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黔灵山 |
释义 | § 景点简介 黔灵山黔灵山位于贵阳市西北角,距市中心2公里,占地300多公顷,由象王岭、檀山、白象山、大罗岭等群山连成,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而得名。50年代初辟为黔灵公园,自古以来就是贵州省著名的游览胜地。黔灵山以山幽林密、湖水清澈为特色。山前有麒麟洞、古佛洞、洗体池等古迹,山上生长着1500余种树木花卉和1000多种名贵药材。清泉怪石,随处可见,并有成群的罗猴和鸟类栖息于此。 沿“九曲径”登山可达弘福寺,该寺建于明末清初。通往这座佛寺的蜿蜒小道上可见到陡峭悬崖上的石刻群。登上山顶的“瞰筑亭”,贵阳市全景尽收眼底。山脚下便是那碧波粼粼的黔灵湖,湖面如镜,游船点点。湖畔有一座革命烈士纪黔灵山 念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公园幽静的山谷里还建有动物园。山上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期遗迹,此处是一座综合性的游览公园。 黔灵公园不仅是中国国内著名风景区,而且地质构造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是教学实习的良好基地。位于黔灵山的象王庙、杖钵峰、宝塔峰三峰相交的平地上的弘福寺,是清代赤松和尚于公元1672年创建,是贵州著名的佛寺之一。弘福寺与山麓的麒麟洞及山上的摩崖石刻群,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期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软禁于麒麟洞内。 § 宗教地位 黔灵山黔灵山乃贵阳旅游名胜之首,位于筑域西北隅,总面积300余公顷,由杖钵峰、宝塔峰、钵盂峰、三台峰、狮于岩、象王岭、大罗岭、檀山等峰峦组成。大罗岭为全山最高峰,海拔1500多米。黔灵山原名大罗岭,旧名唐山。在明代以前,“因其生于边鄙,埋没于荒烟寒雨中”,还只是荆蛮之地,尚未开发。自明洪武至永乐年间(1375--1414)镇远侯顾成游登并发现圣泉之后,山中景点始见于史籍,其秀丽奇诡的自然风光才渐为世人所知,陆续有人迈出了探寻的脚步。其中以明石阡知府祁颐、贵州市政使范理、贵州主事钟震、贵阳举人越英、文学家杨慎、镇守贵州太监杨金、贵州提学副使万士和、旅行家徐霞客等为著名。但直到清初仍然是“荒烟野树,人迹罕至,固虎豹之宅,而狐狸之居也。”直到康熙十一年(1672)佛教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代传人赤松和尚于山中创建弘福寺,名其山为黔灵山后,这座处于黔中万山丛中的独秀灵山才令人瞩目,前未游历山水、销影遁迹、弘法传道的先贤往哲、骚人墨客、高僧名释、达官贵人不绝于途,很快便使黔灵山成为热闹非凡、远近弛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此后,黔灵山旅游胜地之名益发响亮,数百年不衰。不仅冠于黔南,且足与滇之西山,蜀之青城相泊仲。黔灵山的开发,旅游业的兴旺,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黔灵山的佛教。 佛教在唐代从黔北传入黔中,至元末,佛教影响已遍及全黔。黔灵山到明代已开始受到佛教影响。之后,尽管黔灵山饱尝动荡,历尽沧桑,但佛教一直是黔灵山的主要活动者,直到清末亦是如此,就是到了民国中期,黔灵山仍然是落发僧徒的世界。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这种状况,决定了佛教徒成为黔灵山开发者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成为黔灵山旅游业发展与繁荣的主要力量。黔灵山猕猴1、佛教徒是黔灵山的旅游者 历代黔灵山的憎徒,大都或是见黔灵山风景秀丽,足以息心,便于禅定,或是爱其灵异和幽胜才来黔灵山栖居的。囚此他们来黔灵山后,在授徒弘法之余,常常与文人雅士、隐士这民悠游山水,抚弄泉石。 2、佛教徒是黔灵山景点的开辟者 黔灵山风景优美,秀甲全黔,名景胜区达几十处,遍布山南山北,山上山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中许多风景名胜却因悬崖险峻,路阻行难,有虎豹狐蛇而终年埋没深山,人迹罕至。 这种虽有众多幽胜而无人观赏游览的状况,一直到佛教徒来黔灵山后才有了较大改观。直到赤松发现后,方才声名大振,诗人名流纷至沓来。后来清石阡知府刘世恩将它列为“黔灵八景”之一。 不仅如此,佛教徒们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弘法环境,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拓寺扩庙,整场饬林,这样大量的寺庙辅助设施,亦即人文景观便应运而生。如月亮池井,坐落弘福寺旁,系赤松开凿,井为正方形,长宽各4米,深3米,长年清泉不断,冬温夏凉,可供数百人饮用。如宝塔群,建于寺旁之昆户峰半月穴中,有塔20余座。黔灵山历代住持高僧圆寂后,其骨即葬于塔中,各世嗣法门人暨合山两序僧众均把立碑铭。 山中游历时的驻足之地、流连之所、乃至歇息之处,后来也都成为游人凭吊和迫踪之点。比如,至今仍为游人寻踪访迹、顶礼膛拜的著名古景--古佛洞。弘福寺内香火鼎盛引人注目的是,僧徒们为了美化山间的景色以吸引游人,亦为了保护黔灵山的生态环境,在山上山下大力植树造林,广种花木。乾隆五年,弘福寺第三代住持参之和尚率寺僧广植竹木杉松数万株。乾隆五十二年,第四代住持惺慧在山上调鹤驯鹿,广植名花树木,并向官府呈请严禁人牛践踏山林,为此地方官府特在黔灵山立“护法碑”,以后历代寺僧均不断在山植构造林,广育名花。在数百年培育保养下,全山古木幽深,绿荫蔽天,郁郁苍苍,覆盖面积达十余里。树种以松、杉为主,其次为枫香、青杠,更有珍稀树种如半风荷、香樟、紫揪、紫薇、桂树等,尤以红豆树为罕见,有相思鸟常栖息其间。可见历代佛教僧徒们在黔灵山种植的这片森林,不仅为山观增胜,而且对于山中的气候调节、生态平衡均有稗益。 3、佛教徒是黔灵山游客的热情服务者 自从赤松和尚开辟黔灵山以来,他们当中有的是赴任路过,顺便观光,有的是慕名而来,专程探访;有的是在贵阳、安顺任上,就近游历;有的是仕途失意,来山寻求解脱,还有的则是出于对佛教的顶礼膜拜,而踏上佛教名山的。虽然他们登山的目的不尽相同,驻足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受到过黔灵山僧众热情的欢迎和竭诚的服务。 不仅如此,佛教徒还以黔灵山主人的身份,从衣、食、住、行、游诸方面为游客提供尽可能周全的服务。如贵阳曹惟诚进士登山后,弘福寺第二代住持瞿脉和尚辟房供其小憩,备茶饭供其享用。 4、佛教徒是黔灵山的热情宣传者 黔灵山的佛教徒在居山弘法和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为黔灵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并因此而深深爱上了黔灵山。为了充分表达内心对黔灵山山水的钟情与爱慕,他们往往不惜笔墨,放歌山水,记叙游踪,敷陈掌故,抒发精怀,热情赞美和讴歌黔灵山。 这些名人雅士的诗文、书刻都对黔灵山风物人情、山川胜迹进行了美妙、生动、形象的记叙和描绘,从而大大提高了黔灵山的知名度,同时为游人提供了游历观山的新内容,极大地推动了黔灵山旅游业的发展。 § 主要景点 弘福寺弘福寺 清代以前的黔灵山,人迹罕至,鲜有民居,更谈不上象样的房屋建筑。自赤松和尚来山创建弘福寺后,遂使人迹罕至的大罗岭,变成贵州佛教名山,山寺“梵宫缥缈,龙象庄严,层楼杰阁。曲槛长廊,亭院斋舍香厨之属,翠飞鸟革,炫日凌云。” 弘福寺能够成为游览胜区与其建筑也有很大关系。寺周围墙为花墙漏窗,正中处为古典三门牌楼式寺门,幽雅而雄伟。寺内,禅院栉比,梵宫林立。沿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和藏经楼。各殿阁均为歇山九脊,正中冠以巨大高耸的宝顶,飞檐画栋,冻墙碧瓦,雕花门窗,宏敞巍峨。全寺建筑规模宏大,气象雄伟,布局严谨,“红楼百尺坐中峰,山外云山几万重”,宏丽的人工建筑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纪念碑 英雄纪念碑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4年秋,于1956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碑前广场宽64米,长34米,可容万余人)。台阶6层,58阶,最高一层耸立着高约30米的石碑,碑上刻着李子光用隶书书写的金光闪闪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二字。石碑顶端为两层,呈塔型,每一层都有四只翘脚,下刻半圆形石花和一枚鲜红的五星。碑座呈正方形,边长4.2米,高1.5米,四面中间雕刻有一花环,花环两旁为系着的红绸,以一定的弧度伸向两边,边向下垂挂,两侧雕刻有齿轮、稻谷、麦惠组成的图案。石阶三重,分别筑有雕花汉白玉石柱、石栏,离碑座高1.2米的上端,四面雕刻有白云托着的和平鸽两只。图案雕刻精美,意义深远: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旋转的齿轮仿佛带动着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稻谷、麦惠象征着农民阶级,同地也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花环则寄托了人民对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先烈们的衷思;鸽子象征着祖国的和平、安宁;鲜红的五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猕猴园 猕猴园始建于30年代,原为中西上式建筑,包括会议室、招待所等。1941年4月9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此会晤囚禁于麒麟洞的张学良将军,并留宿一夜。解放后,此处一度作为贵阳市人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场所。1957年黔灵公园建园,该地即划归公园管理。1985年,政府投投资对此处进行了整修,拆除原招待所,配以富有中国园林特色的长廊及江南亭榭,以供游人休息及欣赏。尔后,公园在此进行野生猕猴散养的科研,经过十余载的不懈努力,科研工作获的了成功,猕猴从当初的20余只发展到五大群,300余只,已形成不可多得的景观。在此可享受到人猴同乐的妙趣,令人留连忘返。 麒麟洞 麒麟洞因洞内有一巨型钟乳状似麒麟,古而称为麒麟洞。早在1530年,洞前已建有庙宇“白衣庵”。与对面咫尺之远处的“檀泉”为昔日的一大景胜。1941和1949年,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先后被蒋介石囚禁于此。1996年政府拨出专款张、杨将军纪念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文化价值 黔灵湖三百多年来,黔灵山景点愈来愈多,绿色越来越浓,人气也愈来愈旺,但凡贵州的名人、文人几乎都为之倾注过心力,在这里留下过诗文。即使在战乱时代,这里也不乏名人踪迹。1938年抗战初期,有人曾在黔灵山名峰———贵山(关刀岩)辟建植物园150亩,并在面向贵阳城的山崖刻下“敬之植物园”五个巨型大字,与“贵山之阳”的一片城廓相映生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檀山下有个溶洞,洞内有一巨型石笋,形象酷似麒麟。这洞和这逼真的麒麟从何而来?有诗云:“黔灵气不泄,久郁成大瘤。帝哀遣五丁,穿穴成一窦。天上石麒麟,何时脱帝囿。窦外偶停趾,苦被老僧咒。万古不得归,遍身土花绣。麟兮来何求,悲同获西狩。羡彼牛羊群,寝诋山左右。”(聂尊吾:《麒麟洞》)天上的石麒麟被囚禁在黔灵山的这个溶洞里,当然是件趣事。前来观赏石麒麟的人不计其数。然而,贵阳文人编撰的这个典故,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竟然弄假成真。 1941年5月,抗日将领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在黔灵山麒麟洞口处的水月庵。1946年4月9日,蒋介石来到黔灵山,在三湾岭会见张学良。面对心胸坦荡的张学良将军,背信弃义的蒋介石仍不思纠错。1949年9月,贵阳临近解放,蒋介石又命令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遣送到重庆。英雄虽然一去不复还,而张将军在这里留下的浩然正气、坦荡胸怀,却为黔灵山注入了新的灵气。许多外地人来贵阳,都会慕名到麒麟洞领略张学良将军悲壮的英雄风采。黔灵山的名气因张学良又增添了几分。 19世纪50年代,政府将黔灵山的山林辟为公园。1954年又在黔灵山后的山涧聚集大罗溪的水建成黔灵湖,在黔灵湖畔矗立起“解放贵州英雄纪念碑”。于是,黔灵山的灵气骤然高涨。 1958年,周恩来来贵阳时,专门询问到黔灵山的圣泉。1959年、1962年,董必武、朱德先后登上黔灵山瞰筑亭,并分别赋诗留念:“竟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落,寺外双峰峙若关。”;“黔灵山上望贵阳,建设十年换新装。青年弟子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他们把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睿智赋予了黔灵山。 § 相关词条 长白山太平山飞天山 九嶷山月亮山丹景山 仙女山隐山大乘山 § 参考链接 [1] 搜狐旅游 http://travel.sohu.com/20041126/n223198451.shtml [2] 黔首报 http://www.qtwm.com/article.asp?id=6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