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文帝
释义

§ 个人概述

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1]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曹丕在位期间开拓疆域,征服北方鲜卑、高句丽等部落,击退东吴入侵,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这是曹丕军事上的重要建树。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高的成就。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较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丕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改国号大魏,为魏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臣,曹丕大喜,封孙权为吴王,没有同时联合吴国攻蜀汉。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曹丕死后谥曰“文皇帝”,庙号“高祖”,葬“首阳陵”。

§ 政绩

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六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的。

或许有的好有的坏,但既然是他做的便应当被记录下来。

1,重视文教。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後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2,修复洛阳,营建五都。

3,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

4,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5,创立九品中正制,果断称帝,结束汉朝百年统治。御驾亲征东吴,赢得巨大政治资本,为子孙打好根基。

6,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

7,册封孙权为吴王,从外交上取得优势,令东吴臣服在魏朝长达7年之久。

8,征服北方蛮族鲜卑,开拓疆域达到漠北,解除边疆之患。

§ 其它

魏晋及稍后的南北朝时期,葡萄酒的消费和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从当时的文献以及文人名士的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当时葡萄酒消费的情况。

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他不仅自己喜欢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作为帝王,在给群医的诏书中,不仅谈吃饭穿衣,更大谈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并说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个名,就足以让人垂涎了,更不用说亲自喝上一口,这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三国志·魏书·魏文帝记》是这样评价魏文帝的:“评日: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疆识,才艺兼该。”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日渐兴起。这在当时的不少诗文里都有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种植张骞引进的欧亚种葡萄的同时,也人工种植我国原产的葡萄,这可从当时的诗文中反映出来。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在《种葛篇》中有“种葛南山下,葛幕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的诗句。

§ 年表

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

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

立为魏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零年)

曹操去世,曹丕嗣位为魏王、丞相,改元延康元年。

二月,以贾诩为太尉。

庚午,汉献帝禅位,丕自称皇帝。改元黄初,大赦天下。

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黄初元年(公元二二零年)

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黄初二年(公元二二一年)

春三月,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复叛,遣曹仁讨斩之。丁卯,夫人甄氏卒。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

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

三月乙丑,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冬十月,孙权复击之。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孙权临江拒守,火攻魏军。曹丕负伤大败。

黄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

丁未,大司马曹仁薨。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甲申,太尉贾诩薨。

黄初五年(公元二二四年)

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黄初六年(公元二二五年)

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魏书载帝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从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植,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

丙午,曹丕去世,时年四十。

§ 后妃子女

皇后

文昭皇后甄氏,别称甄洛或甄宓

文德皇后郭氏,字女王,通称郭女王

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曹丕妃嫔

任氏 曹丕最早的妻妾,性格狷急不婉顺,多与曹丕不和,在甄氏嫁来后被逐

李贵人 生曹协

阴贵人

柴贵人

潘淑媛 生曹蕤

朱淑媛 生曹鉴

仇昭仪 生曹霖

徐姬 生曹哀

苏姬 生曹邕

张姬 生曹贡

宋姬 生曹俨

刘氏 汉献帝女

刘氏 汉献帝女

魏明帝曹睿 母皇后甄氏

赞哀王曹协 母李贵人

北海悼王曹蕤 母潘淑媛生

东武阳怀王曹鉴 母朱淑媛

东海定王曹霖 母仇昭仪

元城哀王曹礼 母徐姬

邯郸怀王曹邕 母苏姬

清河悼王曹贡 母张姬

广平哀王曹俨 母宋姬

东乡公主 母皇后甄氏

§ 历史评价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 诗集

《短歌行》

仰瞻帷幕 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 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 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 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  草

翩翩飞鸟 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 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 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 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 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 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 胡不是保

《秋胡行三首》

尧任舜禹 当复何为

百兽率舞 △凰来丁

得人则安 失人则危

唯贤知贤 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 诚不易移

条之役 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 降福自天

泛泛绿池 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 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 菡萏垂荣

朝采其实 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 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 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 善为乐方

《善哉行二首》

上山采薇 薄暮苦饥

谷多风 霜露沾衣

野雉群  猴猿相追

还望故乡 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 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 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 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 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 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 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 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 聊以忘忧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 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 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 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 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 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 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 悲 相求

眷然顾之 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 何以忘忧

《丹霞蔽日行》

丹霞蔽日 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 木落翩翩

孤禽失群 悲 云间

月盈则冲 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 嗟我何言

《煌煌京洛行》

夭夭园桃 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 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 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 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  衣无带

多言寡诚 祗令事败

苏秦之说 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 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 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 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 智小谋大

西河何健 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 古之雅人

智矣燕昭 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  之高士

北辞千金 东蹈沧海

《钓竿行》

东越河济水 遥望大海涯

钓竿何珊珊 鱼尾何

行路之好者 芳 欲何为

《十五》

登山而远望  谷多所有

千馀尺 众草之盛茂

华叶耀人目 五色难可纪

雉 山鸡  虎啸谷风起

号罴当我道 狂顾动牙齿

《猛虎行》

与君媾新欢 托配於二丁

充列于紫微 升降焉可知

梧桐攀△翼 云雨散洪池

《善哉行》

朝日乐相乐 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 长笛吐清气

弦歌感人肠 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 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 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 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 罗者安所

冲静得自然 荣华何足为

《同前》

朝游高台观 夕宴华池阴

大酋奉甘醪 狩人献嘉禽

倡发东舞 秦筝奏西?者激微吟

淫鱼乘波听 踊跃自浮沈

飞鸟翻翔舞 悲 集北林

乐极哀情来 寥亮摧肝心

清角岂不妙 德薄所不任

大哉子野言 弭弦且自禁

《折杨柳》

西山一何高 高高殊无极

上有两仙僮 不饮亦不食

与我一丸药 光耀有五色

服药四五日 身体生羽翼

轻举乘浮云 倏忽行万■

流览观四海 茫茫非所识

彭祖称七百 悠悠安可原

老聃适西戎 于今竟不还

王乔假虚辞 赤松垂空言

达人识真伪 愚夫好妄传

追念往古事 愦愦千万端

百家多迂怪 圣道我所观

《燕歌行二首》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众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 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别日何易会日难

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

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

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

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

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 晨 声可怜 留连顾怀不能存

《临高台》

临台行高 高以轩

下有水 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

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

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

不能随 我欲躬 汝

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

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

六里徘徊

《陌上桑》

弃故乡 离室宅

远从军旅万里客 披荆棘

求阡陌 侧足独窘步

路局  虎豹嗥动

鸡惊禽失 鸡 相索

登南山 奈何蹈盘石

树木丛生郁差错 寝蒿草

荫松柏 涕泣雨面 枕席

伴旅单 稍稍日零落

惆怅窃自怜 相痛惜

《上留田行》

居世一何不同 上留田

富人食稻与粱 上留田

贫子食糟与糠 上留田

贫贱亦何伤 上留田

禄命悬在苍天 上留田

今尔叹息将欲谁怨 上留田

《大墙上蒿行》

阳春无不长成 草木群类随大风起

零落若何翩翩 中心独立一何茕

四时舍我驱驰 今我隐约欲何为

人生居天壤间 忽如飞鸟栖枯枝

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

何不恣君口腹所尝 冬被貂 温暖

夏当服绮罗轻凉 行力自苦

我将欲何为 不及君少壮之时

乘坚车 策肥马良

上有沧浪之天 今我难得久来视

下有蠕蠕之地 今我难得久来履

何不恣意遨游 从君所喜

带我宝剑 今尔何为自低

悲丽平壮观 白如积雪

利如秋霜  犀标首

玉琢中央 帝王所服

辟除凶殃 御左右奈何致福祥

吴之辟闾 越之步光

楚之龙泉 韩有墨阳

苗山之铤 羊头之钢

知名前代 咸自谓丽且美

曾不如君剑良 绮难忘

冠青云之崔嵬 纤罗为缨

饰以翠翰 既美且轻

表容丁 俯仰垂光荣

宋之章甫  之高冠

亦自谓美 盖何足观

排金铺 坐玉堂

风尘不起 天气清凉

奏桓瑟 舞赵倡

女娥长歌 声协宫商

感心动耳 荡气回肠

酌桂酒  鲤鲂

与佳人期为乐康 前奉玉卮

为我行觞 今日乐不可忘

乐未央 为乐常苦迟

岁月逝 忽若飞

何 为自苦 使我心悲

《艳歌何尝行》

何尝快

独无忧

但当饮醇酒

炙肥牛

长兄为二千石

中兄被貂裘

小弟虽无官爵

鞍马[马+反][马+反]

往来王侯长者游

但当在王侯殿上

快独 蒲六博

对坐弹棋

男儿居世

各当努力

蹙迫日暮

殊不久留

少小相触抵

寒苦常相随

忿恚安足诤

吾中道与卿共别离

约身奉事君

礼节不可亏

上惭沧浪之天

下顾黄口小儿

奈何复老心皇皇

独悲谁能知

《月重轮行》

三辰垂光

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

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

圣睹万年

明 相绝

何可胜言

《黎阳作三首》

朝发邺城 夕宿韩陵

霖雨载涂 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 沐雨栉风

舍我高殿 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 爰暨公旦

载主而征 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 唯天所赞

我独何人 能不靖乱

殷殷其雷

其雨

我徒我车 涉此艰阻

遵彼洹湄 言刈其楚

班之中路 涂潦是御

辚辚大车 载低载昂

嗷嗷仆夫 载仆载

蒙涂冒雨 沾衣濡裳

千骑随风靡 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 干戚纷纵横

白旄若素霓 丹旗发朱光

追思太王德 胥宇识足●

经历万岁林 行行到黎阳

《於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别一首》

与君结新婚 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 蟋蟀 相随

冽冽寒蝉吟 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 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 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 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 比翼戏清池

《於谯作》

清夜延贵客 明烛发高光

丰膳漫星陈 旨酒盈玉觞

弦歌奏新曲 游响拂丹梁

馀音赴迅节 慷慨时激扬

献酬纷交错 雅舞何锵锵

罗缨从风飞 长剑自低昂

穆穆众君子 和合同乐康

《孟津》

良辰启初节 高会构欢娱

通天拂景云 俯临四达衢

羽爵浮象樽 珍膳盈豆区

清歌发妙曲 乐正奏笙竽

曜灵忽西迈 炎烛继望舒

翊日浮黄河 长驱旋邺都

《芙蓉池作》

乘辇夜行游 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 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 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轱 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 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 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 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 保己终百年

《於玄武陂作》

兄弟共行游 驱车出西城

野田广开辟 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 流波激悲声

菱芡覆绿水 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 向我池边生

乘渚望长洲 众鸟 哗

萍藻泛滥浮 澹澹随风倾

忘忧共容与 畅此千秋情

《至广陵於马上作》

观兵临江水 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 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 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 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 实始剪殷商

孟献营虎牢 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 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 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 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 悠悠多忧伤

《杂诗二首》

漫漫秋夜长 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 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 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 三五正纵横

草虫 何悲 孤 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 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 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 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 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 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 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 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 客子常畏人

《於明津作》

遥遥山上亭 皎皎云间星

远望使心怀 游子恋所生

驱车出北门 遥望河阳城

《清河作》

方舟戏长水 湛澹自浮沈

弦歌发中流 悲响有馀音

音声入君怀  怆伤人心

心伤安所念 但愿恩情深

愿为晨风鸟 双飞翔北林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二首》

翩翩床前帐 张以蔽光辉

昔将尔同去 今将尔同归

缄藏箧笥  当复何时披

谁言去妇薄 去妇情更重

千里不唾井 况乃昔所奉

远望未为遥 踟蹰不得共

《黎阳作》

奉辞讨罪遐征 晨过黎山 峥

东济黄河金营 北观故宅顿倾

中有高楼亭亭 荆棘绕蕃丛生

南望果园青青 霜露惨 宵零

彼桑梓兮伤情

《寡妇》

霜露纷兮交下 木叶落兮凄凄

候 叫兮云中 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 白日急兮西颓

守长夜兮思君 一夕兮九乖

怅延伫兮仰视 星月随兮天回

徒引 兮入房 窃自怜兮孤栖

愿从君兮终没 愁何可兮久怀

《令诗》

丧乱悠悠过纪 白骨从横万里

哀哀下民靡恃 吾将以时整理

复子明辟致仕

《夏诗》

夏时饶温和 避暑就清凉

比坐高馈下 延宾作名倡

弦歌随风厉 吐羽含徵商

嘉馐重叠来 珍果在一傍

棋局纵横陈 博弈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 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 安知夏节长

《饮马长城窟行》

浮舟横大江 讨彼犯荆虏

武将 贯  征人伐金鼓

长戟十万队 幽冀百石弩

发机苦雷电 一发连四五

《失题》

巾车出邺宫 校猎东桥津

重 施密网 ●筚飘如云

弯弓忽高驰 一发连双麇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舍我故乡客 将适万里道

妻子牵衣袂  泪 怀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