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钟 |
释义 | 陈钟 陈钟,丝绸科技专家、教育家。长期从事丝绸生产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在教育上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潜心研究丝绸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办学层次;积极探索适合丝绸业发展的贸工农一体化管理体制,为发展中国丝绸业做出了贡献。 § 生平简介 陈钟,1919年9月生于号称“丝绸之乡”的浙江省余杭县。青少年时代,目睹我国丝绸业日益衰落,立志以科技振兴丝绸业。1935年7月,考进浙江省立高级蚕丝职业学校,1939年7月毕业后,先在四川丝业公司第五丝厂任技术员,后去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蚕丝科读书,1944年毕业后先后担任四川第六蚕业督导区督导员、四川丝业公司第一丝厂技术员。1946年5月返回浙江,在杭州蚕丝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 1949年5月杭州解放,陈钟作为校务委员会成员、教导主任,参与领导新生的蚕丝职业学校。1950年兼任设在萧山坎山镇的制丝分部主任。1952年后,历任杭州纺织工业学校副校长、杭州虎林丝厂副厂长。1956年1月,赴北京参加制定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丝绸企业——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的筹建规划。此后,参与筹建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并任总工程师。1961年10 月,调任浙江丝绸专科学校副校长。1978年4月,任浙江丝绸工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顾问。在教学中积极倡导产学研结合,重视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科学研究,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0世纪70年代前、中期,陈钟先后参加浙江省自动缫丝机研究小组和烘茧技术研究小组,研制适合中国蚕茧特点的ZD72-1型自动缫丝机和76-1型循环翻网热风干茧机获得成功。 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茧丝绸产供销经营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陈钟建议浙江省实施农工贸一体化的茧丝绸经营管理体制,推动了丝绸业的恢复和发展。 陈钟还曾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明奖评委会纺织组成员,浙江省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科协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 § 成就 陈钟从青年时代起,就怀着对祖国传统民族工业的热爱和赤诚报国之心,为祖国丝绸业的振兴奋斗不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陈钟在任杭州蚕丝职业学校教导主任时,为加强学生生产实习,他多方奔走,取得杭州市企业局的支持,向华光公司承租了萧山县坎山镇的坎山丝厂为学校的附属工厂。同时,把学校的制丝部分也搬迁到坎山,开办以制丝科为主的学校分部。陈钟兼任分部主任和附属工厂厂长。这是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新起点。他管理附属工厂,不仅保证教学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强调缫丝的规范管理和生丝质量,因而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并将这些利润投入再生产,进行设备改造和扩充。 1953年10月,陈钟担任杭州虎林丝厂副厂长,主管生产和技术。该厂当时担负着全省各庄口蚕茧的缫丝试样任务。陈钟深感责任重大。他狠抓工人的技术培训,严格工艺管理和质量标准,要求每个庄口蚕茧的解舒率、丝长、缫折等指标都要十分准确,赢得了企业界的信任。 1956年1月,陈钟调任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总工程师。他从拟订筹建计划到机器设备选择、安装,从工人培训到投入生产,都抓得很认真,白天黑夜都扑在杭丝联厂的筹建工作上。该厂的机器设备都是选用当时世界一流的。缫丝主机采用日本产自动缫丝机;丝织机采用日本产自动换梭织机;印染设备采用德国和瑞士的先进设备。由于大家一起日以继夜地工作,厂的建设进度很快,仅两年时间第一期工程就建成投产。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陈钟对首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亲自讲课。同时,在《丝绸》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自动缫丝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使用自动缫丝机。 § 丝绸教育 陈钟从事丝绸教育事业五十多年,桃李满天下,是一位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良师。 1946年5月,陈钟从四川回到杭州蚕丝职业学校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杭州蚕丝职业学校的校舍被日军炸成一片废墟,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学生宿舍都需要新建。陈钟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参与规划和兴建,于1948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他为抗战后迅速恢复正常教学做出了努力。解放前夕,陈钟任教务主任,积极支持广大师生员工投入护校斗争,使学校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杭州蚕丝职业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陈钟任校务委员、教导主任。他按照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深入进行教学整顿和改革,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学校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1952年,根据中央政务院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实行单一化、专业化管理的指示,蚕丝职业学校分成浙江制丝技术学校和浙江蚕桑技术学校,陈钟担任浙江制丝技术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负责筹备工作。他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筹建中的种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筹建任务。同年,浙江工业干部学校纺织科并入浙江制丝技术学校,校名改为杭州纺织工业学校。次年,浙江工人技术学校并入杭州纺织工业学校,校名改为杭州工业学校,陈钟任副校长。这段时间,学校拆并调整较多,他始终顾全大局,与并入的学校领导一起,抓好学校工作,保证教育质量。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学校的教学秩序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读书无用论”的流毒很广。但陈钟仍然教导学生要努力掌握真才实学。1973年,陈钟带学生去嘉兴丝厂实习期间,常以一些缫丝技术上的问题提问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次年,陈钟又带学生到勾庄茧站实习,结合烘茧技术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烘茧却有深奥的理论问题和许多需要探索的实际问题。学生们都感到,陈钟是一位学者,又是良师。大家都乐于同他聊天,从聊天中获得知识,获得精神动力。 1979年起,陈钟亲自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主管教学科研的领导和硕士生导师,在课题设计、研究方向、技术路线、研究计划及项目的实施等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密。陈钟十分重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余地拓宽知识面。经他培养的研究生大多已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骨干。 陈钟在任浙江丝绸工学院副院长期间,分管教学、科研。他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粉碎“四人帮”以后,陈钟在抓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同时,重视抓好实验室和实习工厂的建设。陈钟认为学校没有实习厂和实习基地不行。为此,积极办好实习工厂,建立了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陈钟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学校经费还很紧张,他主张把眼光放远点,建设好重点实验室。他最早把计算机技术和远红外技术引进纺织材料学的研究和教学,购进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他还多方做工作,得到浙江省丝绸公司外汇上的支持,购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剑杆织机,供科研和教学用。因而,促进了学校的科学研究,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 工作履历 1946年10月—1951年8月 杭州蚕丝职业学校教务主任。 1950年 兼任杭州蚕丝职业学校制丝科分部主任。 1951年 兼任学校附属工厂浙丝三厂厂长。 1952年9月-1953年10月 浙江制丝技术学校校务委员会筹备主任、杭州纺织工业学校副校长。 1953年10月-1956年1月 杭州虎林丝厂副厂长。 1956年1月-1961年9月 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总工程师。 1961年10月-1966年10月 浙江丝绸专科学校副校长。 1973年 浙江省轻科所烘茧技术研究小组组长。 1978年4月-1983年12月 浙江丝绸工学院副院长。 1983年12月-1988年10月 浙江丝绸工学院顾问。 1991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 主要论著 1 陈钟.桑蚕茧.纺织工业出版社,1958 2 陈钟.自动缫丝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6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230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