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河刀鱼
释义

§ 概述

黄河刀鱼

黄河刀鱼,形似单面尖刀,背厚腹薄,每年农历三月中旬,成群结队的刀鱼,陆续由黄河入海口处游进黄河,逆流而上,经东营市境内游到东平湖去产卵、孵化。等卵孵化为幼鱼后,又顺着黄河来到入海口,在渤海生长和越冬。刀鱼经过这种回游往返,两三年才能长成成鱼。

由于刀鱼在回游途中摄食较少,体力消耗却很大,所以只有在黄河下游补充食物后才最肥。刀鱼越往上游,不但逐渐消瘦,而且鱼刺也越变越硬,直至又回到东平湖,便产卵繁殖,如此循环。

黄河刀鱼性甘平,有健脾、益胃、益气养血之功效,是幼儿、老年人和肾病患者的有益补品。常见的吃法是将整鱼洗净,除去内脏,粘一些鸡蛋糊或面糊,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做成“干炸刀鱼”。

黄河刀鱼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资源较多,河口地区年产量在百万斤以上。7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由于干旱和上中游用水失控,黄河尾闾经常断流,产量逐年锐减。

§ 生活环境

黄河刀鱼生活地域

位于山东省垦利县东端的黄河入海口,由于受渤海和黄河的双重关照,水产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常年流入大量的黄河淡水,海水含氮量高,有机质多,饵料充足,加上盐度季节性变化大,浮游生物异常繁盛,从而成为鱼类繁殖、觅饵、生息的良好场所,有“百鱼之乡”的美称。这里主要出产梭鱼、鲅鱼、海马等,而列百鱼之首的则是黄河刀鱼。

黄河刀鱼的故乡在黄河口一带,在黄河口,当地人称其为“倒鱼”,这是因其沿黄河逆流洄游的缘故。历史上,黄河几经改道,但黄河刀鱼总是顺河而去又沿河而来。长江口和海河口虽然也有刀鱼,但总不及黄河刀鱼量多,味美。 山东的东平湖是黄河刀鱼的主要产卵地。这里鱼虾众多,浮游生物丰富,自然成为黄河刀鱼的天然繁育基地。黄河刀鱼每年都在东平湖产卵、孵化,顺黄河入海,在黄河口附近水域生活。黄河水中的麦穗鱼及浮游生物汇集在入海口处,为黄河刀鱼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每年3月底,长大育肥的成鱼便由其生长地———黄河口,又进入黄河,逆流而上,向东平湖洄游。

黄河刀鱼在洄游途中,消耗大而摄食少,因此,越往上游越瘦,刺也越硬。大多数刀鱼游至东平湖就停止洄游,也有少数能穿越东平湖洄游到河南境内。但这时鱼已瘦成皮包骨头,难以食用了。因此,食用黄河刀鱼的最佳地点当属黄河口。

§ 营养价值

刀鱼在中国黄海、渤海、东海也时常可见,但黄河支流繁多,沿途汇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尤其是山东境内东平湖中的麦穗鱼、渤海中的枝角类、轮虫、糠虾及幼鱼等齐集黄河入海口处,成为黄河刀鱼的主要饵料,使它与其他地区的刀鱼比起来,大而肥,鲜而纯。

黄河刀鱼多油,脂肪丰富,肉质细嫩、多刺,熟后鲜味奇佳,浓香异常,是上等的名菜佳肴。并且具有强心补肾,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脑止泻、消除疲劳、提精养神之功能,可治疗和防止多种疾病。

在每年4月初到麦熟前,黄河刀鱼会从黄河口逆流而上,此时正是捕捞的最佳季节。

§ 相关诗歌

山东美食百绝二七:黄河刀鱼

黄河入海口的刀鱼,因其回游人称倒鱼,由于长得形似利刀,所以通常又称刀鱼。

它在东平湖里孵化,再顺黄河游到海里,每年三月逆流而上,再从大海往回游去。

黄河刀鱼回游途中,摄食很少消耗体力,越往上游它也越瘦,最后只剩骨头包皮。

因此只有在黄河口,才能吃到黄河刀鱼,黄河前些年常断流,黄河刀鱼销声匿迹。

黄河刀鱼属于鳀科,长短只有一尺之余,身薄色亮细鳞小肚,吻短圆突如刀锋利。

其脂肪厚肉质细嫩,浓香异常鲜味特奇,有海鲜味与河鱼香,烹炸煎炒炖都可以。

若用小葱鲜韭菜炒,吃后浓香留在嘴里,醋烹刀鱼色味俱佳,无需佐料可口无比。

你若吃过黄河刀鱼,人间美味再不稀奇,如今黄河不再断流,黄河刀鱼又有生机。

《山东美食百绝二七:黄河刀鱼》2006.6.19

§ 食用菜谱

清炸黄河刀鱼

清炸黄河刀鱼

所属菜系:鲁菜

特点:色泽金黄,外香脆,里鲜嫩,用花椒盐蘸食滋味更好。

原料:黄河刀鱼1000克。 精白面粉25克。绍酒20克、精盐5克、花生油200克、花椒盐10克。

制作过程:将刀鱼从口中取出内脏,去净鳃冲洗干净,加绍酒、精盐腋渍入味,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用中火烧至六成热(约150℃)时,将刀鱼均匀地沾上一层精白面粉,放入油锅中炸至微黄色捞出,待油温升高至九成热(约220℃)时,投入已炸过的刀鱼炸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外带花椒盐上桌即成。[1][2][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