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寿昆
释义

§ 生平简介

魏寿昆,字镇雄。1907年9月出生于天津市商人家庭。清末,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频仍,家境败落。他从少年起发奋读书,立志做一名科学家。1923年中学毕业,考入北洋大学,各学年学习成绩均在90分以上,因而受校方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奖励。1929年,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矿冶工程系工学士学位,后到辽宁海城大岭滑石矿任助理工程师,半年后回母校担任矿冶系助教。1930年秋考取了天津市公费留德,次年就学于德国柏林工科大学材料工艺科学系化学专业,1932年转学德累斯顿工科大学化学系,先后完成了特许工程师论文与工学博士论文,1935年夏获工学博士学位。为了实现为祖国矿冶事业献身的志愿,1935年他自费进入德国亚琛工科大学冶金系进修,主修冶金专业,搜集冶金文献资料,参加冶金专业实习及专题科研。1936年他放弃在德国丰厚薪资的工作机会,回归满目疮痍的祖国,来到天津,在北洋工学院矿冶系任教授。西北工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随北洋工学院迁至陕西省西安市,后又迁到城固县。当时学校与北平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他任矿冶系主任。由于师资奇缺,当时系里四个年级仅有三位教师和两名助教,由他担任从低年级至高年级的多门课程的讲授任务。自1938年到1946年,他先后在西北工学院(1938年西北联大院系改组,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及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西北工学院)、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贵州农工学院、重庆大学等校任教授。在抗日后方的艰苦条件下,魏寿昆坚持奋战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在重庆大学任教期间,他兼任重庆矿冶研究所矿冶室和兵工署材料试验处冶金组主任。作为研究人员,他结合四川、贵州、江西等省的资源特点,进行了多项当时急需的生产性科研课题的研究并获奖。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天津,在他的母校北洋大学冶金系任教。1948年末,天津战役前夕,南京国民政府命令北洋大学南迁,一批知名教授包括魏寿昆在内均在计划南迁名单之中,而魏寿昆对国民党政治腐败已有了解,按照共产党天津地下组织的安排,他决定全家留在天津,拒绝南迁。

1949年至1952年,他先后担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天津大学副教务长等职。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和山西大学等校有关矿冶系合并,组建了北京钢铁学院,魏寿昆被任命为第一任教务长。从1979年至1983年担任该学院图书馆馆长,同时任该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一级教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

魏寿昆作为冶金学科、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带头人,他在国内较早地引用化学热力学原理作为研究与控制冶金反应的理论基础,引出了重要概念与公式,指导了生产实践,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魏寿昆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他先后担任北京市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委员,第五至第七届常务委员,又兼任过六届的工作组委员会高等教育组组长;九三学社第六届、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兼中央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学科第一届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常务副组长。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冶金编委会副主任,现任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此外,还在中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过领导职务。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第一至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1984年以来,魏寿昆相继获得了北京钢铁学院授予的“教师工作50年荣誉证书”,中国地质学会授予的“地质工作50年荣誉证书”,中国科学院授予的“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状”,中国金属学会授予的“荣誉会员”,1985年日本铁钢协会授予的“荣誉会员”及国家教委授予的“老骥伏枥金奖章”等多种殊荣。

日本著名的冶金学家——不破祐教授在邀请魏寿昆前往日本主持1990年第六届国际钢铁会议的电文中写道:“您是中国人民的宝贝,您也是日本人民的宝贝……”短短几行字表达了中外冶金学界对魏寿昆的崇高敬意。

§ 职业生涯

40年代获得多项重要科技成果

40年代,一批留学国外的冶金科技工作者和国内同行一样, 铁矿力图将他们在国内外所获得的当时较为先进的冶金科技知识和研究方法推广到中国冶金生产中去,以推动祖国冶金工业的发展。魏寿昆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942年至1947年的6年间,结合中国四川、贵州和江西等省的矿产资源情况,进行了数项重要的科学研究。1943年,他提出了“贝塞麦法炼钢去磷问题”。在这一课题中,他首先分析了后方各省铁矿的资源情况,针对其共同的含磷高的特点,结合脱磷热力学的理论,提出了小型贝塞麦炉的去磷程序以及用贝塞麦炉与马丁炉双联的操作方法,对当时的小型转炉去磷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同时,他又对贵州铝矿进行了调查,提出提取氧化铝的方法,供炼铝工业参考。1944年为了解决马丁炉的耐火材料问题,他就四川省白云石矿,进行了两项有关耐火材料的研究课题,一个是“四川白云石去钙提镁之研究”,另一个是“人造镁氧烧制镁砖的研究”。他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白云石的地质分布状况,在综合分析了国外文献中从白云石去钙提镁的各种方法之后,提出利用二氧化碳选择性溶解去钙提镁的措施。为提高氧化镁纯度,他发明“静置后处理法”,使氧化镁的含量提高到99.5%,达到制造高质量镁砖的要求,并从理论上阐明了氧化镁提纯的化学机理。上述两项研究成果,得到当时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的三项发明专利权。1945年,他以江西省钼矿为对象,进行了提取纯金属钼、铝化合物和炼制钼铁及钼合金钢的研究。该论文中,除详细地列举铝的用途和重要性、中国钼矿的分布与储量外,还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综合利用的研究方法,即采用国产钼矿,先经焙烧,继以湿法提取钼酸钠、钼酸铵及铝酸钙;在坩埚炉内以钼酸钙炼制钼合金钢;利用硅铁还原铝酸钙,得到含钼40%的钼铁;此外又成功地得到金属钼,其纯度达到94.67%。以上成果也一并获得当时经济部颁发的两项发明专利权。

魏寿昆在1936至1949年的13年里,他除了担负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进行多项课题研究外,还对同时期的其他科技工作者的成果,加以综合、研究和评价。如他撰写的《小型新式炼铁炉之设计与作业》和《20年来中国之冶金工程研究》,使后人对40年代抗战后方的冶金生产状况、技术发展水平等等,均可从中得到了解,这些文章是宝贵的文献性资料,是魏寿昆对中国40年代冶金技术发展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开拓了活度理论的应用研究发展了炉渣脱硫的离子理论

魏寿昆于50年代初系统地开展热力学中有关活度理论的研究。

活度的概念首先由刘易斯(G.N.Lewis)于1907年提出后并应用于电化学,以测定溶液中电解质的活度系数。30年代中期,奇普曼(J.Chipman)将活度概念用于冶金熔体。特别是50年代至60年代,国外冶金物理化学工作者在活度与活度相互作用系数测定的研究工作方面异常活跃。魏寿昆及时捕捉到上述冶金学前沿信息,集中几年时间进行研究,取得成果。

他从1956年起连续发表了《活度的两种标准态与热力势》等几篇重要论文,解决了活度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并在1959年为北京钢铁学院的物理化学及冶金原理两个教研组的教师举办系统讲座。讲授的题目为《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其讲稿经三次修改后,于1964年出版,这部专著受到国内外冶金同行的好评。专著中指出:“活度是人为的概念,它反映真实溶液和理想溶液在客观上存在的差异,特别是活度系数反映产生差异的后果。有了活度,可以计算有关溶液化学反应的吉氏自由能和其他热力学参数。……活度的研究可提供探索合金溶液本质的途径。作为一个工具,活度能处理一些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实际问题。但活度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反映真实溶液和理想溶液存在差异的原因……”这部专著详细地总结了当时的最新文献资料,对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常用的两种标准状态及其在冶金各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在这部专著中,他首次汇集了炉渣活度的计算公式和方法,从而解决了一些早期冶金工作者在冶金高温熔体,特别是炉渣计算方面的难题。当时冶金工作者只能运用由于假定存在炉渣中的若干化合物或由炉渣各种成分呈“自由”状态而建立的经验公式。因此,魏寿昆的上述研究成果对中国冶金科技工作者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水平有指导作用。

魏寿昆运用热力学原理及活度理论还解决了冶金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钢铁冶金过程中的脱硫问题就是他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硫在钢材热加工时形成“热脆”,因而脱硫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钢质量的关键。关于氧化铁脱硫作用,据不同文献记载有:(1)炉渣含氧化铁越少,对脱硫越有利;(2)平炉渣含氧化铁量多寡对脱硫无影响;(3)酸性渣的氧化铁含量增高对脱硫有利;(4)纯氧化铁也能脱硫等4种相互矛盾的说法。1964年他发表的《炉渣氧化铁含量对脱硫的作用》一文中,利用炉渣完全离子理论导出的硫分配比公式,应用硫分配比公式在充分引用活度系数条件下,研究证明了氧化铁对脱硫作用的上述4种说法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不同条件下氧化铁对脱硫显示的不同作用均可用硫分配比公式辨证统一地来表达,从而解决了多年来的争论。1966年,魏寿昆又发表了《高炉型渣脱硫的离子理论》,将上述硫分配比公式进一步扩大应用到高炉。文中采用大量数据,归纳求出适用于高炉脱硫的公式:

lgrFe2+·rs2-=-53.5NO2-十2.12式中,rFe2+·rs2-——炉渣中Fe2+离子及S2-离子的活度系数的积;No2-——炉渣中O2-离子的摩尔分数。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中尚无类似的报道。通过该式可以定量地计算高炉的脱硫分配比。

1988年攀枝花矿山公司和攀枝花钢铁公司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性质发生争论。矿山公司认为铁矿中的TiO2属碱性,因而,该矿属半自熔性矿,应提高售价;但攀枝花钢铁公司不同意上述说法,坚持TiO2是酸性氧化物,因而该矿不属半自熔性,不予提高售价。

魏寿昆用他本人推出的高炉型渣的脱硫活度公式,进行实地计算。得出,如TiO2按酸性氧化物计,根据公式所得出的硫分配比和实际现场的数据完全一致,而TiO2若按碱性氧化物计,则得出的硫分配比远远高出现场数据约20倍以上。据此,两家企业的争论得以解决。

完善了选择性氧化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多金属矿有用元素的分离

冶金反应过程极其错综、复杂,其间矿石中有价值的金属和大量杂质共同存在,虽经精选,但仍留有一定量的杂质。有的矿石有多种有用金属,而对每一种金属应尽可能分别提取。在冶炼过程中,所用的燃料、熔剂以及耐火材料中某些元素也会参加冶金反应。在冶金多种反应中,有的反应希望进行,有的反应则不希望进行,须加以抑制;有的反应希望提前进行,有的反应则希望推迟进行;等等。

为此,于60年代至70年代间,魏寿昆研究了选择性氧化热力学理论。他多次著文指出,当有许多氧化物同时被还原或许多元素同时被氧化时,则存在着还原、氧化顺序的问题。1973年,他首次提出“氧化物转化温度”概念。以这个理论指导并探索了平炉、底吹转炉及顶吹转炉等不同炼钢方法中的元素氧化的顺序与条件,特别是对共生矿的冶炼工艺给予了指导。

70年代与80年代间,他运用选择性氧化理论进行了多种工业实践,收到了预期效果。如指导上钢三厂冶炼不锈钢工艺的脱碳保铬问题;为上钢一厂的摇包中铁水脱铬保碳提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结合攀枝花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的共生矿的条件,分别提出了如何提钒与提铌的最佳工艺等。对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也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与建议。如为了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火法提镍,魏寿昆从理论上计算了镍锍中元素氧化的顺序,为卡尔多转炉保镍脱硫提出了理论依据并成功地确定了合理的吹炼工艺,使镍的总回收率超过95%。

以上的实例与理论计算,均收录在他1982年撰写的《熔锍及熔融金属中元素选择性氧化热力学》一文中,文中结束语指出,在高于转化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的工艺,如镍锍中的脱硫;不锈钢冶炼(包括AOD法)的脱碳以及高碳锰铁的降碳等;在低于转化温度的条件进行的工艺,如含铬铁水的脱铬;含钒铁水中提钒以及含铌铁水的提铌等。由此可见,选择性氧化理论对上述冶炼工艺均有指导意义。魏寿昆同时指出,对于磷和碳元素的去除,除了转化温度影响之外,变更炉渣成分(即碱度和FeO含量)以及气体产物(即CO)的压力均可改变磷与碳两元素氧化的先后顺序。

1988年魏寿昆对选择性氧化理论又进一步扩充与完善。他撰写的《金属熔体中元素的选择性氧化及多反应平衡》(英文稿)一文,刊载在德国的《钢研究》杂志上。文中提出“转化温度”为选择性氧化的第一类型,用以选择性分离某种元素;而第二类型则为某元素优先氧化,伴随着多元素同时氧化,最后达到平衡。他还根据埃令海-李查孙(Ellingham-Ricbardson)吉氏自由能对温度的曲线图,建立了较完善、较全面的理论阐述,为多金属多反应的提取工艺,提供了概括性的能实际应用的理论基础。

镍锍的保镍脱硫吹炼工艺,曾在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进行了半工业的卡尔多转炉试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了冶金工业部部级鉴定。

关于红土矿综合利用工艺流程的科研课题,由魏寿昆提供了摇包脱铬的理论依据。该课题曾获冶金工业部197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次在国内开拓了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技术并应用于测定热力学参数

在研究选择性氧化理论的同时,魏寿昆于7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拓固体电解质电池直接快速定氧技术的研究,该技术于1974年曾被誉为当时国际钢铁冶金三大发明之一。利用它可快速而又准确地直接测定出钢液中的氧活度,这是控制钢液脱氧、提高钢质量的关键性手段。该技术通过了冶金部部级鉴定。魏寿昆搜集和阅读了当时的大量文献,编印汇集多种资料,在国内各有关学术会议和单位广泛宣传介绍,奠定了国内钢铁界普遍开展该项技术的基础。为扩展研究队伍,北京钢铁学院于80年代,建立了固体电解质重点研究室,使中国固体电解质电池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魏寿昆采用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原理,率先开展热力学参数的测定工作。他配合包钢铁水提铌,选定科研课题项目“共生矿分离基础理论研究——铌在铁液及钢渣中的热力学行为”。他利用定氧电池测定了Fe-Nb、Fe-Nb-Mn及Fe-Nb-Si等体系中的铌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对包钢改进提铌工艺提供了定量的热力学分析数据。他用固体氯化剂氯化铌渣脱锰,使铌铁合金的含Nb量由原来的10%~15%提高到60%;并对国外尚无文献资料报道的氧化铌-氧化锰氧化硅的三元相图进行了初步研讨。上述课题获得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国内复杂矿中元素的热力学行为提出去除有害元素的途径和机理

魏寿昆一向重视国内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中国华南铁矿含砷,在高炉冶炼过程中,铁矿中的砷进入生铁。当时还无任何方法将砷除去,而砷在钢中害多利少,脱砷研究急需进行。为此,魏寿昆采用还原脱砷原理对铁水用CaC2-CaF2渣系进行预处理,得到满意的脱砷效果;并对该钢水施以二次精炼,在氩气保护下采用喂入钙丝的方法,使钢水中的砷可脱至双零水平。魏寿昆与朱元凯、董元箎、彭强又研究了砷在铁液内的热力学行为,测定了某些砷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并测出脱砷产物Ca3As2的生成自由能。这些均属热力学计算中很有用处的数据,并且是国外文献未见报道的资料。脱砷研究获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锰矿含磷,致使炼制的锰基合金中也含磷。锰基合金是炼钢常用的脱氧剂,若其中含磷,则对钢的质量将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锰基合金去磷是国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魏寿昆与倪瑞明、马中庭、成武首先利用金属钙对硅锰合金进行系统的脱磷研究,取得有效的成果。他们又研究金属钙在锰液中的热力学行为。例如,研究了钙在锰液中的溶解度、第三元素对钙的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求出第三元素对钙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等,使得锰基合金脱磷可以定量计算。该课题属国际领先水平,因而获得了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魏寿昆从事冶金学研究近60年,而其中约有2/3的时间从事冶金热力学的研究。进入80年代后,又涉猎冶金动力学范围。从他1929年在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主编的《矿冶》杂志上刊登第一篇论文起,至今已撰写和发表论文达130余篇,其中65%以上是有关热力学范围的。他有5部专著,其中《冶金过程热力学》与《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是有关热力学的,均受到国内外冶金同行的好评。如日本著名的冶金学家后藤和弘曾评论《冶金过程热力学》是迄今世界上最好的一部冶金热力学的专著。该书获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国优秀教材奖。

魏寿昆之所以锲而不舍地研究冶金热力学,其原因在他所著的《冶金过程热力学》的前言中写得明白:“……通过与冶金工厂及研究部门的科技、工程人员接触,深深感到:一方面应用物理化学解决实际问题非常迫切,但另一方面又遇到不少人在解决冶金实际问题时,苦于不知如何运用物理化学这一得力的理论工具。……作者愿为物理化学工作者和冶金工作者搭筑桥梁,使达到相互促进。”魏寿昆通过对冶金热力学,特别是活度的研究,不仅由他“构筑”了冶金学与物理化学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而且沟通了冶金实际与物理化学理论之间的联系,他为“筑桥”,融进了大半生的心血。

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魏寿昆作为中国金属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在担任常务理事期间,积极建议成立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组织。1962年,中国金属学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了中国第一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报告会,魏寿昆是该报告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1963年中国金属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魏寿昆提出报告,题为《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发展的情况和今后中国结合生产开展研究的方向》,引起中国冶金界的关注。1964年中国金属学会再度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中国第二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报告会,他仍是主要组织者之一。当1976年中国金属学会恢复活动后,魏寿昆被聘为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5年,该学术委员会改组为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他先后被选为第一、第二届理事长。在他主持下,举行过中国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会议,其中第七届学术会议是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的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在这些会议上,魏寿昆坚持学术自由,把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编印成论文集。同时,他很注意把中青年的学术成果提交会上作报告或收录他们的论文编印成册,旨在培养冶金物理化学专业人才,使这个领域后继有人。魏寿昆不断拓宽学术领域,80年代后,他大力支持冶金过程动力学及冶金反应工程学的研究,并力主在冶金物理化学研究中应用与普及推广计算机,不断提高中国冶金物理化学的学科水平,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1957年北京钢铁学院建立中国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魏寿昆是发起人之一。他编写的《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的教材,奠定了该学科的理论基础。60年代以前的钢铁企业的冶炼工程技术人员,对“活度”概念颇为生疏,认为这是“阳春白雪”难以应用。经过魏寿昆等人多年的推广与传播,目前许多冶金工作者都已认识到它是研究分析冶炼反应过程的必要手段,并能运用活度进行定量计算。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在提高冶金产品质量以及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已逐渐被冶金界所接受。

为培育冶金人才奉献毕生精力 《选矿手册》

魏寿昆自1930年任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助教迄今,教龄已逾60年。讲授过“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普通冶金学”、“钢铁冶金学”、“有色冶金学”、“选矿学”、“金相学”、“钢铁热处理”、“冶金计算”、“专业炼钢学”、“冶炼厂设计”、“冶金物理化学”、“活度理论”等27门课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冶金专业和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及硕士、博士生。在他所教过的学生中,不少人已成长为教授、总工程师、厂长、经理等。中国的冶金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大多是魏寿昆的学生,堪称桃李满天下。

教书育人是魏寿昆的教育特点之一。他为硕士生、博士生上的第一课的内容,是教育学生要做到“又红又专”。告诫学生不要仅仅满足于在知识领域中的所谓“横截面”上,并要求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必须注意先进性与实践性,两者要结合起来。他指导研究生的课题,大多数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从生产实践中来,再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进而再指导生产实践。

从严、心细是魏寿昆教书的又一个特点。如有一次他的一位研究生在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时,看到曲线中的一个点“不理想”,竟自行删掉了这个点。魏寿昆在审查学生的报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补上了这个点,同时经过亲自重新计算、绘图,最后得出更为精确的实验结果。事后,他谆谆教育这位学生,并以“科研工作来不得一点虚假”相勉。

魏寿昆的再一个特点是,讲课内容充实、新颖。他虽执教多年,但每次讲课前,都要把教案进行修改,增补国外新鲜的资料,吸收国内生产与研究方面的新成就。难怪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有的没听过魏先生讲课的学生要求在毕业前能聆听一次他的专业讲座,作为一种享受来使自己感到满足。在北洋大学的校志里有着这样的记载:“……矿冶系魏寿昆主任,他在课堂教学,条理之清晰,逻辑之严密,科学之论证、分析之透彻,深为师生折服与钦佩。”

这位在中国冶金界倍受尊敬的长者,近年来把眼光放在钢铁工业的宏观发展战略的研究上。从1988年到1991年的4年期间,他与王之玺、蔡博、韦刚等专家一道,奔赴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包头等地,对中国的铁矿和煤炭资源进行了调查,对鞍钢、宝钢、攀钢、包钢、马钢、武钢、太钢、唐钢(包括冀东)等大型企业的近期与远期规划作了了解。他们从上海乘船溯江而上考察了长江水运情况和沿长江各冶金厂利用进口矿的条件;访问了山东石臼所、浙江北仓港、福建湄州湾及厦门港、广东大亚湾及湛江等沿海港口,对各港口码头能否有“港厂合一”、“大船运矿”等利用外矿兴建大型钢铁厂的条件等情况进行了普查,并结合中国国情与先进工业国家建设钢铁厂的经验教训,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咨询组成员的名义与王之玺委员联名提出了《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原料路线的建议》和《中国钢铁工业长期发展中若干战略问题的研究》两篇建议书,奉献出他们一片赤诚的“中国心”。

获得“老骥伏枥”奖的魏寿昆还在继续为祖国钢铁工业的明天思索着、奋斗着。“勿须扬鞭自奋蹄”的诗句,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 个人简历

1907年9月16日生于天津市。

1929年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辽宁海城大岭滑石矿任助理工程师。

1930年任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助教。天津北洋大学

1931~1935年在德国柏林工科大学材料工艺科学系化学专业学习,继在德累斯顿工科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35~1936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进修。

1936~1937年任北洋工学院矿冶系教授。

1937~1938年任西北联合大学矿冶系主任及教授。

1938~1939年任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教授及工科研究所矿冶研究部主任。

1939~1941年任西康技艺专科学校矿冶科主任、化工科主任及教授。

1941~1942年任贵州农工学院矿冶系主任、教务主任及教授。

1942~1944年任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兼任重庆矿冶研究所矿冶研究室主任。

1944~1945年任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兼任兵工署重庆材料试验处冶金组主任。

1945~1946年任重庆矿冶研究所代理所长,兼重庆大学矿冶系教授。

1946~1948年任北洋大学冶金系主任、采矿系主任及教授,其中1946~1947年兼唐山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

1949~1951年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及冶金系教授。

1951~1952年任天津大学副教务长及冶金系教授。

1952~1966年任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冶金系与理化系教授。

1972~1978年任北京钢铁学院理化系教授。

1979~1983年任北京钢铁学院图书馆馆长、副院长及理化系教授。

1983年~任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理化系教授。

§ 主要论著

1魏寿昆.炼铁炉炉身之设计.科学,1939,23:601~615.

2魏寿昆.黔省铝矿的冶炼问题.矿冶复刊号,1943(2):19~40.

3魏寿昆.贝塞麦法炼钢去磷问题.矿冶复刊号,1943(3):1~22.

4魏寿昆.四川白云石去钙提镁之研究.矿冶复刊号,1944(4):92~111.

5魏寿昆.人造镁氧烧制镁砖之研究.矿冶复刊号,1944(4):111~117.

6魏寿昆.小型新式炼铁炉之设计与作业.钢铁专刊(重庆,经济部矿冶研究所),1945:11~34.

7魏寿昆.国产钼矿提铝及钼化合物并炼制钼铁钼钢之研究.钢铁专刊(重庆,经济部矿冶研究所),1945:84~104.

8魏寿昆.二十年来中国之冶金工程研究.科学,1947,31:67~72. 《金属学报》

9魏寿昆.平炉炼钢厂设计.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

10魏寿昆.活度的两种标准状态与热力势.北京钢铁学院学报,1956(3):103~114.

11魏寿昆主编.专业炼钢学——平炉构造及其车间布置.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8。

12魏寿昆.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发展的情况及今后中国结合生产开展研究的方向.中国金属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论文,1963:1~9.

13魏寿昆.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

14魏寿昆.炉渣氧化铁含量对脱硫的作用.金属学报,1964,7:157~164.

15魏寿昆.高炉型渣脱硫的离子理论.金属学报,1966,9:127~141.

16魏寿昆(当时是以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名义发表).浓差电池快速直接定氧法.分析化学,1974(2):59~69.

17魏寿昆.冶金过程热力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18魏寿昆,洪彦若.镍锍选择性氧化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有色金属,1981,33(3):50~60.

19魏寿昆.熔锍及熔融金属中元素选择性氧化的热力学.金属学报,1982,18:115~126.

20魏寿昆,张聖弼,谭赞麟.利用固体电解质电池测定Fe-Nb熔体中铌的活度的研究.稀有金属,1983,2(1):11~20.

21张聖弼,王济芳,魏寿昆等.含妮及锰的铁液中Mn对Nb活度系数影响的研究.金属学报,1984,20:A348~A356.

22朱元凯,董元箎,魏寿昆等.钢液中Ca与As平衡的研究.钢铁,1985,20(10):38~44.

23魏寿昆.砷在钢中的作用及在铁熔体中的热力学行为.庆祝周志宏教授九十寿辰暨从事冶金工作七十年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1986:74~81.

24佟亭,魏寿昆,胡明甫等.Nb,Si在铁液中活度相互作用的研究.金属学报,1987,23:B47~B54.

25魏寿昆,谭赞麟,朱元凯.DemanganificationofNb-bearingslagfromBaotouhotmetalwithChlorination.The4thJapan-ChinaSymposiumonScienceandTeChnologyofIronandSteel,Kobe,Japan,1987:199~213.

26魏寿昆.Selectiveoxidationofelementsinmetalmeltandtheirmultireactionequilibria.steelreSearch,1988,59:381~393.

27魏寿昆.TheionizationtheoryofdesulfurizationofthePanzhihuablastfurnaceslag.Chin.J.Met.Sci.Technol.,1989,5:313~318.

28魏寿昆,倪瑞明,成武等.ThesolubilityofCainMnmdtandthe3rd-elementinteractioneffects.steelresearch,1989,60:437~441.

29谭赞麟,魏寿昆.ElectrochemicalstudyonthechangeinvalencyofniobiumoxideintheMnO-SiO2-Nb2O5sys-tem.RareMetals(Quarterly),1990,9(1):1~4.

30张聖弼,魏寿昆,李立曼等.Nb2O5MnO-SiO2渣中Nb2O5及MnO活度的研究.金属学报,1990,26:B11~B15.

31倪瑞明,马中庭,魏寿昆.ThermodynamicsofMn-Fe-CandMn-Si-Csystems.steelresearch,1990,61:113~116.

32韩海鸥,林勤,魏寿昆.BinarysystemMnO-Nb2O5.Chin.J.Met.SCi.TeChnOl,1990,6:98~102.

33魏寿昆.魏寿昆选集(含论文16篇及2部专著的摘选).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34魏寿昆.ThermodynamicStudyofinteractioncoeffi-cientsinmulticomponentmetallicsolutionsbythesol-ubilitymethod.steelreSeach,1992,63:159~165.

35魏寿昆.Interactioncoefficientsinmulticomponentmeta1licsolutionsatconstantactivityandconstontconeentration.The6thJanpan-ChinaSymposiumonScienceandTechnologyofIronandStee1,Chiba,Japan,1992:1~10.[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