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舒骏
释义

§ 生平简介

黄舒骏

黄舒骏1966年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他的家庭给他的是一个十分正常的成长环境,可就是在这样一个正常的环境下,黄舒骏显示出了他的不平凡。在他青少年时期,他十分热衷于成为一个不同形态的公众人物。高中二年级时,黄舒骏已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了。

从台大毕业后,黄舒骏转投唱片公司,成为了一名台湾地区著名的歌手、作家和制作人曾担任十日谭音乐有限公司及黑羊广告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为《青少年哪咤》、《寂寞芳心俱乐部》、《国道封闭》、《金枝玉叶2》等电影配乐;连续剧主题曲包含《甜蜜宝贝》、《邮差总是按错铃》、《大兵日记》、《女丑剧场》等;并制作与创作黄莺莺、伊能静、陶晶莹、谢丽金、陈明真、Beyond、范晓萱、于台烟、邝美云、彭羚、叶良俊、杨采妮、于冠华、吴倩莲、曾庆瑜等个人专辑。以《青少年哪咤》荣获第二十九届金马奖最佳电影音乐,1993年、1994年分别以《思念进行曲》、《我是谁》获得亚洲最佳M音乐电视奖,目前服务于丰华唱片公司。

§ 音乐评价

黄舒骏

黄舒骏从1988年至今沉浸于流行音乐圈。虽然没有大红过,但是始终得到不少歌迷的拥戴,13年间推出专辑10张,每出一张专辑都像端出一锅煲了许久的老鸭汤,让人“喝”得有滋有味,原因就在于每张专辑的每首歌都出自他自己的手笔。他又是一个极能在字里行间制造酸甜苦辣滋味的天才,许多人认为黄舒骏的歌词是一绝,罗大佑曾这样评价他:词第一,曲第二,唱第三。

黄舒骏被一致公认为是“罗大佑接班人”。在音乐上,黄舒骏其实有许多可与罗大佑比较之处,比如他们都自己创作,歌词里的句子都挺长,都能从歌声中看到他们的冷眼,能听到他们的愤怒、批判、哭泣和喜悦,他们都是能用文字把人生与现实、把理性与感性展现得那么直白和清楚,近乎于残酷的直白。然而黄舒骏在词上的功夫显得更具文学本身优美的色彩,他被人称为黑色幽默音乐大师,不论歌中的意思是抒情、是讥讽、是幽默、是严肃、是浪漫;黄舒骏的词拿出来单看都像一篇精致的文学作品,他的词不会因为音乐结构的变化而受到丝毫影响,他的词就像照在清澈溪流上的阳光,尽管溪水不断流淌出视线,但阳光依旧耀眼灿烂。如果没有音乐的作用,单看文字,黄舒骏的词也异常精粹。  歌词中的文学意象与诗一般的画面表现也是黄舒俊的一大特色,而更难得的是其中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未央歌》,描述的是人们年少时将梦中的理想与幸福寄托于电影、文学中的男女主角,这种情感经历恐怕我们都有过吧!再如《恋爱症候群》,此歌极尽黄舒俊诙谐戏谑之所触,描绘了一幅恋爱中人的百态画卷,结尾笔锋一转,告诉我们:爱情如此美好,若不得此“症”才是真正的遗憾。《窗》是最动人一首,短短几句,呼唤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窗口。也许它是依在”“心灵的边缘”,又或许它隐藏“视线的后面”,被人们忽略着,遗忘着。但,它是真正永恒于我们心中的……

§ 个人作品

黄舒骏

1988年《马不停蹄的忧伤》个人专辑 (一)

1989年《雁渡寒潭》个人专辑 (二)

1989年,连续剧《甜蜜宝贝》片头主题曲—她以为她很美丽

1989年,连续剧《邮差总是按错铃》主题曲—恋爱症候群

1990年,《未来的街头》个人专辑 (三)

1990年,《大兵日记》主题曲—少年狂想曲

1990年,《女丑剧场》主题曲—不要变老

1992年,《何德何能》个人专辑 (四)

1992年,电影《青少年哪咤》电影配乐

1992年,公事科技系列主题曲

1993年,《海誓山盟》个人专辑 (五)

1993年,黑松绿光茶屋大麦红茶 CF 广告歌

1993年,味全职棒队歌

1993年,俊国熊棒球队歌

1993年,国家剧院舞台剧 (北京人) 配乐编曲

1993年,公视 (IQ 全垒打) 片头曲

1994年,《我是谁》个人专辑 (六)

1994年,宝成企业集团企业歌

1995年,《为妳疯狂》个人专辑 (七)

1995年,电影《寂寞芳心俱乐部》电影配乐

1995年,《未央歌精选》个人专辑 (八)

1995年,制作黄莺莺、伊能静、陶晶莹、谢丽金、陈明真、Beyond、等歌手个人专辑

1995年,亲自拍摄“未央歌”、“不要只因为他亲吻了妳” MTV,担任导演

1996年,制作与创作于台烟、邝美云、彭羚、叶良俊、杨采妮、于冠华、吴倩莲、曾庆瑜等个人专辑

1996年,张曼娟有声书《小王子》配乐

1997年,电影《金枝玉叶 2》主题曲—谈恋爱

1997年,电影《国道封闭》电影配乐

1998年,制作黄磊、张惠妹、“想念雨生”专辑

1998年,表演工作坊舞台剧《绝不付帐》配乐

1998年,《两岸》个人专辑

1999年,制作张惠妹、陶晶莹、梦飞船、曾宝仪、阿亮专辑

2000年,公视连续剧《转转红莲》配乐,主题曲

§ 音乐经历

1987年,进入歌林唱片

1988年,入伍

1992年,进入福茂唱片公司

1992年,成立十日谭音乐有限公司

1993年,成立黑羊广告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进入EMI科艺百代唱片公司并担任音乐总监

1998年,进入丰华唱片公司

§ 得奖记录

1992年,第二十九届金马奖最佳电影音乐—《青少年哪咤》

1993年,亚洲最佳MTV奖作品—思念进行曲

1994年,金曲奖最佳MTV奖作品—我是谁

§ 个人自述

个人专辑

十三首半……做了我的第一张专辑。

大三开始写歌,第一首歌诞生后的三个月,就参加学校的“台大民谣创作比赛”获得第一名,但这些都跟我之后进入唱片界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只是我开始创作了。

我真正被唱片公司发掘时才写了四首半的歌,是透过左宏元老师介绍到唱片公司,他们听了我的作品后,就立刻决定和我签约,所以实际上我签约当时,就只有四首半的歌,但签约那个月又写了九首歌,我用了十三首半里面的十首歌,做了我的第一张专辑。

听……我是很自由的没有被限制过。

我十岁开始学小提琴、国中开始学吉他,本身也是古典起家的,学古典对我来说,主要只是在对音乐的乐理上能有比较好的基础罢了。我十二岁就开始听西洋音乐,真正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我想应该是西洋音乐倒不是古典音乐。

直到我开始做唱片一直听到现在,也有十年之久了,那时候真的听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对我来讲没有所谓什么音乐的限制,在音乐的领域中我是很自由的,并没有被限制过。

很少很少……十二年来创作一百五十首左右。

一般的创作者都是先从自己的自传开始写起,之后才会写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我早期的作品也是这样的状况,渐渐你会除了写自己个人的经验外,也会开始写周遭发生的人、事、物、环境、整个的社会及对人生的很多感想,所以是不断在扩大的题材,只要是能给自己有深刻感触的,都会是一个很好的创作题材,我创作的主要乐器就是吉他。

有些人会随身携带录音机的习惯,一有创作的灵感就记录下来,但我是比较没有办法,因为人是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处于创作的状态,那样的精神压力会太大了,所以通常只要是我突然想到的一段旋律,也可能突然的被我忘记,若真的忘记了,那显然这个旋律并不够好,如果这旋律会一直让我记得,那表示这个旋律一定是比较耐听的,我是用这样的方式去决定这东西的好与坏。

我的记性算是很不错的,写东西是从来不会记谱,也许歌词会记录下来,但旋律是从来不记,我创作的量不多,十二年下来差不多一百五十首左右,一年大概写个十二首左右,我很佩服有些创作人,可以将创作当作一种功课,每天都有创作的习惯,当一个专业的创作家,这样是很好的,但我真的没有办法做到。 马不停蹄的忧伤……是很真诚用生命换来的歌。

“马不停蹄的忧伤”,其实是我的一句口头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说的话,写歌的时候就如同我刚说的,一定会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开始写起,我想这句话很有意思,就想将它发展成一首歌。

用这句话来形容感情的事情是最容易的,将那时候经历过比较重要的感情事件一一写下来,然后刚好形成一个很强烈的对比,一个是我爱别人、另一个是别人爱我的这两件事情,但结果在自己的内心里,都是蛮忧伤的,后来就决定用这两个题材,来写这首歌。

当时对这首歌算很满意,但此刻来看觉得它可以更好,创作本身所谓好、不好是没有一个很清楚的界线,当时的可贵就在于,它是很真诚是用生命换来的歌,一字一句都不是为了写歌而写,而是它的确有一个很强的生命力,是用生命的经历所刻划出来,跟一首歌很刻意的被写出来,是不太一样的。

差别……是一种自发性、个人风格式的文字。

一开始写东西就没有什么限制,因为我不像一般的创作人,在写流行音乐的领域中,建立很多的过程,可能受过很多人的指点、修改或批评,为了屈就某些现实,而必须写出比较固定的模式来,很幸运的是一开始写东西,就没有人来压抑我、限制我,这十二年来的专辑,都是我自己的词曲,没有任何人更改过我的东西,所以也没有特别想过,自己的文字有哪里比较特别。

写流行歌曲之前,几乎没有听过国语歌曲,创作的风格,也许有受到一些西洋歌曲叙事形式的影响,坦白说,没有特别刻意的营造要写些什么,记得人家问我,你的作品是比较偏向哪个风格,我说是比较类似叙事诗的方式,在当时可能有别于其它的作品,但这也并不是我刻意经营出来,是一种自发性、个人风格式的文字,我会创造出很多形容的方式或语句,大家都认为我最大的特色是,歌词不重复、不刻意的去押韵,我想这样的范围,是很自由的。

恋爱症候群……用一个诙谐的方式描绘出来。

那时候的个性和年纪所得到的结果,大家写情歌都用比较哀伤的模式来写,但我一直觉得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写同样的事情,大学时代还算是一群情窦初开的小孩子嘛!大学以前都没有什么感情经验,念的又都是男校,因为不熟悉都会有些怪异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是相当真诚与可爱,我把这些感受到的、观察到的,用一个比较诙谐的方式描绘出来,面向非常多,所以篇幅就会很长。

指法是属于吉他当中相当基本的三指法,那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但单纯用一把吉他,用三指法将一首歌唱完是没有,所以大家才会怎么注意到吉他的部分,这个部分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音乐本身,像现在的流行歌曲,是越来越繁复不管是合声、乐器、节奏或旋律的Rang都越来越宽广,但真正会让你注意的却很少,就如同在很华丽的声音里面,突然有一首歌极简,你反倒会去注意到它的存在,“恋爱症候群”在当时也是因为题材特殊、配器极简,才触使大家会注意到它的内容。

电影配乐……没有文字纯就是音乐的发挥。

我的一生是保持像任何一个学习中的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没有做过的事情都抱持着一种尝试,从陌生到熟悉从零到有,就像创作一样,好比生活上的美感,世界上,昨天没有这首歌但今天变成有,就是一个美感,所以任何一种工作对我来讲,都是一种创作,我会尝试这么多领域,就是不怕没做过。

1992年《青少年哪咤》拿下第29届“电影音乐奖”,是我这一辈子第一次做电影配乐,也真的让我得奖了!我想得奖只是一个过去一段时间的一种成果,而得奖的与否,跟当时裁判的组合、观点及当时的心情有绝大部分的关系,就是那一群人,在当时做了那样的决定,它并不是一个能够让你永垂不朽的东西,我想未来还是必须不断的追求新的成就。应该将得奖看成是,人生中的某一场筵席。

配乐本来就没有文字,纯就是音乐的发挥,音乐的发挥是有很多种的可能,既然是“配”就可以了解它并不是创作的主体,它只是其中的一部份,所以扮演的角色,只是陪衬锦上添花的一种动作,跟做个人专辑创作是有很大的不同,个人创作的东西,是主观意味比较重。

舞台剧音乐……要靠想象没办法先看到完整一出戏。

舞台剧音乐的特殊性是,做音乐的时候没有办法看到完整的一出戏,因为是舞台剧它并不是一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它没有录像跟准确的戏剧进行过程,所以变成是由导演来要求气氛和基本的时间长度,完全是要靠想象的。

那一部份和电影配乐是不太一样的,电影配乐是有画面可以看,但通常舞台剧是只有剧本,及我只能约略的参与他们其中的某一些排演的部分,时间的掌握说起来也并不难,导演会先大约的告诉我,这场戏有多久,就是将音乐做长一点,太多拉掉就OK了。

制作人……让人听十五秒就爱上这首歌。

一个理想的制作人,应该要能够抓出每个歌手的特色,让每个不同的歌手,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空间,但此刻的制作人,能够操作和决定其实是很有限,实际上;现在的唱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渐渐变成一个综合商品中的其中一环,大家不但要听到、看到,还要配合很多行销的方式或广告方式来做。

也因为广告的价码很高,在很珍贵的状况下,若这首歌全长可能是四分钟,但我们必须要将它剪成九十秒、六十秒、三十秒、甚至十五秒,让人家听十五秒就要爱上这首歌,这些行销的方式,使得制作上就变成限制性蛮高的,它有唱片公司基本的企划限制,不能太左太右太前太后,就是要保持在一个主流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一种音乐范畴内,而且还要能够出奇制胜,但在这样状况下写出来的作品,并不是一个很理想性的创作,它只是一个有高度要求的商品。

所以制作人的角色,变成在综合这些许许多多的限制及基本条件的状况下,他要做一个技术上最妥善的处理,艺人也一样;你会不会唱、个性如何,可能都不会是和结果会有绝对的关系,有些人可能很文静,但他可以唱很激情的歌,一些很活泼的人,反而唱很抒情的歌,有些人很不会唱,我们要想办法让他听起来很会唱,很会唱的,我们还要让他压抑一下,让他不要太会唱,不然一般消费者又学不来影响到KTV,所以有各种的因素要考虑,到最后的结果,会是摆在一个主流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层次,所以制作人变成是一种音乐技术。

量身定作………不需要做那种洒狗血似的情歌。

量身定作是有一点夸张的说法,没有人真的能够做到量身定作这件事情,当然这在唱片的宣传上,是常常会出现的一个形容词,但量身定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度虚无飘渺的事情,我不是很喜欢用这个字眼,怎么简略又有点夸张的去形容音乐的工作,其实音乐的工作,是有许多繁复的过程。

如果真的要说量身定作,那阿亮的“子曰”就叫做量身定作,事后你怎么听怎么看,就觉得这首歌天生就是为阿亮写的,但事实上这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准确的预期,也是经过很多繁复的制作过程,慢慢去修正才找出一条真正适合他的路让他去发挥,所以我觉得对音乐要有广泛的认识,也要有足够的耐性去做尝试,才能找出适合每个艺人的定位。

阿亮这张算是2000年我最得意的一张专辑,因为它让我了解在制作这个工作里,还是有风格化的可能,我做阿亮这张是有别于其它流行歌曲的做法,但它有达到市场上同样的效果,而且也提供了另一个崭新的音乐模式。

从这张专辑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我了解并不需要一定要做那种洒狗血似的情歌,才可以达到市场的回响,显然在流行商业上的成功,并不是只有一种指针或是一种风格,事实上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尝试,它也提供其它从事唱片工作者,一个新的想象。

阿妹……不要掩盖了她原先声音的魅力。

我参与的是她在《牵手》那张专辑里面的几首歌,真的接手后的阿妹,其实已经很成型了,之后有一些转变,是艺人本身占了很绝大部分的影响,阿妹算是一个以声音为买点的综合性艺人。

她本身的声音已经够独特了,加上整个人又在于动静之间,讨喜程度又在偶像化的条件中,算是一个相当优秀的艺人,她个人的风采占了成功的绝大部分,在音乐上我们主要能帮助她的,就是不要掩盖了她原先声音的魅力。

公众人物……为何付一大笔钱给你,因为对人群有一定的影响力。

它是有困扰的,但我们所感受到的困扰,跟一般人所想象到的困扰是不是一样,再来就是说,每一个人只有程度的不同,并没有绝对的公众人物与非公众人物,所谓公众人物,就是认识他的人很多,也许是透过现代的媒体,使得常上镜头的人,就叫公众人物,那任何一个人,从小到大认识你的人不够多吗?其实也很多啊!我是不觉得公众人物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不需要有这样的感觉,越这样想就越觉得自己不同。

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事情,我们并不一定想知道,而是那些勤劳的记者去写去报导,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谁和谁一起谁做了些什么,这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常会说绯闻,其实它的定义,已经发展到漫无边际,男未婚女未嫁下的交往,这叫绯闻吗?他们也只是过着正常的生活罢了。

其实一个好的艺人,真正被肯定是专业上的表现,其它被迫报导的,都是涉及到记者本身的个性跟他的观点,并不是说所谓的公众人物,就会有那些事情,但从另一观点来说,你不够引人兴趣人家也不会来写你,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体两面。

艺人从公众人物这个身份上也得到了好处,所以他也必须付出代价,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任何一个艺人都必须去平衡的,不然为什么艺人拍广告,可以拿七位数字呢?你既然获得你应得的报酬,当然同时你的影像,就是一个公共财产,不然为何要付这样一大笔钱给你,因为你对人群有一定的影响力。

编曲人……在音乐上最有能力的一群人。

编曲人在音乐工作里面,我认为是能力最强的,他们虽然不能如制作人、词曲创作人、艺人这样有名,但却是在音乐上最有能力的一群人。他们无所不能,在音乐的选择上,是最没有设限的,他们也自我训练到没有限制,这些都是这个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我个人最佩服的一群人。

录音师……要有拥有极大的耐心。

先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耐心,若只是一时的激情,并不能保证你能够学好这个事情,因为真正在做音乐的时候,你就可以了解,其实这个过程是很繁复很无聊的,同样的段落要重复很多次。

不管是编、唱、弹奏都是,为了要精准为了要没有瑕疵,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做同一动作同一个声音,录音师也要不断的做切换钮的动作,若没有极大的耐心,是很难维持下去的,我想其它的条件都是次要。

专辑的成型……收歌→做音乐→配唱→搭合声→搭乐器→混音→成品。

首先就是大量的收歌,用什么样的歌就是由几个主事者来决定,那这个主事者就是老板、制作人、艺人、重要的企划人员等,决定后就开始进行录制的工作,因为现在科技的方式,是将所有的声音都拆开来处理,先做音乐→配唱→搭合声→搭乐器→混音这些过程,将所有的声音放在我们的多轨机里面,做最适当的比例分配。

混音是将音色美化,之后再将十首歌做一个适合聆听顺序的编排,最后的过程则是因为录制一张专辑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每一个时段,都可能有一些落差,将它们全部摆起来,听听看音量的大小、声音比例修剪都ok吗?最后就是做Monster处理,送进各家唱片行,就是大家听到的版本。

地下音乐……他们都以为这个世界是从他们开始。

自古以来永远有人认为自己是地下音乐的团,也永远有认为地下音乐快起来的人,地下音乐不是现在才有,也不是现在才起来,也不是现在起来了,我做个比方,把流行歌曲当作职业运动员,地下音乐就是业余的运动员,当他的成绩非常好,就会转成职业明星,没有所谓什么叫地下音乐起来的这件事情,因为地下音乐一受到欢迎,就会变成主流市场的商品。

地下音乐存在太久了,60年代就有了,事实上被称为地下音乐的团,当他们的影响变大的时候,很自然也不需要自己宣成,他们就会变成主流乐团,这是一个现象。大家都知道的U2,当年也是被称为地下乐团,我相信不管是乐团、个人都不会告诉自己我叫做地下乐团。

可能是一些对音乐刚开始参与,或不够深刻了解的人才会这样形容,REM、U2、THE POLICE、STING这些人,刚开始不够成熟也是“业余组”,但当他们慢慢成熟,也开始受欢迎他就是“职业组”,有一些说法我只能说,永远有一些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永远有刚开始要玩音乐的年轻人,所以他们都以为这个世界是从他们开始。

盗版……这是一种天性。

这是一个人类群体的结果,所以你没有办法有改善的方法,当然你可以用法律强制去执行,但这件事情也证明在我们这个地区,对于著作权的概念和价值,还是没有办法去体会,因为没有办法体会,所以就没有办法保护,对于主事者而言,他也没有办法体会,盗版跟杀人可能是同一件事情。

假设他能够认定它是同一件事情,可以感受到同样的切身之痛,那制定法律的和执法律的人,才能够很确切的去进行,不然这是人类群体的一种结果,这是一种天性,我可以用很便宜的价钱就买到一样的东西,为什么要多花钱呢?讲穿了,就是每一个贪小便宜的人,组成了一个贪小便宜的集团!

MP3……观念不在于媒介是什么。

对MP3的未来没有特别的感觉,如果没有MP3也会有其它的东西,所以关键不在于MP3会不会替代未来的CD市场,而是唱片公司如果主动用MP3来做为一个标准的产品,就像唱盘变卡带、卡带变CD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决定权在那些合法的唱片公司手里,观念不在于媒介是什么。

MP3它本身是个很中性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而是在于使用它的这些人,是人的问题,我们现在讲MP3,好象把它讲成是一个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但它只是一个工具罢了。

十二年……人会老会延伸出很多的问题。

最大的瓶颈就是,人会老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一切的问题都是因为人会老,所以自古以来,为什么会有长生不老药,人会老会延伸出很多的问题,我现在正在过程中,所以一切的问题都在于人会老,可能我比较敏感一些吧!我认为一切的问题瓶颈,都是在于人会老。

目标……我想不要想这个问题。

我希望我可以尽快不要工作,没有任何的原因,就是不想工作想休息,我想不要想这个问题。 [1]

§ 感情生活

45岁的黄舒骏2011年3月与小他24岁的华裔美女Sophia在美国注册完婚,6月12日在台湾补办喜宴。喜讯曝光后,新娘清新的气质备受瞩目,原来她的中文名叫张菁芳,在美国出生秀,她2010年参加歌唱比赛而让黄舒骏觅得“梦中的女孩”。 黄舒骏(右)与新婚娇妻Sophia在饭店玩甜蜜自拍

黄舒骏2011年3月与21岁的Sophia在美国注册,4月回台湾完成结婚登记,新娘子婚后仍继续在美国攻读跳级的医学系研究所学业。她在美国选秀时自我介绍说:她来自台湾温馨小家庭,家人曾让她回台湾学中文。黄舒骏日前承认婚讯并形容:“她完全是‘梦中的女孩’,我非常幸运能够找到她。”

Sophia在2006年16岁时曾在美国洛杉矶获得“妙龄小姐皇后”,她从小爱唱歌,对表演兴趣浓厚,因此,参加各类表演活动,拿手歌曲有《含泪跳恰恰》等歌,2010年曾参加全球闽南语歌唱大赛海外初选,当天她选唱《车站》,台风稳健,评审认为她的声音非常干净。 [2]

黄舒骏强调,“我坚持最传统的信念,也遵照传统步骤,绝不先有后婚、但婚后就随时准备要有。”至于Sophia仍在攻读硕士学位,因此婚后依旧会继续完成学业。 [3]

迎娶21岁嫩妻 摆婚宴豪掷33万

45岁的歌坛才子黄舒骏2011年3月与认识仅3个月的21岁大眼美女张菁芳(Sophia)注册结婚,2011年6月12日小两口在台中斥资15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3万)举办婚宴,席开30桌,包括吴宗宪、黄国伦等好友都猛揶揄他坚持洞房才“造人”,吴宗宪还怀疑穿高腰礼服的张菁芳已怀孕,黄舒骏经纪人昨坚称身材变圆润的张菁芳没怀孕:“她是每天消夜吃鸡排变胖。” [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