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霑 |
释义 | § 个人概述 如果说许冠杰是香港粤语歌曲开山的“大功臣”的话,那么与顾嘉辉并列“辉黄”之一的黄霑则堪称词坛宗师,据黄霑说,他1961年踏入电视圈时开始填写歌词,但直到70年代末那些电视剧主题曲才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之后他的经典作品一直延伸到整个八十乃至九十年代,演绎过他作品的歌手不计其数,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罗文、关正杰、叶振棠、叶丽仪,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张国荣、林子祥、叶倩文,甚至在2004年还为香港歌手梁汉文和广州创作歌手张敬轩写歌。 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写出2000多首歌曲,其中《上海滩》、《笑傲江湖》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出自其笔下;《不文集》卖到60多版,目前仍保持香港袋装书最畅销纪录。其人以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誉为港岛“人世中的才子”。62岁又回到港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流行文化。 作品风格黄霑的作品,可用“侠骨铮铮”四个字来概括,无论是电视剧主题曲,人生哲理、还是都市情歌,都透出他的这股“侠气”“豪气”“正气”和“民族之气”。作为词曲作家和文化人的黄霑对社会人生现象有深入的看法,但在洞悉浮生百态的时候并不消极抱怨,而是以赤子般的家国情怀和励志的心态积极面对,激励世人,所以,他的作品总有很强的启迪性、鼓舞性,感性与理性并重,而感性稍大于理性。由此看来,黄霑的作品能超越年代变迁,永远反映人性,40年长盛不衰,皆因他在保持优秀传统和本土情怀的同时,不断敞开怀抱,与时俱进。 写流行曲的黄霑与写科幻的倪匡、写美食的蔡澜和写武侠的金庸曾并称为“香江四大才子”,而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比照,他更像《射雕英雄传》中的老怪“东邪”黄药师,身怀绝世武功而超越世俗、嬉笑怒骂,却又同时兼备“北丐”洪七公的济世情怀,以及南帝一灯大师的悲天气象,老顽童周伯通的大智若愚,惟独没有“西毒”欧阳锋的阴柔狠毒。 黄霑的作品可用“侠歌”、“民歌”和“情歌” 三个词来概括: 第一类,是“侠歌”即“武侠剧主题曲”,如《天龙八部》主题曲《两忘烟水里》(顾嘉辉曲,关正杰/关菊英演唱)《万水千山纵横》(顾嘉辉曲,关正杰演唱),《倚天屠龙记》(顾嘉辉曲,郑少秋演唱 )、《大侠苏乞儿》主题曲《忘尽心中情》(顾嘉辉曲,叶振棠演唱),这部分是黄霑作品的集大成者,是他侠义精神与人生哲学的至高体现;“侠歌”广义上还可包括一些有侠义精神的时装肥皂剧主题曲,如《家变》、《狂潮》、《强人》、《大亨》、《抉择》,《风云》等,尤以一曲《家变》的经典警句“变幻是永 恒”折射人生无常之哲理。多年之后,沾叔在罗文的葬礼上,由好友去世延伸到对这句歌词的解释:人生苦短,小小苦楚等于激励,世事有变,就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再有就是那首写给香港的“市歌”《狮子山下》,《狮子山下》始演于一九七三年,为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前后持续二十一年,过二百集,为港岛千家万户所耳熟能详。黄沾给剧中曲填词,由罗文演唱,脍炙人囗。剧中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的故事,在香港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很有励志的色彩。也正因为此,2002年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便曾引用这首歌的歌词寄语市民要同舟共济,可见其对香港社会影响之深远。 第二类“民歌”特指有中国“民族情怀”的大歌,这类作品虽不多,但具有颇强的传承性,如罗文《中国梦》“我的梦和你的梦,每一个梦来自黄河,五千年无数的渴望,在河中滔滔过,那一个梦澎湃欢乐,那一个梦涌出苦果,有几回唐汉风范,让同胞不受折磨”,把家国情怀写入个人独白,唤起香港市民和中国人重温“唐汉风范”的爱国热诚,亲切之余绝不显说教。 第三类“情歌”,作品散见于各个年代,黄霑写的情歌怎么缱绻也脱不了一派江湖之气,即使柔肠百转亦掩不住豪气万千,如叶倩文的《晚风》本是写歌女的风韵情思,却透出摩登上海乃至当代香港的迤俪情调,《黎明不再来》表面写生死与共的不夜情却流露出对大时代的无奈;也有浅白精警,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的,如给钟镇涛的《让一切随风》、《今天我非常寂寞》,钟在婚变一周年后于黄霑的《狮子山下》演唱会满怀沧桑地唱起这2首歌,才豁然顿悟黄霑当年的禅机。 § 成长经历 1941年广州出生; 1949年随父母移民香港; 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 先前从业广告、电影、作曲。 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 1941年,黄霑在广州出生,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1949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入读喇沙书院。1963年在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1983年获港大哲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取得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 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写出2000多首歌曲,其中《上海滩》、《笑傲江湖》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出自其笔下;《不文集》(性笑话集)卖到60多版,目前仍保持香港袋装书最畅销纪录。其人以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誉为港岛“人世中的才子”。62岁又回到港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流行文化。 黄霑一直与顾嘉辉(即顾嘉煇)合作,为香港的电视剧(尤其是无线电视)创作主题曲。中英谈判期间,他在《明报周刊》撰写《数风云人物》,访问当时香港各界首屈一指的人物,结集成书出版。这些访问成为认识当年香港社会面貌的重要资料。1989年,黄霑曾撰写多首滑稽惹笑的歌曲,讽刺中国政府、舒缓港人的情绪;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有《慈祥鹏·过圣誔》。1990年代,黄霑开始担任电视节目主持,在周梁淑怡入主亚洲电视之后与倪匡及蔡澜于凌晨主持成人节目《今夜不设防》。其后任无线电视中国文化问答游戏节目《江山如此多Fun》的主持。黄霑生前爱烟爱酒,晚年因病才戒掉。 黄霑在推动粤语音乐文化方面有极大的贡献,获奖无数,1991年更是大丰收之年,先后获得金针奖、最佳唱片监制、最佳作曲、最佳歌词及金曲金奖。 黄霑在媒体行业成就突出。他曾为电影编、导、演及配乐;他是香港资深电视主持人,精通国、粤、英语,有即兴急才。他也曾写曲、当监制、创作广告歌曲;出版书目逾30本,包括杂文、小说、访问、广告心得,其中《不文集》更印行超过60版。 在广东文化圈上笔耕40年来,黄霑的作品贯穿多个层面。他填写的《世界真细小》已成为香港经典童谣;他在《家变》一曲写下“变幻原是永恒”,成为港人常说的口头语;他替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创作宣传歌曲《两个够晒数》,是夫妇间谈论要生多少孩子时常引用的说话;曾有一段时间,他的著名歌词“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也成为台湾送别离世亲人的歌曲。 八十年代作品《狮子山下》,描写香港人从贫穷走向繁盛,成为凝聚港人的歌曲,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及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002年在香港经济陷入谷底时,亦引用该曲歌词,勉励香港市民同舟共济,在香港引起罕见的广泛回向。 踏入90年代后,黄霑影响力走向滑落。他欠下巨债、部分唱片公司认为他的风格已经过时,不愿接收他的作品。文化评论员陶杰就曾指,黄霑的年代,其实早已在逝世时就已结束。不过,在黄霑病逝后,他的歌曲除了被重新播放外,有关他的文化定位以至岭南文化未来定位,引起文化界的关注。 他2004年11月24日凌晨零时46分,黄霑在香港沙田仁安医院因肺癌去世,终年63岁。其逝世消息传出后,大部分香港报章都于当日深夜更改头条。黄霑为歌手张敬轩所填的《Blessing(广东版)》也成为了遗作。 丧礼安排黄霑追思会遗像 黄霑生前在创作领域上,突破广东歌是低俗品味的既定型象,亦把“不文”(非传统道德)内容带向当时较为保守的香港社会。他一手替自己安排的丧礼,亦作出最后突破。 自他病逝后,外间一直关注丧礼安排,希望向这位巨匠作最后致敬,但2004年12月1日正午1时,黄霑的丧礼在家人出席下于柴湾哥连臣角火葬场完成,遗体随即于下午2时15分火化,事前完全没有风声,与该段时间病逝的名人,安排完全不同。 相反,他的亲属于同年12月5日下午3时,不拘一格在香港大球场举行“黄霑博士追思会”,让公众向他作最后致敬。大会原预计1万人出席,最后有2万人前来哀悼黄霑,大会在最后环节,播放黄霑生前感谢大众关心的片段,不少市民忍不著落泪,场面悲戚。 婚姻家庭1967年,黄霑与著名歌星华娃结婚,育有2子1女,其女儿即无线电视主持黄宇诗。1980年代与著名女作家林燕妮相恋,当时华娃虽然怀有黄宇诗,但仍坚持与黄霑离婚。黄霑与林燕妮的关系维持了14年,期间更合组“黄与林广告公司”,并在金庸见证下成婚,随后,林燕妮也在报章上登出个人声明,指责黄某人所公开的消息只是其一厢情愿,与她毫不相干。最后二人分手收场,林燕妮亦郑重否认曾与黄霑注册结婚。与林燕妮分手后,黄霑度过了一段四面楚歌的失意日子,自己投资的电影公司经营失败,负债累累,甚至无家可归。有一次,他万念俱灰,坐在窗口,眼睁睁望着10层楼下的地面,差点想跳下去一死了之。上世纪90年代末期,黄霑终于又迎来了自己新的爱情,娶了位比自己小17岁的年轻漂亮的太太,名叫陈惠敏,是他从前的秘书。结婚不久,黄霑重返香港大学读书研究,住处邻近港大,步行仅五分钟,但太太每天管接管送,成了他的保姆司机。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也是陈惠敏始终陪伴他,让他有信心可以对抗病魔。 § 参与影片 仙乐飘飘 WHATEVER WILLBE, WILLBE(1995) 西楚霸王 THE GREAT CONQUEROR’S CONCUBINE(1994) 摩登龙争虎斗 BEST OF BEST(1994) 梁祝 THE LOVERS(1994)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3(1993) 六指琴魔 DEVIL MELODY(1993) 青蛇 GREEN SNAKE(1993) 唐伯虎点秋香 (1993) 城市猎人 CITY HUNTER(1993) 重案组 CRIME STORY(1993) 水浒笑传之武松锡嫂 LAUGHTER’S OF “WATER MARGINS”(1993) 花田喜事 ALL’S WELL ENDS WELL,TOO(1993)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LAST HERO IN CHINA(1993) 黄飞鸿对黄飞鸿 MASTER WONG VS MASTER WONG(1993) 新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 DONG CHENG XI JIU(1993) 方世玉 FONG SAI YUK(1993) 何日金再来 (1992) 不文骚 STOOGES IN HONG KONG(1991) 不文小丈夫之银座嬉春 STOOGES IN TOKYO(1991) 洪福齐天 THE GAMBLING GHOST(1991) 秦俑 A Terra-Cotta Warrior(1990) 龙蛇争霸 (1990) 人间道 A Chinese Ghost Story Ⅱ(1990) 不文小丈夫 The Wild Goose Chase(1990) 祝福 Promising Miss Bowie(1990) 笑傲江湖 Swordsman(1990) 喋血街头 Bullet in the Head(1990) 火烛鬼 Burning Sensation(1989) 至尊无上 Casino Raiders(1989) 偷情先生 City Squeeze(1989) 开心巨无霸 Mr. Sunshine(1989) 义胆群英 Just Heroes(1989) 精装追女仔之3狼之一族 The Romancing Stars Ⅲ(1989) 古今大战秦俑情 THE TERRA COTTA WAARRIOR(1989) 过江龙 THE RIVER DRAGON(1987) 大漠紫禁令 DESERT MISSION(1986) 大上海1937 1937 OF SHANGHAI(1986) 海市蜃楼 MIRAGE(1986) 方世玉-功夫皇帝 (1993) 碧血剑 (1993) § 所获奖项 1988年为《倩女幽魂》A Chinese Ghost Story 1987作曲、写作主题歌词并配曲,获第七届香港金像奖最佳音乐奖、最佳主题奖。1990年为《笑傲江湖》Swordsman写主题歌词并配曲,获第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主题歌奖,并获第二十七届台湾金马交厚佳主题歌奖。同年为《倩女幽魂Ⅱ》作曲,获第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音乐奖。1991年为《黄飞鸿》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作曲,获第十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音乐奖,并获第二十八届台湾金马奖最佳音乐奖。1992为《黄飞鸿Ⅱ》作曲,获第二十九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主题歌奖。1995年为《梁祝》Butterfly Lovers作曲,获第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音乐奖。 个人影响黄霑在推动粤语音乐文化方面有极大的贡献,获奖无数,1991年更是大丰收之年,先后获得金针奖、最佳唱片监制、最佳作曲、最佳歌词及金曲金奖。 黄霑在媒体行业成就突出。他曾为电影编、导、演及配乐;他是香港资深电视主持人,精通国、粤、英语,有即兴急才。他也曾写曲、当监制、创作广告歌曲;出版书目逾30本,包括杂文、小说、访问、广告心得,其中《不文集》更印行超过60版。 在广东文化圈上笔耕40年来,黄霑的作品贯穿多个层面。他填写的《世界真细小》已成为香港经典童谣;他在《家变》一曲写下“变幻原是永恒”,成为港人常说的口头语;他替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创作宣传歌曲《两个够晒数》,是夫妇间谈论要生多少孩子时常引用的说话;曾有一段时间,他的著名歌词“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也成为台湾送别离世亲人的歌曲。 文学:《不文集》创下香港畅销书重印最高纪录 黄霑曾经在广告界工作过一段时间,“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句广告词就出自他的手笔。他文采飞扬,个性洒脱,被称为四人中的“鬼才”,他的想法、创意总让人拍案叫绝。除了金庸外,倪匡、蔡澜、黄霑三人又被称做香江三大名嘴。这个由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霑、蔡澜、倪匡曾合作主持过一档电视节目《今夜不设防》,这个节目言论开放坦荡,上下纵横,无所不谈,涉及成人话题时,更是妙语连珠,尽显风流才子本色。黄霑著作甚丰,其中的一本至今是香港最畅销的单行本,这就是《不文集》。这本黄霑早年所讲的笑话合集已再版61次,至今仍无人打破。 黄沾63岁拿到博士学位 黄霑自认急性子,现在年纪大了,凡事都要慢下来做,但做起来很不习惯。他自嘲,我在学习做老人。64岁的黄霑言老却不认老。2003年,63岁的他在香港大学修得文化研究的博士学位,1963年香港大学毕业,20年后取得硕士学位,又20年后考博士,他说只是因为喜欢读书就去读了。他得意地说:“老师都喜欢我,因为我比现在的学生都勤劳,他们讲的东西我都明白,而且我有钱请他们吃饭。”他说,老师当中有比他年轻的,但他不觉得尴尬,“老师都比我厉害,所以我才跟他们。” 黄霑生前佳作无数,其中一首《问我》在香港深入民心,歌词中所说:“愿我一生去到终结,无论历尽几许风波,我仍然能够讲一声,我系我……”(这《跳灰》一片的插歌,已属粤语流行曲的经典,片中萧芳芳前演唱,实由陈丽诗幕後代唱)这正是他一生写照。昨天他逝去,许多香港媒体都用这首歌的歌词来缅怀他。 人物评价黄霑生前在创作领域上,突破广东歌是低俗品味的既定型象,亦把“不文”内容带向当时较为保守的香港社会。他一手替自己安排的丧礼,亦作出最后突破。 自他病逝后,外间一直关注丧礼安排,希望向这位巨匠作最后致敬,但2004年12月1日正午1时,黄霑的丧礼在家人出席下于柴湾哥连臣角火葬场完成,遗体随即于下午2时15分火化,事前完全没有风声,与该段时间病逝的名人,安排完全不同。 相反,他的亲属于同年12月5日下午3时,不拘一格在香港大球场举行“黄霑博士追思会”,让公众向他作最后致敬。大会原预计1万人出席,最后有2万人前来哀悼黄霑,大会在最后环节,播放黄霑生前感谢大众关心的片段,不少市民忍不著落泪,场面悲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