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熊精 |
释义 | 黑熊精 § 简介 黑熊精,又名熊罴怪,在观音院正东南二十里黑风山黑风洞修行,虽生于草莽,然精于文墨,关心国家大事,喜高谈阔论,观音院二百七十岁高龄的老院长金池上人常与他讲道;生得十分威猛,有诗为赞“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麃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黑风王。”,善使一柄黑缨长枪,武艺高强,《西游记》第十七回中,描述了黑熊精与悟空的多场打斗,均未分输赢。 黑风山风光优美,“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薜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不遇幽人,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崖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崖深岫险,果是妖邪出没人烟少;柏苍松翠,也可仙真修隐道情多。山有涧,涧有泉,潺潺流水咽鸣琴,便堪洗耳;崖有鹿,林有鹤,幽幽仙籁动间岑,亦可赏心。”,黑熊精常在此优美的环境中,与白蛇精(化身为白衣秀才)、苍狼精(化身为道士)和观音院院长探讨人生; 黑熊精富有孝心,虽已成精,然母难之日,时刻铭记在心;得到唐僧的锦襕佛衣后,他与他的朋友白蛇精和苍狼精进行了一番这样的对话——“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白衣秀士道:年年与大王上寿,今年岂有不来之理?”黑汉道:“我夜来得了一件宝贝,名唤锦襕佛衣,诚然是件玩好之物。我明日就以他为寿,大开筵宴,邀请各山道官,庆贺佛衣,就称为佛衣会如何?”道人笑道:“妙,妙,妙!我明日先来拜寿,后日再来赴宴。”,孝顺之心,溢乎言表; 观音非常欣赏黑熊精的文化才华、孝顺心和武功,虽然黑熊精有偷唐僧锦澜佛衣的污点,但依然把它带回落伽山,做守山大神。 怪哉!黑熊精竟然是观世音 话说唐僧率领“一猴一马”,在黑风山下的观音禅院中,不慎丢失了袈裟。经过立案破案,最终将盗窃犯黑熊精绳之以法。在这个故事里,围绕锦襕袈裟的失与得,隐藏了一个人性的基本问题,值得读者去品味、去思索。 一群“贪得无厌”的家伙 这是西游记第十六回,回目定得有意思,“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一个是“谋”宝贝,一个是“窃”宝贝。“谋”体现了文化,调侃了智慧;“窃”纯粹是偷盗行为,做贼不需要太讲文化。 谁在“谋”呢?就是观音禅院的“老贪鬼”金池长老。古人云,“六十不制衣”,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六十岁,行将就木,还制什么衣?当然这是对古人讲的。 “老贪鬼”的“衣”还少吗?总共囤积了十二个柜子,二百多年赚了七八百件袈裟,全部是高质量的“品牌”, 亮出来后“满堂绮绣,四壁绫罗!”因为,“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只要是更好的,“老贪鬼”都想要! 因此,一见到唐僧的锦澜袈裟,果然动了奸心,第一“哭”,第二“骗”,第三“谋”,妄图据为己有。实际上,当“老贪鬼”一出场,作者就刻意描述他身上的“奇珍异宝”:“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说明这是一个极为贪婪、极为虚伪、极为虚荣的老和尚。 老和尚带出来的弟子,也不是什么好鸟。那位新任的院主没几年,已经积累了二三十件袈裟,不出两百年,这位仁兄袈裟肯定超过他的师傅——那位“老贪鬼”。 黑风山的黑熊精也是一个“老贪鬼”。作为一名修道者,道士的干活,要和尚的袈裟干吗? 当他看到朋友有难,想去帮忙救火时,见到方丈房间霞光彩气,见是佛门异宝,马上动了贪念,火也不救了,还趁火打劫。这说明。在财富面前,好人也会变成坏人的。 “贪心”喜欢与谁交“朋友” 在这个故事里,吴承恩老爷想说明一个问题,唐僧取经是一个心路磨练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第一个要消除的,就是“贪心”。 只要是人,就会有欲望,有欲望就有贪心。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是人都有贪心的一面。每个人的贪心不一样,有的注重金钱,有的注重爱情,有的注重美色,等等。像“老贪鬼”注重的是“袈裟”。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贪心,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突破一定的“度”,就贻害无穷了。 在黑风山的故事里,还描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代表“贪心”的黑熊精跟谁是好朋友呢?一个是“老贪心”金池长老,另外还有两个,一个是以道士形象出现的“苍狼”,一个是以白衣秀士形象出现的“白花蛇”。 贪心跟贪心是朋友,这个是自然的。跟苍狼和白花蛇为朋友,就值得玩味了。 我认为,苍狼代表的是“野心”,要不称为“狼子野心”?白花蛇代表“狠毒心”,要不称为“心如蛇蝎”? 孙大圣在比丘国降妖时,曾经答应那位昏君的要求,自己将心挖出来,捡出来给众人观看,分别是“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 这些“心”中,贪心永远是第一位的,万罪都由贪心而起,贪心就是“第一毒心”。 人有了不良欲望,就会有了苍狼的野心,就像金池长老一样,马上动了非法占有袈裟的念头。有了野心就要付诸行动,“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要将袈裟“产权”据为己有,就必须消灭“所有权人”,没有狠毒心能够做到? 贪心的黑熊精,肯定是和野心的苍狼、狠毒的白花蛇做朋友的。 “黑熊精”就是观音菩萨你信吗 西游记中,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黑熊精象征贪心,或者是嫉妒心、悭吝心,这个“贪心”究竟是谁的呢? 有人分析,黑熊精本来就是观音菩萨的守山大神,为了服从佛祖的“传经事业”,观音将这个老兄放出来了。正如弥勒佛所言,“你师徒们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难。”也就是说,这些妖怪,大多都是观音菩萨安排的。即使不是她安排的,也纳入她的“编制”了。 观音菩萨将自己鱼塘里的鲤鱼放出来,成为通天河的“灵感大王”;将坐骑金毛犼放出来,成就了孙大圣“智盗紫金铃”的功果。菩萨还有把太上老君的烧火童子也拉来当壮丁。难怪孙大圣听了太上老君的话后,生气地说,该她“一世无夫”啊。一辈子没有丈夫的惩罚,够苦的啦。 转了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贪心”是谁的?也可以这么说,“贪心”是“老贪鬼”金池长老的,老贪鬼见计谋不成,撞墙而死,“贪心”的冤魂幻化为黑风山的黑熊精,死不瞑目,死了变成妖怪,也是“贪心鬼”。 “贪心”也可能是唐长老的,也可能是孙大圣的。因为,西游是炼魔的过程,取经团队依然要除却心魔,消除贪欲。 不过,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标准答案:这颗“贪心”是观音菩萨的。 为什么说是观音菩萨的?其实本章节中,菩萨已经将答案告诉我们了。 为了收伏黑熊精,观音菩萨变成了“苍狼”——凌虚子,孙大圣笑的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也笑了,“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孙大圣一时“顿悟”,转身变做一粒仙丹,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由此可见,菩萨与妖精的差别,就是“一念”。在珞珈山的前山,因为此心向善,心就是“善心”,妖精就是菩萨;在珞珈山的后山,菩萨还存在贪欲,心就是“贪心”,菩萨就是妖精。 观音菩萨为啥将“贪心”锁在后山 妙祥法师说得好: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贪嗔痴”是每个人坠入苦海的主要原因。“贪”排在第一位。 “贪嗔痴”即贪心、嗔心、痴心是三兄弟,被命名为“三毒心”。从这方面来解释,黑熊精、苍狼和白花蛇三个妖怪是好朋友,是否也代表“三毒心”呢? 贪就是贪心,欲望太强;嗔就是嗔怒,容易动怒;痴就是愚昧,盲人摸象。 除了“贪嗔痴”三毒心外,还有的将“慢心”、“疑心”合在一起,称为“五毒心”。慢心是骄傲自大,疑心是怀疑一切。这些都是修炼成佛的最大敌人。 实际上,“贪嗔痴”是人心的不良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生命痛苦的主要原因。 芸芸众生,“贪嗔痴”起源于“无知”,无知不是没有文化,有文化也可能是无知的。无知是指人缺乏认知这个世界的智慧。由于无知而生执着,由执着而生烦恼,由烦恼而生恶业,由恶业而生苦果。 “贪嗔痴”最终产生“苦果”。万恶皆由贪欲所起,如果没有将贪欲控制在一定限度,好人也会变成恶人。 观音菩萨将黑熊精封为守山大神,看守珞珈山的后山,就是将“贪心”锁住,不要让它危害社会啊! § 经历 唐僧取经路上,这个黑熊精偷走如来佛祖赐给唐僧的宝贝袈裟。孙悟空与他争斗多次,也未讨回师傅的袈裟,只好求救于南海观音菩萨。观音假装送给熊精一粒仙丹,使黑熊精现出原形,为唐僧讨回袈裟。后来,黑熊怪皈依佛门,摩顶受戒,在菩萨的落伽山后当了守山大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