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麻沸散
释义

§ 简介

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天南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 记载

书中还记载着此方专治腹中病结或患圆形或长形肿块,各药不效,必须割破小腹取出,或脑内有病,必须劈开头脑,取出病邪之物则头风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痒,说明麻醉作用还很强。由此可知华佗当时对于脑外科和普外科及麻醉学方面已达到相当水平。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一个故事记载了战国时期神医扁鹊使用“毒酒”麻醉,给两个心脏病患者做了心脏对换手术。只可惜“毒酒”由什么成分组成没有文字记载,否则我国麻醉剂的发—现还要早得多哩!

§ 传说

华佗

传说华佗的儿子沸儿误食了曼陀罗的果实不幸身亡,华佗万分悲痛,在曼陀罗的基础上加了其他的几味中草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将这种药命名为——麻沸散。华佗曾经试图利用麻沸散给关羽刮骨疗毒,遭到了关羽的拒绝,结果他在没有接受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后来华佗建议曹操进行开颅手术,也利用麻沸散,曹操不相信华佗,将他处死。麻沸散的配方被狱卒的妻子烧掉。注:本段皆为演义的传说,正史中并无记载。

§ 出现

现在做外科手术,一般在手术前要将病人麻醉,大手术需全身麻醉,小手术也要局部麻醉。没有麻醉药,病人做手术要承受多大的痛苦,简直没法想象。

麻醉药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战国时期,扁鹊就曾制造出一种“毒酒”,当然它不是“鸩顶红”,一饮就毙命,而是一种麻醉药。传说中,扁鹊曾用麻醉药将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的心换了。

扁鹊发明的麻醉药到底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有记载且比较可信的麻醉药是东汉名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

为了减轻病人在做手术时的痛苦,身为名医的华佗走遍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采用各种药材,终于研制出一种麻醉药剂——麻沸散。在手术之前,华佗先命病人用酒服下麻沸散,等其无知觉后,才做手术。相传有一次华佗外出治病途中,遇到一位病人肚子痛得厉害。经诊断,华佗断定他的脾烂了,需要将其摘除。于是,他取出麻沸散,拌酒让病人服下。病人进入梦乡后,华佗随即剖开他的肚子,切除了病脾。将血止住,缝合好伤口,涂上生肌收口的药膏后,仅过一个月,这个病人便痊愈了。【《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三国时,华佗还为武圣关羽刮骨疗伤。当时,他建议关公用麻沸散,遭到拒绝。结果关公谈笑自若地边下棋边接受了这一手术。这一直为后人乐道。

§ 失传

“麻沸散”主要原料蔓陀罗花

后来曹操得了头痛病,招华佗来医病。华佗建议曹操利用麻沸散进行开颅手术,可惜曹操疑心太重,误认为他要谋害自己,将他处死。在临刑前,华佗将麻沸散的配方交给一狱卒,可恨的是狱卒的妻子怕连累自己,将配方烧毁。麻沸散就此失传。

麻沸散是外科手术史上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它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麻沸散配方自华佗死后就失传了,直至宋代,我国麻醉技术才有所发展。不久就出现了局部麻醉、正骨用专科麻醉等麻醉方法。而欧洲直到19世纪中叶才使用麻醉药为病人做手术。这之前,他们在做手术时,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多采用放血疗法。这种方法是很危害的,血放多了,病人会立即死亡,而血放少了病人一样会很痛苦。

§ 成分

华佗对麻醉药的贡献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承认,有不少专家根据文献特对麻沸散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大致如下: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风茄花)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南天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3两、菖蒲3分组成。

由于华佗的书籍早已失传,这是不是华佗的原始配方,没人得知。

§ 现代麻醉药介绍

第一种麻醉药笑气

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动物在氧化亚氮中会失去知觉,但可以恢复。他用一只猫做实验,将它放入盛气化亚氮的容器里,几分钟后,猫几乎完全失去知觉。将猫取出,几分钟后,猫开始活动,半小时后恢复正常。通过一系列实验,他还得出使用吸入性麻醉药要与氧混合的结论,从而为实验提供了依据。

1844年12月10日,美国29岁的牙科医生韦尔斯首次将笑气用于拔牙,宣告无痛拔牙的时代来临。

第二种麻醉药:乙醚

1841年,美国医生朗用乙醚替代笑气,发现其效果与笑气相仿。1842年,他首次主病人手术前吸入乙醚,使其失去知觉,为病人切除了一个瘤子。

随后,美国医生摩尔根也发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并率先发表他的发现。乙醚很快替代笑气成为外科麻醉药的首选,“无痛外科手术”得以实现。

第三种麻醉药:氯仿

1847年,英国医生辛普森发现氯仿的麻醉效果比乙醚强得多,而且没有乙醚的爆炸性和刺激性,大力提出介用氯仿代替乙醚用于外科麻醉。但在实验中,人们发现氯仿的毒性远大于乙醚,量重时,易导致病人死亡。这限制了它的普及。

第四种麻醉药:

190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实验室的克拉克和奈特发现乙烯的麻醉作用。

第五种麻醉药:甲氧氟烷

20世纪60年代,甲氧氟烷被发现具有很好的麻醉作用和镇痛作用。以后,人们将它发展成为临床应用的一种吸入性麻醉剂。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