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鬼鸮 |
释义 | § 基本信息 鬼鸮 中文学名: 鬼鸮 拉丁学名: Aegolius funereus 别称: 浑斑古、小猫头鹰 鬼鸮 界: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鸮形目 科: 鸱鸮科 属: 鬼鸮属 种: 鬼鸮 亚种: 6种 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 Tengmalm's owl 英文名称: Boreal Owl 全长约30cm。雌雄羽色相同。额、头顶及枕部褐色,有白色椭圆斑。面盘白色外侧羽缘褐色。胸以下为白色,有褐色纵斑。翅褐色,飞羽外翈有小白斑,内翈白斑较大。尾羽亦为褐色,外缘有5对白斑。虹膜黄色。嘴淡黄色,跗跖及趾均被白色羽,有褐色小斑点,爪黑褐色。鬼鸮体长23一26厘米,体重130克左右。头大,面盘显著,白色,眼先和眉纹也是白色,眼前有一小块黑斑。但是,它没有耳羽簇,与长耳鸮、短耳鸮不同。上体为朱古力褐色到灰褐色。头顶密杂以白色斑点,背部和肩部有大形白斑。下体为白色,有褐色斑纹。 § 物种特征 体小(25厘米)而多具点斑的小型鸮鸟。头高而略显方形,具白色的大"眼镜"。眉毛上扬呈吃惊状,紧贴眼下具黑色点斑。下体白,具污褐色纵纹。肩部具大块的白斑。与纵纹腹小鸮及体小得多的花头鸺鶹的区别在面庞为白色。 虹膜-亮黄;嘴-角质灰色;脚-黄,被白色羽。鬼鸮 叫声:占域叫声为一连串快速的七八个深沉哨音并于收尾时上升的popoppopapa声,甚远可闻。也作鼻音的ku-weeuk叫声或尖厉的chee-AK叫。雏鸟乞食时发出粗哑的爆破音叫声。 § 生活环境 栖息于草原、沼泽地、苔原附近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以小型鼠和昆虫为主食,也捕食小鸟、蛙等。营巢于天然树洞或利用啄木鸟的旧巢。鬼鸮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尤其是以松、桦、白杨为主的混交林,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森林中,常栖息于树冠层枝叶茂密处或树洞中。大多单独活动,没有迁徙行为,但秋冬季也常常游荡到低海拔地区的森林中,也喜欢到人家附近活动。在青藏高原的高山针叶林中,生活着鬼鸮的甘肃亚种(A. f. beickianus)。1928年,德国人Stresemann在甘肃西北部的天堂寺附近首次发现并定名,之后在甘肃省境内再无报道。事隔70多年后,2000年研究组在甘肃莲花山重新发现鬼鸮繁殖。 § 分布状况 在中国罕见。亚种pallens为新疆西部天山的繁殖鸟或留鸟;sibiricus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及大兴安岭的繁殖鸟或留鸟;beickianus为甘肃中部、四川北部及青海东部的留鸟。可能有疏漏之处。 分布于黑龙江哈尔滨、帽儿山、大兴安岭[/url]、呼玛、同江、兴凯湖、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和黑河,甘肃西北部的天堂寺,新疆天山、伊犁、尤尔都斯盆地,四川南坪,均为留鸟。几乎在我国全境越冬。国外分布于北美北部,欧亚大陆北部,有些离散种群在欧洲的西、中、南部,高加索等地。 . 鬼鸮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俄罗斯、蒙古、亚洲中部、日本北海道、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地。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西部等地。[1] § 习性 营巢于啄木鸟的洞穴,有时多配型。夜行性。栖于茂密的针叶林。 由于它的叫声多变,如吹笛一般,每隔几秒钟就重复一次,并且不断地交替变化,所以给人一种阴森可怕的感觉,因此得名。它的飞行快而直,稍呈波浪形飞行。主要以鼠类为食。也食昆虫、小鸟和蛙类等。捕食方式可以在飞行中猎食,也可以栖息于树上,等待猎物出现时才突然袭击。 § 国家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中国物种列入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二级保护动物 §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一7月。通常营巢于天然树洞中,也利用啄木鸟的旧巢。每窝产卵通常为3一6枚,偶尔多至7一10枚。卵为白色,表面光滑无斑。雌鸟孵卵,孵化期25一27天。雏鸟晚成性,大约经过25—36天才能飞翔。 3~6月繁殖,每窝产3~6枚卵,孵化期25~27天。 § 相关信息 猫头鹰“鬼鸮”首现江城 2010年10月22日,在吉林市龙潭区江北林场,吉林市鸟类环志保护站捕获了一只罕见的猫头鹰,“30多年前,我只见过鬼鸮的标本,捕获以后,我们都非常兴奋。”唐景文说,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确定它叫鬼鸮。 唐景文介绍,鬼鸮属中小型猫头鹰的一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贸易保护条约。白天多躲藏在人烟稀少的森林中,晚上出来活动,以鼠类和昆虫为主,偶尔也捕食蛙类等小型动物。主要栖息于草原、沼泽、苔原附近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属于留鸟,秋冬季也常常游荡到低海拔地区的森林中,仅分布于黑龙江、甘肃、新疆、四川等个别地区,非常罕见。这只鬼鸮体长250毫米,体重140克,长了一张“圆圆脸”,脑袋很大,左眼上方有一处黑斑,羽毛主要以白、灰、褐为主,没有耳羽簇,一双溜圆的大眼睛经常做出“挤眉弄眼”的表情,十分惹人喜爱。但由于雌雄羽色相同,判断不了它的性别。 唐景文介绍,环志是将野生鸟类捕捉后套上人工制作的标有惟一编码的脚环等标志物,再放归野外,用以搜集研究鸟类的迁徙路线、繁殖、分类数据的研究方法。环志之后,唐景文便在10月23日将这只鬼鸮放生。 [2] § 亚种分化 (6种) 1.鬼鸮指名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funereus)分布于欧洲,从斯堪的纳维亚北部,南到比利牛斯山脉,然后东到乌拉尔,高加索地区除外。 2.鬼鸮高加索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caucasicus)分布于高加索地区,可能进入土耳其北部。 . 3.鬼鸮北方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pallens)分布于西伯利亚西部,田山,从西伯利亚南部东到中国东北(黑龙江),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 4.鬼鸮堪察加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magnus)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北部,从科雷马到堪察加。 5.鬼鸮甘肃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beickianus)分布于印度西北部(Lahul)和中国西部(青海)。 6.鬼鸮美洲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richardsoni)分布于北美,从阿拉斯加中部,南到美国西部,东到加拿大和拉布拉多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