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鼻中隔偏曲
释义

§ 疾病概述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不在正中而向一侧偏斜或向两侧偏曲,亦可形成崎或棘,并引起鼻阻塞或头痛症状的病症。凡成年人鼻中隔有轻度偏曲而无自觉症状者应列为生理性偏曲。

鼻外伤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型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但是否引起鼻部症状,常取决于下列因素:

1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呈明显局部突起,该部正处于鼻瓣区。

2鼻甲骨气化程度。

3梨状孔外侧缘骨质或鼻瓣区软骨有否畸形等。

§ 疾病类型

鼻中隔偏曲--类型鼻中隔偏曲有各种不同的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软骨部和骨部均可出现偏曲。软骨部前端偏曲并突入一侧鼻前庭者,称鼻中隔软骨前脱位。

按偏曲的形状,鼻中隔偏曲可分为:

1.“C”形偏曲:鼻中隔凸向一侧,常仅限于软骨部,也可为软骨和筛骨正中板同时向一侧偏曲。

2.“S”形偏曲;筛骨正中板偏向一侧,而中隔软骨偏向对侧。

3.嵴突:鼻中隔上的长条形隆起,自前下向后上走行。多位于上颌骨鼻嵴或犁骨上缘。有的嵴突为软骨脱位重叠所造成。

4.棘突(距状突):为局限性尖锐突起,常位于中隔软骨与骨部接合处。

按偏曲的方向分类,有纵偏、横偏和斜偏。按偏曲的部位分类,可分为高位、低位、前段、后段偏曲。

§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

严重的“c”型偏曲使一侧鼻腔阻塞.凹面侧的鼻腔显得过大,空气过分通畅,冷空气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匣射性头痛宽畅的鼻腔,日久因生理性补空作用,使粘膜及鼻甲代偿性肥厚,致鼻腔缩小,呈现两侧同样鼻塞。尖角样隆起的棘突,当鼻甲肿大时,其尖端压迫鼻甲粘膜,成为慢性、反复发作头痛的原因;长条状突出的嵴突。它好发的位置,常正对中鼻道.因此经常阻塞鼻道,影响鼻窦开口,使鼻窦引流不畅.而导致慢性鼻窦炎。位于中隔前下方的嵴突,由于接近前鼻孔,易为外伤.常为慢性鼻出血的局部原因。鼻巾隔偏曲引起许多症状,尤其是阻塞鼻窦窦口.成为慢性鼻窦炎的原因.因此治疗晕窦炎的病因,经常考虑对偏曲中隔矫治。

§ 疾病原因

鼻中隔偏曲(一)外伤:外伤为本病的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外伤史常早已遗忘。当时因鼻中隔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未全,故不显症状,以后随年龄增长始逐渐发展成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伤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

(二)发育异常:鼻中隔原由数块软骨组成,以后分别骨化,才出现骨部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骨和软骨的发育不均衡,而形成畸形或偏曲,或在鼻中隔各骨或骨与软骨之间的接缝处形成距状突或嵴。腺样体肥大、自幼张口呼吸、硬腭高拱者的鼻中隔发育受限,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三)压迫因素:鼻腔内肿瘤或异物压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侧。

§ 疾病检查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软骨部偏曲诊断较易,高位或后段偏曲易被忽视。本病必须与鼻中隔粘膜肥厚相鉴别,以探针触之,后者柔软,且易压成小凹。检查时可见鼻中隔偏曲的各种类型,按偏曲形态分类,有“C”型、“S”型、嵴和距状突等。按偏曲部位分类,则有高位、低位、前段、后段之别。

鉴别诊断

鼻中隔偏曲的诊断不难,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经鼻镜检查便可诊断。但须与鼻中隔结节相鉴别。后者发生于中隔离位近中鼻甲处,系中隔粘膜限局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针触及,质地柔软。中隔结节的形成与脓性鼻涕的慢性刺激有关。

另一罕见者为鼻中隔梅毒瘤,其质地中亦较硬,但该处粘膜明显充血。

§ 疾病症状

矩状突鼻中隔偏曲的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中隔偏曲依其偏曲方向,有偏向一侧的C型,也有偏向两侧的S型,依其形态有嵴突(半圆形突起)和矩状突(尖锐突起)两种。外伤造成的鼻中隔软骨脱位,有时可突于鼻前庭。

中隔高位偏曲时的偏曲部常与中鼻甲紧密接触,可致中鼻道狭窄。鼻中隔偏曲明显者,两侧鼻腔大小相差明显。一侧鼻腔明显狭窄者,对侧鼻甲常有代偿性肥大。

主要症状如下:

(1)鼻塞多呈持续性。一侧偏曲呈C形为单侧鼻塞,两侧偏曲呈S形为双侧鼻塞。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鼻塞严重者,嗅觉减退。

(2)反射性头痛如偏曲部分正位于中鼻甲或下鼻甲,且与鼻甲接触甚至相抵,常引起同侧头痛,也可成为鼻部神经痛原因之一。鼻内滴用血管收缩剂或鼻黏膜表面麻醉后,头疼可减轻或消失。鼻中隔偏曲(3)鼻分泌物增多:鼻中隔偏曲,刺激腺体,使鼻分泌物增多,若继发感染刺激鼻粘膜,分泌亢进,多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若伴鼻窦感染,则为脓性。

(4)邻近器官的症状若中隔偏曲部分位于中鼻道、中鼻甲相对应处,压迫并造成中鼻甲外移或使中鼻甲骨气化过度、粘膜肥厚,皆可妨碍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引流。日久可诱发鼻窦炎并产生各种症状。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可发生耳鸣及听力减退。

(5)鼻衄偏曲的凸面、嵴或距状突处粘膜较薄,经常受气流及尘埃的刺激,则粘膜干燥、糜烂易发生鼻衄,但有时鼻衄也可见于偏曲凹面。

(6)血管运动性鼻炎则症状加重。

§ 治疗措施

鼻中隔偏曲--治疗手术矫正是唯一治疗方法。但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若鼻通气改善,鼻部症状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

1.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应予以手术:

①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

②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者。

③因中隔偏曲致反复鼻出血者。

④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者。

⑤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2.下列情形应属手术禁忌或暂缓手术:

①鼻内急性感染者。

②未经治疗的鼻窦炎。

③某些全身性疾病和糖尿病、肺结核、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

④女患者月经期中。

⑤18岁以下者。

§ 疾病治疗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一)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这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1%地卡因(含少许0.1%肾上腺素)棉片分别置于两侧嗅裂总鼻道内行,鼻粘膜表面麻醉然后,用含有0.1%肾上腺素的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润麻醉,可有利于该处粘膜骨膜分离,如经此处同时,向鼻中隔粘膜软骨膜下注射少许生理盐水,使其隆起则有利于粘软骨膜的分离,尤其是尖锐的矩状突处。

1.切口左侧鼻前庭皮肤与中隔粘膜交界处,上自鼻中隔前端顶部下至鼻中隔底部切口向鼻腔底部适当延长,以便于手术操作应注意不可切透软骨,以免损伤对侧粘软骨膜切开软骨表面的软组织露出瓷白色的软骨。鼻中隔偏曲

2.将鼻中隔剥离子从切口处置于该处软骨膜下紧贴软骨表面,分离软骨膜和骨膜分离时由上而下并与鼻梁平行应主要依靠剥离子侧缘分离分离范围:前上达鼻中隔软骨前上缘下达鼻中隔底部鼻腔底的粘骨膜,也须分离一部分向上向后均须超过偏曲部分至少1cm。

3.分离到偏曲突起处时,应先从突起四周仔细分离,以减轻突起处粘膜张力最后再分离突起处粘骨膜。

4.在原切口后约2mm处以中隔粘膜刀切开中隔软骨,但不能将对侧粘软骨膜切透切开时刀刃应与软骨平面斜交。鼻中隔偏曲--治疗5.将剥离子从软骨切口伸至对侧粘软骨膜下紧贴对侧软骨于骨表面分离,对侧粘软骨膜和骨膜分离范围与切口侧相同,当分离至软骨偏曲之凹陷处时应格外小心该处粘膜软骨膜,可能与凹陷之软骨粘连较紧,应注意防止软组织破裂为使最凹处,粘膜易于剥离也可在剥离该侧软组织前于粘软骨膜下注入少许生理盐水,以使凹陷处粘软骨膜隆起有利于分离。

6.鼻中隔软骨及骨部两侧组织分离后,由切口处置入鼻中隔张开器将鼻中隔两侧软组织撑开,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骨面和剥离出的骨面用,鼻中隔旋转刀先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出筛骨垂直板,然后将其向下至梨骨处,再向前沿梨骨前上缘及上颌骨鼻嵴上缘拉回,即将鼻中隔软骨大部切除取出的软骨片暂时保留,以备两侧软组织剥离破裂时,可将其平整置于破裂处两侧软组织之间,以避免鼻中隔日后穿孔使用旋转刀时,应注意鼻中隔前上缘不可去除过多至少应保留6mm宽的软骨,以防止日后鼻梁下塌。

7.用鼻中隔咬骨钳咬除鼻中隔骨部的偏曲部分,对于底部的骨质嵴突可用鼻中隔骨凿去除,对于筛骨垂直板不宜去除过多更不能用暴力扭转的方式,使骨片折断以免损伤筛板而引起并发症。鼻中隔偏曲影像8.将术中的血液血块及凿骨时的碎骨屑清除干净,取出鼻中隔张开器将两则软组织贴合从两侧鼻腔观察鼻中隔偏曲是否矫,正如仍有部分偏曲存留应重新放入张开器将其去除。

9.两侧软组织贴合后将切口缝合2-3针,或不缝合两侧鼻腔,以灭菌凡士林纱条填塞,填塞时宜先将纱条铺于切口处或软组织破裂处,加以保护然后再填入剩余纱条。

10.24小时后抽出鼻腔纱条,为防止抽出后喷嚏发作可嘱患者以手指甲轻掐双侧鼻骨下缘,术后一周鼻内滴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并隔日以麻黄素棉片收缩和清理鼻腔,术中如有粘软骨膜或骨膜破裂,术后清理鼻腔时应特别注意,及时去除该处多余分泌物防止感染切口,如有缝线术后5天即可拆除。

(二)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成形术的特点是,既能矫正畸形使鼻中隔正直,又可保留中隔软骨支架且,极少有术后中隔穿孔,该术式适用于鼻中隔软骨部偏曲禁忌症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鼻中隔偏曲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2.切口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后分离鼻中隔凹面侧的软组织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侧的鼻中隔支架。

4.将中隔软骨在鼻背缘与鼻侧软骨离断,自中隔软骨后上及后下底部与骨质交界处分别切除一窄条(3-4mm宽)中隔软骨使整个中隔软骨,只附着于对侧未被剥离的办组织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经中隔软骨离断的后缘伸入中隔剥离子分离,对侧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后以中隔咬骨钳切除筛骨垂直板梨骨等处的偏曲部分。鼻中隔偏曲6.于中隔软骨凹陷最显著部分在凹面侧软骨表面作数条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对侧粘软骨膜切口长度应几乎达到整个软骨凹陷边缘,也可在切口之间切除1mm宽的软骨条,经此处理后的中隔软骨所具有的弹力,将允许软骨处于平直将其推回中线即可。

7.检查双侧鼻腔看是否还有偏曲部分,如还有剩余偏曲部分应重新撑开切口进行处理。

8.切口缝合双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等压填塞,24小时后抽出纱条其他处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

§ 疾病偏方

生理盐水1.取开水500毫升倒入大瓷碗或其他容器中,加入食盐4.5克配成0.9%的生理盐水。当水温冷至40--45℃时,将鼻孔没入盐水中,随吸气将盐水吸入鼻腔,再随呼气将盐水冲出鼻腔,这样反复冲洗鼻腔至清洁为度,然后将头尽量下垂,使鼻腔和鼻窦里的盐水及稀释后的溶液流出。鼻腔冲洗后,呼吸畅通无阻,舒适无比。此法每日早晚各1次,10天即可痊愈。

使用此法应注意:当一侧或双侧鼻孔不通气时,应先滴一滴鼻炎净,使鼻孔通气,然后再洗。鼻炎严重时,可在水温40--45℃时,加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或加入其他抗菌药物。

2.用房屋背阴墙下潮湿处的青苔,用小刀割下装在瓶内,然后用消毒纱布沾一点青苔,卷成小卷,放入两个鼻孔,交替塞,每3--4小时更换1次,一般最长5天即收效,无任何副作用。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 预防护理

黄连膏一、鼻中隔偏曲与矩状突

1、预防重点主要是防止鼻部外来损伤。

2、矫形手术后鼻腔粘塞物可于术后24-48小时内抽除。可先抽右侧,翌日再抽另一侧。

3、由于鼻内手术后粘膜反应较明显,抽去纱条后,鼻内可薄薄地涂擦黄连膏。

4、若切口愈合良好,术后5天可除尽填塞物。

二、鼻中隔血肿

1、无特殊预防方法,唯注意外伤。

2、手术后24-48小时,取出填塞物。

3、禁止喷嚏,无法控制时,轻轻把鼻子捍紧,再开口打喷嚏。

三、鼻中隔脓肿

鼻中隔偏曲X片1、未化脓之前,认真敷药。

2、切开或自溃后,注意引流通畅。

3、换药清洁创口时注意不要损伤对侧鼻腔的粘膜。否则,粘膜因损伤而形成溃疡,则势必导致鼻中隔穿孔,为今后矫形增加麻烦。

四、鼻中隔穿孔

1、改掉随便挖鼻的习惯。

2、对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鼻中隔溃疡等病,需精心治疗,不能延误拖延。

3、手术后护理,

§ 并发症

1.鼻中隔穿孔 ①多发生于术中剥离软组织时因动作粗暴使其双侧于对称部位破裂②鼻粘膜有感染性炎症时即使单侧撕裂也可导致穿孔③鼻中隔两侧软组织分离不充分时即使去除软骨或骨部也易撕裂软组织若双侧撕裂可将取出的软骨片置于两侧裂口间用一“U”型塑料片放于双侧破裂处表面借以起保护作用然后两侧以均匀压力填入凡士林油纱条最后小心抽出塑料片

2.鼻中隔血肿 系鼻中隔软骨膜间出血所致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后若发现鼻中隔两侧均有半圆形隆起质地柔软患者主诉鼻塞虽滴用麻黄素生理盐水也不改善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须予处理

3.鼻中隔脓肿 系鼻中隔血肿细菌感染所致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在鼻内感染期或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时皆可造成自切口处的感染

4.鼻梁下塌 多由于手术中去除中隔软骨时鼻梁部去除太多所致术后并发的鼻中隔脓肿若不及时妥善处理造成软骨软化坏死也可发生此类畸形

5.颅内并发症 少见鼻中隔脓肿或筛板破损可使颅内感染机会增多

§ 鼻中隔软骨弯曲手术过程

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2.切口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后分离鼻中隔凹面侧的软组织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侧的鼻中隔支架。

4、将中隔软骨在鼻背缘与鼻侧软骨离断,自中隔软骨后上及后下底部与骨质交界处分别切除一窄条(3~4mm宽)中隔软骨,使整个中隔软骨只附着于对侧未被剥离的办组织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经中隔软骨离断的后缘伸入中隔剥离子,分离对侧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后以中隔咬骨钳切除筛骨垂直板、梨骨等处的偏曲部分。

6、鼻中隔软骨弯曲于中隔软骨凹陷最显著部分,在凹面侧软骨表面作数条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对侧粘软骨膜,切口长度应几乎达到整个软骨凹陷边缘,也可在切口之间切除1mm宽的软骨条。经此处理后的中隔软骨所具有的弹力将允许软骨处于平直,将其推回中线即可。

7、检查双侧鼻腔,看是否还有偏曲部分,如还有剩余偏曲部分,应重新撑开切口进行处理。

8、切口缝合,双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等压填塞,24小时后抽出纱条,其他处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

§ 相关词条

声带息肉急性咽炎嗅觉障碍打呼噜声带小结

鼻出血慢性肥厚性鼻炎鼻腔囊肿慢性喉炎突发性耳聋

§ 参考资料

1、http://client.39.net/sjyy/084/4/315763.html

2、http://www.nmufh.com/nmufh2007/index/content.asp?id=46544

3、http://www.nmufh.com/nmufh2007/index/content.asp?id=46545

4、http://www.med66.com/html/2008/8/xu52527401988800221056.html

5、http://www.bjwcwkw.com/ebyh/bzgpq/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