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大仙圣境园 |
释义 | 黄大仙圣境园位于西樵山南部的聚仙峰前,依山环水,占地广阔,规划气势非凡,建筑雄伟独特,是传统建筑与 黄大仙圣境园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又一杰作。黄大仙为浙江金华人,生于1600多年前的晋朝,少时牧羊,后入金华洞修炼,自号赤松子,他劝人积善,悬壶济世,授人药方,除病解困,深受人们爱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黄大仙的“普庆坛”,香火极盛,方圆百里,信男信女,齐来朝拜,后因动乱道长梁仁庵带黄大仙圣像到香港设坛,名“啬色园”,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该园已成为香港著名福利机构,为不忘宗祠,重续香火,又携像归宗,于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这座42万多平方米的“圣境园”。黄大仙圣境园门口的广场为太极图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八卦广场。 § 简介 西樵山黄大仙圣境园,集道教文化、领南建筑艺术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信众祈福朝圣的道教圣地。黄大仙师为 黄大仙圣境园浙江金华人,生于公元328年,少时牧羊,后修炼得道而成仙,自号赤松子。他劝人积善,悬壶济世,授人药方,除病解困,深受人们爱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黄大仙的“普庆坛”,香火极盛,方圆百里,信男信女,齐来朝拜,后因动乱道长梁仁庵带黄大仙圣像到香港设坛,名“啬色园”,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该园已成为香港著名福利机构,为不忘宗嗣,重续香火,又携像归宗,于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这座42万多平方米的“圣境园”。 黄大仙圣境园门口的广场为太极图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八卦广场。山门前有巨形石雕,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山门设计有西樵民居特色,左右三重,立体多变,步移景异。入门后有回应坛和大仙脚印百草园诸景,回应坛高三层,以花岗岩制成,当站在坛中,脚踩阴阳交界线时大声呼喊,顿有天地回应之感;大仙脚印传为黄大仙显圣时所留,当地有“踩大仙脚印,能平步青云”之说。园区尽头壁下有黄大仙圣像,高28米,全由优质花岗岩镶砌,雕刻而成。圣像坐西北朝东南,手持尘佛,身披道袍,慈祥肃穆,仙风道骨。黄大仙圣境园之北为西樵山黑岩景区。黑岩洞口狭小,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溪水没径,内有大厅,厅内左通右达尽是石洞,状若孔明摆下的“八卦阵”,景区另一景观为波斯岩,因岩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终年泉水不断,内进宽广,高二、三十米,顶上青藤垂蔓,有底下河,岩壁钟乳石变化多姿,鬼斧神工。 § 特点 黄大仙区是以本区著名的黄大仙祠命名,位于九龙半岛的东北面。黄大仙庙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创立于公元19黄大仙圣境园21年,经过数十年的悉心经营,现金璧辉煌,建筑雄伟,是一作宏伟的中国式道教寺庙。 本区多年前主要为一乡村地带,人口稀疏,居民大多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区被界定为新九龙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后期,随着大量难民从内地涌入,很多寮屋便开始在区内出现。本区公共房屋发展始自一九五七年,当时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厦在老虎岩(即乐富)兴建。这些年来,随着寮屋区的清拆及旧型房屋的重建,本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黄大仙区的特色是以公营房屋为主。目前,区内百分之86.2%的人口居住于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机构参建的居屋和夹心阶层住屋;而其余的13.8%的人口则居住于各类型的私人住宅。 黄大仙区包括黄大仙、牛池湾、钻石山、慈云山、乐富、新蒲岗、竹园邨等地方。 黄大仙区以住宅为主,工业楼宇集中在新蒲岗。 钻石山 钻石山是香港九龙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区也是称为钻石山。钻石山位于黄大仙以东,慈云山以南,牛池湾以西,新蒲岗以北,主要是一个住宅区。 慈云山 慈云山位于香港的黄大仙区,曾经是问题少年的聚集地,因为该区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党“慈云山十三太保”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旧区成长的。随着当地人口成长和旧区重建,现时已不再有青少年问题之余,还显得焕然一新。2000年代特区政府斥巨资兴建的其中一条学校村就在本区。 这个地区位于香港山峰慈云山的山腰部份。慈云山海拔488米,是九龙半岛主要山峰之一。 六十年代建成的慈云山邨有楼宇达六十座,后分拆为慈民邨、慈爱邨、慈乐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慈云山邨可说是全香港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数编号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后的慈民邨民俊楼,而该座楼宇共十六层,由二至十六楼,每一层均提供超过一百个出租单位。 乐富 乐富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北部,属新九龙的黄大仙区,位于狮子山山脚。乐富旧称老虎岩。现在人们通常将其北面的横头磡视为乐富的一部份。乐富位于九龙城以北、九龙塘以东。全区以乐富邨为中心,其北部有横头磡邨。新蒲岗新蒲岗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半岛的旧区。本区区内大多是住宅楼宇,过去本区是一个工业区域。 § 历史 黄大仙原名竹园。因为在区内有一座赤松黄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众多,故名黄大仙区。 牛池湾原名牛屎湾、乐富原名老虎岩。因原名难听,遂雅化成现有名字。 钻石山,本是一个石矿,名字是把石从山中钻挖出来的意思。殖民地政府把此地翻译成英文时,误解了钻/石山为钻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Hill。 黄大仙区多年前主要为一乡村地带,人口稀疏,居民大多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区被界定为新九龙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后期,随着大量难民从内地涌入,很多寮屋便开始在区内出现。黄大仙区公共房屋发展始自一九五七年,当时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厦在老虎岩(后改建乐富)兴建。这些年来,随着寮屋区的清拆及旧型房屋的重建,本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 传说 叱石成羊:黄湓村的黄初起,有一个弟弟叫黄初平,初平15岁那年,赶着羊群到南山(金华山之南)放牧,就没有回家,家里人和亲戚朋友,满寻找,都没有一点影迹。一年又一年四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音讯,黄初超现在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还是经常记挂起年轻时失去的弟弟。这一天,黄初起听人说,兰溪集市上来了个求卦道人,很有灵。于是,他就到集市上来,请求卦道人为他弟弟黄初平一卦。道人听了他的一番回忆,说:“我曾在金华山中见到你弟弟黄初平,你弟弟叫黄初平吗?”他一听,高兴得心都快跳到喉咙,连声说:“是叫黄初平。”连忙叩头跪拜,央求道人带他去见弟弟。道人带黄初起来到山中石室里,果然见到了黄初平,兄弟俩抱在一起,高兴得眼泪满面流,说长道短,说个不歇。哥哥对重新见面的弟弟,一看再看,好奇地说:“弟弟,四十年过去了,你皮肤还那么白嫩,头发还那么乌黑,牙齿还那么整齐,同当年十四、五岁时一样。时间四十年过去了,面容却还是昨天的样子,那么你当年的羊还在不在呢?”“当然在罗。”弟弟黄初平有把握地回答。在哪里?”哥哥黄初起惊奇地问。 哥哥随即跑到山的东面去看,只见白石磊磊,根本不见一只羊,回来对弟弟说:“你真会开玩笑,那里哪里有羊!”弟弟说:“有的,是你没看见。” 于是哥哥就与弟弟一起来到山的东面,只听到弟弟大声叱喝:“羊起!”同时仙帚挥转了几下,先前初起看到的磊磊白石,随着初平的叱喝,立即变成活生生的羊:有的吃草,有的蹦跳,有斗角的……满坞都是羊,总有几万头。初起明白了初平已经炼成法术,修道成仙,就要求弟弟教导修炼。经过了三十年一心一意的刻苦修行,道法大成,能在青天白日之下不见身影,也成为神仙。兄弟二仙回故里黄湓村来看看,认识的亲戚朋友都不在人世了。他俩为乡亲做了许多善事,后来被人们识出真相,大家就尊称先成仙的弟弟黄初平为“黄大仙”,“黄大仙师”。 民间传说 黄大仙其实是玉皇大帝宫前的金龟,经过多年的修行,已得到了宇宙灵气,法术高强,有一天,金龟看到凡间大片土地,潇河无水,田稻被晒得如同干草,老百姓干渴得舌燥唇焦。金龟心肠十分善良,就把天河的水偷偷往下界喷洒,大降阵雨,老百姓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巡守天河的水神向玉帝禀报了金龟私自偷降雨人间的事。玉帝大怒,斥责金龟擅自动用天河水,犯了“天条”,于是罚他下凡人间为人,指派天庭侍卫押金龟到人间投胎,这位天庭侍卫官十分同情金龟被贬罚,很想择一户高贵人家让金龟投胎,召来几位城隍和土地夜询问,可是有一户人定,几代究苦,妻子怀胎就要临盆之时,金龟立即表示愿意去这户人家投胎,就在一个山麓下留下原身,灵魂跟随土地爷飞去黄盆村,从产妇的肚脐进入胎婴的肉体。这时,产妇户中金光四射,红光江满屋,产妇觉得腹内一阵转机,婴儿就产生了。其时为晋代,成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这家人姓黄,三年之前得了长子,取外“初起”,意思是希望从儿子这一代起,能摆脱贫困厄运。 现在次子出生时,出现金光、红光,不知道是什么古怪,他希望次子能平安地成长,就取名为“初平”。黄初平八岁就在家放羊,性情纯洁灵存在慧,孝长尊幼,勤而好学,乡中父老都赞他圣贤。在黄初平十五岁的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化山下放羊,有一只小羊失足受伤,他就细心为小羊疗伤,小心护理,小羊依偎着他的膝下,甚为感动的样子。黄 黄大仙圣境园初平顿感悲伤,想到小羊长大以后,必然受到屠宰,帮而起了恻忍之心,十分烦忧,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恰好有一位道人经过,问初平为何如此的烦忧,初平就将原因说明。道士问好黄初平想小羊怎么样,初平说希望羊能长生不死,道士说这就简单了,于是施展法力把羊化成白石于山间。初平见了很惊奇,觉得很玄妙,同时起了修道之心,恳求道士收纳他为初平回答说:“徒儿笃信不移,不辞劳苦,无牵无挂,但求学道成功。”道士听了笑着说:“你有修道慧根,况且很有仙缘,只有勤于修炼,心成正果,你如此有恒心,老道就答应你了。”道士将黄初平引入赤松山的金华古洞,理悟修道玄机,刻得法道。初平回到家乡,其父母已经仙逝,只见到他的哥哥黄初起,于是初平告诉哥哥他四十年的经历。哥哥问起初平当年的山羊到哪里去了,初平说仍在山中,哥哥不相信,于是初平就带他哥哥到山上看,只见一群白石,哪里有山羊呢?只见初平口念法咒,将手执的拂尘向山一挥,一声“羊起”,山上的白石顿时应声而起,变成千万只羊。他哥哥顿然觉悟到道法的玄妙,于是与弟弟一同修炼法道,经五百年的修炼,黄大仙乘着仙鹤,哥呵骑着仙鹿一齐登上仙府,修得正果同列仙班,这就是黄大仙的生平和“叱石成羊”的典故。 初平得道成仙之后的民间施医赠药,警恶除奸,普善杉善,深得民心,广大民众称他为黄大仙或赤松仙子。广州、西樵山、香港、东南亚一带,甚至美国均有许多信徒为他建庙立祠,香火旺盛。黄大仙的传说源远流长,民间颂扬他惩恶扬善,除妖捉怪,行医救人,劝善行善,种了关心人民疾苦的事迹。据《金华县志》的记载,宋朝嘉定年间,有一位叫唐季度的人,他的左眼经常不断的流眼泪,看了不少名医也没法治好。有一天他上山从一块很大的石头旁边经过。突然有人在叫他的名字,这个唐季度一看,原来石头上坐了一位道翁。道翁说唐季度乃善良之辈,不应受如此疾苦之罪,于是道翁把草药沥汁,敷在他的左眼,结果把眼疾医好了,后来唐季度得知这位道翁就是黄大仙,为了感谢医疾之恩,在家供奉黄大仙仙像,朝晚上香,而那块石头就叫黄大仙石。 宋元裕三年(公元1087年),这一年江南大旱,江河无水,稻草晒得如同干草,老百姓唇干舌燥,官府到金华山的赤松宫求雨,得到显灵,金华附近午里得甘露滋润,消除了旱災。黄大内固有“救人之功”和“祈雨祈晴“随感随通”的仙迹,在宋孝淳熙十六年(1189年)和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得到皇帝封以“养素帝君“和“养素净正帝君”两个封号。 相传在古时候,南海西樵曾发生一场瘟疫,幸好黄大仙经过此地,为百姓解除了困疾,但由于患病的人实在太多,葫芦里的仙药不足。黄大仙叫大家不要担心,对大家说:没有药也不要紧,只要摸一下他的药葫芦也能将疾病消除,于是患病的民众争相摸黄大仙的药葫芦,结果瘟疫得以消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黄大仙这一功德事迹,将黄大仙的药葫芦雕刻在西樵山黄大仙圣境园内。 § 景点特色 西樵山黄大仙圣境园,集道教文化、领南建筑艺术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信众祈福朝圣的道教圣地。 § 行政区划 黄大仙区包括黄大仙、牛池湾、钻石山、慈云山、乐富、新蒲岗、竹园邨。 § 图片列表 § 门票价格 门票:15元 § 交通提示 交通指引: 西樵汽车站乘224路直达 自助旅游者来黄大仙圣境园和黑岩景区,可从西樵官山城区乘24路公共汽车,官山城区至圣境园为5公里。 § 相临景点 佛山祖庙 万福台 中山公园 仁寿寺 石湾美术陶瓷厂 南风古灶 石湾 佛山梁园 飞来峡 燕子岩 飞来寺 霭雯教育农庄 飞霞洞 藏霞洞 锦霞禅院 东林园 东华里 金沙滩旅游中心 经堂冶铁遗址 坭模岗冶铁遗址 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 孔庙 南海西樵山 顺德清晖园 禅城南风古灶 顺德花卉世界 三水荷花世界 文昌塔 南海影视城 钟楼 陈岩野先生遗迹 顺德宝林寺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 芦苞祖庙 南国桃园旅游度假区 西樵山白云洞风景区 南海观音寺 标卓骑士乡村俱乐部 南海康有为故居 莲峰书院 西岸旅游度假区 甘鹭度假村 虫雷岗公园 丹灶仙湖旅游度假区 观音文化苑 南海千灯湖 顺德新世纪农业园 顺德生态乐园 高明灵龟塔 季华公园 桂城半月岛 雷岗水上乐园 泥模岗冶铁遗址 顺德德胜广场 顺德西山庙 黄大仙圣境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