,作为郑州城市文化招牌,在瞄准演出市场动态巡回演出的同时,他们也考虑到了有固定剧场的静态展演,现在正运筹建立演艺中心,把《风中少林》作为一个重要的剧目常年演出。希望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 齐岸青 - 评价 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善于激流勇退,也确实“见异思迁”地在不同的领域不停地成功,但人们看到的他却是一个在商海里冲浪的高手,无论在哪一段波峰浪尖舞动,他都始终不离开文化、不离开郑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