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芩芍药汤 |
释义 | § 方剂正文 黄芩 黄芩芍药汤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九。 组成黄芩 白芍药白术 干地黄各30克 § 用法 上药锉于麻豆大。每服15克,以水150毫升,煎至)00毫升,去滓温服,(成人常用剂量: 5剂) § 主治 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1] § 加减 寒则加生姜,同煎服。 [1] § 药物组成 黄芩1钱(炒),赤芍1钱,升麻1钱,甘草1钱5分,生地1钱5分,木通1钱5分,枳壳1钱5分,归尾1钱5分,川连8分,人参6分,酒大黄。处方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一。 § 方剂主治 麻症,实热滞于大肠,欲泄不泄,里急后重,时时欲出,滞而不下。 § 附注 方中酒大黄用量原缺。 §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虚而不实者,苦以坚之,酸以收之,黄芩,芍药之苦酸以坚敛肠胃之气;弱而不足者,甘以补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固肠胃之弱。 2.《内台方议》:黄芩为君,以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也;芍药为臣,以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也;甘草为佐,大枣为使,以辅肠胃之弱而缓中也。 3.《医方集解》:黄芩以彻其热,而以甘、芍、大枣和其太阴,使里气和则外证自解。 4.《伤寒贯珠集》:热气内淫,黄芩之苦,可以清之;肠胃得热而不固,芍药之酸,甘草之甘,可以固之。 5.《医林纂要》:太阳郁热,则上烁肺而下遗大肠,故用黄芩以除肺肠之热;少阳郁热,则木乘土,故用芍药以泻相火而和太阴;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用甘草、大枣以治寒,且以厚脾胃生气血而治自利。 6.《霍乱论》:黄芩清解温邪,协芍药泄迫血之热,而以甘、枣奠安中土。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