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迅艺术学院 |
释义 | § 学院简介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恢复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办学实践和不懈努力,学院较快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本科向研究生办学层次的提升。继承“鲁艺”光荣传统和办学经验,立足陕北,注重地域文化与世界艺术潮流的融合,为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培养优秀艺术人才。作为综合型大学的艺术学院,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发展机遇,鲁艺学院树立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下设音乐系、美术系,现有音乐学、舞蹈、美术学、艺术设计4个四年制本科专业,6个教研室。2006年,陕北民间音乐、音乐课程教学论、美术课程教学论等3个硕士生研究方向获准招生。全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管理人员6人,在校学生754人。各类图书2270册、音像资料534盒,艺术设计实验室一个,电脑93台,画室23间,琴房60间,钢琴60架。正在修建的星海音乐楼总面积9800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将极大改善学院办学条件。[1] § 历史沿革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1938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中说,艺术是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最有力的武器,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因此创立鲁迅艺术学院,要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进。中共中央委托沙可夫、李伯钊、左明等人负责筹建鲁迅艺术学院。此时,宁、沪等地大批文艺工作者陆续来到延安,为鲁艺的创办创造了条件。 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艺发表演讲时说:“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毛泽东还为鲁艺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鲁艺的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 1939年夏,中共中央为加强华北敌后文化工作及文艺干部的培养,派沙可夫等人率领鲁艺部分干部奔赴晋察冀根据地,联合陕北公学等校创办华北联合大学。11月,根据中央的决定,留在延安的鲁艺部分师生恢复鲁艺。1940年11月,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了鲁艺华中分院。后由于日伪残酷“扫荡”,鲁艺华中分院分编成江淮鲁工团和黄河鲁工团,深入根据地开展抗战文艺工作。1943年4月,鲁艺并入延安大学,组建延安大学文艺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鲁艺迁往东北。在此期间,先后由赵毅敏、沙可夫、吴玉章、周扬等人担任正、副院长。 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办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系,培养学生685人。穆青、贺敬之、冯牧、李焕之、郑律成、刘炽、莫耶、王昆、成荫、罗工柳、李波、时乐蒙、于蓝等文学家、艺术家均为鲁艺学员。鲁艺还创作了诸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学院现状 鲁迅艺术学院自恢复成立并入延安大学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办学实践和不懈努力,学院较快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本科向研究生办学层次的提升。继承“鲁艺”光荣传统和办学经验,立足陕北,注重地域文化与世界艺术潮流的融合,为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作为综合型大学的艺术学院,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发展机遇,鲁艺学院树立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下设音乐系、美术系,现有音乐学、舞蹈、美术学、艺术设计4个四年制本科专业,6个教研室。2006年,陕北民间音乐、音乐课程教学论、美术课程教学论等3个硕士生研究方向获准招生。全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管理人员6人,在校学生754人。各类图书2270册、音像资料534盒,艺术设计实验室一个,电脑93台,画室23间,琴房60间,钢琴60架。正在修建的星海音乐楼总面积9800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将极大改善学院办学条件。 § 学院设置 鲁艺初期设戏剧、音乐、美术3个系,后增设文学系。各系除设置专业课外,以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为共同必修课。各专业的学制最初规定为6个月。1940~1941年期间,学校加强专业化学习,各系一律延长为3年(实习除外),并且注意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紧密联系实际,鲁艺设有文艺工作团、实验剧团、歌舞团、美术工作团以及其他科研组织。鲁艺当时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有志于文艺事业的革命青年。曾在鲁艺任教的著名文学艺术家有茅盾、冼星海、艾青、何其芳、陈荒煤、齐燕铭、张庚、吕骥、周立波、王朝闻、严文井等。各系研究室和附属剧团也集中了一批著名文艺工作者,如王大化、袁文殊、华君武、孙犁、鲁藜、严辰等。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鲁艺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文艺方针,把学习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成为学习、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贯彻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的一个重要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党的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在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共开办了文学系四届,戏剧、音乐、美术系各五届,培养学生685人,其中文学系197人,戏剧系179人,音乐系192人,美术系147人。穆青、贺敬之、冯牧、李焕之、郑律成、刘炽、莫耶、王昆、成荫、罗工柳、李波、时乐蒙、于蓝、秦兆阳、黄钢、康濯等文学家、艺术家、记者均为鲁艺学员。鲁艺还创作了诸如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在抗日战争时期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院系介绍 音乐系 音乐系的主任是著名音乐家吕骥。为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音乐系的办学采用短期培训的方式。自1938年至1945年共办学五期,每一期以三个月至两年不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其最大的办学特色。强调课堂教学与深入群 《白毛女》众相结合,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与参加生产劳动、创作演出与开展群众音乐活动相结合,逐步积累了适应于战争环境和革命根据地条件的专业音乐教育方式和经验。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并输送大批音乐人才。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都是由该系师生创作演出的。1939年3月该系成立了“民歌研究会”(后更名“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资料,如陕北民歌、秦腔音乐等等。 “山药蛋”派作家马烽.西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革命文艺工作者都曾在鲁艺学习过。 当时全延安唯一的一架钢琴,是大后方一位爱国民主人士赠送给周恩来的,1941年春转赠到鲁艺。 戏剧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革命圣地延安,为进行抗战的宣传教育,从1937年冬开始编演京剧现代戏。最先编演京剧的是西北战地服务二团。继续进行这一工作的是鲁迅艺术学院(后改称艺术文学院、文艺学院,简称鲁艺)。 延安鲁艺没有京剧专业,初期也没有京剧“内行”;可是在教职学员中,主要是戏剧系教员和学员中有少数是在到延安之前曾登台演唱或演奏过京剧的“票友”,还有些虽没登过台、却也会唱或会拉几段京剧的“戏迷”。鲁艺就是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在抗大等其他院校学员中同样的人们协助下,进行京剧工作的。 鲁艺的第一出京剧是在该院成立后三个月为纪念抗战一周年编演的现代戏《松花江上》。剧本是由戏剧系教员王震之以京剧传统戏《打渔杀家》为模子改编的。(过去有些文章和图册把剧名写成《松花江》,有的写王震之、阿甲编导或写阿甲创编,都与历史不符。)内容反映东北松花江上渔民的抗日反汉奸斗争。剧中相当于萧恩的赵瑞由阿甲(原名符律衡,美术系学员)扮演,相当于桂英的赵女由江青(女生生活指导员)扮演,相当于李俊和倪荣的张恩和孔武分别由李纶和张东川扮演,相当于丁员外的汉奸团总由崔嵬扮演(后由张冶接替),相当于教师爷和丁郎的大小狗腿子分别由金仲明和成荫扮演。 《松花江上》 鲁艺成立后四个月,组建了以王震之为团长的既演话剧和歌剧、也演京剧和曲艺的第一个实验剧团。上述演员除江青、崔嵬外,包括阿甲、张东川在内,都进入了该团。在该团成立晚会上演出了第一出由自己创作的京剧现代戏《松林恨》。内容是写日本侵略军在松林里抢走了一个中国老人的女儿,老人痛不欲生,正要自尽,女儿被我游击队指挥员救回,于是老人也得救了。王震之编剧,阿甲饰老人,张东川饰游击队指挥员,薄平饰女儿。(有的图册漏写薄平而写任均,还写上石天,有的把薄平写为主演,这些都与历史不符。)此剧情节虽然简单,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自己创作的还有京剧活报剧《学不够》(王地子编剧)和昆曲小戏《天快亮了》(罗合如编剧)。 后来,以传统戏为模子改编的京剧现代戏,又编演了三出:一是《刘家村》,罗合如以《乌龙院》为模子改编,阿甲、方华主演;二是《赵家镇》,李纶以《青风寨》为模子改编,张东川主演;三是《夜袭飞机场》(曾名《夜袭阳明堡》),陶德康以《落马湖》为模子改编并主演。 根据现实生活自行创作成功的京剧现代戏还有一出为纪念“9·18”事变8周年而编演的《钱守常》,内容是写敌战区一个老知识分子,不堪日寇压迫而奋起抗争并投身游击队。阿甲编剧并饰钱守常,任均和王一达(都是戏剧系学员)分饰钱女和汉奸地主,石天(美术系学员)饰狗腿子,任桂林(音乐系学员)饰游击队长,罗合如饰日本军官。此剧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都创新较多,因而评价较高。 1939年初鲁艺在内部演过以现代人的装扮表演古代人的两出京剧传统戏。一出是戏剧系演的《鸿鸾喜》前两折,任均饰金玉奴,石畅饰金松,展宇饰莫稽;另一出是实验剧团与戏剧系合演的《打渔杀家》,阿甲饰萧恩,任均饰桂英,石畅饰教师爷。这样演法,不伦不类,可是观众也感兴趣。 鲁艺演出京剧现代戏,受到党中央的重视。为了也能演出古代戏,中央决定拨款两千元给鲁艺购买“戏箱”。那两千元是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领导人担任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所得车马费上缴中央的。鲁艺派阿甲、任桂林去西安买到了一付“三水”、“戏箱”。虽然所需的服装、道具还缺很多,但是一般的古代戏也能勉强演出了。 《日出》 延安演出京剧传统戏的“头炮”是在1940年初打响的。剧目是全本《法门寺》,阿甲饰赵廉,任均饰宋巧姣,石畅饰刘瑾,王一达饰贾桂。此剧是与首次在延安公演的国民党统治区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日出》轮流公演的。自元旦开始,这两剧在中央大礼堂轮换演出,每轮连演四次,轰动延安,盛况空前。从此,京剧古代戏暂时取代了现代戏。后来接着公演的传统戏有两出:一是《棒打薄情郎》,任均饰金玉奴,陶德康饰莫稽,王一达饰金松;二是《群英会》,阿甲饰鲁肃,陶德康饰周瑜,罗合如饰诸葛亮,石畅饰黄盖,张东川饰曹操,王一达饰蒋干。 继这三出传统戏之后,鲁艺也开始演出了京剧新编历史剧。先演的三出戏都是采用国民党统治区剧作家创作的剧本排演的。第一出是《梁红玉》,欧阳予倩编剧,陶德康导演,任均饰梁红玉,陶德康饰韩世忠,张东川饰金兀术。第二出是《陆文龙》,徐筱汀编剧,陶德康导演并饰陆文龙,阿甲饰王佐,张东川饰金兀术,王一达饰乳娘。这两出戏都是有文有武,因为除陶德康外,其他演员没有武功,“开打”是新学会的,所以都是文场子的戏好而武场子的戏差。《岳母刺字》在演出当时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因岳飞的扮演者不是鲁艺的演员,故没有成为保留剧目。 鲁艺多次演出京剧现代戏和两次现代人装扮演出传统戏时,乐队人员有:卜三、王久晨司鼓,王震之、李纶操琴,金紫光、刘沛奏二胡,邓玉成、刘炽、刘介之、陈叔亮分掌打击乐器。开始正式演出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时,乐队人员是:陈冲司鼓,华君武操琴,张东川曾为《吴三桂》操琴,樊清璋、刘炽、陈叔亮分掌打击乐器,等等。除卜三、王久晨、李纶、陈冲、张东川曾较长期或一度从事专业京剧工作外,其余都是业余京剧爱好者。在他们中间,后来有几位分别是著名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和书法家;另外几位是不同岗位上的领导者。 鲁艺最初演出京剧是临时组织艺术创作班子的。实验剧团成立后,本团人员为主,团外人员参加,共同进行艺术创作。该团被派往前方(敌后)工作后,曾先后组建以编演京剧为主要任务的实验二团和旧剧研究班。前者以钟敬之为团长,后者以罗合如为艺术指导员、张东川为行政班长。这两个组织都存在不久。直到1940年4月5日鲁艺院部发出“艺字第7号公告”,才建立延安第一个专业京剧研究和表演团体。“公告”如下:“为集中旧剧人才,从事旧剧之研究与改革工作,本院决定成立平剧团(先从平剧着手),以符律衡同志为团长。其内容组织与干部配备如下:(一)研究科——科长符律衡兼任;(二)教练科——科长陶德康;(三)演出科——科长罗合如;(四)指导科——科长陈冲。”当时北京称北平,所以把京剧叫平剧。本文中除名称外,都写京剧。鲁艺平剧团的成立,标志着延安的京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许多文章都写成“鲁艺平剧研究团”,是与历史不符的。该团成立一年后,罗合如改任副团长,演出科科长由石畅继任;阿甲的兼职免去后,研究科科长由李纶继任。 该团成立之初,只有三十人左右,少数人是从院内其他部门转来,多数人是从院外其他单位调进。两个月后,鲁艺第3期学员结业,戏剧系学员石畅、任均、展宇和美术系学员石天、徐特被分配来团工作,艺术力量得到加强;但某些剧目仍需王一达、张东川等协助演出。鲁艺唯一的京剧“内行”任桂林在1941年11月重返延安后被安排在平剧团工作。王一达是在1942年4月才从鲁艺实验(话)剧团转入平剧团的。到这时全团才有四十二人。不过,艺术力量已进一步加强,完全可以独立演出了。 鲁艺平剧团的任务是“从事旧剧之研究与改革工作”。团部提出分三个阶段逐步实现这个任务的计划:第一阶段重点学习京剧技术,时间约三年;第二阶段着重研究;第三阶段进行改革。每个阶段都与演出结合。事实是该团只有两年的短暂历史,因此按照计划只结合排演传统戏,重点学习京剧技术。除建团以前已经演出的《法门寺》、《棒打薄情郎》和《群英会》外,排演的传统戏共有三十余出。其中,很受欢迎的戏有:《打渔杀家》、《击鼓骂曹》、《审头刺汤》、《坐楼杀惜》、《十三妹》、《三堂会审》、《宇宙锋》、《四进士》、《连升店》、《坐宫》、《奇双会》等。除本团演员外,鲁艺院内院外的业余京剧爱好者曾有多人来团“客串”,并有几人担任主演之一。如“抗大”学员金毅夫曾饰《岳母刺字》的岳飞,中央党校学员于陆琳曾饰《审头刺汤》的雪艳,八路军某团团长张仲瀚曾饰《空城计》的诸葛亮和《四进士》的宋士杰。鲁艺平剧团还曾与“女大”一些京剧爱好者合演《四郎探母》,“女大”学员李岩饰铁镜公主、甘露饰萧太后、章巍(后改名乌兰)饰国舅等。 虽然计划第一个阶段只重点学习京剧技术,但实际上也开始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改革工作。在1941年内,先整理并演出了《一捧雪》,阿甲整理并饰莫成,任均饰雪艳,王一达饰汤勤,孙震饰严世藩;后改编并演出了《宋江》,阿甲、李纶、石畅改编,陶德康、陈冲、石畅导演(有的图册写的是阿甲、张梦庚编导,不符历史),阿甲饰宋江,方华饰阎惜姣,朱革饰张文远,张梦庚饰马二娘,石畅饰刘唐,王铁夫饰戴宗,张东川饰蔡九,王一达饰黄文炳。1942年初,又改编并演出了《玉堂春》前半部,石畅改编,王一达导演,任均饰苏三,简朴饰王金龙,张梦庚饰鸨儿,孟刚饰金哥,周聘雪饰沈延林,阿良饰皮氏。 鲁艺排演现代戏时是集体导演,排新编历史剧,开始有个人导演。排《宋江》时,试图建立导演制度,未得实现。排前半部《玉堂春》,采用了新手法,正规地进行导演,并从此建立起导演制度。 党中央对京剧工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人时常观看京剧的演出。首演《法门寺》时,当时在延安的中央领导人都观看了。毛泽东主席一连看了四次,每次都非常欣赏。他几次在演出结束后,与全体演员会见并共进夜餐。他还在1941年春的一个星期日,邀请了鲁艺平剧团的阿甲、罗合如、陶德康、陈冲、任均、方华、石畅、李纶和当时还在实验(话)剧团的王一达以及业余京剧爱好者于陆琳去到他家作客(有篇文章写只有六人应邀去作客,漏写罗合如、陶德康、陈冲,多写了当时不在延安的任桂林,与历史不符。)毛主席与大家亲切交谈并共进午餐,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使大家受到极大的鼓舞。周恩来副主席当时被党中央派到国民党统治区工作,每次回到延安,必定观看京剧。1940年3月,他在苏联治疗臂伤之后回国,停留延安时,正巧观看了平剧团演出的《棒打薄情郎》。他在致任均的亲笔信里写道:“前晚看到你的拿手戏,赞佩不已。”(见《周恩来书信选集》第179页)这是对此剧主演的赞许,也是对全体演员的鼓励。朱德总司令更是常看京剧,也曾单独或与毛主席一起在演出结束后会见演员并共进夜餐。他们对京剧工作如此重视,对京剧演员如此关怀,使曾不安心于京剧工作的人安下心来,使本来安心的人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 1942年4月,遵照党中央的决定,鲁艺平剧团与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合并,组建延安平剧研究院。鲁艺领导的京剧工作至此结束。 鲁艺为延安的京剧工作作出了三大贡献:一、创作并演出了一些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京剧艺术在当时抗战中发挥了特有的效能;二、建立了延安第一个专业京剧团体,开始接受了京剧艺术遗产,初步进行了研究与改革;三、培养了以阿甲为代表的一批京剧艺术家和组织家,他们在京剧改革与繁荣的事业中立下了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 § 组织机构 ◆ 院 党 委 书 记:刘平安 副书记:周庆丰 ◆ 院 行 政 院 长:刘常喜 副院长:冯颜明、王雪燕、王惠忠 院办主任:郝 磊 科研、研究生秘书:程 琴 ◆ 音 乐 系 主 任:王惠忠(兼) 副主任:张建明 ◆ 美 术 系 主 任:冯颜明(兼) 副主任:王文权 §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王惠忠,1964年4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音教系,获学士学位。现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声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声乐、合唱指挥教学,曾担任延安大学省部共建晚会、纪念冼星海百年诞辰演唱会等大型合唱指挥。已发表论文10余篇,2007年荣获延安大学第二届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一等奖。 张建明,1970年10月生,陕西吴起人。2002年7月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综合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参与《声乐》精品课程,已在《音乐天地》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乔正东,1953年1月生,陕西吴起人。早年师从著名油画家靳之林先生习画。现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讲师,油画教研室主任。在《美术》、《油画》等杂志发表各类作品20余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美展,荣获陕西省文化厅“群星”奖。油画《杨家岭的早晨 》入选 “中西部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委员会名家作品展”、“风景 · 风情”全国小油画展。 王文权,1966年12月生,陕西志丹人。1986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6年7月获青岛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21世纪高等教育美术专业规划教材《平面构成》,出版《王文权色彩作品》一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 30 余篇、创作200余件。荣获延安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青年优秀教师”等奖励。 贺成安 ,1963年12月生,陕西宜川人。1982年在兰州军区某师服役,1984年跟随著名油画家郭北平学画,198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讲师,延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年书画家协会顾问。作品《旱原》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暖土》获陕西省各地市联展一等奖,《渭北叙事》获西安美术学院创作一等奖、刘文西创作奖、陕西省第三届油画展区优秀作品奖。2006年12月在西安举办“贺成安油画艺术展”。已有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油画》、《文化艺术报》、《光明日报》。 § 现任领导 领导 刘常喜 院 长 教授,1964年4月生,陕西府谷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以来完成和承担省教育厅和学校课题7项,主持和参与的教学研究成果中,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延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先后发表专著1部,主持或参编著作5部,学术论文50余篇。 先后获陕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延安大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延安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刘平安 院党委书记 副教授, 中共党员,延安大学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陕西省人事理论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工会理论研究会会员、路遥研究会会员、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1976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延安时期鲁艺办学经验研究”、“陕北民歌与民间艺术研究”等校级科研项目,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工会干部”、“延安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延安大学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等奖励。 冯颜明 副院长 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92年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2002年参加全国高等美术教育研修班学习。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延安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延安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延安鲁艺书画院艺术指导。现兼任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油画作品《羊羔羔》、《陕北老人》、《静物》、《关山雨》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20余幅创作在《中国油画》、《中国艺术报》、《美术大观》等多家刊物发表,先后入选国家级美展、陕西省油画展、延安市美术作品展,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纪念《讲话》发表六十周年美展特别奖”等多项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王雪燕 副院长 199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延安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声乐研究。 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声乐》,2004年起,先后主持校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 科研概况 继承“鲁艺”光荣传统,贯彻学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战略方针,学院积极组织、引导教师参与各种科研项目的申报,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院整体科学研究水平。近年来,全院教师共主持参与科研项目6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各类奖项10多项。在陕北民间艺术发掘、整理、研究以及高等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学院科研的优势和特色。 § 人才培养 美术学 学制: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文化社团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其具备美术表现和美术鉴赏的能力,并且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初步的科研和创作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接受教师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胜任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形成良好的美术教师素养与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音乐学 学制: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受到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 艺术设计 学制: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与研究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 舞蹈学 学制: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专业舞蹈水平、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在各类学校、各级群众艺术馆站、企业工会和社会文艺团体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编导及表演的专门人才。主要开设芭蕾基训、古典舞、民间舞、舞蹈编导、现代舞、中西方舞蹈史、舞蹈概论、舞蹈剧目、舞蹈运动生理学等课程。 § 学院旧址 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一座中世纪城堡式样的大礼堂,每到新年之际这里都举办稀奇迷人的化装舞会。现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窑洞数十孔。属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往事略集 鲁艺文学系第二期学员苏菲,是鲁艺的“校花”。1940年大年除夕在鲁艺大礼堂的舞会上,大鼻子医生马海德勇敢地邀请她跳舞。她拒绝说不会,他坚持要教她。这样就牵上了她的纤纤玉手,并且整个晚会上就没有放下过。 当天夜里,苏菲同窑洞里一位大姐临产了,其他人都让她出面请马大夫来。他说自己不是妇科医生,但还是跟着苏菲就跑过来了。到清晨,孩子顺利地降生了。苏菲请马大夫回去休息,他却说: “天气那么好,我们出去散散步吧!” 她同意了。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他向她求爱,她答应了。 鲁艺不少男生眼睁睁地看着外国大鼻子摘走了自己的校花,作为“报复”,此后好几个周末的傍晚,他们躲藏在鲁艺校门口的坡地里,等马海德来接苏菲的时候,大喝一声:“谁接走苏菲,留下买路钱!”就冲上来,拦住马,翻出他口袋里的香烟和零钱。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鲁艺的窑前空地 上对全体师生做重要讲话 →1938年延安鲁艺窑洞教室 1946年,鲁艺先后迁校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和沈阳,曾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以美术部为基础组建成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建址于沈阳。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