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鹦鹉热
释义

§ 流行病学

鹦鹉热

奇怪的是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虽最不常见,但却是惟一要求上报的衣原体感染。所以如此,是因为它能引起共同疫源性严重疾病的流行,并常与进口鸟类感染有关。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异质性衣原体,天然感染主体是各种非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鹦鹉热衣原体株似有宿主特异性但人类鹦鹉热感染大多是与鸟类而非与哺乳动物的接触。美国每年上报的鹦鹉热约100~200例,无明显周期性,近15年来年发生率都较稳定。鹦鹉是最常涉及的接触源,但人类感染也有追踪到与鸽子、鸭、火鸡鸡及其他鸟类的接触有关。鸟类感染后,衣原体出现在鼻泄殖腔分泌物、鸟粪和羽毛等处鹦鹉热对鸟类为一轻病,只表现为羽毛不整和食欲不振。受感染鸟类恢复后及无症状受染时,排放病原体可达数月。

对人类传播是通过气溶胶进入呼吸道。传染性接种量可能很小,与污染环境短暂接触,即可受染。人际间鹦鹉热衣原体直接传播亦偶见。

§ 病因

鹦鹉热衣原体为革兰阴性、图形或椭圆形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特殊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目前,除鹦鹉外,已报道有100余种禽类如鸡、鸭、鸽等可感染此病原体,可从病鸟传染给人,亦可在人群中传播,多由呼吸道传入。

§ 发病机制

鹦鹉热衣原体进入人体后,侵入易感细胞,并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从而在细胞内繁殖并诱导产生细胞免疫亦可释放毒性物质入血,引发体液免疫。

§ 临床表现

鹦鹉热

潜伏期1~2周,大多急骤起病,出现发热、头痛、咽痛腹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2周后痊愈,少数严重病例可发生重型肺炎、心肌炎、黄疸及脑炎,导致死亡,同时出现玫瑰色斑疹、结节红斑或多形红斑部分患者亦可缓慢或隐袭发病。

临床特征:鹦鹉热是衣原体所致网状内皮系统以及肺间质和肺泡的系统性感染接触气溶胶后7~14天发热骤起,以恶寒战栗开始发热可达40℃。头痛、肌痛、关节痛皆显著。早期即有咳嗽,常为干咳无痰。听诊正常,或两侧有捻发音。胸片可见单一或多发性局限性支气管炎的斑片性损害鹦鹉热的临床表现可与军团病(legonnaire’s disease)相似。与肺炎衣原体所致肺炎的区别是:鹦鹉热病情更重发热甚高,而上呼吸道症状甚微或无。

鹦鹉热常有肺外证候,可因肌痛等而使临床医师误作脑膜炎、肾盂肾炎。爆发性鹦鹉热可致脑膜脑炎、肝炎,并可因隐约斑性皮疹(Horder斑)而类似伤寒时的玫瑰疹。而且像伤寒一样,鹦鹉热也能引起腹痛、腹泻便秘和脾大个别病人特别是原有瓣膜性心脏病的,可能发生心内膜炎;培养阴性心内膜炎中,鹦鹉热衣原体也是偶见病原之一。未经治疗,鹦鹉热可能致死,但多数病人在持续10~21天后,皆能渐恢复。

并发症:

原有瓣膜性心脏病的病人,可能发生心内膜炎。

§ 诊断

根据明确的患鸟接触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诊断,确诊需要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病原体及病后10天在血清中检出补体结合抗体重型病例可出现白细胞显著减少。

§ 检查

鹦鹉热

实验室检查:

确诊可由细胞培养分离病原体,或由血清学检查。由于实验室获致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事,已被充分证实,故细胞培养已少问津,而以血清学检查诊断为宜。如拟事培养,应在生物学安全可靠的隔离室内操作。急性病期间,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皆可用于分离病原。重型病例可出现白细胞显著减少。最简便的诊断方法是依据血清中补体结合抗体效价的增长,为此可以急性期和3~6周恢复期血清进行测试。

其它辅助检查:

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病原体。

§ 治疗

避免与患鸟接触,注意个人防护,已感染者应及早应用四环素以控制病情,用法为500mg/d,4~6次/d,口服10天。鹦鹉热衣原体对四环素和大环内酯敏感,但对磺胺抗药不敏感临床以四环素选用最多。在所有衣原体病中,鹦鹉热是收效最为快捷的。四环素500mg,4次/d,用药后24~48h内即可退热,症状大为改善但治疗仍应持续10~14天。

§ 预后

少数严重病例可发生重型肺炎、心肌炎、黄疸及脑炎,导致死亡。未经治疗,鹦鹉热可能致死,但多数病人在持续10~21天后,皆能渐恢复。

§ 预防

流行性鹦鹉热是能被预防的疾病,即通过检疫和对一切进口鹦鹉应用四环素。预防非鹦鹉鸟类所致鹦鹉热困难较多,因此仍将成为人类感染的可能来源。目前尚无疫苗上市。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