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鸿沟
释义

§ 简介

词目:鸿沟

拼音:hóng gōu

§ 基本解释

[wide gap] 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界线分明

不可逾越的鸿沟

例句: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 详细解释

1. 古运河名。在今 河南省 。

楚 汉 相争时曾划 鸿沟 为界。《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与 汉 约,中分天下,割 鸿沟 以西者为 汉 , 鸿沟 而东者为 楚 。” 明 沉采 《千金记·延烧》:“ 楚 汉 争锋不得宁, 鸿沟 画界各相吞。” 清 许承钦 《白沟河》诗:“ 良 平 持庙算,谁定割 鸿沟 。”后亦借指疆土的分界。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八:“ 长坂 初垂翼,鸿沟遂倒戈。” 倪璠 注:“谓 元帝 即位,纔及三年, 魏 军至 襄阳 , 梁 王詧 率众会之,遂至於败也。时 梁 魏 地分南北,有若 鸿沟 。 詧 本 梁 朝宗室,助 魏 自伐,故云倒戈矣。”

2. 比喻事物间明显的界线。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昔人谓诗中不可著一词语,词中亦不可作一诗语,其间界若鸿沟。”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从此之后, 中国 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 巴金 《秋》十:“他的主张跟他兄弟的主张的中间是有一道鸿沟的。”

3. 大河。

唐 欧阳询 《用笔论》:“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 清 王士禛 《荥泽渡河》诗之二:“渺渺星槎击楫登,鸿沟极目气飞腾。”

§ 历史

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始兴建。修成后,经过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一直是黄淮间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时期又称狼汤渠。

它在今河南省荥阳北引黄河水,东经过中牟北,开封北而后折向南部,经过尉氏东、太康西、淮阳,分成两条支流:一条向南进入颍河,一条向东进入沙河,二条又分别汇入淮河,形成黄淮间的水运交通网。

隋代(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开通济渠,即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时期的汴河,成为黄淮间的交通干道,相当于鸿沟位置的蔡河仍部分起着沟通黄淮的作用。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开始,建都北京,开京杭运河,水运干线东移,蔡河就堵塞了。

楚河汉界这个词语中的河界指的就是鸿沟。

典故:当年楚汉相争,打仗八年,曾以鸿沟划地为界,东楚西汉。楚河汉界由此得来。

鸿沟这个名词到了今天,就引申为两个人在思想上有分歧,价值观有距离等。如称界限分明为“划若鸿沟”。

§ 作用

鸿沟最早是条运粮河

在汉霸二王城景区内,看到的广武涧并不长,实质上是一个大沟。记者第一次见到广武涧时,就有一个疑问,如果这里就是鸿沟的话,刘邦和项羽是怎样利用这样一个大沟来中分的天下。

荥阳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万卿说,现存的广武涧肯定不是原来的鸿沟,是也只能是鸿沟的一部分。鸿沟最早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开凿出的运河,但当时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中分天下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陈万卿副局长还说,文物部门经过考证发现,最早在这里修建城墙的时间不是秦末,而是在战国时期,目前发现的文物和青铜器,甚至包括城墙的建筑特色,都跟韩国吻合,是一种区别于汉代平夯的环底夯实。

说起鸿沟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战国中期的魏国。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随着国内大臣的势力增强,晋国开始动荡起来,到战国初期,几个有势力的士大夫家族把晋国分成了三个国家,这样就有了韩、赵、魏三个国家。

魏国是韩、赵、魏三国中最早发展起来的国家,它最早的地盘在山西南部和陕西东部,随着势力的扩张,魏国在黄河南岸,今天的延津、原阳、开封一带夺取了大片的土地。这样魏国的疆域就有了东西两部分,中间被韩国和赵国隔开。

公元前339年,魏国又把都城从安邑,即从山西的夏县一带迁到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既然疆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就要有一个连接的通道。

荥阳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万卿说,当时鸿沟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

有了通道之后,才能迁都,所以鸿沟的开凿要比魏国迁都大梁要早一些。公元前361年,魏国投入大量人力,在荥阳县北的黄河南岸开凿水渠,引黄河水进入圃田泽,一是作为作为运河,运输粮食等物资,二来作为水利工程,灌溉沿岸的田地。

刚开凿的水渠叫什么名字,在史书中有几种说法,《竹书纪年》称“大沟”;《史记·河渠书》称“鸿沟”;《汉书·地理志》称“狼汤渠”;《后汉书·郡国志》称“鸿沟水”;《水经》称“蒗荡渠”、“渠”;《水经注》称:“蒗荡渠”、“渠水”。

魏国迁都大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339年,魏国引圃田泽的水东流,把“大沟”运河延伸到大梁城北,然后又绕过大梁城东,折南而行,经杞县、太康,在今天周口淮阳境内注入颍河,再经颍河下流注入淮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沟,汉王刘邦和霸王项羽中分天下的界线也是这条长达数百公里的人工运河。

鸿沟开凿以后,不仅使济河、淮河和黄河互相贯通,构成了鸿沟运河系统,而且,还灌溉了大片农田,形成了鸿河流域农业丰产区。

在后代,鸿沟又经历了疏浚、整修、扩展和改道,名字也更换了不少,如在汉代称为狼汤渠、鸿沟水、渠水,隋朝时又改名为通济渠,唐朝又叫广济渠,宋代又叫做汴水或汴河。名字虽然又多种叫法,但在郑州、荥阳、中牟境内,这些运河的河道基本与鸿沟的位置相合。

陈万卿副局长说,广武涧究竟是不是鸿沟的一段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随着黄河的逐渐南移,在历史上,鸿沟从黄河引水的引水口也曾移动过几次,最初的位置目前还很难确定。

沟水曾竟淹了开封城

战国末期,国力日益强盛的秦国加快了统一中原的步伐。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贲率领部队攻打魏国,当时秦国军队兵器精良,英勇善战,魏国的许多城池如秋风扫落叶一样被秦国占领,很快秦国的军队就攻打到大梁城下。

大梁城作为魏国新建的都城,修的相当坚固,秦国攻城的军队一次次被魏国的守城的战士击退,秦国军队伤亡也比较惨重。

就这样攻打了三年,大梁城仍然固若金汤,王贲也有些泄气。这时秦王赢政想了一个十分歹毒的主意,用魏国人开凿的鸿沟把黄河水引入大梁城,大梁城内顿时一片汪洋,哭声一片,人员死伤无数,大梁城不攻自破。

因为历史的远去,我们现在已不大可能猜测当时魏国人的想法,但在魏国人中肯定有人痛心疾首:原本就不应该开凿这样一个鸿沟,自己国家开凿的鸿沟竟然成了灭国的凶器。

鸿沟何时“跳”上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上为什么有楚河汉界,鸿沟究竟在什么时候跳上了中国象棋?有一种观点说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制造了象棋,是中国象棋的祖师。

韩信是如何制造的象棋,他在什么背景下制造了象棋?在《英華書院 2001-2002 年度棋刊》中记载有这样一个传说,说韩信帮助刘邦打下江山后,便遭到了吕后的迫害,被关进了大牢,其中有一个狱卒非常敬重他。有一天这个狱卒对韩信说:“将军能否教授我兵法,这样你打仗的才能也可传给后世,将军也可扬名。”

韩信婉言拒绝了这个狱卒,但这狱卒并不死心,对韩信死缠硬磨。韩信经过仔细考虑,最后答应三天后再谈。

狱卒三天后准时来到韩信面前,只见地上画了一个大方框,分敌我两阵,各画有32个小方格,中间一条界河,界河内写着楚河、汉界,一边摆着16张小红纸片,上写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样;另一边摆着16张小蓝纸片,也分别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

狱卒看了一会仍弄不明白韩信摆出这些小纸片是做什么用的,就问:“你这是在搞什么名堂?”韩信回答:“你可不要小看这些方格和纸片,它们可能容纳千军万马的战争哩。这16张小纸片各代表一方,用兵时只要文武結合上下一玫,通盘筹划,配合有方就會千变万化,百战百胜。狱卒见韩信这样说,便扑通一声跪倒在韩信面前,算行了拜师礼,之后整天整天地学习兵法。

不久韩信就被害死,狱卒毅然地辞去了公职,潜心研究兵法,为了方便,他把棋盘画在纸上,并削木为子代替纸片。因为这东西为木头做成,又因为用棋子布阵,打仗又不是实战,所以就称它为“象棋”了。

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个传说一点都不可信。其实在战国时期,对象棋就有了明确的记载,但当时的象棋和现在的象棋差别相当大,每一方只有6棋子。一直到北宋时,象棋上还没有河界,“鸿沟”在南宋时才正式“跳”上了中国象棋,这在宋代的《事林廣記》中棋谱上可清楚地看到。[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4: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