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麻痹性斜视 |
释义 | § 疾病概述 麻痹性斜视程度测试图 麻痹性斜视属于非共同性斜视的一种。 根据眼外肌的功能是否有运动障碍而将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两大类。伴有眼球运动障碍的斜视为非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以其病因又分为痉挛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类。由于原发性肌肉(神经)痉挛引起的斜视极为少见,只在破伤风、神经官能症等偶然见到。所以临床上所遇到的眼外肌痉挛,绝大多数是续发性的,因此非共同性斜视一般是指麻痹性斜视而言。 § 流行病学 在临床上,麻痹性斜视比共同性斜视为少见。麻痹性斜视与同期的共同性斜视比较,约为1:4。但麻痹性斜视并非单纯是眼科疾患,大多数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颅脑外伤、脑膜炎脑炎、头颅的血管性疾病、颅内肿瘤内分泌障碍、代谢障碍,中毒及重症肌无力等均可有麻痹性斜视。不少上述患者在有关科治疗而没有到眼科诊治,故麻痹性斜视所占比例不高只是个假象而已。 § 疾病原因 麻痹性斜视1毫米斜视15度 麻痹性斜视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前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后者原因如下: 1、主要是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生麻痹的结果。常见于: (1)外伤:如颅底部,眼眶部发生外伤及脑震荡等。 (2)炎症:如周围性神经炎,脑及脑膜炎等。 (3)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血栓等。 (4)肿瘤 :眼眶或颅内肿瘤。 (5)内、外毒素:如病灶感染、酒精、烟草、铅、一氧化碳、腐肉中毒、白喉等。 (6)全身病:如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等。 2、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及肌源性疾患(如重症肌无力)。 § 疾病症状 麻痹性斜视程度标准图 1、复视:为麻痹性斜视的特征之一。由于复视的困扰,病员可以出现眩晕、甚至恶心、呕吐。但复视轻 微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只有双眼视物时显模糊,如分别检查两眼,均无异常,且视力正常,常易误诊为无病或神经官能症,临床上应予注意。 2、眼位偏斜:麻痹性斜视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眼位偏斜。越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病眼偏斜越明显,复视亦加重;而背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偏斜及复视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3、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即麻痹眼固视时出现的斜视度数大于健眼固视时的斜视度。 4、眼球运动障碍:依据麻痹程度的不同,眼球不能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转动或受到限制。 5、头位偏斜:患者为了克服复视的干扰,常常将头部转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因为在这样的位置,需用麻痹肌的作用减少,复视相应得以改善。如遮盖一眼则头位偏斜可消失。检查头位时应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造成的斜颈相鉴别。 § 疾病检查 麻痹性斜视对比图 视力及屈光检查 有些先天性或生后早期的麻痹性斜视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弱视,手术矫正眼位后应作必要的弱视治疗。此外,对于合并屈光不正的患者,术前即应矫正屈光不正。 眼睑运动的检查 动眼神经麻痹可合并上睑下垂,Marcus-Gunn综合征的下颌侧动伴眼睑下垂,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周 期性的睑裂变小与开大,内分泌性眼外肌麻痹的睑裂开大与上睑迟落,Duane综合征 的眼球后退、睑裂变小等等。 神经科辅助检查 是查明非共同性斜视病因的必要方法,尤其对后天性麻痹。如患者表现有同向运动和异向运动障碍时,应请神经科医生协助检查。 眼位检查 观察眼位是对各种类型斜视最有用的初步检查。对于非共同性斜视从理论来讲,任何眼外肌的功能不足都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眼位偏斜,其方向是向受累肌肉作用方向的对侧 偏斜。但如果麻痹程度轻微,眼位被融合反射所控制时,则可仅表现为隐斜,外观并无显斜表现。如发现有斜位,应注意如下5点: (1)偏斜方向是内斜、外斜或垂直斜。 (2)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是否相等。 (3)何眼为注视眼,何眼为偏斜眼,有时斜眼不一定是麻痹眼,特别是不全麻痹者,如麻痹眼原为主导眼,往往表现为非麻痹眼偏斜,因为这样不但可以仍以主导眼作注视眼,而且可以使复像之间的距离变的更大,从而容易抑制周边物像,消除复视的困扰,即所谓目的性斜视,应进一步检查和分析,以免造成诊断错误。 (4)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如第一眼位时某眼向某个方向偏斜等。 (5)如为水平合并垂直斜位时,是水平斜度大于垂直斜度,还是垂直大于水平斜度。检查眼位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是角膜 映光法,又称Hirschberg试验,可对斜视度做出大致估计。 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受限是非共同性斜视的主要体征之一,也是与共同性斜视的主要鉴别之点。对于重度麻痹所造成的眼球运动受限不难认出,但在轻度麻痹病例,第一眼位可能不表现眼位偏斜或仅有轻微偏斜,如只靠肉眼或仅观察单眼运动,往往不能发现异常,必须注意检查双眼共同运动时的受限情况。因为当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时,配偶肌将表现出过强的运动。所以眼球运动检查应包括单眼运动检查和双眼运动检查。代偿头位测定仪简图 1、单眼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是沿着3个固定轴(水平轴X轴、垂直轴Z轴和前后轴Y轴)进行的。沿X轴作水平转动,沿Z轴作上下 转动,沿Y轴作内外旋转运动,前二者为随意运动,后者为不随意运动。正常眼球运动的范围是:外转最大限度为角膜外缘达到外眦角,内转最大限度为瞳孔内缘达上、下泪点连线,上转最大限度为角膜下缘与内、外眦连线在同一水平线,下转最大 限度为角膜上缘与内、外眦连线在同一水平线。旋转运动时,角膜垂直子午线的上端偏向鼻侧为内旋,偏向颞侧为外旋。检查时,可用手指引导患者的两眼自第一眼位向左、右、上下、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方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是否达到上述 位置,有无震颤样运动等。 2、两眼共同运动检查:正常人的两眼在任何时间、向任何方向注视都是协调一致的,也是同时而且等量、等速的共同运动。两眼共同运动检查主要是观察各诊断眼位时的两眼运动协调情况。 代偿头位的检查 代偿头位虽然是非共同性斜视的体征之一,但不是所有的非共同性斜视都有代偿头位,这是因为时间较久的眼外 肌麻痹继发共同性以后,原来的代偿头位姿势可以发生改变;某些先天性或陈旧性眼外肌麻痹可以形成单眼抑制或弱视,使代偿头位消失。代偿头位测定仪是依据头部按照X、Y、Z3个轴偏转的原理而设计的。主要由两个刻度盘、两个长臂、1个次长臂及两个短臂构成,盘与臂之间以螺丝固定,当旋松螺丝时臂可以转动和滑动,两个长臂均为60cm,次长臂为40cm,均在中点处作直角弯曲。两个短臂各长15cm,末 端亦作直角弯曲,以便测量时容易对准眉间和下颏的前正中点。 § 疾病治疗 1、对原因不明者,可试用抗生素 及皮质类固醇治疗。 2、支持疗法: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B12及ATP等,以助神经功能恢复。 3、局部可行理疗,如超声 波、音频电疗,以防麻痹肌萎缩。也可试行针刺疗法。 4、治疗中一般都应持续遮盖单眼,防止复视的困扰。遮盖必须双 眼轮换进行,防止双眼视功能恶化。 5、病因已消除,或确知病变已不再恢复或进行者(一般是在病情稳定6~12个月以上),可行三棱镜矫治或手术矫正。 § 疾病鉴别 麻痹性斜视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 1、共同性斜视:多起于幼儿时期,为逐渐发生,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及代偿性头位,第2斜视角与第1斜视角相等,常有屈光不正。 2、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无眼球运动障碍,在头位偏向的一侧胸锁乳突肌强硬。 § 疾病预防 预防儿童斜视重在消除引起斜视的条件,尽量使孩子不要注视近距离及同一方向的物品。如果发现孩子在4个月时已有斜视,可试用以下简单方法调节:如是内斜,父母可在较远的位置与孩子说话,或在稍远的正视范围内挂些色彩鲜艳的玩具,并让孩子多看些会动的东西。[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