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陂三合 |
释义 | § 菜色介绍 黄陂三合 黄陂三合是武汉市郊县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合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三鲜,他们把三鲜作为品评筵席的起码标准,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 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鱼丸选用鳃鱼剁茸,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选用猪腿夹肉剁碎,配上鱼茸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状,蒸制而成。三菜合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龙的方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合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 1941年黄陂人在汉口打铜街开设黄陂合记餐馆,把黄陂三合传到武汉,把乡土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鱼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软柔,颇受欢迎。后来随着武钢的建设,合记餐馆迁到青山建设七路,改名解放酒楼,继续精制此菜。汉口大要想品尝此菜则到桥口区的建乐餐厅。 [1] § 名字由来 “黄陂三合”在黄陂已流传有百余年。传说之一是,一百年前,黄陂南门外有一家姓列的熟食店,由于本小利薄,全靠夫妻两人辛勤劳作,勉力经营。但仅以单一的肉糕、鱼圆杂烩做为经营品种。日子一久,门庭逐渐冷落下来。这时,从外地漂泊来的一位厨师,毛遂自荐愿帮他经营。新来的厨师,把鱼圆、肉圆分别加料制作成熟,将肉糕切成整齐的条块,与鱼圆、肉圆摆成红、黄、白三色相间的形象,装在盘中,标上“黄陂三合”的名称招徕顾客。由于色香俱佳,吸引了不少顾客品尝。从此生意一天天兴旺,而“黄陂三合”一菜,也就逐渐传遍三楚。 关于“黄陂三合”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传说明崇侦十五年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由襄阳出发,经二十余日攻破黄陂县城,俘捉了县官。当地老百姓象过节一样欢庆胜利,纷纷拿出节日佳肴鱼圆、肉圆、肉糕犒劳起义军。他们将送来的菜合而烩之,一菜三鲜,滋味各异,义军极喜食。后广为流传于民间,至今盛名不衰。 § 烹调方法 主料辅料 猪前腿净夹缝肉…150克 净鳡鱼茸………125克 豆油皮………一张 荸荠……………50克 胡椒粉…………4克 水发黑木耳……25克 葱段……………3克 水发玉兰片……25克 葱姜汁…………10克 己制好的鱼圆…20个 上汤……………300克 (漂水)味精…3克 肉圆……………12个 湿淀粉…………40克 鸡蛋……………1个 熟猪油…………75克 精盐……………10克 酱油……………25克 烹制方法 1、把猪前腿夹缝肉剁成豌豆大的肉丁,放入钵内加精盐3克,姜葱汁一起搅匀待用。 2、将净鳡鱼茸装钵内,加湿淀粉30克、精盐5克、清水75克、味精2克一起搅拌上劲,再放入拌好的荸荠丁、肉丁、胡椒粉2克,混合制成茸。 3、将豆油皮平铺在蒸笼上,把鱼、肉糊倒入摊平,四周抹平、上笼以旺火蒸半小时,熟后切成4块,用洁布搌干水,将鸡蛋黄抹在肉糕上,再复蒸半小时,出笼晾凉,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 4、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40克滑好锅,注入上汤烧开,放入肉圆、肉糕烧烹透后,下鱼圆、味精、胡椒粉、黑木耳、玉兰片稍烹,再加酱油勾薄芡淋熟猪油,起锅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1、剁鱼茸时,先用100克清水拌匀,砧板洗净,剁得越细腻越好。 2、作料可挤鱼圆20个,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25克。 3、制肉糕时,除加硝水以外,尚须加淀粉60克、水150克,放入肉丁后,再加味精1.5克、胡椒粉1克搅匀呈粘稠状。 4、蒸肉糕时,笼内鱼肉糊要铺3厘米厚,蒸至洁白有弹性。 5、制肉圆拌和必须搅上劲,炸时不宜太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