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家祠
释义

§ 概述

陈家祠陈家祠位于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始建,光绪二十年(1894)落成。陈家祠坐北向南,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为厅堂,两边以偏间、廊庑围合;每座单体建筑以青云巷隔开,建筑间以长廊相连,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进深三进。

祠堂前辟有宽阔的庭院,还有东院和后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头门、聚贤堂和后堂。头门面宽五间27.56米、进深三间14.91米。17架梁用四柱、梁架、驼峰、斗拱、雀替均刻有花卉、瓜果、人物等纹饰。头门大门上悬“陈氏书院”横匾,两边有石砌垫台,门前两侧立一对直径1.4米、连座高2.25米的石鼓,两扇大门上彩绘河神。大门内设四扇双面镂雕屏风。头门明间与次间梁架高10.09米,稍间梁架高9.69米,形成高低错落两个屋面,硬山顶封火册墙,屋面铺碌灰筒瓦,正梁塑花鸟、人物灰塑纹饰,砌石湾陶塑人物瓦脊,垂脊塑寿果、蝠鼠和狮子等。两侧东西厅堂面宽14.05米、进深三间11.9米,其建筑规模、装饰比头门稍次。聚贤堂原是陈姓族人举行春秋祭祀和议事聚会的地方。面宽五间27.84米、进深三间16.7米,二十一架梁六柱出前后廊,梁架、驼峰、斗拱、雀替雕刻花纹,后外金柱明间、次间装12扇镂雕屏风,稍间设花罩;堂前设月台,月台宽16.84米、深5.76米,石雕塑柱以岭南佳果为装饰,栏板嵌铁花。正脊上陶塑瓦脊是1981年修复时重新烧制的。后进后堂及大厅三间原是安放陈氏祖先牌位及祭祀的厅堂。中后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二十一架梁用五柱后墙承重,后金柱间各设高7米的木镂雕龛罩,后稍间设神龛,内设21级木阶放置神位、牌位。除中轴线主体建筑外,其他厅堂、廊庑、斋室、厢房等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梁架、斗拱、驼峰、墙壁、墀头、踏道等均以梅兰菊竹、花鸟虫鱼、岭南佳果、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题材为装饰内容。陈家祠于1988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中,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名列羊城新八景之一。

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

§ 建筑结构

陈家祠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宗亲合资兴建的族祠。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全院占地近1.5万平方米,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主体建筑宽80米、深80米,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穿插六院八廊,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全院的门、窗、屏、墙、栏、梁架、屋脊等处处均配上精美的各式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艺术品,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主体建筑正门两边的外墙上,6幅大型砖雕《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其画内建筑物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其砖雕技艺为近代罕见,可说是惊世之作。

陈家祠的前厅宏阔、宽敞。雕梁刻柱甚为考究。厅内立有四扇木雕门,正背面全部采用镂刻、浮雕装饰。为表现富贵吉祥、儿孙满堂、美好生活的画面。如档中屏门雕花池板,雕刻的“创大业儿孙永发”,画面是硕果累累的芭蕉树和母鸡带着数只小鸡,组成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蕉叶大而茂盛,谐音"大业";小鸡活泼可爱,喻意“子孙”。这种用喻意和谐音的表现手法,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普遍采用。陈家祠各座厅堂、走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点点夕阳透过窗棂撒在一块图案上,使描金的花纹增色不少。

广东旧式居民,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塑出简单的卷草纹,称为“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

陈氏书院的灰塑,总长度1800余米,规模之大,塑艺之精,题材之丰富,居全省民间建筑的首位。这些灰塑主要装饰在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在首进庭院东西两条连廊上有以一组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灰塑如《三国演义》中的“张松看《孟德新书》”、“竹林七贤”和“公孙玩乐图”等;还有以清代“镇海层楼”、“琶洲砥柱”等羊城八景为题材的灰塑和以各种花鸟、瑞兽、图案装饰的灰塑,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活象两条花带把庭院装靓得情趣盎然。

中进聚贤堂的12扇档中,雕有从商周至宋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故事。有“渭水访贤”、“黄飞虎反五关”、“六国大封相”、“韩信点兵”、“郭子仪祝寿”、“李太白退番书”、“薛仁贵大战盖苏文”、“岳飞大战金兵”; 还有民间传说“龙王八仙朝玉帝”和以文人雅士生活为内容的“夜宴桃李园”、“携琴访友”和“荣归故里”等。陈家祠石狮像柱础的造型和雕饰,唐代至明代均以稳重为特点。到了清末,广东民间建筑中的柱础出现了轻巧、高身束腰和注重雕饰的倾向。

陈氏书院的柱础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各个厅堂的柱础每一横列一个式样,有的雕如意云头、花篮型、菱形、竹节纹饰;有的雕杨桃、柑橙、仙桃等各种瓜果装饰。它既统一又富于变化饱含地方风物的装饰情调。

木雕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奖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人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

石雕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石湾陶塑脊饰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先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陈家祠石湾脊饰使用的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五色。脊饰的制作方法以贴塑为主,人物塑造着重在轮廓线和动态上下功夫,线条简练粗犷,以适合从下往上观看的大效果,并巧妙地把亭台楼阁和动物、花鸟、瓜果等各种造型穿插动用,使屋脊显得绚丽多采,衬托出建筑物的高大堂皇。

灰塑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和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2002年以“古祠留芳”入选广州新世纪羊城八景,2004年被广州市民评选为广州市文化名片。

§ 特色看点

陶塑陶塑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挂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陈氏书院共有十一条陶塑脊饰,分别装设在三进三路九座厅堂屋脊上。首进大厅屋顶采用悬空山墙分隔为三间,突出屋脊的鲜明华彩。每条脊饰题材各异,有的以一组戏曲人物为主题,配以其他内容;有的用十多组内容组合,将传统戏曲中有代表性的场景,以夸张概括的表现手法,用连景形式接成连环画般的连续故事。在众多的脊饰中,以中进聚贤堂上的脊饰规模最大,制作也最为精美。这条脊饰总长27米、高2.9米,连同灰塑基座总高4.26米,全脊塑造224个人物。内容有“群仙祝寿”、“加官进爵”、“八仙贺寿”、“和合二仙”、“麻姑献酒”、“麒麟送子”、“虬髯客与李靖”、“雅集图”等;还有用玉堂寿带鸟和牡丹组成图案,表示荣华富贵之意;还有的用各种缠枝瓜果图形表示“瓜瓞连绵”,寓意子孙昌盛,连绵不断。这些题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和人们的愿望。此外,石湾脊饰的兽吻,塑造的是飞翔在云天的鳌鱼形,突破了传统的做法,鳌鱼的两根长须伸向晴空,显得气势非凡,使屋顶轮廓线更为优美。这种表现形式,与民间流传兽吻为防火避灾的用意一致,同时迎合了人们祈望子孙后代独占鳌头、高官显贵的心里。

灰塑陈家祠灰塑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灰塑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砖雕陈家祠砖雕也是陈家祠的特色。东檐墙上正中一幅是取材历史故事“刘庆伏狼驹”,全图雕有40多个人物,刻划出北宋时刘庆降伏西夏送来一匹名叫“狼驹”的烈马的生动场面,人物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左右两幅为“百鸟图”、“五伦全图”。五伦即五常,后来人们以凤凰、仙鹤、鸳鸯、鹁鸽和黄莺五种禽鸟代表五伦。每幅画两旁还雕有不同书体的的诗文。有明代广东新会学者陈献章(白沙)的七言绝句诗两首:“植竹为垣土作台,野桥分路到溪回。江门若比瞿塘水,何处游人肯上来。”“青山依旧锁溪台,前度游人去不回。赖是山人无诉,有人真本买山来”。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和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七言绝句诗。

西檐墙上正中一幅是取材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义士晁盖、昊用、林冲等众多英雄好汉汇集在聚义厅的宏大场面。左右两幅分别为“梧桐杏柳凤凰群图”和“松雀图”。画幅两旁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还有清代乾隆年间文学家、书法家王文治,乾嘉年间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的七言绝句诗。这些诗文的雕刻,刀法刚劲有力,流畅自如,充分表达出书法的韵味,这大都是砖雕大师黄南山的杰作。

铁铸陈家祠陈氏书院的铁铸装饰,主要用在庭院连廊的廊柱及镶嵌在月台石雕栏杆上。栏杆上的通花铁铸栏板共有四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对称的装饰手法。正面六幅是“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龙戏珠”。月台东西两侧,一组是以“三羊启泰”为主题,两旁饰有飞腾的鳌鱼,花篮盛着禾穗和鲤鱼,用穗、鱼的谐音寄寓“岁岁有余”之意。另一组是以一群金鱼在莲池中嬉戏,用莲与鱼的谐音比喻“年年有余”或寓为“金玉满堂”。左面是一鹰一熊,右面是凤凰和鹿,用以比喻为“英雄”和“富贵福禄”。这些铁铸栏板,色调凝重,构图精美,嵌在石雕栏杆上别具独特的装饰效果,在广东古代建筑中极为少见。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壁画和楹联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陈氏书院大门上彩绘高达4米的巨幅门神,是运用勾线重彩技法描绘,突出守门将军威武镇邪的神采。门上还装饰一对直径60厘米,每只重60公斤,莲瓣边饰,缠枝牡丹纹样的铜铺首,更增添了门神的庄严肃穆。这样巨大而精细的铺首,在广东的民间建筑中实为仅有。

§ 艺术瑰宝

1959年,陈氏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传展览广东地区历代各类民间工艺品为主。兼及全国各地民间工艺品。馆内辟有多个展厅,常年展出馆藏文物。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绣等工艺精品。其他工艺品种类更多:有广州珐琅、金银工艺、套色蚀花玻璃;有佛山灯色、剪纸、木刻、门面等;有潮州面塑、稿末塑、麦杆贴画的剪纸;还有阳江、潮汕、佛山地区的漆器,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工艺等。还设有近代家具、书画、文房四宝、茶艺等展厅、专室。 陈氏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

§ 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8:30~17:30

地址: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交通:乘地铁陈家祠站下;乘85、88、104、107、128、路公交车高基站下,乘268路公交车陈家祠站下;乘15、52、55、105、124、133、193、196、205、207、231、232、256、275、530、539、555路公交车中山八路站下。

门票10元,学生5元[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5: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