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集镇 |
释义 | § 乡镇概况 龙集镇龙集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湖区文化,历史土曾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万里集贤处”,人杰地灵,资源和物产丰富。2008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发扬“团结一心,负重拼搏,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龙集精神,制定了“渔桑并举固基础、内培外引求突破、两手齐抓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三个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龙集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粮食以小麦、水稻为主品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土地和水面。水产养殖是龙集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节域内滩涂广阔、水网密布、沟河水系配套,人均养殖水面已达到1.5亩,年水产品总产量为2000吨,渔业产值7500万元。全镇半数以上的人口从事水产生产,与之配套的术产品加工业以及其它各业个体私营经济友展迅速,形成了水产品加工、储藏、销售一条龙体系。全镇水产经济人400人,个体工商户155户,个体私营企业21个。杨树是2007年龙集镇的一个新兴产业,全镇有林地2.8万亩,杨树350万株,现有木材蓄积量40余万方。龙集已成为典型的螃蟹、杨树产业大镇。 龙集镇个体私营经济及招商引资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招商引资已经投产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两个一宿迁市洪泽湖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宿迁市多利达木业有限公司。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镇区面积已扩展到2.5平方公里,镇区共建楼房420憧,新拓环镇路8500米7镇级道路全部黑色化,村级道路水泥化砂石化,村村通上自来水,纯渔业村以及所有的养殖区全部通上电话,全镇共放装电话4800门,有线电视网己辐射全镇85%的村组,调频广播覆盖全镇。 § 城镇建设 龙集镇荣昌县龙集镇沼气池的建设和使用,使村民既节省了开支,又美化了环境,整洁了村容,为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龙集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大力提倡村民建沼气池,经过近年来的宣传提倡,龙集镇已建沼气池的村民有600多户,为广大村民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一是节支增收。据了解,农户一家建一口沼气池,就能满足整个家庭做饭烧水等日常用气,而村民没建沼气之前都是用煤和电来解决这些燃烧问题,平均每户村民每年需要在这方面开支300元左右,有了沼气后,村民这部分开支就完全节省了,无形中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二是美化了环境。没打沼气池之前,村民每家每户的房前房侧都有一个没有任何遮挡、又臭又大的粪垦,既影响空气质量,又存在着极不安全的隐患。建沼气池后,原来的生粪便全部装进池中,通过了发效后就再不会散发出原来的恶臭了,使村民的庭前、屋后干净多了,农村的空气更加清新宜人,村容也更加整洁了。三是提高了原始肥料的利用效率。通过发效利用后的粪水,比原始粪水的肥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提高,种出的蔬菜更大棵,粮食更精壮。沼气的使用,使龙集镇村民有了一个更加整洁环保的温馨家园,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 经济建设 龙集镇2008年,龙集的老百姓制种--制种受损,养猪--猪儿发瘟,要想增收致富,只靠传统的产业单打独斗实有难度。面对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农业产业单一化的困局,龙集镇党政一班人决定走出去: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欲借它山之石攻龙集之玉,发动老百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道路,发挥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此,龙集镇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组织镇、村、社干部及种植大户远赴大足铁山镇学习考察农业产业化情况。 龙集镇的主要负责人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就特色产业——铁山葡萄发展作了实地的讲解。近年来,铁山镇通过正确的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突出产业调整重点,实行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干,政府扶持,业主带动等措施,打造特色产业,发展了葡萄种植2500多亩,亩产达5000多斤,价值7000多元,除去成本,农民一亩地可收入4000多元,增加了规模效益。龙集广大镇、村、社干部及种植户通过看、听、问等学习了解,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信心进一步增强,对如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了更新的认识。为鼓励广大种植户走规模化、标准化经营道路,龙集及时出台了优惠政策,对规模种植葡萄的业主实行以奖代补苗子钱,对技术骨干实行每月定补,以走出去、学回来,为广大业主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龙集镇按照集中成片、规模种植的原则已初步落实了葡萄种植近50余亩。同时,龙集镇还组织相关人员到了安富镇,学习借鉴规模种植和科学管理模式,积极争取引进有实力的业主,采取承包农民土地或土地入股的流转方式进行规模化经营:一是可解决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的问题;二是可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 党政建设 龙集镇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自学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龙集镇在学习贯彻党章活动中注重突出四性:即针对性、灵活性、经常性、实效性。 针对性。龙集镇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原文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内容,着重学习了党的纲领、党的宗旨、党员标准、党员义务、党内生活准则及党风党纪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党的意识和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灵活性。龙集镇在学习党章的形式上突出多样化,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书本原文与观看电教专题片相结合,学习讨论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在方法上突出学教互动;在题材上突出典型材料;在学习对象上由单一的党员向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村级后备干部等群体延伸,进一步掀起全体党员及干部学习党章的热潮。 经常性。龙集镇将此次学习活动与经常性学习相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党章贯穿到党组织和党员工作、生活的全过程,持之以垣,常抓不懈,并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将学习贯彻党章贯穿始终,用党章指导建立起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实效性。在学习活动中,龙集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紧密联系自身实际,仔细查找思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强整改,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促进各项工作有新变化,最终达到学习贯彻党章活动的实际效果。 § 相关政策 龙集镇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龙集镇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该如何推进新农村的建设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分析镇情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龙集镇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333”建设龙集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第一个3是具有龙集特色的三大支柱产业。即制种产业、孵抱产业和水禽养殖产业。按照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龙集镇紧紧抓住发展壮大三大产业不放松,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制种牌”。在原有面积不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规划一些新区,同时在制种技术和提高产量上下功夫,让更多的老百姓偿到制种的甜头。2008年,龙集镇共规划了3000亩的面积,预计总产量可达100万公斤。二是打好“孵抱牌”。龙集镇通过优惠政策来鼓励、扶持发展孵抱业,使孵抱户上规模、上档次,走标准化生产经营道路。2008年,全镇的孵抱户已达43户,全年孵抱量可达5000万只。2008年,龙集镇将重点扶持一个孵抱大户。三是打好“水禽养殖牌”。在孵抱产业的带动下,水禽养殖业也紧跟而上,养鱼--养鸭--养猪等产业链条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个3是与三大产业相关的三大基地,即制种基地、孵抱基地、水禽基地。2006年,龙集镇将在建设这三大基地上下功夫。一是保住制种基地位子。继续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公司和农户发挥好基地的协调、组织作用,切实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二是发展壮大水禽基地。按照“渝西水禽基地项目”的规划,2008年龙集镇将采取“政策促、典型带、信息扶”的办法,积极引导广大老百姓进一步扩大面积,实行鱼、鸭立体养殖,走多经发展之路。三是建设孵抱基地。在发展壮大各孵抱户的同时,龙集镇以打造渝西最大的孵抱基地为目标,引导老百姓建设孵抱一条街,走合作化经济组织之路,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三个3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道路硬化。围绕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2007年,龙集镇一是大力改善医院环境,改建医疗用房300平方米,更换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办企业,实现以工哺农。2008年已引进了一家机械加工企业,可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三是硬化公路和小道,解决农民行路难。在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多万元硬化荣伍公路龙集段5.5公里。同时大力鼓励农民修建石板路和水泥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四是推行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阵地建设和政权建设,提高农民民主管理意识。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龙集镇还特别注重“五要五不”。即一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二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三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四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五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