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静脉输液 |
释义 | § 简介 静脉输液 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体内,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静脉输液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 优点 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 缺点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 技巧 静脉输液 1、选择血管宜“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关节处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体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液自针眼外渗而形成淤青肿胀。 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所以逆行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受影响。 2、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3、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人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 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1] § 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密闭式输液法 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床。 (1)按治疗本,带输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药,擦去瓶上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检查药液的质量,将瓶上下摇动,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检查,每瓶对光检查时间不少于10秒钟,如发现有絮状物、沉淀、变色等均不得输用。取下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和无菌状态,备齐其余用物携至床旁。 (3)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4)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6)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3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输入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当输入高渗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7)再次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护士消毒双手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病人,随时观察反应及滴速。如为继续输液,原则上输一瓶配一瓶,以防准备过早造成药物污染,或降低药效,应及时更换输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常规消毒瓶塞后,挂于输液架上,从第一瓶内拔出通气针头与输液管瓶针,分别插入瓶内,待输液畅通方可离开病人,若输两瓶以上液体,而溶液间又无配伍禁忌者,可采用连续滴入法,两瓶间用短管相连,短管两端连接针头,插入两个相连的瓶塞内,在远端输液瓶内插入通气管。 (8)输液过程中,需临时加入少量药物,应先按注射法抽吸药物,常规消毒输液瓶塞后,将药液注入瓶中并摇匀,再按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9)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利用敷盖针眼的纱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片刻(其他部位拔针后应按压片刻),整理病床单元,整理用物,归还原处。[2] 开放输液法 开放输液法此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及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危重抢救、手术病人及病儿常采用此法,但易污染,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1)除去溶液瓶的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以瓶签侧面位置为起点,用无菌钳翻转瓶塞,再次消毒,拔出瓶塞,轻放在瓶口上。 (2)打开输液包一手持输液瓶,将其底部橡胶管折叠,将接管夹于指缝中。另一手持溶液瓶,按无菌溶液倒出法,倒入30-50ml溶液冲洗输液瓶和橡胶管,以减少输液反应。将液体排入弯盘(输液器接头应距弯盘15cm左右),再向输液瓶内倒入所需溶液(溶液瓶不要紧贴输液瓶口,倒液速度要均匀,防液体外溅,盖好瓶盖,挂好输液瓶,排尽管内空气,待茂菲氏滴管液面为1/2时,用止血钳夹紧橡胶管,将玻璃接管与带保护套的针头相接备用。 (3)按要求常规消毒皮肤,扎紧止血带,嘱病人握拳,再次检查。排尽针头内空气,穿刺成功后固定方法与密闭式输液相同。 (4)如需向输液瓶中加入少量药液时,应先将药液抽吸在注射器内,再取下针头,打开瓶盖,在距瓶口1cm处注入药液,盖好瓶盖,轻摇输液瓶,使药液混匀,酌情按药液性质调节滴速。如需加入大量液体时,可将无菌溶液直接倒入瓶中。如需迅速发挥药物作用时,可以通过调节孔注入(夹紧上段橡胶管,开放调节孔,将药液注入后关闭调节孔,松开上段胶管)。 静脉留置针头 静脉留置针头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年老、衰竭、血管穿刺困难者。由针头部与肝素帽两部分组成针头部:为软硅胶导管后接硬塑回血室部,内有不锈钢丝导针,导针尖部突出软硅胶导管针头部肝素部: 前端有硬塑活塞,后端橡胶帽封闭。肝素帽内腔有一中空管道,可容肝素。 操作方法如下: 1、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2、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3、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取出静脉留置针,拔去护帽,检查静脉导管和针头各部位。右手捏紧留置针的回血室部,左手旋紧套于导针外的导官中枢部,切忌导管上移,使管顶超越针头。 5、右手取静脉留置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40度角进行静脉穿刺,当回血室内见第一次回血后,随即调节留置针使之呈10度角,将导管向静脉内推进0.5~1cm,确保导管进入静脉中,即可见第二次回血入导管。 6、松开止血带,用左手拇、食指握住导管的中枢部,以小指紧压远离留置针的静脉,以阻止血流。 7、右手握住留置针回血室部使导针固定,同时左手将导管缓慢向前推进,使之全部进入静脉内,方可将导针完全拔出脱离导管,右手取肝素帽迅速插入导管内。 8、常规消毒肝素帽橡胶塞部,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针头(排尽管内气体)插入肝素帽内。固定留置针,调节滴速,即行持续输液。 9、如需暂停输液,可将输液器卸下,然后用注射器(预先备好肝素100mg,稀释成4毫升),向肝素帽内注入肝素0.4~0.6ml,用无菌纱布覆盖肝素帽及导管中枢部并加以固定,以备再次使用。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法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法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后下方,此静脉较浅表、粗大、成人粗如拇指,血流快,经常处于充盈状态,故易于穿刺。穿刺部位: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与锁骨所形成的夹角的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 1、目的 (1)对长期不能进食或丢失大量液体者,如食道手术后或食道严重烧伤病人、危重病人等,用以补充大量高热量、高营养液体及电解质。 (2)各种原因所致大出血。迅速输入大量液体,纠正血容量不足,以提高血压。 (3)进行较长时间化疗时,如注入刺激性较强的抗癌药物。 (4)测定中心静脉压。 (5)紧急置入心内起搏导管。 2、用物 注射盘内另加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1%甲紫、宽胶布,无菌手套。无菌穿刺包内有:穿刺针2个,硅胶管2条,射管水枪,5毫升注射器,8-9号平针头2个,镊子,纱布,无菌巾2块,结扎线,弯盘。其它用物与周围静脉输液相同。 3、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同周围静脉输液法备好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 (2)向清醒病人作好解释,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取得合作。 (3)病人取头低肩高(肩下垫枕)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以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用1%甲紫标记进针点及胸锁关节,以免铺无菌巾后不易看清穿刺点及进针方向。 (4)打开穿刺包,戴手套,待助手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无菌巾。 (5)准备好射管水枪及硅胶管,并抽吸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连接穿刺针头。 (6)用5ml注射器,抽吸1%普鲁卡因在预定进针点作局部麻醉。持针指向胸锁关节与皮肤呈30度角刺入,边进针边抽回血,当针尖通过胸锁筋膜时有一落空感,继续进针,试穿锁骨下静脉,以探测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 (7)术者持射管水枪,按试穿方向刺入锁骨下静脉,抽吸回血,如见暗红色血液,即证实进入锁骨下静脉。 (8)按注射管水枪的圆孔及硅胶管末端,快速推动活塞,硅胶管即随液体进入锁骨下静脉,压住穿刺针顶端,将针退出。待针头退出皮肤后左手捏住硅胶管,轻轻从水枪中抽出。 (9)将已备好的输液器导管连接平针头,插入硅胶管内,进行静脉滴注。 (10)结扎硅胶管,在距穿刺点约1cm处,将硅胶管缝合固定在皮肤上,覆盖上无菌纱布,并予以固定。 (11)输液完毕,以0.4%枸橼酸钠生理水1-2ml,注入硅胶管,然后以无菌小塞塞住针栓孔,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再次输液时打开小塞,消毒针枪孔,接上输液装置即可。如滴注不畅时,可用急速负压抽吸,而不宜用力推注液体,以防将管内凝血冲入血管形成栓子。 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输液法 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输液法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位于颈外侧皮下,位置较固定,可以输液。但不宜多次穿刺。因此选用医用人体硅胶管插入静脉内。可保留较长时间,以保证治疗。穿刺部位:在近锁骨中点上缘与下颌角联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 1、目的 (1)需要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2)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测量中心静脉压。 (3)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的、有刺激性药物或行静脉高价营养输液。 2、用物 注射盘内另加1%普鲁卡因注射液1支,无菌手套一副,宽胶布(2×3cm)、火柴、酒精灯、生理盐水。无菌穿刺包内有:穿刺针2个,硅胶管1条,8-9号平针头2个,5ml与10ml注射器各1副,7号针头2个,镊子、纱布、无菌巾2块,弯盘。其它用物与周围静脉输液同。 3、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同周围静脉输液法备好输液器,挂于输液架上。 (2)向清醒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病人去枕平卧,将头部移向床边转向对侧,选择穿刺点,避免损伤锁骨下胸膜及肺尖。 (4)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无菌手套,用10ml注射器吸满生理盐水,以平针头连接硅胶管,并排尽空气备用。同时,助手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5)操作者铺无菌巾,用1%普鲁卡因在预定穿刺点作浸润麻醉,助手以手指按压颈静脉三角处,阻断血流使静脉充盈。 (6)操作者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入皮后改为25度角,沿颈外静脉方向刺入,见到回血,用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右手持备好的硅胶管及与其连接的10ml注射器,将硅胶管快速由针孔插入10-12cm,插管时助手配合持注射器,徐徐注入液体。压住颈外静脉近端,取下10cm注射器,退出穿刺针,退针时一手固定硅胶管勿使其脱出,有平针头将硅胶管与输液针头连接进行静脉点滴,撤去无菌巾,取宽胶布烘烤后在距离穿刺点0.5cm处固定硅胶管,并盖以纱布。 (7)输液完毕,取下输液器,保留硅胶管,用0.4%枸缘酸钠生理盐水1-2ml,注入硅胶管内,用无菌小塞塞住针栓孔,外用纱布包裹,固定于耳下颈部即可。 (8)隔日换药一次。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以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消毒硅胶管(酒精可使硅胶管老化),仍以无菌纱布覆盖,再次输液时,打开小塞,以70%酒精消毒针栓孔,接上输液装置即可(每次需更换无菌小塞)。 (9)停止输液,拔管时动作宜轻,避免折断硅胶管。长期置管者,应接上注射器,边吸引,边拔管。拔管后穿刺点应加压数分钟,以防空气进入静脉。最后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3] § 并发症 静脉输液 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 稀释作用大输液制剂除碳酸氢钠外,其他输液剂的pH均<7.0,如在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易产生稀释性酸中毒。输入晶体液将导致稀释性低蛋白血症,使组织细胞内发生水肿,体循环容量失调,影响多器官功能。大量输入不含钾的液体造成稀释性低血钾,有可能引起严重心律紊乱、酸碱失衡和肠功能紊乱。如同时应用排钾利尿剂更会加重病情。 循环超负荷输液量过多或输注过快,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出现循环超负荷反应。患者可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绀、心悸、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及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症状。血容量增加,电解质紊乱等可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特别是心功能失代偿及肾清除能力低下的患者。老年体弱者也因生理机能减退易发生循环超负荷反应。输入高渗制剂(如氨基酸、甘露醇等),可因渗透压的改变使组织间液体向血循环转运,当输入速度超过患者的代偿能力时亦可造成循环超负荷。 病原微生物污染反应 热原反应:热原反应特指为由输入致病量的致热原引发的以发热、寒战为主的全身性反应。国内文献中输液反应常被含混地指为热原反应,主要原因在于热原反应的严重性。致热原可由输液用物品和输注过程引入,患者对致热原的耐受程度,也可影响患者的临床反应。输入的液体过多,还可因致热原累积,超过内毒素阈剂量,而导致热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和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感染性疾病:在自然病程和治疗过程中细菌内毒素释放入血,肠道和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入血均可引起热原反应。而国内普遍存在的静脉给药率高,尤其是重症患者,输液治疗时间持续约24h的现象相当普遍,极易造成对致热原来源的误判。合理应用输液疗法不仅可以减少热原反应,还有助于纠正对临床输液反应的不正确认识。 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置管可引起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临床常反复从导管取血标本或加入药物,这些操作会增加患者被感染的机会。国内静脉输液率高相应地导致静脉导管使用率也高。另外,导管内及导管、针头周围血小板聚集也是血栓形成的开始。 微粒反应输液、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带入微粒,输液环境中的细小微粒也可能进入药液。因而,微粒污染是输液中普遍存在的并发症。当微粒进入肺微血管,可引起巨嗜细胞增生而导致肉芽肿、肺栓塞,也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微粒较大者,可直接引起血管闭塞,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红细胞聚集在异物上可形成血栓;某些微粒还可引起变态反应。生物制品,尤其是血液制品,即使是正常配制操作也可能溶解不完全;配制操作稍有不当(如振摇、消毒液、温度等因素)均可导致药物不能完全溶解,产生肉眼可见或难以观察的不溶性物质。 细菌病毒感染:静脉注射传播血源性病原体的可能性比皮下和肌肉注射更大。注射器使用的时间过长,受到了空气中的细菌或操作人员污染;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不严;医务人员本身患咽峡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污染了注射用具等,均可引起脓肿、败血症、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严重疾病的医源性传播。有关"安全注射"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WHO的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不安全注射问题十分严重,每年全世界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800~1600万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230万~470万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为8万~16万人。在中国亦普遍存在着滥用注射方法给药,且人群中经注射传播的血源性感染患病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HBsAg阳性者约1.2亿。 输液操作不当引起的反应 临床输液操作不当可引起空气栓塞、静脉炎、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创伤性麻痹和过敏性休克等。 栓塞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状,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静脉插管及补液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心静脉输液时,由于静脉压低,空气易于经导管逸入中心静脉而导致空气栓塞。长期置管而形成的隧道壁较为僵硬,拔管时若不注意,空气也可经此隧道进入中心静脉。输液过慢,静脉血回流凝固可形成小的血栓,静脉置管处理不当也可能引起小血栓,循环中的小血栓易随血流入肺,形成肺栓塞。 静脉炎刺激性药物如万古霉素、依替米星、红霉素等输液配制浓度或输液速度不当,可刺激血管形成静脉炎。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治疗中控制速度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临床常用的指标为滴速。常用的一次性输液器螺丝松紧不稳定,易改变滴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心血管事件。使用液滴计算滴速的方法亦不可靠,随着滴液速度加快,液量就变大。不同溶液的液滴量相差可高达20%,增加液体的滴速,液滴量之间的差别可达30%.而输液泵能精确控制滴速,但在医院普及尚有一定的难度。 其它反应静脉穿刺部位的处理不当,可引起渗血、渗液、肿胀和局部炎症反应,也可引起组织坏死,成为感染源。锁骨下静脉穿刺,如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掌握不好,可引起气胸、血肿、气栓、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输液配制过早、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导致药物降解、析出和污染等,甚至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4] § 技术新进展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 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因此,制成无热原液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1940年Alftedshohl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1945年Bcrnard,Zimmerman应用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输入高渗葡萄糖,为从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开辟了途径。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中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浅静脉和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已为许多护士掌握,解决了危重病人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静脉切开的方法也基本被取代。 导管材料的进展 导管的材料有两种。针内管(Needleover Catheter)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导管留在体内,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连接输液装置。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造成碎片栓子。 管内针(Catheter Overneedle)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强、弹性好,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德国产的Vasocanrbrauzuzer套管针,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直线走行5cm以上、富有弹性的血管都易穿刺成功,且易固定。其次,动静脉留置针输液其选择血管广泛,不易引起刺破血管形成血肿,且能多次使用同一根血管,维持输液时间长、速度快,是有效的补液通道。为解决静脉留置针经三通管或直接与输液器相连有不易固定、不便操作的问题,杨氏等人研制静脉留置针Y型配套管,易于固定,病人活动不受限,加药方便,减少了污染,使置管成功率从68%提高到100%。 输液部位增多 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开始,到输液路径不断增加并各有利弊。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因此处静脉显露好,穿刺的盲目性小,初学者易掌握,运用最广泛,施氏报道该院已使用近20年共18240例病人。并作为外科术前常规置管。但该静脉内有瓣膜,加之与锁骨上静脉汇合处角度小,有时会导致插管失败或硅胶管插入不深,而不能测中心静脉压。颈内静脉置管。此静脉属深静脉,看不见,摸不着,定位困难,穿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但静脉滴速快,可用于术中或术后大量输液、输血。锁骨下静脉置管。该静脉管径粗,位置固定,不易塌陷,穿刺成功率高,该静脉血流量大,注入高渗液体及化疗药物,可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可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但由于胸膜顶高于锁骨,进针角度和方向不准易穿破胸膜致气胸,又因吸气时是负压,锁骨下静脉穿刺还易造成空气栓塞,故不适应初学者穿刺,也不能用于胸部畸形、严重肺部疾患、腹水、呼吸困难病人。 股静脉置管。此静脉易定位,穿刺方法也易掌握,较安全,可用于颈部大手术、严重肺部疾患、使用气管切开的病人,但股静脉靠近会阴部,穿刺部位易污染,下肢活动度大,硅胶管易滑出。骨髓腔输液。骨髓腔输液并不是新技术,由于导管类型和质量的改进,在40年代后期不再应用。但最近在国外,又被用于门诊或住院儿童 的急症抢救。一般宜选儿童胫骨的近端做穿刺部位,也有选股骨、胸骨或髂骨,针穿过骨皮质有落空感,证实已进入骨髓腔,液体也容易注入,并进入血循环。通常在1~2h内建立常规血管通路,就停止骨髓输注,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骨髓腔内输液并发症少见,但最常见的是液体渗漏皮下或骨膜下。RosettT等收集4270例骨髓输液者资料,骨髓炎占0.6%,多因留置时间长或输入高涨液体或病人已有菌血症。 输液微粒的污染受到重视 中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为防止微粒污染,护理人员进行了以下研究。 操作环境的净化 操作者除按常规要求穿衣、戴帽、流动水洗手、避免扫床和减少人员流动外,还强调为每名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目前有的医院采取用100级净化工作台,它是由低、中、高效三组过滤器滤过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清除微粒污染。 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 首先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对“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长应小于颈段的1/4周,因为割锯安瓿时砂锯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在开启安瓿前,以75%酒精擦拭颈段是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经统计学分析,未经擦拭开启的安瓿与擦拭后开启的安瓿中药液微粒量差异有显著性。因安瓿开启瞬间,瓶内负压吸引作用会致药液污染微粒。有实验表明,割锯的安瓿用75%酒精棉签擦拭一次,徒手掰开的方法效果可靠,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经济实用。 正确抽吸药液 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μm以上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经研究证实未使用过的注射针头与使用过1次、2次、3次后的针头比较,流经针头后液体内所含微粒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临床配液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这样既可减少针头反复使用在锐利度与牢固度方面产生的问题,又可减少微粒。通常加药用的针头型号9~12号,其针径是0.9~1.2mm即900~1200μm,也就是说加药时针头切下的瓶塞微粒最大直径可达1200μm,而人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为7~9μm,最大的小静脉为200~300μm,所以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一般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起血管栓塞。配液的针头越大,液体中的胶屑越大,对此问题应引起操作者重视。 橡皮胶塞的使用 建议液体的包装最好使用新的橡胶塞,因针头反复穿刺橡胶塞,会使衬膜破损变大,故产生的微粒会多些,如果旧橡胶塞表面抛光层一旦存在破损,会造成严重的微粒污染。操作中应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 安装输液终端滤器 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目前中国的终端滤器能可靠地滤过10μm以上的微粒,其中以袋式滤器的截留效果最为优异,它对2μm、5μm、10μm、25μm的滤除率分别为97.4%、96.6%、93.4%、100%,与其它滤器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另外输液器中的微粒大部分存于最初流出30ml药液中,而到100 ml时,实际已全部流出,因此,也有主张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 § 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 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 § 故障处理 静脉输液 (1)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③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 ⑤血管痉挛。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 (2)滴管内液面过高 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 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 (3)滴管内液面过低 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③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 § 反应及预防 静脉输液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 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 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 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图12-12)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 存在误区 静脉输液 误区一:“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 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岁的吴女士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她可是医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发烧、腹泻、头痛,她都要到医院去输液。当医生问她为什么总是要求输液时,她说:“我觉得吃药病好的慢,输液快。每次感冒后吊一瓶药水,没几天就能好,比吃药快多了。” 误区二:“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 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 误区三:“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脑血栓” 现在,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很多老年人听说输液可以防脑血栓,都到医院要求输液。连有些医生都奇怪,为什么开的这些药老年人不信,却偏要相信传言呢。经常有老人去医院要求输液并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误区四:“自行输液好,既方便,又同样有效果” 36岁的王女士是某软件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为了生病时减少到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她让家里的小保姆学会了注射,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药店买药和输液器,回家让小保姆给她输液。她说,这样既省了时间,也治了病,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问题,静脉输液直接给药于血管中,它对无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难在家中自行解决。一旦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败血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