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靖国神社
释义

§ 简介

靖国神社(YasukuniShrine)是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北的一个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或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并包括14名甲级战犯,使得神社备具争议性,所以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象征。 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由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以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 起源

自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要求日本开港后,日本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即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方(尊王派)和德川幕府。幕府无视朝廷的命令,屈服佩里准将的开港要求,因此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的活动家们便展开了打倒幕府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很多人死于幕府手里。于是,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在各地建立招魂社,把死于幕府手中的藩军视为“国事殉难者”,对其进行祭祀。设立招魂社的目的在于“慰灵”和“显彰”,用以鼓励自己一方活动家的活动。靖国神社的前身东京招魂社也是在这样的历史的背景下建起来的。  然而,日本关于祭祀战死者的传统是在“御灵信仰(指的是那些在现世因为权力斗争而遭受屠杀的死者的灵魂,很可能会怀着怨恨回来报复,现世之人出于恐惧,便为了消解怨恨而祭祀这些死者的灵魂)”的基础上友好地祭祀战死的敌人和在“怨亲平等”的原则下不分敌我一起祭祀。就是说招魂社不是日本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只不过是近代以后出现的新传统而已。

§ 历史

靖国神社里的军国主义分子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称东京招魂社,以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在1879年(明治12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 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甲午战争(1894-5年)、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日本全国神社都由内务省管理,唯独是靖国神社则由军方管理。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战败后,因为日本的战后和平宪法第9条说明要政教分离,国家不可以介入任何宗教事务,因此靖国神社变成一个非政府的宗教机构。

1945年,联合国占领军总司令部曾准备废除靖国神社,为此靖国神社举行“临时大招魂祭奠”,把许多未死的人也来祭祀。后改为宗教法人才得以幸存。1955年以后,自民党5次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求将靖国神社改为“特殊法人”,试图将之国营化。1974年,由于日本社会的广泛抗议,才没有成功[1]。在正殿的神座(安置神体的地方),当初是只一座。战后,为了祭祀于台湾神宫及台南神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祭祀于蒙昧疆神社(张家口)的北白川宫永久王,重新设立了别的神座。因此现在有两神座。

日本厚生省1966年将含有甲级战犯的祭祀名录交给当时的靖国神社宫司(即负责人)筑波藤磨,但筑波没有把他们的牌位供奉上去合祭。

1978年10月靖国神社宫司松平永芳(战败时期的宫内大臣松平庆民的长子)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判处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14人的牌位移入靖国神社合祭。

二战后,日本天皇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自从甲级战犯灵位进入神社后,据侍卫长的回忆显示,裕仁天皇因为不满神社供奉二战甲级战犯,故自1978年后再也没有正式参拜靖国神社。

当周恩来决定与田中角荣首相谈判恢复中日邦交时,基于需要日本援助以及只要恢复邦交,跟台湾断交的政治考量,提出所谓战争责任在于日本军国主义者身上,而不在日本人民身上,日本人民是战争受害者的暧昧不明的战争责任二分论观点,不但在国内四处进行二分论观点的教育,且尽量避免安排日本人到抗日名胜古迹去参观,以尽量促进中日双方的友谊。刚开始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等人数度以首相身分前往参拜时,中国国内媒体也未曾有自主性的大幅报道,虽遭到中国政府的官式谴责,但并未引起中国民间的强烈反应。但中国官方和民间加大了相应的反弹力度。因此自从二十年前日本首相以官方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以来一直存在的参拜行为,在小泉纯一郎首相的时代,重新引发历史上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国、韩国等国的激烈抗议。

日本国内对于领袖或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亦有正反两极化的反应,许多人认为官员只能在非公务时间以私人身分参拜,前往参拜时并不得利用公务车或其他行政资源,否则就是违背了政教分离的精神。

第一次因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而引来外交危机的是中曾根康弘在1985年8月15日用日本首相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中曾根是第一个战后首相用日本政府首相的身份来参拜。自此11年内再没有日本首相前往参拜,直到1996年的桥本龙太郎。对于这次参拜,日本社会的反对者认为国家首相的参拜,“日本国民将会因自己的手正式抹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犯罪而遭到来自世界的谴责。”

小泉三拜靖国神社在2001年的竞选活动中,小泉纯一郎保证他会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但是由于中国和部份亚洲国家的外交压力,最终当选的小泉首相结果提前在8月13日参拜了靖国神社,以免显得对反对声音不敏感和轻视。此次参拜,有639名日本人和韩国人向大阪地方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决首相参拜的行为违宪,并且要求停止参拜,并向原告受到侵害的宗教人格权支付赔偿。而支持者则也提起了诉讼,认为对靖国神社的侮辱使死者的遗属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小泉首相在2001年10月8日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的侵略向日本中国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受害者则表示“衷心的歉意”。

小泉在2002年4月再次参拜。这次参拜令中国官方非常愤怒,以至没有邀请日本到北京参与2002年9月的中日关系正常化30周年的活动。同时,因为小泉纯一郎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两国领导人多年没有任何互访,出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局面。小泉在2006年8月15日兑现其竞选诺言,于卸任前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晋三在就任日本首相之后,处理靖国神社问题相对低调。就任以来,尚未对是否参拜做出明确表态。部份外界分析,其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国内右翼势力及提升的民族情绪;另外一方面也是避免在东亚引起新一轮的外交风波,损害脆弱的中日和日韩关系。 2011年12月26日,靖国神社的“神门”被人纵火,大门下部被烧焦。这是靖国神社自建成以来,第一次发生人为纵火事件。[1]

§ 性质作用

与一般神社由内务省的管辖相比,靖国神社则由陆海军省的管辖,具有军事设施的性格。而且作为国家神道的主要神社之一,不被视为宗教。靖国神社把战争牺牲者当作为天皇和国家献身的英灵而进行“慰灵”和“显彰”,使得新的战争牺牲者不断出现。(战死者 → 由天皇主持的“慰灵”和“显彰”→ 教育 → 征兵 → 新的战死者)靖国神社的角色充分反映在小学修身教科书里,如母亲参加自己孩子向靖国神社合祀的活动以及经验等。

§ 主要设施

1、灵玺簿奉安殿

是靖国神社保管做神的人名簿灵玺簿的地方,于1972年建立。除了有关人士以外,严格限制出入。  2、本殿

是供奉神的地方,镜头和剑是神的象征。1872年由尾张德伊藤平左卫门设计建立,1989年复原。

3、拜殿

是一般人进行参拜的地方,于1901年建立。

4、神门  1934年第一征兵保险株式会社(战后的东方生命)捧纳,是神社的正门。所谓征兵保险是指投保人在征兵检查及格参军时,获得合同的保险金。满洲事件发生以后,随着参军人的增加,富国征兵保险和第一征兵保险两家公司的收益大幅度增加(吉田裕)。

5、遊就馆

是1881年建立的战前最大的国立军事博物馆,为普及军国主义思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战败之后,它被改名为靖国神社博物馆,大部分空间借给兴国生命。1986年,作为军事博物馆遊就馆重新复活, 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进行整修。其展览内容为靖国神社的历史馆、战争馆和天皇馆。遊就馆的取名,是源于《荀子》中“故君子居必择乡,遊必就士。” 主要有合祀的诸神遗品、资料、日本在近代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军人遗品、战时资料等约10万件,军人遗影约5000枚。

6、斋庭

斋是指在例大祭时招魂的祭坛,目前用作停车场。

7、镇灵社

于1965年建立,供奉着包括明治维新“叛徒”和在伊拉克战争中战死的人在内的“万方诸国战殁者”,没有公开给一般人;但是靖国神社为了强调它们供奉着甲级战犯和超越国界的很多战争牺牲者, 2006年10月以后开始向一般人公开。

8、帕尔博士显彰碑

于2005年建立,是东京裁判的法官当中,唯一提出被告团全体无罪的意见书的帕尔博士之显彰碑,显示出靖国神社对太平洋战争的认识。

9、母亲铜像

是1974年建立的,为了向因战争而失去丈夫、独自抚养孩子的母亲表示谢意。

10、军马慰灵碑

对机械化起步较晚的日本军来说,军马作为重要的运输手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约有70万只军马牺牲。为了追悼军马,1958年建立了军马慰灵碑。除了军马慰灵碑以外,还有‘军犬慰灵像’和‘求魂塔’。

11、大灯笼

在1935年富国征兵保险相互公社(现为富国生命)捧纳。祭坛部分雕刻着战斗场面(九段下站方向,右侧有海军关系,左侧有陆军关系)。在占领期间,根据警视厅和东京都的指示,战斗场面的雕刻部分被混凝土填充,1957年重新复原。

12、大村益次郎铜像

是1893年建立的东京最早的西方式铜像。大村益次郎(1824~1869)是幕府末期维新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引进西方兵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日本陆军之父’)他积极参加靖国神社前身东京招魂社的建立,在决定场地之后被守旧派暗杀。

13、第一门(大鸟居)

于1921年完成的铜铁制门,1943年解体后被用于战争物资。解体之后该门改为木制,现在的第一门是在1974年重建的。

14、田中支队忠魂碑

是1934年2月26日田中支队的生存者山崎千代五郎建立(在1918年田中支队(步兵第72联队)100名被俄罗斯革命军战殁)的。在占领期间,它从靖国神社附属地撤离, 1968年2月27日重建,1996年9月3日重新搬到现在的地方。

15、常陆丸殉难纪念碑

俄日战争期间,俄罗斯军舰击败的油送船常陆丸的战殁者纪念碑(1934年建立)。在占领期间,它从靖国神社附属地撤离,分3个部分埋没,修建地铁时被发掘,并于1965年重建。 [2]

§ 供奉成员

靖国神社供祀的阵亡者来源 截至2006年靖国神社祭祀着约246.65万名在自戊辰战争始历次战争日本政府一方战死者的灵位,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以下为历次战争中的统计人数:

戊辰战争:7751

西南战争:6971

甲午战争:13619

占领台湾:1130

义和团事变:1256

日俄战争:88429

第一次世界大战:4850

五三惨案:185

九一八事变:17176

日中战争(1937—1941):191250日中战争(1941—1945)及太平洋战争:2133915  甲级战犯 有14位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甲级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他们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武藤章、松冈洋右、永野修身、白鸟敏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东乡茂德。

§ 参拜

靖国神社里的石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靖国神社既是宗教设施,也是军国主义的国家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军国主义势力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天皇、为天皇陛下赴死的军国主义情绪,为侵略战争服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靖国神社曾经作为神风特攻队的出发仪式举办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占领军总司令部在1945年12月发出"神道指令",切断了靖国神社与国家的特殊关系。1952年9月,根据日本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但是,靖国神社一直是日本右翼势力鼓噪军国主义的大本营,每年"8·15"日本战败日,日本右翼势力都通过参拜活动,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思想。即使在现在,往往有日本二战退伍老兵,包括当时的少年志愿兵以及台湾原住民的高砂义勇队等等,以身为旧日本帝国军人的身分,在此举行各种悼念活动。身着二战时期日本旧军装,举行列队示威,口呼军国主义口号,因此,靖国神社也被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精神圣地之一。 自1975年起,日本历届在任首相均以"私人身份"到这个神社参拜。1985年8月15日,以中曾根康弘为首的日本内阁大多数成员以公职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1996年7月29日,当时的首相桥本龙太郎也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过靖国神社。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于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福冈地方法院和大阪高等法院分别于2004年4月和2005年9月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作出了违反宪法的判决。2007年5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赠送盆栽一事表示,中日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友好合作关系健康发展达成的共识,应得到切实遵守。

2009年10月19日,日本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在靖国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了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时任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2006年8月最后一次参拜靖国神社以来,自民党总裁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此前作为小泉内阁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谷垣曾于2003年"8·15"日本战败日参拜过靖国神社。2009年10月20日上午,日本国会超党派议员组织"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的54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21:43