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斑苇鳽
释义

黄斑苇鳽

§ 黄斑苇鳽

中文名:黄(斑)苇鳽 拉丁名:Ixobrychus sinensis英文名:Yellow Bittern, Chinese Little Bittern

§ 物种分类

: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今鸟亚纲-> ->今颚总目->鹳形目-> -> ->鹭科-> ->苇鳽属->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凹槽、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为夏候鸟;云南为夏候鸟、留鸟;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台湾为留鸟。

§ 动物简介

: 别名:水骆驼、小老等、黄秧鸡(云南)、黄小鹭、黄雀子(江苏)、小黄鹭(海南)。

鉴别特征:头项黑色,后颈和背黄褐色;腹和翅覆羽土黄色。

形态:雄性成鸟:额、头顶至枕冠黑色;眉纹、颊部、颈侧淡棕红色;背、肩羽及三级飞羽棕栗褐色;腰、尾上覆羽灰棕褐色;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及尾羽均黑色;翅上覆羽皮黄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颏、喉淡黄白色,喉至胸棕黄色,胸侧具栗红色和黑褐色;腹和尾下覆羽淡棕白色。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背羽羽缘淡棕黄色,呈纵纹状斑杂;颏黄白色,颈至胸有淡褐色纵纹。

虹膜金黄色;眼先裸露呈黄绿色;嘴峰黑褐,两侧和下嘴黄褐色;跗跖和趾黄绿色爪角褐色。

§ 生态生物学:

栖息于泥塘、湖泊、河流等水域的沼泽地、芦苇丛及蒲草丛或水稻田边缘的灌木、草丛中。常见单个停栖于芦苇枝头和树冠顶部。营巢于蒲草丛中上尾或近水的芦苇丛边缘,巢由蒲草或芦苇叶片构成,呈浅碗状、盘状或碟状。巢外径19.3(17.4~21.5)cm,巢内径15.8(14.7~17.2)cm,巢深6.1(5.4~7.5)cm,巢高15.1(13.7~22.0)cm,巢距水面38(35.7~45.2)cm。

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8枚,通常为5~6枚,卵白色稍沾淡绿,卵圆形。卵大小为33.5mm×23.7mm,重9.6g(晏安厚 1988),29.57mm×22.7mm,9.4g(刘焕金等 1986)。孵化期各文献报道不一致,上海奉贤为14~15天(马世全 1991)、江苏为18~20天(晏安厚 1988),湖北武昌19~29天(李承龄等 1986),山西14~16天(刘焕金等 1986)。育雏期14~15天。

黄苇鳽以鱼、虾、蛙、水生昆虫为食。

§ 亚种分化

:黄苇鳽亚种分化,Baker(1929)、Dementev and Cladkov(1967)、郑作新(1976、1987)曾分为多到5个亚种,但Howard and Moore(1984、1991)认为无亚种分化,属单型种。郑作新(1997)也已改单型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