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麝香 |
释义 | § 概述 麝 麝香(别名:寸香、原寸、香脐子、当门子)为中药材开窍药的一种,该药出自《神农本草经》,有开窍醒神的功效。麝香的药用来源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麝科动物,如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等成熟雄体位于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中的干燥分泌物。 麝香药性辛、温。入心、脾经。 麝香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其产地迥异。林麝一般分布在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海拔为3000m的针叶林区;马麝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而原麝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一带地区。 § 药材性状 毛壳麝香 毛壳麝香为囊状球形,直径3-7cm,重约为30g。开口面有孔,直径约为3mm,表面褐色,有灰白色的毛绒;背面为革质,紫褐色,具有弹性;抛开面内侧紫褐色,有皮膜,并还含有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麝香仁。 麝香仁 麝香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颗粒状,且能挡住囊口,所以习称“当门子”。表面光滑,油润、光亮、呈紫褐色,是麝香中的佳品。而另外一种为粉末状,这种品种颗粒小,且光泽欠佳、油性差,且含有脱落的毛。 § 采制 麝香采集 麝香麝在3岁以后产香最多,每年8-9月为泌香盛期,10月至翌年2月泌香较少。取香分猎麝取香和活麝取香两种:猎麝取香是捕到野生成年雄麝后,将腺囊连皮割下,将毛剪短,阴干,习称“毛壳麝香”、“毛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活麝取香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的。目前,普遍采用快速取香法,即将麝直接固定在抓麝者的腿上,略剪去覆盖着香囊口的毛,酒精消毒,用挖勺伸入囊内徐徐转动,再向外抽出,挖出麝香。 取香后,除去杂质,放在干燥器内,干后,置棕色密闭的小玻璃器里保存,防止受潮发霉。 § 性状鉴别 眼观: 麝香 真麝香的粉粒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团块中偶有方形柱八面体或不规则晶体,无锐角,并可见圆形油滴,有时也可见毛及皮层内膜组织。 鼻嗅: 真麝香有一种特异的香气,经久不散。如果没有浓香袭人,或者有腥气、臭气,则为假货。 口尝: 取少许麝香口尝,真麝香有一种刺舌的感觉,并有一种清凉之味直达舌根,味道纯正,没有腥臭异味。 手试弹性 整麝香虽凝结坚固,但富于弹性,手捏微软,放手仍复原。检查有无异物及干燥程度时:可取麝香仁少许,置于手掌中用指摩擦,不脱色,搓即成团,揉捏即散,不粘手,并发出浓烈香气者为佳。 铁钎插探 以特制之铁钎插入囊内,体察有无异物抵触,若不挡针、涩针、子眼模糊、香气浓烈、并无先浓后淡情况,则为真品。 槽针抽验 以制有沟槽的钉子,由香囊的开口处插入,四方搅抽,取槽观察,有细绒白毛,粉末子痕清楚、无锐角、自然疏松、呈蝇蛆状叠附生成者为真香;颗粒不规则,有锐角,无绒毛,枯燥无光泽者为伪品。 火烧试验 取麝香粉少许,置于金属器皿上猛火加热,真者迸裂,香气浓烈四溢,燃烧后油点似珠,灰烬呈灰白色。若有植物性杂质,加火即燃烧化烟而无香气油点,灰烬呈黑褐色;若系矿物性掺杂则无油点,灰烬呈赭红色;若有动物性掺杂,则加火起油泡如血块迸裂,无香气,而有焦臭气,灰呈紫红色或黑色。 水中试验 取麝香少许,放入盛有开水的碗中,不立即溶化,而水仍微黄、澄清,去水后仍清香不臭者为真。 §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测定。 麝香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2% ;柱温200℃±10℃ 。理论板数按麝香酮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麝香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1.5mg 的溶液,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干燥品0.2g,精密称定,精密加无水乙醇2ml,密塞,振摇,放置1 小时,滤过,取滤液,即得。 (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C16H30O) 不得少于2.0% 。[1] § 应用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麝香-饮片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淤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道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麝香经蒸汽蒸馏,约得暗棕色挥发油1.4 %,再经精制后得无色粘性油液,称为麝香酮(Muskone,C16H30O),具特异强烈的香气,是为本品的主要成分。 此外所含成分还有:甾族化合物如睾丸酮、雌二醇、胆甾醇,多种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丝氨酸,以及无机盐和其他成分如尿囊素、蛋白激酶激活剂等。 2.药理作用: 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耐缺氧能力,改善脑循环;麝香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能兴奋心脏,增加心脏收缩振幅,增强心肌功能;麝香对由于血栓引起的缺血性心脏障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麝香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麝香对子宫有明显兴奋、增强宫缩作用,尤对在体妊娠子宫更为敏感,对非妊娠子宫的兴奋发生较慢,但作用持久,麝香酮能明显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强度,并有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且随孕期延长,抗孕作用更趋显著;本品对人体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浓度大则作用强,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和肉瘤S180细胞有杀灭作用。 3.临床研究: 以人工麝香含片(每片相当于麝香4.5mg)于心绞痛发作或有发作先兆时含l~2片,大多数用药后5~10分钟见效;或用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每次2张,分别贴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治疗冠心病有良效; 复方麝香注射液腧穴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总有效率为84.9%; 麝香注射液穴注配合高压氧治疗脑病后中枢性意识障碍及失语,治疗33例,有效率93.9%;用麝香酮含片(1.5mg),个体病情严重者加用合成麝香酮注射剂1mg,治疗血管性头痛25例,总有效率为80%; 单用麝香研细,少许生理盐水调后外敷,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一般用药5~10次痊愈; 石门穴位和臀部肌内注射麝香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25mg)2ml、芫花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2.5mg)1ml混合液,用于妇女避孕,实验观察200例,总有效率83%; 另外有单用麝香研细,生理盐水调后外敷,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以麝香穴敷(神闕穴)为主治疗外伤并发肠麻痹,火针焠刺麝香后针刺治疗肩周炎,用麝香酮含片(1.5mg),治疗血管性头痛等。 4.不良反应: 麝香和麝香酮毒性都很小。但有报道麝香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另有麝香膏剂外用致过敏的报道。 其它 近代研究从灵猫科动物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大灵猫Viverra zibetha L.的香囊中采取灵猫香,从仓鼠科动物成龄雄性麝鼠Ondatra zibetha L.的香囊中采取麝鼠香,它们具有与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及功效,可用来代替麝香外用或内服。另外,人工麝香有与天然麝香基本相似的疗效,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代替天然麝香,弥补药源的不足。[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