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风寒 |
释义 | § 用药 风寒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 诊断 红糖姜汤风寒和风热并非水火不容,当然也有可能同时的两种感冒,不过症状表现偏一种而已,这个就是内火旺盛或者是内虚(传说中的上火或者发虚),加上外感风寒或风热。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 禁忌食物 风寒柿子性寒,味甘涩,风寒感冒者宜吃辛温散寒食品,切忌寒凉之物。柿子大凉性涩,食之寒邪不易外去,故当忌食。《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 《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外感风寒,……皆忌之。”同样道理,柿饼亦不可吃。 蚌肉性大凉,外感风寒之人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者皆忌。”风寒感冒者误食之,则寒邪不易外解,感冒迁延难愈,故忌食。 蚬肉性寒,味甘咸,风寒感冒之人寒邪未解,切忌食用。 《本草拾遗》中指出:“多食发嗽及冷气。”风寒外邪不解,肺气不宣,咳嗽痰多色白者,误食蚬肉,寒不外散,其咳久久难止。 螃蟹大凉食品,风寒感冒者忌食,并非缘于蟹为“发物”,而是因其性寒之物,风寒外感未愈时,食之寒邪难解,故当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中早有告诫:“时感未清,……均忌。” 鸭肉性凉,味甘咸,也有医家认为鸭肉性寒,故外感风寒感冒者忌食。清代著名食医王孟英也早有告诫:“凡外感未清,……皆忌之。” 鸡肉为补益之品,大补气血,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皆当忌食。中医治疗原则指出:外邪未去时,先当解表,切不可补,否则外感之邪难以解散,正所谓“闭门留寇”。 《医林纂要》中早就指出:“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 猪肉性平,味甘咸。虽为补益之品,但风寒感冒外邪未解之时,不宜服食。诚如《本草备要》中所说:“……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黏,风邪不能解散也。”所以,风寒感冒之初和感冒初愈者忌食。 柑性凉,味甘酸。风寒感冒外邪未解者,当吃辛温散寒之物。柑酸凉,不利寒邪外解,故应忌食。清代著名食医王孟英早就指出:“柑,风寒为病忌之。” 乌梅性温,味酸。酸能收敛,邪不易出,故凡感冒之人,不论风寒与风热,外邪不除,皆当忌食。 《本草经疏》中说:“病当发散者咸忌之。” 《药品化义》亦云:“咳嗽初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凡痰嗽,外感未清,并忌之。” 芡实俗称鸡头果。性平,味甘涩,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初起,只宜辛散之物,忌食酸涩敛邪之品,故当忌之。清。王孟英早有告诫:“芡实,凡外感前后,……皆忌之。” 百合性平,味甘微苦,有润肺止咳作用,但风寒感冒之人外邪未解,咳嗽痰多者忌食。正如《本草求真》所说:“初嗽不宜遽用。”所谓“初嗽”,即指风寒感冒者咳嗽而言。《本草正义》中还说:“风寒外束,肺气不宣之咳,尤为禁品。而世俗或以百合通治外感之嗽者,又未免寒降遏伏,反令肺气窒塞,外邪无从宣泄矣。” 银耳即白木耳。性平,味甘淡,能润肺、滋阴,但风寒感冒、咳嗽多痰者忌食。《饮片新参》中早有告诫:“风寒咳嗽者忌用。” 此外,风寒感冒者还应忌食葡萄、生萝卜、螺蛳、田螺、蛤蜊、柿饼、生藕、生地瓜、生菜瓜、生冷荸荠、生黄瓜、菊花脑、金银花、金樱子、香蕉、西瓜、绿豆芽、蕺菜、莼菜、芹菜、马兰头、枸杞头等食物。 § 治疗偏方集 小单方--温肺粥方1 【组成】薄荷、大蒜、生姜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膏,取适量敷于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1天换药1次。 【说明】敷药后可吃热粥,经助药力,得微汗出则疗效佳。 方2 【组成】葱白3根,白酒、小米适量。 【用法】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取汗。 方3 【组成】葱头3个。 【用法】葱头煎汤,临睡时热水烫脚,再趁热服葱头汤。 【说明】服后盖被,汗出则愈。 方4 【组成】大葱、生姜、淡豆鼓、盐各适量。 【用法】葱切碎,生姜捣烂,淡豆豉碾末,共与盐混匀,炒热,布包趁热熨于肚脐,冷则更换,以出汗为度。 方5 【组成】菊花、构粑各6克,绍兴酒200毫升。 【用法】浸泡10~20天,去渣加蜂蜜少许,早晚备饮1小杯。 方6 【组成】生姜30克、连须葱头10根。 【用法】黄酒煎顿服。 【说明】夏季姜葱减半。 方7 【组成】葱白7根、淡豆鼓12克、马蹄草30克。 【用法】水煎服。 方8 【组成】自菜茎根1块、生姜3片、红糖60克。 【用法】上药同煎,热服。服后避风寒。 方9 【组成】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15克,醋30毫升。 【用法】米煮粥后加入葱自,生姜煮5分钟。再加入醋,热服,盖被发汗。 方10 【组成】连须葱白6根、粳米适量。 【用法】葱白切碎,同米煮粥,热服,盖被发汗。 方11 【组成】芫荽草10克、薄荷6克、生姜4克。 【用法】芫荽切碎,同余药共入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方12 【组成】橄榄249克,葱头、生姜各388克,紫苏叶444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7.5克为1包,开水泡服,每次1包,每天2次。 方13 【组成】生姜5克、葱自连根,红糖适量。 【用法】把前两味水煎,过滤去渣,加入红糖,趁热1次服下。 方14 【组成】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未,沸水冲泡,频服。每天1剂。 方15 【组成】苏叶6克,葱头3个。 【用法】水煎服。 方16 【组成】葱白6根、淡豆鼓30克。 【用法】水煎服。 方17 【组成】生姜19克、红糖适量。 【用法】生姜捣烂,加入红糖,开水冲泡,调匀温服。 方18 【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将大蒜去皮,含口中,咽下唾液,至无蒜味,再含加一瓣。 方19 【组成】红糖15克、茶叶5克、芝麻酱适量。 【用法】调匀,沸水冲泡。顿服。 方20 【组成】红糖30克、茶叶6克,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煎后4味15~20分钟,加入红糖即成。趁热服。 方21 【组成】酒25毫升、鸡蛋1个。 【用法】将酒煮至酒精散尽,打入鸡蛋。加一匙白糖。开水冲后服用。 【说明】服后盖被。 方22 【组成】淡豆鼓15克、葱须30克、黄酒50毫升。 【用法】淡豆鼓加水一大碗,煎10分钟,加入葱须,再煎5分钟,加入黄酒,趁热服用。 方23 【组成】生姜、苏则叶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方24 【组成】生姜、连须葱白、红糖、胡桃、霍山茶。 【用法】生姜、胡桃捣烂,同它药入杯内沸水冲泡,趁热眼。 方25 【组成】苏叶9克、陈皮15克、葱头3个。 【用法】水煎服。 方26 【组成】鸡蛋2个、梨120克、生姜15克、葱白3根。 【用法】后3味药煎汤,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将药汤趁沸时冲入,趁热服。 方27 【组成】生姜8克、青萝卜、白菜根各适量。 【用法】水煎,分2次服。 方28 【组成】葱白、香菜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 出处 《素问·玉机真脏论》 :“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祛风散寒为主。 § 参考资料 [1]http://www.zhong-yao.net/ [2]http://www.ggxo.co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