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池镇
释义

§ 历史沿革

龙池镇龙池镇位于都江堰市区西北的龙溪河中游,龙池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测,地跨北纬31°11′00″至31°10′48″,东经103°31′8″至103°36′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1.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2公里,东与紫坪铺镇毗邻,西与阿坝州汶川县交界,南与紫坪铺水库为邻,北与虹口乡接壤,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1020.4公顷,其中森林公园面积29300公顷,以开放游览面积3333公顷,紫坪铺水库占用辖区面积2031.24亩。境内最高海拔3272米,最低海拔798米,龙池境内河渠,均属岷江水系。气候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区。耕地面积5479亩,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沿龙溪河两则的阶地,小面积的冲击积扇地和中环山。

龙溪,以水名。镇境秦时属湔氐道,汉隶绵县,西晋属汶山县,明属东界里,名尤溪,清属下水里村落。1912年置为汶川分县,辖下水里(今龙池镇和汶川县映秀镇、银杏乡地)。1931年改设为公安分局。1935年、1936年,改设为汶川县第二区,辖龙溪、映秀两联保。1940年,废联保,改为龙溪镇、映秀镇。1944年,改置为二区警察所。1950年,置为二区区公所。1952年3月,划归灌县管辖,改为龙溪乡。1995年7月,撤销龙溪乡,设置为龙池镇。

龙池镇历史悠久,李冰修建都江堰后,又率氐羌民族开凿了起于都江堰城西、终于松潘、全长320公里的冉駹山道,龙溪场即处于冉 駹山道上都江堰市出来的第一站。行人从都江堰市出来,须在这里歇一晚上,第二天才好继续赶路。解放后,特别是灌(县)茂(县)公路建成通车后,龙溪场遂衰落。龙溪场古名隆庆场、尤溪,1936年正式改为龙溪,是成都平原通往松理汶茂的重要驿站,往来客商多宿于此。

§ 基础条件

龙池镇龙池镇有成阿公路(老线)与龙池风景区旅游公路30公里,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分别为19公里和11公里。有村道4条,总长10公里,一般宽度3米。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

农业、纺织业、建筑业、盐业是龙池镇主要的经济支柱。农业生产通过结构调整,粮经比例日趋合理,“双高”农业前景广阔。龙池镇对北部万亩荒滩加大开发力度,先后建成精养鱼池2000亩,“上粮下渔”基地1000亩和成方连片桑园1000亩,尚有大片荒滩有待开发利用。纺织业历史悠久,龙池镇目前拥有剑杆、多梭等各种先进织机2500多台,日产丕布20多万米,远销全国和东南亚的韩国、泰国、日本等地,其中亚麻布和麻纱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独领风骚。原盐生产得天独厚、百里滩涂资源丰富。全镇现有盐田5万公亩,年产优质原盐8、7万吨。建筑业技术力量雄厚,工程质量优良,在潍坊市同行业中享有较高信誉。

§ 旅游产业

龙池镇由于龙池镇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山高原过渡地带,自然环境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1992年7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以白龙池为中心建立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公园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21平方公里,园内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有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珙桐、连香树、银鹊、圆叶玉兰等48种,杜鹃花150多种。有兽类40多种,禽类200多种,两栖类和爬行类4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保护的56种,被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景区有"金狮高山望"、"飞马报吉祥"、"仙鹤眠水洞"、"野牛卧池塘"、"八角非凡井"、"群真会朝阳"、"双灯红壁照"、"合掌见龙王"八大胜景。景区自1992年开发以来,陆续兴建了各具特色的门楼、桥亭、栈道、长廊等旅游设施,建成宾馆、酒店及山庄、度假村等旅游服务设施,完成了朝阳坪引猴工程,建成戏猴园。1999年,景区共接待游人1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

村办工业的大步发展是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建起丝织厂,平均年产值200万元。以丝织厂为基础,1987年6月又建印染加工厂,1989年建网络丝厂并建立昌龙实业总公司,1991年建色织厂并建立同台湾合资的昌麦染料化工有限公司,1992年建石业艺术有限公司,1997年建起规模较大的剑杆织布厂。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稳步发展村办工业,1996年经上级批准,由各企业和盐场组建了山东昌龙集团公司,主营纺织、漂染、印花、染料化工、弹力丝加网、石材加工、原盐采选。党总支部书记魏全国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在董事会主持下,各企业稳步发展,到2000年底,集团公司职工总数500人,固定资产总值2200万元,年总产值34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

§ 经济状况

龙池镇镇域全系山地,耕地不多,属都江堰市重点林区乡镇,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具有极大优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步伐加快,仅1999年就发展以杜仲为主的"三木"药材1000多亩,以银杏、板栗为主的干果400多亩,其它林木350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户参与旅游服务的日渐增多,为农户增收创造了条件。1999年,实现粮食总产3084吨,农业总产值24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

龙池镇坚持“农业奠基、商贸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整合山区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注民生,广开致富门路和就业渠道,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龙池镇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壮大药、菜、林、茶、畜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巩固和发展专业协会。同时注重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及科技含量的提高,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修建桃源至烽火、高万至凤凰两条村级主干道,硬化莲花至太坪、富有至金川两条山区村道,解决山区群众乘车难的问题。

龙池镇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成了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工程,规划拆迁面积达2800m2,新建10000m2,总投资达1500万元。不断完善镇配套设施,加强城镇综合管理,规范菜市、水果市及其它市场的管理工作。积极协助宏松公司引进资金2600万元开发硫化钙;引资开发金属镁,恢复龙池白酒生产。

龙池镇厂矿企业较多,强化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和死灰复燃的矿山,继续加强矿产品检查点值班,严厉打击偷运现象。

§ 社会进步

龙池镇建国前,龙池镇学龄儿童入学率10%。新中国成立后,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同邻村联办了小学。经逐年投资建设,达到了校舍、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高等教育输送了人才。建国以来,先后有118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学本科32名,大学专科20名。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书画爱好者。国家一级书法家魏照坤成就甚丰,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生产状况差,生产方式落后,人均粮食90公斤,人均现金收入不足20元,村民挨冻受饿者多,120人因生活所迫闯了关东。社会主义的建立,依靠集体力量发展生产,经济状况不断好转。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的1978年,人均占有粮食达到728公斤,人均收入413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双层经营体制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机会,农业、工副业和多种经营齐发展,村民的收入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0年,人均纯收入4168元。全村机动车辆200部(台),摩托车80辆。80%以上的家庭安装了程控电话,全村已达280部。日用家电设备一应俱全,其中彩色电视机达320台。

龙池镇村庄建设建国前大部分农户住房矮小,质量极差,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左右。建国后,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和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从70年代初实行统一规划,村民们住上了标准不断提高的“趟房”。村的规划建设按功能分区,即前部为住宅区,后部为企业区,中部是公益区。经三次提高规划标准,村民目前的住房全是宽敞高大的砖石结构瓦房,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1994年投资36万元建起部门设置齐全的村委办公楼。自1984年起,经逐年增建,村办企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各类厂房共200多间。在平整的村基上,村内各12米宽的4条纵横大街和30条巷路都已硬化,主街美化、绿化,并安有路灯。地下供水管道迈入各家各户,地下排水渠道直伸村外。村民的居住条件优越,生活环境优美,自1985年以来,连年被市评为“安全文明小区”。[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