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里
释义

§ 简介

传统非洲猎人聚会活动中,一个马里猎人将一条活蟒蛇像帽子一样顶在头上马里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邻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为内陆国。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炎热。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为三个季节: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2月为凉季。热季最高气温达50℃,凉季最低气温为14℃。

马里全国有23个民族,主要有班巴拉(占全国人口的34%)、颇尔(11%)、塞努福(9%)和萨拉考列族(8%)等。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1972年形成文字)。8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8%信奉传统拜物教,1.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提示:马里是疟疾高发区,防止蚊虫叮咬,需自备疟疾药品;马里为伊斯兰国家,不食猪肉。[1]

§ 历史沿革

马里

马里历史上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189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5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59年4月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9月22日独立,莫迪博·凯塔当选首任总统。

1968年11月,穆萨·特拉奥雷政变上台。1991年3月爆发社会动乱,阿马杜·图马尼·杜尔发动政变,建立军人过渡政权。1992年1月,公民投票通过了新宪法。4月,举行全国大选,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以非洲团结正义党(简称正义党)候选人身份当选总统,6月宣誓就职,成立第三共和国。1997年5月,科纳雷蝉联总统。2002年5月,前军政权领导人杜尔作为独立候选人当选总统。[1]

2012年3月21日,马里首都巴马科发生军人骚乱,骚乱军人在巴马科市内鸣枪示威,并占领了国家电视台。[2] 政变军人22日通过国家广播电视台宣布终止宪法,解散政府,成立民主复兴与国家重建国家委员会,并提出了要求总统杜尔下台、改善军队作战条件、组织透明选举、反腐败等要求。[3] 总统杜尔不知去向。4月6日,该委员会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签署框架协议,同意将权力移交给时任马里国民议会议长特拉奥雷。特拉奥雷17日签署总统令,任命迪亚拉为过渡政府总理。谢赫·莫迪博·迪亚拉4月 25日上午正式组建马里过渡政府。[4]

§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8个大区和1个中央直辖管区(首都巴马科)。

重要城市:巴马科、卡伊、库里克罗、锡加索塞古、莫普提、通布图、加奥、基达尔、桑、捷内。

§ 政治

马里主要推行多党民主制度,强调广泛的民族和解与团结,坚持多党协商,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标。

宪法

马里宪法于1991年7月制订,1992年1月经全民公决通过,6月付诸实施。宪法规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总理和部长、颁布法令、组织公民投票、解散议会、宣布紧急状态等重要行政权力;国民议会享有立法和监督权;政府是由总统直辖的最高执行机构,向国民议会负责;司法独立;公民享有思想、宗教、信仰、言论、结社、劳动、休息、私人财产不受侵犯、自由经营和社会救助等权利。

议会

国民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一院制。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主要机构由执行局、专门委员会和议会党团组成。

司法机构

由最高法院、宪法法院、高级法院、行政法院、上诉法院、重罪法庭、一审法院等机构组成。最高法院系终审法院,下设司法院和行政财务院。高级法院由国民议会议员组成,负责审理涉及国家元首和国家高级官员的诉讼案。一审法院为初审法院,同级的还有巴马科地区法院、商业法院、治安法院和劳动法院等。

政党

1991年3月开始实行多党制,同年7月召开的全国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政党法》。政党83个,主要有:

(1)马里联盟党(Le Rassemblement pour le Mali):系由部分原非洲团结正义党成员于2001年6月成立。国内及海外均建有党部。国内党部下设分党部(市镇一级),全国每一个村庄都至少建立了一个基层委员会,党组织在全国的覆盖率超过90%。2002年1月,召开第一次党代会,选举出党的领导机构全国政治局,共53名成员。

(2)非洲团结正义党(Parti Africain pour la Solidarité et la Justice):曾为执政党。前身为马里民主联盟,1991年5月成立。2001年6月,原党主席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退党,该党出现较大分裂,力量受到削弱。2003年,该党再次出现分裂。原党第三副主席西塞及其追随者退党,组建马里共和民主联盟(Union malienne pour la République et la Démocratie)。

(3)全国民主创议大会党(Le Congrès National d'Initiative Démocratique):前身是全国民主创议委员会,1991年5月成立。主要成员是年轻的知识分子。

其他政党还有苏丹联盟-非洲民主联盟(Union Soudanaise-Rassemblement Démocratique Africain)、民族复兴党(Parti pour la Renaissance Nationale)、复兴爱国运动(Mouvement Patriotique pour le Renouveau)等。[1]

§ 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努力寻求国际援助。马里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主张维护不结盟运动,使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积极参加中、西非地区维和行动,谴责一些非洲国家动辄军事政变的做法。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支持巴以和平协议。截至2003年底,马与13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64年1月16日周恩来抵达马里,在机场受到马里总统凯塔的欢迎1960年10月25日,中马建交。马里总统凯塔、特拉奥雷、科纳雷、杜尔,总理凯塔等均曾访华。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长、耿飚副总理、黄华副总理兼外长、田纪云副总理、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李岚清副总理、江泽民主席、司马义·艾买提国务委员、全国政协陈锦华副主席、全国人大顾秀莲副委员长等先后访马。

2004年7月15~20日,马里总统杜尔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杜尔总统举行会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予以会见。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里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里共和国政府文化、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里共和国政府旅游合作协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马里共和国互免签证的协定》。

2004年,中国同马里的贸易总额为1.6552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为5877万美元,进口额为1.0675亿美元。[1]

同法国的关系

法国是马原宗主国。1960年11月3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双方保持传统的特殊关系。法是马第一大援助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间高层互访频繁。2003年10月,法总统希拉克访马。访问期间,法向马提供71.49亿非郎的援助,免除马今后4年约1160万欧元的到期债务。同月,法向马提供总额达700万欧元的援助。2003年,法国内政、国内治安和地方自治部长萨科奇、对外贸易部部长级代表洛斯、负责对外合作和法语国家事务部长级代表维尔特泽及国防和老战士部长玛丽先后访马。

同美国的关系

两国于1960年9月29日建交。1996至2001年美向马提供的援助总额达2.5亿美元。

2003年7月,杜尔总统赴塞内加尔与西非8国总统共同会晤访非的布什总统。8月,美向马提供总额达220亿非郎的援款。

1998至2003年,美政府每年资助马开展军事培训活动,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2003年7月,因马拒绝签署美公民免受国际刑事法院起诉的协议,美威胁停止向马提供军援。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60年10月14日同前苏联建交,双方关系密切。

1992年1月,马正式承认俄罗斯和其它独联体成员国。马欠俄债务2500亿非洲法郎,占其外债总额的18%。

1998年,俄决定减免马债务的67%。

2003年6月,俄罗斯杜马副主席访马。

同德国的关系

德国是第一个承认马独立的国家。1960年10月12日两国建交,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

2003年5月,马外长特拉奥雷访德,双方签署了2003至2005年德向马提供440亿非郎的援款协议。10月,德外长菲舍尔访马。12月,杜尔总统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同月,两国签署德向马提供总额300亿非郎的援助协议。

同日本的关系

两国于1960年10月4日建交。自1989年至1998年,日本向马提供赠款累计达4400万美元。

2003年1月和6月,日先后向马提供20亿和32亿非郎援助,分别用于重建国家粮食安全储备和资助农业发展。12月,两国签署两项协议,援款总额达35亿非郎。

同邻国的关系

马里地图马里与几内亚关系长期稳定,高层互访频繁。2002年9月,马将几科纳克里港开辟为第三个出海口。

马里与阿尔及利亚于1983年签署边界协定。1984年4月,两国签署边界会谈纪要。两国就维护边境安全定期举行磋商。阿是马最大的奖学金提供国。

马里与塞内加尔、科特迪瓦有着传统经济、贸易关系。达喀尔港和阿比让港是马主要出海口。

马里与毛里塔尼亚于1963年签署边界条约;1984年两国就确定边界走向问题达成协议;1986年4月,两国边界问题混委会在巴马科举行会议,商讨树立界碑问题。2002年4月,双方主管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边界全部划定。2003年6月,马政府发表声明谴责毛发生的未遂军事政变。

马同布基纳法索有11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两国曾于1974年和1985年两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86年12月,两国政府接受海牙国际法庭的最终裁决,关系修复,并于同年互设使馆。2002年,两国有关负责人就边境问题数次会晤,以共同保证边境安全。[1]

§ 经济

马里1960年银币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1988年,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和“国营企业改革计划”。

1992年后,逐年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结构调整计划协议,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马可获得一定的援助。

1994年,马抓住非洲法郎贬值的良机,扩大传统产品棉花和牲畜等的出口,此后经济一度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1999年始,由于国际市场棉花、黄金价格下跌以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放慢。

杜尔总统执政后推行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马经济近年缓步增长。

资源

已探明的主要矿藏资源及其储量:黄金900吨,铁13.6亿吨,铝矾土12亿吨,硅藻土6500万吨,岩盐5300万吨,磷酸盐1180万吨。森林面积110万公顷,覆盖率不到1%,水力资源丰富。

工业

2002年,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卷烟、建筑材料、机修和制药等。

农牧渔业

2002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0%。1996年,全国已耕地面积350万公顷,约占可耕地面积的30%。主要农作物及其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小米、高粱

149.9

139.4

155.8

玉米

39.7

74.5

43.7

稻谷

72.3

74.5

108.0

籽棉

48.6

24.3

57.5

花生

21.4

16.6

17.5

服务业

服务业主要由交通、通讯、商业和行政等部门构成。服务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

旅游业

主要旅游城市有首都巴马科、古城通布图和水城莫普提,最佳旅游季节为11月至次年1月。

交通运输

马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大楼系内陆国家,国内运输主要靠公路。进出口物资需经邻国港口转运。两条国际公路干线经巴马科通往科纳克里和阿比让,公路总长分别为1110公里和1115公里。科特迪瓦危机爆发后,经巴马科洛美公路运输的货物迅速增加。仅有一条连接库利科罗、巴马科和达喀尔的国际窄轨铁路,巴马科至达喀尔铁路总长1250公里。2003年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总长728公里;以货运为主,运行速度60公里/小时。

公路:总长1870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3367公里;各型机动车约12万辆,以摩托车和小型卡车为主。

水运:内河航线总长12700公里;马里航运公司负责内河航运的经营和管理,拥有各种船只27艘。

空运:1990年,国家参与20%的投资,成立马里塔斯航空公司(MALITAS)。共有5架飞机,主要经营国内航线。目前,该公司面临倒闭,政府正积极筹划组建新的马里航空公司。有5个城市拥有国际机场,巴马科塞努国际机场可起降各种大型客货飞机。2002年起降飞机7186架次,运送旅客33万余人,货物2500余吨。[1]

对外贸易

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政府通过发放进出口意向书对贸易进行宏观管理。法国、科特迪瓦、意大利和泰国等是主要的贸易伙伴。

主要出口产品有:黄金、棉花和牲畜等;主要进口产品有:机械、建筑材料、化学制品、燃料和食品等。

人民生活

2002年,人均国民收入240美元。工资收入差别较大,普通职工月工资3万非洲法郎左右。全国有13所医院、1个口腔科治疗中心、48个省级保健站,264个县级诊所,还有若干产院和妇幼保健站。2001年,平均每1.34万人拥有1名医生。2001年,全国约11000人死于艾滋病,1.7%的成年人受感染。2002年,每千人拥有电话机5.2部。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表上,马里在175个国家中名列第172位。

§ 军事

独立后,马里政府召回在法国外籍军团中的本国青年,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马里武装部队。1961年1月20日马要求法撤走驻军,后将这一天定为建军节。实行义务兵、志愿兵和合同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役期为2年。武装力量由陆军、空军、宪兵、警察、共和国卫队和民兵组成。2002年军费开支为350.094亿非郎,占国家预算的6.06%。

§ 文化教育

重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鼓励文学创作。官方文艺团体有国家歌舞团、民族乐团和话剧团等。文化设施集中在首都巴马科,主要有伊斯兰文化中心、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

教育

沿用法国教育体制。由基础、中等和职业技术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组成。2004年,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15.06%。2003年,儿童入学率为70%,文盲占全国人口的70%。

新闻出版

全国发行报刊共47种,主要有《发展报》,综合性官方日报发行量约1万份;《回声报》,非洲团结正义党的周刊。另外还有《独立人报》、《晨报》、《巴马科晚报》和《共和国人报》等。

马里新闻和广告社为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61年。每周发行1期《新闻周刊》,刊登国内外新闻。

马里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始建于1957年,播音覆盖面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用法语、班巴拉语、颇尔语和桑海语等9种语言对内广播;用法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对外广播。另外还有200余家私营电台。

马里电视台是唯一官方电视台,创建于1984年,全国建有25个转播站。每天播放7个小时的节目。

马里出版印刷社是唯一国营出版社,始建于1972年。

§ 世界遗产

截止到2008年,马里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世界遗产有4项,三项文化遗产,一项双重遗产。

文化遗产

阿斯基亚王陵

廷巴克图(1988)

杰内古城(1988)

阿斯基亚王陵 (2004)[1]

双重遗产

邦贾加拉悬崖(多贡斯土地) (1989)

§ 重要人物

阿马杜·图马尼·杜尔阿马杜·图马尼·杜尔

1948年9月4日生于马里莫普提大区。曾就读于巴马科巴达拉布古师范学校、卡地综合军事学校、库利科罗军校和前苏联里亚查伞兵专科学校,并多次赴法国军校进修、培训。

1978年起,历任伞兵营连长、总统卫队长、伞兵部队司令。

1991年3月26日,发动政变推翻穆萨·特拉奥雷政权,并先后任全国和解委员会和救民过渡委员会主席,执掌过渡时期国家最高权力。

1992年6月还政于民,此后致力于慈善事业。

1996至1997年,受联合国委托调解中非内乱。

2001年9月,从军队退休。

2002年5月当选总统,6月8日宣誓就职。[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