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少功
释义

§ 简介

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年4月)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88年到海南后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4期)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1]

§ 荣誉

《大题小做》

1980年:中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中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8年: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

1998年:台湾最佳图书奖

2000年:《马桥词典》入选海内外专家共同推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2002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

2002年:凭《暗示》获 第二届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小说家奖

2007年:《山南水北》获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之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2010年:10月,韩少功以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获得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韩少功将收到一万美元奖金及奖匾一幅,并将于2011年春季应邀到俄克拉荷马大学参加授奖仪式和学术会议。  [2]

§ 作品

小说

1981年:《月兰》(中短篇小说集)

1983年:《飞过蓝天》(中短篇小说集)

1986年:《诱惑》(中短篇小说集)

1988年:《空城》(中短篇小说集)

1989年:《谋杀》(中短篇小说集)

1993年:《爸爸爸》(中篇小说集)

1994年:《北门口预言》(中短篇小说集)

1996年:《马桥词典》(长篇小说)

2002年:《暗示》(长篇小说)

2005年:《报告政府》(中短篇小说集)

散文

1986年:《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随笔集)

1993年:《夜行者梦语》(散文随笔集)

1994年:《圣战与游戏》(随笔集)

1996年:《心想》(散文集);《灵魂的声音》(散文集)

2006年:《山南水北——八溪峒笔记》(散文集)

电影剧本

1984年:《风吹唢呐声》潇湘制片厂拍摄

翻译

1987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长篇小说)[1]

1999年:《惶然录》

§ 曾任职务

在青年部门(1985)、林业部门(1986)以及大学(1995)兼职,曾社会兼任省政协委员、常委(1983、1989、1993)和省人大代表(2003)等职,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5年进修于武汉大学英文系,随后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天涯》杂志社长(1995)、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等职。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主席团委员(1997,2001),中国文联全委委员(2001)。

§ 解读艄公

《山南水北》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在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一批“寻根文学”倡导者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更多需要肯定和弘扬的是“不规范”的、存在于野史、传说、边地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中的文化精华,就如阿城在“三王”系列中所描述的;而对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被体制化了的“规范”文化,则持拒斥、否定、批判的态度。相对于“三王”系列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痴迷,《爸爸爸》、《女女女》则以强烈的“寻根”意识,探寻文化规范对自由生命的制约,拷问“规范”状态下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由起源向末日退化的形态,从中发掘出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批判。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韩少功基本上属于一个写实的作家,但由于他对楚巫文化和《离骚》浪漫传统的推崇,在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审视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楚文化中光怪陆离、神秘瑰奇的神话意味,使文本涂抹上浪漫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我们说过,“寻根小说”大都采取一种貌似传统写实的叙述方式,《爸爸爸》用的却是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可能是个例外。

§ 评价

韩少功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湖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个“文学湘军”,其所指为韩少功、叶蔚林、何立伟、谭谈等人。这群人里头,只有韩少功还保持着勃发的创作力,一直跌跌撞撞地写到了21世纪。

最早阅读文学韩少功的作品就是从他的《爸爸爸》开始的,那是读过的小说中最亲切的一篇,甚至比沈从文的《边城》更让我倍感温馨。沈从文的边城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那种风情只能从远逝的历史烟云中寻觅了,韩少功笔下的湖南村寨则显得迷信、丑陋,而这恰恰是当下活生生的湖南乡村写真。

韩少功的《爸爸爸》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中篇小说之一,即使放到整个文学史上,也不会褪多少成色。一部小说能够让人从小读到大,读了10余年仍手不释卷,这绝对是一部好作品,至少是一部相对的好作品。《爸爸爸》就是这样一部小说,无需过多的夸饰。

《诱惑》不但是韩少功的第一本小说集,也是他下海前出版的惟一一本书。韩少功弃文从商,是1986年的中国文坛相当引人注目的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湖南著名青年作家韩少功第一本小说集《诱惑》隆重出版,作者在长沙亲笔签名售书,结果应者寥寥,购书的人更是少得可怜。作家的自尊心颇受打击,一怒之下,就去了海南,不折不扣的“下海”。从这个事件,很多人看出了中国作家的世俗与功利心,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作家的理想主义情怀,以及一个湖南蛮子的愤世嫉俗。

韩少功虽然下海了,但终究没有丢下文学。他在海南一手将《天涯》月刊操办得红红火火,可以说这份杂志一度是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之一,它不但刊载了很多好作品,还推出了像刘亮程这样遗世独立的大作家。韩少功在办刊物的同时,并未中断写作,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于1997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小说面世后,一时好评如潮,很多人料定他能获矛盾文学奖的。也许是韩少功比较倒霉的缘故吧!这一年他再度成为文坛事件的第一号新闻人物。事情的起因是著名学者张颐武指责《马桥词典》涉嫌抄袭,其原话是“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马桥词典》都完全照搬了《哈扎尔辞典》”。一时之间闹得文坛沸沸扬扬,大家对平淡的文坛有了审美疲劳,巴不得来点新鲜刺激的事情发生,逮住这个灭人的机会,谁也不愿意放过,何况还是韩少功这么出名的公共人物。于是,关于韩少功江郎才尽的评论满天飞扬,关于韩少功人格的争议更是持续升温。最后,韩少功不得不借助法律的手段为自己洗去不白之冤。官司虽然打赢了,人们却又抓住了新的把柄,指责韩少功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作为攻击者的张颐武,输了官司,却赢得了口碑。《马桥词典》获奖的预兆是无法实现了,结果是《尘埃落定》和《长恨歌》等小说获得了那一届的矛盾文学奖。

此后,韩少功创作了不少思想随笔,几乎很少写小说。据说他先后辞去《天涯》主编和社长以及海南作协主席等职务,搬回湖南老家的乡下,种菜喂鸡,过起了隐居生活。一直到2003年,他突然写出了长篇小说《暗示》,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写作历程

韩少功

他的第一个写作阶段是以《爸爸爸》为代表的寻根小说时期。寻根文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出现,中期被迅速崛起的先锋小说所取代,是介于文革反思小说与先锋小说之间的过度者。文革反思小说是纯粹意识形态的产物,没有任何文学性可言,而先锋小说则是真正的纯文学,几乎属于那种没有所指的纯文字符号的堆砌,寻根文学介于二者之间,如同一座桥梁。是的,寻根文学既饱含古意浓郁的传统文化,又颇具现代的批判精神,既不同于文革反思小说的泛政治化倾向,又有别于先锋小说的不知所云,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中庸又比较成熟的文学流派。在整个80年代的寻根文学作家中,韩少功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号人物。只可惜先锋文学来得太快,势头太猛,让寻根的韩少功来不及彻底施展自己的文学抱负,就惨遭先锋大潮的湮没,过早地退出了人们阅读与关注的焦点。

他的第二个写作阶段是以《马桥词典》为代表的新乡土小说时期。当我有幸读到《哈扎尔辞典》的时候,才发现二者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关于韩少功抄袭的责难完全是牵强附会。《哈扎尔辞典》徒有“辞典”之名,实则为一个神秘莫测、错综复杂却又逻辑严密的传说,一部民族兴衰的史诗。而《马桥词典》则煞有介事地按照词典的样式编排,通过一个个独立的词条和一篇篇独立的叙事笔记,将古老的湘楚文化诠释得恰到好处,表达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词典,一部湘方言的词典,一部中南地区乡村文化与生活的词典。同时,它又是一部形散神聚的长篇小说,几千年的历史演绎悉收囊中。从《爸爸爸》到《马桥词典》的变化,可以看出韩少功对艺术形式的不懈追求与突破,虽然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文化寻根者,但至少在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上有所创新。

他的第三个写作阶段是以《暗示》为代表的思想笔记体小说时期。这个阶段从他隐居乡下,到创作长篇《暗示》,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这个时期的韩少功,虽然少了一些当年的文采,但多了一些深度,在思想和精神上较以前大有提高。[3]

§ 作品图片

§ 近期演讲

著名作家韩少功,为上海大学首届文学周献上闭幕演讲《文学:梦游与苏醒》。在讲座中,他表示: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学创作已经遭遇了素材危机,不少作家的写作素材竟完全来源于报纸和影碟。

一些作家靠看碟找灵感

全球文坛出现越来越多的抄袭案。丹.布朗的畅销名著《达.芬奇密码》曾被多人指控抄袭,国内80后作家郭敬明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也被法院终审裁定为抄袭事实成立。韩少功从这些抄袭案说起,提出了他对当代文坛频发抄袭事件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这些“剽窃案”的起因并不一定源于抄袭,可能确实是作品选材上不经意的雷同,但这种现象的频频出现,正是全球化时代作家面临素材危机以及写作内容日益同质化的表现:“虽然每个作家都在追求个人化的叙述风格,但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大家都生活在‘同质化围城’中,相似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使作家很难有独特的个人经验,更难找到独特的创作素材。”

据韩少功透露,有很多作家的创作素材完全来源于报纸的社会新闻版内容或者影视碟片,此前还曾有过一起抄袭案,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所谓的“抄袭”,只是由于两位作家的创作素材都是来源于《人民日报》社会新闻版上的同一条社会新闻。还有一些作家,由于缺少独特的社会体验,只能依靠看碟来获取写作素材:“他们写出一个言情小说,也许就是看了几十张爱情片的结果。”

诗人有点像地下工作者

韩少功认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繁荣期相比,当代文学已经将娱乐功能大规模地转交给了影视:“余华的小说发行到40万本已被出版界称为天文数字,而全中国光电视机就有5亿多台,文学怎能与影视相比呢?正像苏童说的,文学的读者是以一个零一个零的速度在减少。”韩少功透露说,这个时代最“不幸”的要数诗人———没有阵地发表诗作,更不可能出版诗集,“他们只能‘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地搞些小范围的创作聚会,就好像‘紧密团结’、‘相濡以沫’的地下工作者。”

而相较于从前文学对社会所承担的精神导引作用,韩少功指出,当代文学之所以被边缘化,与作家不愿意再去承担教化功能和沉重的社会使命有关:“作家的工作渐渐地从灵魂工程转向了肉体工程,创作也日益从游戏化转向了欲望化。”而被文学从肩头卸下的“精神导引权”却被某些“江湖术士”所接受,“这些人用他们不怎么高明的通俗哲学‘指导’了大众的生活,却也为社会的精神危机埋下了伏笔”。

篇新作正在酝酿中

有意识要突破“同质化围城”的韩少功,目前住在乡村一小房子里,闲暇时还常在屋前的小河里游泳。他说,从城市回到乡村,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差异性:“以前我一直呆在文学圈内,做的无非是关于文学的那些事,说的也无非是关于文学的那些话,这样的‘近亲繁殖’只会让我的创作退化。”韩少功表示,每一个乡村都存在一两个特别会说话的农民,“他们那种源自于真实生活的、充满了乡土气息的、活生生的语言甚至超过了我们很多作家的表达,常常令我倍感欣喜。”

韩少功说,他最近将有一本新的散文集《山南水北》面世。“至于长篇创作,那当然是有的,”他得意地一笑,“但我现在还要保密,等书写完了再说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