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虎石刻
释义

§ 简介

龙虎石刻龙虎石刻原在珲春市凉水镇东南图们江边,1940年因修路曾向东北方向迁移300米,1985年为加强保护,将石刻和保护亭一并搬迁至珲春市区东南珲春大桥东北侧。此石有重要历史价值。石刻高1.40米,宽1.38米。在花岗岩上,并排阴刻篆书“龙虎”二字,左下竖刻吴大徵书。吴大徵(1835—1902)系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晚清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工篆书。据《珲春乡土志》载:“清光绪十二年会勘中俄边界大臣吴大徵曾篆书龙虎二字,刻于石上留作纪念,俗称龙虎石。”吴大徵此次谈判,据理力争,收回黑顶子要隘,使中国船只可自由出图们江口。  龙虎石刻现是吉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物品,石刻“龙虎”二字为清末金石学家吴大徵所书。清咸丰十年(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占我乌苏里江的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后,又偷移界碑,继续蚕食黑顶子等中国领土。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会办北洋事宜大臣吴大徵与沙俄进行勘界谈判。吴大徵坚持爱国立场,据理力争,最后签订了《中俄重勘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立》,改立和添立土、萨、啦等石界碑和边界记号,争回了黑顶子地方和图们江的航行权,为阻止沙俄继续入侵做出了贡献。“龙虎”二字即此次谈判前篆写。龙虎石刻原在凉水公社河东大队的东部,在图们江畔孤山子边大拐弯处的公路边,北部紧贴山崖,南面为图们江,该江边中有一大石,石顶中有一凹口,有水冒出,相传是薛仁贵东征时,在此解渴。传说讲龙虎石刻上的字相传是吴大徵为阻止沙俄的侵略,用手指刻的。当年我们每次路过这里,都要用手指去填划一下,抹去上面的尘土,该石刻与手指粗细相当,可见吴大徵的爱国之心。当年我们就是学习他的爱国心,在那块土地上发挥我们的青春,激力我的行动,至今学一样干一样,干一样精一样。1986年为配合公路建设移置于珲春市车大人沟河北岸,1994年,又因城市改造移至现址。

§ 由来

位于珲春市区珲春大桥东北侧。此处是1985年石刻搬迁后的新址。

龙虎石刻为花岗岩质,高1.40米,宽1.38米。石刻坐北朝南,正面用双勾法镌刻“龙虎”二字,左下端阴刻楷书“吴大书”四字。石刻处建有一座清代风格的保护亭,亭立6根石柱,上覆绿琉璃瓦顶,斗角飞檐,彩绘梁栋,题额“龙虎石刻”四字。

“龙虎”二字系清末爱国大臣吴大澂所书。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江苏吴县人,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书法家,著有《斋斋集古》、《恒轩金石录》、《古玉图考》、《说文古籀补》等书,还有《篆书论语》间世。

1858年,沙俄夺走了我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沙俄又夺走了我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割去了珲春以东大片领土和广大海域。沙俄并不就此罢休,他们还偷移界碑,蚕食领土,大兵压界,随时有进犯我珲春的危险。

1880年,吴大澂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奔波于吉林、珲春、宁古塔之间。1881年吴大澂前往珲春的途中路过凉水泉子,发现这里空无人烟,遂命工匠修筑了七所房屋,令人前来开发,并在一所房屋上挂了匾额书日“劝农所”三个字,始有七户来此种田,以后几年间这里则变成了一大村庄。

1886年,吴大澂再次前往珲春同沙俄重新勘查国界,再次路过凉水泉子时,他发现这里已变成了“鸡犬家家相毗连”的大村庄,吴氏很是欣慰。吴大澂在这次谈判中据理力争,争回了黑顶子地方,重新立了“土字牌”,并把“土字牌”往前推移了十几华里,从而又为我国争回了一些领土。同时又在马滴达、春化两处补立了“萨字牌”和“啦字牌”,在长岭子要隘上立了铜柱,争回了图们江出海权,对于吴大澂的这些丰功伟绩,受到凉水泉子的人们深深的敬佩和爱戴,他们派人从珲春到都统衙门借了吴氏在珲春期间新书写的大龙大虎二字携刻在孤山子角下图们江岸上的一个平整石头上。

1940年日本人重修珲图公路时,日本学者乌山喜一发现了吴氏当年的石刻,认为价值重要,遂移至珲图公路的北侧山角下,1980年国家拨专款在此修筑了具有清代风格的亭榭。龙虎石刻第一址位于珲春市凉水镇东南图们江边。1985年,修筑图们至珲春二级公路,工程影响龙虎石刻及保护亭,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石刻和保护亭一并搬迁至珲春市区,即现址。[1]

§ 寓意

原在吉林省珲春市凉水镇东7公里的图们江畔,立有一块高1.40米刻石,上面镌刻双勾大篆“龙虎”二字,笔画匀称,字体凝重端庄,颇显龙虎威风之气,当地人称其为“龙虎石”。这块橙黄色不规则花岗岩石刻,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当时的清政府与沙俄勘分边界,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澂山王间去一)来吉林珲春实地踏查边界事宜,行至此地时,由吴大(澂山王间去一)所书而立的。

“龙虎”二字是“龙骧虎视”或“龙骧虎步”的缩写,吴大(澂山王间去一)书此二字是深有含义的。沙俄蚕食我国领土的野心由来已久,当时他在中俄勘分边界时,与珲春副都统伊克唐阿一起,冲破种种阻力,据理力争,为我国争回了不少土地和图们江的航行权。“龙虎”二字,表现了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一寸河山尽寸心”的威武不屈的气概。当时,除石刻外,吴大(澂山王间去一)还命立一尊铜柱,上面有他亲笔篆书勒铭的文字,文为:“光绪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澂山王间去一)、珲春副都统伊克唐阿奉命会勘中俄边界,即竣事,立此铜柱。”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此铜柱后被沙俄侵略者盗走,仅存铜柱座基,而“龙虎”石刻免遭劫难。

1986年因筑路需要,“龙虎”石刻搬迁至珲春市内首善街文物管理所院内,并为其修建一座仿古保护亭,作为历史的见证,供人观瞻。[2]

§ 图片列表

§ 相临景点

防川 红旗村 井泉 六顶山渤海墓群 龙虎石刻 城子山山城 墩台遗址 人民公园 干沟子山城 延边古长城 浴池山 小山度假村 玄武岩柱石 草帽龙泉 师恩纪念碑 敖东城 延吉道尹公署楼 六顶山风景区 明月湖 满天星风景区 边墙 仙景台自然风景区 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佛指山自然保护区 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 白河自然保护区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 正觉寺 萨其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