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煦涛 |
释义 | § 概述 黄煦涛 黄煦涛(Thomas S. Huang) 信息学家。美国国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Beckman学院教授。生于中国上海,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子系,196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73-1980年曾任普渡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教授。他是美国工程院院士。 Thomas S. Huang教授1963年在MIT获得科学博士学位以后,先后在美国MIT、Purdue和UIUC从事教学与图象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Beckman研究院图象实验室主任。他是美国IEEE、美国光学学会、国际光学学会(SPIE)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的Fellow。2002年2月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 成绩 教授发表了14本书和400多篇论文,多次获得几个学会和学校的奖励。他在图象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方面有不少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IEEE庆祝50周年时,他被IEEE信号处理学会评选为这一领域创始人(Pioneer)之一。近年来他的研究工作围绕Internet网上的多媒体存取和人机交互,他的研究成果将对电子商务,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应用产生深远影响。 Thomas S. Huang教授很关心中国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他是中科院声学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客座教授。多次到中国科学院与浙江大学讲课,多次担任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或特邀主报告人。他指导过国内派出的7名访问学者,与这些访问学者在IEEE重要的学术刊物上联名发表过文章,有些访问学者回国后担任大学副校长等重要职务。他还指导过多名中国留学生,有些留学生现在已成为大学教授。目前有10名大陆留学生在他的指导下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Thomas S. Huang教授平易近人、待人诚恳热情,与国内学者有密切联系。 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 § 荣誉 黄煦涛教授还是IEEE特别会员、美国光学学会特别会员、模式识别国际学会特别会员、国际光学学会特别会员。由于他在运动估计领域的研究被授予HONDA终身成就奖;由于他在图像序列处理及其在数字电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动画方面的应用所作的开创性和持续性的研究贡献,被授予IEEE Jack S.Kilby奖章及智能机器联合会信息科学奖;还由于他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作出的开创性研究贡献,包括:多维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测试、数字全息摄影、文件和图像的压缩技术,以及人脸、手、躯干3D建模、分析和可视化,多模态人机界面,多媒体数据库等,被全球IT业界誉之为计算机视觉之父。 § 讲座 黄煦涛 计算机视觉之父、IEEE第三千年奖章获得者黄煦涛教授交大讲学——IEEE第三千年奖章获得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黄煦涛教授受聘担任交大顾问教授并讲学——“基于视觉的手势跟踪及识别、3D模型的方法” 2002年5月27日上午9:00在交大浩然高科大厦102,上海交大将隆重举行受聘仪式,聘任世界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创始人之一、IEEE第三千年奖章获得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杰出教授黄煦涛博士担任交大顾问教授。上海交大谢绳武校长将向黄煦涛教授颁发上海交大聘书和校徽。据悉,黄煦涛教授已表示愿与上海交大共同促进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学科领域的发展,并取得成绩。授聘仪式后,黄煦涛教授将作《基于视觉的手势跟踪及识别、3D模型的方法》的专题学术报告。 黄煦涛教授将在这次演讲中讲述了他和他的同事们5年来始终带领他们的学生,将他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未来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 1、基于内容和相似度的图像/视频索引的多媒体数据库建设; 2、关于Web上的搜索引擎"MARS系统"; 3、对于实现智能代理的3D人体建模方面的研究,及其与用户自然地交互等。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像虚拟环境的显示控制系统、系虚拟物体的操作等人机交互的应用,以及基于表面的和基于3D模型的方法,加快解决如何以紧凑地表达手部姿势和手指运动,达到21维空间的搜索进程。 他将提出:任何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以人为中心,技术必须为人服务,而不是为技术服务。他还将透露,目前他正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要求下,筹备一个对美国乃至全球信息系统具有深远影响的会议即"人本系统"(信息、交互、智能)的研讨会,目的在于使机器如何更人性化。[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