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丁·海德格尔 |
释义 | § 著作 Sein und Zeit (1927) 《存在与时间》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而上学入门》 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 (1936-1938, 1989年出版) 《对哲学的贡献》 Holzwege (1950) 《林中路》 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么被称为思考?》 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理性的原则》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1955-57) 《身分与分别》 Gelassenheit (1959) 《思考的展示》 Unterwegs zur Sprache (1959) 《通向语言的道路》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关于科技的问题》 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 Ü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克服形而上学》 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Bauen Wohnen Denken 《筑居思》 Wegmarken 《路标》 相关电影 The Ister(2004年),故事内容根据海德格尔1942年的讲课 Being There(1979年),题材触及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和被人久遗了自己的存在。 § 履历 1903-1906年海德格尔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到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 1906-1909年 海德格尔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 1909年 进入弗莱堡大学 1911年 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1913年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入伍,但两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 1915-1917年 在弗莱堡从事军邮工作 1915年 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讲师资格 1917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德(Elfride Petri)结婚,婚后再次应征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 1922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 1927年《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 1933年德出现法西斯专政,海德格尔在秋天带领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 1945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 1951年恢复授课 1959年海德格尔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支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 《存在与时间》 《存在与时间》 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发表的《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是海德格尔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划世纪的著作是他最著名的哲学著作,令他获得弗莱堡大学的教授一职。此书只是海德格尔计划中的上半部,但后来放弃写作下半部,并成为定本。 在这本书中,他透过确定生存 (existence) 相对于存在 (Sein/being/esse) 的优先性,进而探询人类生存的本质及境况。虽然他拒绝承认自已为存在主义者,但是《存在与时间》却被视为存在主义之肇始。 德文版的《存在与时间》主要讲述他的基础存在论。存在主义的话题,例如: 向死而存在(das Sein zum Tode),个体性(Individualität)的可能性(本真性与非本真性)(Eigentlichkeit/Uneigentlichkeit),良心(Gewissen),罪责(Schuld)和历史性(Geschichtlichkeit)。 对《存在与时间》的抛弃 《存在与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了一个残篇,只有前一半出现了。虽然海德格尔通过他的新存在论想法克服了传统存在论的许多问题(这种新存在论是基于此在与存在的关系的),但是从他的策略中只能够产生相当有限的哲学理解的可能性。 这些可能性主要基于操劳的结构(Sorge-Struktur)和嵌入此在的时间性。因此就产生了一种危险,就是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 都只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海德格尔曾告诫自己不要高估不能令人信服的时间性。 此外海德格尔还在《存在与时间》中把他的真理概念与此在绑在了一起:在与真理的实践性交往中,世界对于此在来说一直都是“ 被揭示的 ”(erschlossen)。 通过这种表述, 海德格尔想赋予“ 他的对真理的理解 ”一种存在论维度:对于此在来说 世界才第一次把自己照亮(lichten),对于此在来说 世界才第一次存在,从这出发“ 存在者是什么 ”才被规定。 到这里就很清楚了:操劳的结构把世界和事物时间性、内容性(inhaltlich)地聚焦于“ 为了 ”和“ 目标 ”,也就是说此在的实践需要。对自我的理解和 对世界的理解的历史转变、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被动性从这个视角就很难被理解了,此外还有另一个困难(就像 海德格尔 1946年 回顾性的在“ 论人本主义的书信 ”中写的一样):和形而上学的语言划定界限。 上述原因使得海德格尔最终抛弃基础存在论的策略,“《存在与时间》的道路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始终是一条林中路,这条路突然就到头了 ”。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接着是思想的转变,海德格尔称其为“ 转折 ”(Kehre)。 § 基础存在论 为了继续克服建构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近代存在论,海德格尔采用了“ 在世界中存在 ”(In-der-Welt-sein)这个概念,它应该说明“ 此在 ”和“世界”的基本联系。“ 世界 ”刻画的不是诸如存在者总和 之类的东西,而是有意义的总体(Totalität),也就是意谓的整体(Bedeutungsganzheit),在此整体之中事物有意义地相互关联着。 康德的“ 超验哲学 ”(Transzendentalphilosophie)从一个自给自足的、自持着的主体出发,而在海德格尔那里, 一方面“ 世界 ”已经被给予给“ 此在 ”了,另一方面“ 世界 ”只对于“ 此在 ”来说才“ 存在 ”,“ 在世界中存在 ”这个概念包含这两个方面。 世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不是事物,而是时间性的关联网。他把世界的显现(Geschehen)称为世界的世界性(die Weltlichkeit der Welt),它只有在与此在的联系之中, 才能被理解。 因此海德格尔既不持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立场(“ 事物如其所是地 存在,即使没有 我们人类 ”),也不持观念论的立场(“精神让事物如其所是地产生出来”)。 对于此在的分析应该为既不是实在论, 也不是观念论的新存在论奠定基础。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构造了种种结构,这些结构规定了生存之中的、也就是说有着对生活的领会的此在。 海德格尔 把这些结构称为“ 生存结构”(Existenzialien),也就是此在与自身、与世界相关联的基本方式:理解,置身性,言谈(Rede)。 生存结构是结构整体(Strukturganze)的元素,海德格尔把这个结构整体确定为“ 操劳 ”(Sorge)。因此, 此在的存在也就成了操劳:人就是操劳。 对海德格尔来说,时间首先并不是客观的--物理性的流逝着,而是被嵌入此在的时间性,它与操劳是密不可分的。 时间与操劳的紧密关系在日常语言对时间的说明中呈现着,例如“ 从此刻开始到那一刻都是散步时间 ”。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与操劳捆绑着的时间存在论上的首要者。在与时间的日常打交道中此在才第一次发展出了一种客观的(科学的)时间,通过 此在可以计算和制定计划,它也可以通过各种钟表来确定。而计算和制定计划都是与操劳捆绑着的。 § 对中国的影响 马丁·海德格尔 用“ Dasein ”与“ Ereignis ”阐释中国思想 : 新儒家的牟宗三 把中国哲学康德化 , 建立了“ 圆教 ” 。现在学者把中国哲学海德格尔化,用“ Dasein ( 缘在 ) ”与“ Ereignis ( 本成 ) ” 阐释中国思想。例如;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和赖贤宗《道家禅宗与海德格的交涉》。 学者又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了中国本体诠释学的理论建构,目标是建构中国的“第一哲学 ”(First Philosophy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第一哲学是指神学中对于最高存在者(不动的推动者或神的研究,或指存在论(本体论)中对于作为存在之存在的研究。 神学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哲学,是因为它的研究物件高于物理存在者;而对后者的研究是第二哲学的事 。存在论之为第一哲学是由于它研究所有其他科学分支默认的原理、规律,并研究整个存在世界的第一因。在这个(即存在论的)意义上,第一哲学获得了它作为所有科学基础的普遍意义。对于胡塞尔,第一哲学所有其他哲学学科的方法论和理论的基础。例如:赖贤宗尝试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建构了佛教本体诠释学 (Buddistische Onto-Hermeneutik ) 的思想体系。 § 与纳粹德国 海德格尔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党党员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 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胡塞尔在《存在与时间》上的贡献,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 1935年出版《形而上学入门》时,他拒绝删除‘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所谓的哲学。而今天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哲学’,但又与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即地球技术与现代人类的交锋——毫不沾边的东西,却渔猎于[由诸如]‘价值’或‘统一’[等概念所构成的]混沌的泥沼中。”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